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正在一堂美学课上,教授把两张《蓝天》的照片张挂在黑板上,其中的一张,整张照片拍的都是蓝天,而另一张,蓝天之中点缀着几朵白云。教授问学生,这两张照片里的蓝天哪个更美呢?学生们一致认为那片点缀着几朵白云的蓝天更美。"按说,几朵白云遮盖了蓝天的美丽,占据了蓝天的美丽,蓝天的美丽应该减少才是,可为什么反而会变得更加美丽呢?"教授问。"因为白云衬托了蓝天的美丽,从而让蓝天变得  相似文献   

2.
生命与时光     
时光会静美盛开吗?生命会绚烂绽放吗? 在不期而遇的心灵相逢里,有一种清澈如泉的声音,穿过不息的河流,穿过不倦的时光,孕育着希望和梦想,浸润着生命的旋律和绝响,震撼着、丰富着贫乏枯燥的生命。那是一枝渴望倾听、青春不谢的花朵,充盈着清雅而悠长的芳香。  相似文献   

3.
痛苦如影随形,在漫长的人生中,苦过了,痛却长久地留下了。当时光终于冲淡了心中的痛,再回过头去看曾经的苦难,便会有一种幸福充盈胸间的感觉。那是一种从黯淡的际遇中走出的超然,一种经过无数次失败后的淡然。就像从淤泥中开出的一朵盈盈的莲,把那片污泥变成孕育美好的沃土。来源于苦难的幸福才是最持久的,经历过痛苦的洗礼,人生才会超凡脱俗。痛苦是一片肥沃的土壤,人心就是一粒种子,只要希望不破灭,种子终会发芽拔节,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相似文献   

4.
刚到夏至,一道亮丽的风景便在乡村的田野、村落构筑。晨曦中,那些趟过生死界河的蝉“知了知了”地叫着,仿佛只有它们才阅尽生命的沧桑,深谙生命的真谛。正午,骄阳炙烤大地,蝉用如利剪般的鸣声,撕剪着午时静寂的帷幔,嵌入小憩者的梦境;傍晚,蝉声追逐着炊烟,炊烟缠绕着白云,白云漫游于蓝天。这是一幅有声有色的画,是造物主给乡村最高雅的赏赐。  相似文献   

5.
孝养义务是指成年子女对父母所具有的照料、陪伴及满足合理需求的道德义务。就其伦理基础而言,一种主流的观点是感恩理论,即认为,子女应该孝敬赡养父母是因为父母对子女有生养之恩。然而,这一观点面临诸多挑战。感恩理论总的说来是基于"生养有利论":把一个人生下来并(或)把这个人抚养长大是有利(benefit)于这个人的。正因为子女从父母那里得了利,而且是很大的利,所以才应该感恩回报父母。针对这一观点的批评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一个婴儿来说,被父母生下来这一事实本身,并不能算是得利。另一方面,感恩义务的来源是超义务的行为,而抚养子女是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父母仅仅是做了他们应该做的事,子女不需要因此感恩父母。如果,"生"不算是利,"养"又是父母的道德责任而无需被感恩,那么,子女似乎不必对父母具有孝养义务。面对上述挑战,本文尝试对感恩理论进行修正:子女的孝养义务源于父母的抚养之恩,但并不是所有抚养行为都应该被感恩。只有超出抚养义务要求的行为才值得子女感恩,也才是子女孝养义务的来源。  相似文献   

6.
<正>2022年的春天,注定是有很多感触的季节,尤其是对于大学毕业生。即使没有疫情,毕业生在学校的最后一个春天,也会有多重任务(写论文、找工作)和多重感受(不安、焦虑、收获、喜悦等)。面对疫情,他们需要花更多的能量来调节自己的心态,因为他们在各个方面受到的影响会更大:不能按计划写论文;不能出去找工作;不能出去实习。作画者用四幅作品非常形象生动地呈现了自己在疫情当中的心路历程。在第一幅图画中,画面正中是盛开的花朵,它代表了春天旺盛的生机和美好。但画中人只有背影,这本身代表了画中人与他人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7.
一次偶然的机会,打开了"坊上人"网站,首页上"坊上人感恩"五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一下子触动了我们的心弦,因为它,透露着这个穆斯林企业的定位、担当和道义。这也成为我们走近"坊上人",感受和讲述他们感恩创业史的最初缘由。感恩于时代,他们创立了清真餐饮的金字品牌在采访之前,曾对"坊上人"董事长盛志明、总经理刘西艳做着各种想象,  相似文献   

8.
毛颂赞 《天风》2008,(22):35-35
在著名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有一个情节,落难荒岛的主人公鲁滨逊在面对茫茫大海命运未卜时,做了两张清单,一张列出他所面临的困难,另一张列出他可以感恩的事。结果竟惊讶地发现:拥有并且可以运用的物品,竟是如此的丰富!感恩清单让他充满了生存的勇气。  相似文献   

9.
感恩的天空     
他,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年轻教师。每到新学期的第一堂课,他总会为那些新生在黑板上写下这样一句话:让我们学会感恩。然后,他就会跟新生们讨论感恩这个话题。在学生们的眼里,他们对感恩这个词语,既熟悉又陌生。他们大都认为,感恩最终的表达方式,就是以物质报答那些曾对自己的生活有过帮助的人。他微笑着点着头,而后,他就会对自己的学生讲述这样一个故事:6年前,有一个品学兼优的  相似文献   

10.
学会感恩     
感恩,是一种感激的心情。在许多时候我们感到大自然有恩于我们,父母有恩于我们,我们所在的社会以及周围的人们都有恩于我们。有时候,我们觉得映入眼帘的一切,哪怕是一棵小树、一朵花、一汪清水、一片绿地,都值得怀着感恩的心情去对它们微笑。很多时候,感恩这种心情会带来一种良好的人生感觉,使我们感到愉悦和温暖。因此,学会感恩,生活中就会少些怨气和烦恼;学会感恩,心灵上就会获得宁静和安祥。学会感恩,就会心存感激地生活,就会敬畏地球上所有生命,就会珍爱大自然一切的恩赐;心存感恩地生活,就会时时感受到生活中“拥有”的丰富,而不是“缺…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美国密苏里州的大街上,行人散淡,有人手拿书本坐在街边的木凳上翻看着。这个时候,14岁的马克·吐温,因为无所事事,也来到这个大街上闲逛。他漫不经心地走着,他突然发现路边一个人正在翻看的书中掉下了一张纸。他以为,也许是一张银行存折,也许是一张现金借据,或者是一张财宝藏图。总之,他以为这是上帝的恩赐,马克·吐温发财的机会来了。他快步上前捡起那张纸片仔细看。不是他想象的发财机会,那是一张记载着一个叫约翰的人离奇的传记故事。  相似文献   

12.
智慧语丝     
叶雨 《思维与智慧》2014,(11):33-33
做一张桌子,需要木头;要有木头,需要大树;要有大树,需要种子;要有种子,需要果实;要有果实,需要花朵。做一张桌子,需要一朵花。——意大利童话诗《需要什么》把一件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很多人都在做;而把一件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冯小刚  相似文献   

13.
山寺问禅     
在南方某特区城市,一座有名的湖畔度假村旁,有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寺,名叫地藏王庙。它背倚飘逸空灵的西丽塔,面对碧波浩渺的西丽湖,左边有万木叠翠的映群山护卫,右边有白云镣绕的王里山衬托。山寺不大,但极古朴、极幽静,是一方空寂清幽的谈禅悟道的净土。那是一个深秋的下午,我游完西丽塔后,来到了地藏王庙,一进庙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庄严崇高、威严肃穆的地藏王像,两边有两幅意境深远的佛联,一相联语为:“闲剪江云作袖衣,静邀山月归禅室。”另一幅是:“烟霞清静尘无迹,水月空虚性自明”,横披是:“哲学之府”。明明是…  相似文献   

14.
距离妆点美     
安欣 《思维与智慧》2003,(10):25-25
距离经常充当一个微妙的角色,许多平淡无奇会因它的存在而变得生动起来。人们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当画家东一下西一下在画布上堆砌五颜六色的油彩时,看上去是那么斑驳陆离,杂乱无章,毫无美感,像淘气孩子的涂鸦。如果我们拉开一段距离再去欣赏它,便会发现那是一幅多么生动壮丽、大气磅  相似文献   

15.
洪英 《天风》2005,(11):52-52
“主啊!我现在虽然处在病痛的逆境中,但是我仍然要向您献上感恩的心, 因为当我向您献上感恩的时候,我的心必然是喜乐涌溢的。此时,我的心会充满平安,当向您献上感恩的时候,会使我的信心更加坚固,我虽然经历病痛,但更经历了您的奇妙,求您坚固我的信心有如约伯,有主同在无所畏惧。”  相似文献   

16.
小草盛悟     
春的使者按着时令将它的芬芳吹人人的鼻孔,我漫步在林间的石径贪婪地吮吸着春的芳香。忽然,石径中一丝亮绿映入我的眼帘:路面上的石头已被磨平,它在石缝中倔强地昂着头。我注视着它,许久以来被捆绑的心顿觉轻松。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沉思…… 这幼小的生命不知被践踏了多少次,经历了多少的挣扎才将它的绿色展现出来。我自问:人的心境为何很容易被环境牵制而人却不能常逆风而进?人为什么总是会很容易忘记别人的恩,却又多牢记别人的亏欠;为何不能对人常存感恩,却常多存怨气……多少的人生活在这种"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的痛苦之中。  相似文献   

17.
李晶 《天风》2014,(11):14-15
十一月,是怀念及感恩的时间。说起感恩,话题可以不断,拾起的记忆总是闪烁着最美好的回忆。感恩父母、感恩上帝……时光荏苒,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品尝幸福。 我们对父母感恩,因父母的恩情犹如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时,父亲在外地工作,我常常和母亲一起用小车往家里推粮食,母亲总是让我拿农具等轻省东西前面走,她自己在后面推着沉重的车子,到家后听着那粗重的喘息声一直持续十几分钟,这永远抹不掉的回忆让我心痛。在母亲羽翼下的日子有多么温暖,长大了才切身地体会到。如今日子好了,陪母亲的日子却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18.
细微之美     
细微之处,最易忽略,也最易遗失。然而,细微之处,看在眼中,便是风景;握在手心,便是花朵;拥在怀里,便是阳光。细微之处,透露出一种精神,一种品质。在熟视无睹的细微之处,往往饱含着文明的底蕴,闪烁着人性的关怀,折射着生命的感恩,浸润着真爱的芳香,潜藏着成功的奥秘。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三姑奶22岁那年,她被人骗到福建嫁人成了家。16年前,我83岁的三姑奶从福建回来,与她阔别多年的老家相见。那天,瘦小的三姑奶挣脱开晚辈的搀扶,在老宅门前一头磕地,望着天空中一团团棉花似的白云,喃喃自语:"没变,没变……"后来我们才明白,三姑奶固执地认为,她离家那天天空的白云,与61年后见到的白云一模一样。有天我爸摩挲着一本发黄卷  相似文献   

20.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明星,闪烁着在天地间。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哪儿才是我的住处?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透这人间坎坷辛苦。我胸怀慈悲心,我拥抱基督情,让真、善、美、圣常驻人间。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使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有主,花开花落,悲欢离合,我一样会珍惜。”当这首歌曲再一次唱起时,已经是在发愿后十年的“祈祷与感恩”的聚会中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