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NTV观点的核心思想是直陈条件句不是命题,它没有真值条件并且无真值,其既不为真也不为假,而只表现为一个相应的概率值。这就引发了一个有争论的逻辑哲学问题——直陈条件句能否嵌套。如果把直陈条件句视为无真值的,那么嵌套后的复合条件句就不能判断其真假(真值表不能使用)。对于直陈条件句能否嵌套的问题,学界有不同的观点,我们认为要完全解决真之条件主义与条件概率主义两者之间的矛盾是非常困难的,然而,完全接受条件概率论题的哲学后果是非常危险的,同样,暗示放弃真之语义观也是非常危险的。  相似文献   

2.
自然语言逻辑的新尝试──语旨逻辑弓肇祥现代逻辑在很大程度上朝自然语言方向发展。这从本世纪70年代初就已成为明显的事实。逻辑向自然语言方向发展的第一项重大成果是蒙塔古的形式语法。它是70年代初由美国逻辑学家理查德·蒙塔古(RichardMontague)提出的,其目的是为自然语言确定模型论语义学。从方法论上看,蒙塔古最重要的观点是:语言理论的根本任务是为语义理论提供必要的框架。在此框架中,复合表达式的解释不仅依赖于对它的构成部分的解释,而且依赖于对它的语法分析。语法分析告诉我们;构成给定表达式的子表达式是什么,据以形成该表达式的规则是什么,并且以怎样的次序合成该表达式。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语义理论就预先假定了某种语法理论。在蒙塔古那里所需要的语法是范畴语法。人们都承认,蒙塔古语法是经典的模型论语义学最发展和最详细的自然语言语义理论。80年代中期,在自然语言逻辑研究方向上,又出现了两部有影响的著作。这就是巴威斯(J·Barwise)和佩里(J·Perry)的《境况与态度》(1983);塞尔(J.R.Searle)和范德维肯(D·Vanderveken)的《语旨逻辑基础》(1985)。前一部著作奠定了境况语义学的  相似文献   

3.
内隐记忆的证明逻辑与加工分离说(PDP)的修正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阁蔚 《心理学报》1994,27(4):410-416
讨论了内隐记忆的证明逻辑和内隐与外显测验中的意识和无意识影响问题。间接证明内隐记忆的逻辑应用在功能分离实验中。它的前提假设是记忆测验都是"纯净"的。直接证明逻辑应用在匹配比较实验中。它认为测验中的意识和无意识影响是并存的,Jacoby等人近期提出的加工分离说(PDP)在匹配比较法的基础上,将测验中的意识和无意识影响进行了分离,并借用经典测验理论的公式计算这两种影响。作者认为,按照概率论关于两个随机独立事件之和与积的运算法则,必须把包含测验(inclusiontest)的公式修正为Inclusion=R(1-a)+A(1-R)。修正过的PDP由四个方程组成。它不仅考虑了原PDP忽视的外显条件下的无意识缺失(1-a),而且可以更加确切地估计回忆概率(R)。这在数学理论上已找到了证据。  相似文献   

4.
无差别原则与贝叶斯疑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差别原则(the Principle of Indifference)作为确定基本概率的原则之一,在概率论、统计学和现代归纳逻辑中占居重要的地位。不过,有趣的是,人们对于无差别原则的质疑正如对它的使用一样一直没有间断。无差别原则的致命缺陷在于它会导致逻辑悖论,即无差别悖论。无差别原则的这种矛盾品格使18世纪的数学家、贝叶斯方法的创始人贝叶斯(T.Bayes)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一、无差别原则“无差别原则”这个名称得自于现代归纳逻辑的创始人之一凯恩斯(John M.Keynes),但是事实上这个原则几乎是伴随概率概念一道出现的。早在18世纪初概率论处于草…  相似文献   

5.
意见收敛定理是主观主义概率论的一条重要定理,它表明随着证据的增加,验前概率的主观性将被验后概率的客观性所代替。意见收敛定理被看作主观概率的动态合理性原则,因而被用来解决休谟问题,即归纳合理性问题。然而,哈金有说服力地表明,意见收敛定理证明的是条件概率Pr(h/e)的收敛,而不是验后概率Pre(h)的收敛。主观主义概率论暗中接受的一个等式是:Pre(h)=Pr(h/e),通常称之为“条件化规则”。这样,归纳法的合理性问题变成条件化规则的合理性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一个新的合理性原则,即“最少初始概率原则”,将它同“局部合理性”观念结合起来便可为条件化规则的合理性加以辩护。  相似文献   

6.
由集合论悖论的出现而引发的西方学术史上逻辑悻论研究的第三次高潮(前两次分别出现在古希腊和中世纪),迄今已持续一个世纪。从1901年罗素悻论发现至30年代和1975年克里普克《真理论论纲》一文发表至今,又形成前后两次“高潮中的高潮”。诚如荷兰学者维斯塞尔(A.Visser)所描述的那样,近年来,西方学界“关于悻论问题的文献众多但散乱,重复而又缺乏关联”(A.Visser,“SemanticsandtheLiarParadox”,inHandbookofPhilosophicalLogic[Vol.IV],D.ReidelPublishingCompany,1989)。这种局面的形成,一方面与当代西方哲学…  相似文献   

7.
贝叶斯条件化原则及其辩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叶斯方法论(Bayesian methodology)或贝叶斯主义(Bayesianism)早在上世纪20—30年代就被提出,直到上世纪80—90年代才逐渐成为科学哲学领域的一个势头强劲的学派。贝叶斯主义又叫做主观主义(subjectivism)或私人主义(personalism)。其理论特征主要有二:其一是把概率解释为一个人的置信度(degree of belief),其二是把贝叶斯公式看作根据经验改变置信度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就像亚当·斯密在创作《国富论》之前曾经写作《道德情操论》为其开创现代经济学奠定哲学基础一样,凯恩斯在创作《通论》之前也曾经写作《概率论》为其开创现代宏观经济学奠定哲学基础。就像《道德情操论》是打开《国富论》当中诸多疑问的一把钥匙一样,《概率论》也是打开《通论》当中重重谜团的一把钥匙。凯恩斯在《概率论》中发展了一种新概率论,即逻辑概率理论,并借此创立了一种新理性观,即信念理性。凯恩斯经济学革命的实质乃是用信念理性假设替代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理性假设,并在此基础上发动了一场针对新古典经济学的革命,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  相似文献   

9.
我很少看有关逻辑与语言学方面的杂志。最近偶阅《逻辑与语言学习》杂志九一年第一期,仔细阅读了朱建平同志写的《怎样将概率理论运用于自然语言的推理》一文。感到文中所用概率定义有误,有必要提出来商榷。概率论是研究或然事件规律性的科学。概率是概率论中一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同其它一切科学概念一样,有其确定内涵和外延。一随机事件的概率(或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构念论是本世纪50年代由心理学家凯利(Kelly,G.A.)提出的、在人格心理学和心理治疗领域有着重要影响的理论,本文将首先简要介绍它的基本内容,然后重点讨论它对有关心理障碍等问题的观点,最后进行简要评价。1 构念论的基本内容凯利的构念论是建立在“人...  相似文献   

11.
评张东荪的文化主义逻辑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逻辑在文化中具有双重身份:对人类文化的总体而言,它属于文化;对各个民族的文化而言,它是超文化的。与逻辑具有超文化身份的观点相反,张东荪的文化主义逻辑观的基本主张是文化决定逻辑,不同的文化决定不同的逻辑。它包括三个错误理论:1.“四种不同的逻辑”论:把逻辑泛化为思维方式。2.语言决定逻辑论:把逻辑的载体当作逻辑的本体。3.逻辑“跟着文化走”论:从主观主义走到相对主义。  相似文献   

12.
真值在最初的时侯只有一个。为了更好地把握“真”这个真值,才引入了真值“假”。在数学推理中,有这两个真值就足够了:因为处理数学句子只需使用一阶逻辑中的二值语义和证明论。然而当我们获得的信息不完全准确、有部分错误甚至被扭曲时,这两个经典的真值就不足以灵活地表达和处理我们的知识。我们将首先分析卢卡西维茨的无穷值逻辑在处理Rényi—Ulam问题时所起的作用。“二十问”游戏中的信息流遵守布尔逻辑的规则,相比起来,该游戏的Rényi—Ulam变异所产生的回答却可能是错误的,对同一个问题重复提问得到的两个相同的回答所产生的信息,要多于仅仅只回答一次时得到的信息:幂等律A&A=A不再成立。这个游戏中的回答遵守卢卡西维茨的无穷值逻辑。这一逻辑在处理连续事件的融贯概率估计方面具有普遍的意义,它能够推广处理yes—no事件(即在任一可能世界中,要么发生要么不发生的那些事件)的菲尼蒂概率理论。假定事件集E={X1…,Xn}等于某布尔代数F上的一组元素,菲尼蒂证明了,定义在E上的映射p是“融贯的”当且仅当它可以延拓到F的概率测度上。p的融贯性意味着,如果一个赌徒A把概率度p(Xi)分配给每个事件Xi,他的对手B不可能迫使他下注,使得B确保在每个可能世界中都赌赢。菲尼蒂利用他提出的融贯性标准,得出了概率论的柯尔莫哥洛夫公理。使用卢卡西维茨逻辑,我们把菲尼蒂理论推广到测度值为实数区间[0,1]的那些事件上。只要经过恰当的规范化,这类事件的例子就是大量地、或显或隐地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打赌之中。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归纳逻辑多种类型的理论中,汉斯·莱欣巴赫(Hans Reichenbach,1891—1953)的归纳逻辑理论是一种颇具影响的重要理论。莱欣巴赫是现代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在概率理论、几何学、时空理论等许多方面的研究中都卓有建树。他是频率概率论的代表人物,他的归纳逻辑理论就是建立在频率概率论基础之上的。莱欣巴赫的归纳逻辑理论系统地表述在《概率理论》(Wahrscheinlichkeitslehre; Leyden,1935)一书中。本文根据该书1949年的英文再版本,主要就莱欣巴赫对于归纳推理的研究及其解决归纳问题、归纳悖论的方式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4.
“哲学逻辑”词义探源和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逻辑”词义探源和辨析陈波(北京大学哲学系)当年,奥格登(G.K.Ogden)在把维特根斯坦的大著《逻辑哲学论》译为英文时,曾拟采用《哲学逻辑》(Philosophicallogic)这个书名,为此征询维特根斯坦的意见。维氏的答复是:“……哲学逻...  相似文献   

15.
当代新康德主义研究述介毛怡红新康德主义是一个哲学流派。它起始于19世纪50——60年代。在本世纪初一跃成为德国占主导地位的哲学思潮。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始,随着现象学、存在主义等其它哲学流派的兴起,新康德主义逐渐走向低谷。由于新康德主义不仅是教授们所积极倡导的学院哲学,它还渗透到当时德国社会政治运动及文化思想领域中,因此,人们又称这种哲学现象为新康德主义运动。一、新康德主义研究的历史沿革虽然新康德主义在哲学史上,曾经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批判.但是,系统地研究和评价它却是近年来的事。本世纪50——60年代,随着德国哲学向科学理论.新实证主义及分析哲学的突然转向,新康德主义在德国一度遭到冷遇。一些重要的哲学史著作.如施太格缨勒的《当代哲学主流》对它几乎只字不提。而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卢卡奇则认为.新康德主义作为一种教授思想体系对哲学发展无任何意义①。布洛赫则在谴责新康德主义对康德思想歪曲的同时,把它仅仅看作一种国家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尽管他本人曾就李凯尔特的认识论做博士论文).认为其认识论上提出的问题只是一定党派利益的产物②。70年代末以来,德国哲学界对科学理论及文化哲学问题的普遍关注重新点燃了研究新康德主义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非精确概率逻辑是经典命题逻辑的扩张,因为它的元性质都是由命题逻辑的元性质推广而来的。自然扩张推广了命题逻辑的演绎过程;融贯性推广了命题逻辑的演绎封闭且一致。但是如何把谓词逻辑同非精确概率结合起来,以形成非精确谓词逻辑?为了让IP概率逻辑能够表达谓词,必须另辟蹊径。通过在状态描述上引入非精确概率,然后把非精确概率扩展到QFSL,进而通过IP推理的自然扩张扩展到SL上。这样就实现了非精确概率同谓词逻辑的结合,得出了非精确概率谓词逻辑推理。换言之,通过把主观主义嫁接在卡尔纳普的逻辑主义之上,可以实现这一步。  相似文献   

17.
归纳概率逻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晓明 《哲学动态》2004,1(5):21-25
归纳概率逻辑哲学主要关注的是对概率的各种解释.按照古典解释,概率与可能性是密切相关的,这样一来,概率就成了一种模态.对于像频率解释和性向(propensity)解释那样的客观主义解释来说,概率理论可以看作"机遇"的逻辑.按照主观主义(贝耶斯主义)的解释,概率是部分信念的逻辑.按照逻辑的解释,概率理论作为部分衍推(entailment)的逻辑,实质上是演绎逻辑的推广.近年来归纳概率逻辑研究的进展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哲学方面,进一步发展了概率的主观主义解释,以下我们着重介绍这种进展;第二,在逻辑方面,提出了许多非科尔莫哥洛夫(Kolmogorov)公理系统,它们是"异常"(deviant)逻辑在归纳概率逻辑中的对等物.我们将扼要介绍这些新系统,着重介绍亚当斯式的"概率逻辑",亦即在不确定推理中研究概率增殖(propagation)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与经验主义或实证主义之前的形式相比,逻辑和数学哲学是最具逻辑经验主义特征的。逻辑经验主义不仅因此得名,而且也为科学经验主义的成功点燃了希望。然而,经验主义者的心理主义与实证主义者的逻辑主义对数学本质的探讨始终不能达成共识。基于这种背景,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的发表对于维也纳小组的影响深远、意义重大。逻辑经验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的数学哲学都是植根于《逻辑哲学论》的。本文在第一部分阐释了它何以成为该学派在"哲学上的转折点"。而维也纳学派从一开始就试图对《逻辑哲学论》进行革新,使之服务于其本身的纲领。本文在第二部分着重探讨了他们关于这些问题所展开的激烈讨论。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31年卡尔纳普提出了"句法"纲领,该纲领从根本上超越了逻辑经验主义的原有框架。但由于当时欧洲逻辑经验主义者受到纳粹的迫害而四分五散,"句法"观点并未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在第三、第四部分具体分析了逻辑经验主义如何由《逻辑哲学论》向"句法"思想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生成论是当代具身认知科学中的一个新取向。它反对传统认知科学中的表征主义观点,主张心智并非认识者对环境信息的表征和加工,而是行动的制造者,是特定身体构造和身体能力的行动者与环境的互动与耦合过程。激进生成论认为自创生的生成论和感觉运动的生成论在反对表征主义方面过于“温和”。因此,它主张“激进化”生成论,强调基本心智就是一种反应形式,不包含任何内容性心理表征。因此,它要掀起一场反表征主义“革命”。这一激进主张受到来自左右两方面的批评。  相似文献   

20.
当代德国新康德主义研究述介(续一)毛怡红四、关于古典新康德主义中的马堡学派在如何评价古典新康德主义的马堡学派与西南学派的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可以说基本一致。关于马堡学派,研究者的兴趣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上:1.纯粹的逻辑方法论。马堡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把康德的先验方法论作为批判哲学的根本思想,认为认识论就是要阐明知识的逻辑基础前提,因而认识即是纯粹的方法论。马堡学派这一思想明显的反心理学因素被研究者重视。赫尔茨海指出:"在康德认识论中,科学事实的逻辑概念包含了某种心理组织过程(这种观点对认识心理学有重要影响),例如先验统党的作用,从而使认识批判常常公开地陷入与心理学的内在意识相混淆的危险中。......在马堡学派看来,认识批判的可信性取决于排除认识中的实证的或经验的心理学因素。在此,这两方面的特征是统一的:主体意识概念的无本源性及康德直观与思维二元论的消融"①。在这里,马堡学派的两个主要代表人物柯亨和那托普的思想被看作是有差别的。其根本分歧在于,"起源"抑或"综合统一"是逻辑的基本原则。赫尔茨海与夫拉赫在大量尚未发表的材料、文献(如,那托普的《普通逻辑导论》1914年,《人性范围内的宗教》,《普遍心理学》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