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斯宾诺莎。出生于躲避西班牙宗教法庭的犹太避难者的荷兰,斯宾诺莎(1632-1677) 把笛卡尔的理性能够支配行动的信念与霍布斯的机械论的心理学结合起来,以把对于自然的科学见解表述为一个统一的法则系统。在他的《以几何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斯宾诺莎与马基雅维利的联系,一直是政治哲学史上悬而未决的难题。根据当代"马基雅维利主义"的两种理论路径,斯宾诺莎至少具有两种可能的马基雅维利主义面向:一是斯宾诺莎"理性自由"的哲学,它与推崇"积极自由"的马基雅维利主义有关;二是斯宾诺莎对"国家理性"的贡献,它证明了斯宾诺莎如何效仿马基雅维利的统治技艺,同时拒斥霍布斯的守法国家理论。基于斯宾诺莎对哲学与政治之关系的一般看法,他的马基雅维利主义本质上是用纯粹政治的手段来达到超越政治的哲学目的。  相似文献   

3.
奈格里对生命政治的理解迥异于福柯,因为他借用斯宾诺莎哲学来阐述其生命政治的内涵。在福柯那里,生命政治与生命权力是相一致的,而奈格里则通过对斯宾诺莎的创造性解释,将两者对立了起来。生命权力是超越性的potestas,而生命政治则是内在性的potentia;生命权力是主权权力,而生命政治则是消解了主权权力的诸众民主。在奈格里的解释下,斯宾诺莎的诸众民主由每个独异体的、内在的身体力量集体建构而成并维护着这些差异性的、多元性的身体力量。然而,奈格里对斯宾诺莎的解释,在某种程度上又与斯宾诺莎哲学本身产生了一些张力。  相似文献   

4.
冯波 《世界哲学》2017,(1):15-21
奈格里对生命政治的理解迥异于福柯,因为他借用斯宾诺莎哲学来阐述其生命政治的内涵。在福柯那里,生命政治与生命权力是相一致的,而奈格里则通过对斯宾诺莎的创造性解释,将两者对立了起来。生命权力是超越性的potestas,而生命政治则是内在性的potentia;生命权力是主权权力,而生命政治则是消解了主权权力的诸众民主。在奈格里的解释下,斯宾诺莎的诸众民主由每个独异体的、内在的身体力量集体建构而成并维护着这些差异性的、多元性的身体力量。然而,奈格里对斯宾诺莎的解释,在某种程度上又与斯宾诺莎哲学本身产生了一些张力。  相似文献   

5.
“一切规定都是否定”(Omnis determinatio est negatio)这个命题,是十七世纪荷兰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斯宾诺莎在写给约翰·胡德的信中提出的,是他用来论证实体的无限性的著名命题。黑格尔非常重视这个命题,  相似文献   

6.
《学海》2019,(3):122-13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界开始关注国际因素在民主化转型过程中的作用,但是,国际因素究竟是以什么方式影响了民主化进程?这仍然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国际因素影响一个国家的民主进程有两种主要方式:强制移植和外部诱导。本文拟以欧共体对西班牙的影响为例,来展示国际因素的外部诱导作用究竟是如何实现的。从"政治结构—行为者"和"政治精英—大众"两个维度四个方面出发,分析国际因素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考察欧共体如何为西班牙民主化提供了动力,并促进其民主力量的成长。只有将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理解西班牙民主转型的成功故事。  相似文献   

7.
宋宏 《学海》2005,(3):118-122
引言随着冷战时代的终结,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压倒性胜利,但国际间的冲突和西方国家内部存在的种种危机并未因此得以消弭,反而更加引人注目了。几乎在福山抛出颇为乐观的“历史终结论”的同时,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即尾随而至,给后冷战时代的国际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就西方自由主义国家的民主实践而言,盛行于上个世纪60年代风起云涌的激进民主浪潮挑战了自由主义对民主的规范理解,也显示了西方国家政治系统的危机,这刺激了西方思想家对民主问题的深层思考。在《公民与国家之间的距离》一文中,查尔斯·泰勒忧虑当代西方民主国家的…  相似文献   

8.
一些学者认为斯宾诺莎的哲学具有基督教倾向。H.柯亨在这一问题上最为激进,他说斯宾诺莎是一位基督教哲学家或者站在基督教立场上反对犹太教的哲学家。L.施特劳斯同意柯亨对斯宾诺莎的一些批评,但是他认为斯宾诺莎是通过批判犹太教来批判基督新教。通过对斯宾诺莎的著作以及相关资料的研究我们看到,斯宾诺莎的宗教哲学是基于时代所能达到的知识水准对《圣经》作出的历史的科学的分析,它既非站在基督教立场上对犹太教的批判,也不只是针对基督新教的批判,而是通过剖析《圣经》对所有建制性宗教进行批判,因此斯宾诺莎不能被视为一个基督教哲学家。  相似文献   

9.
如果我们要把握斯宾诺莎实体的层级结构与传统层级宇宙观的异同,以及它与后来的近代德国思想与现代的一些思想后裔(如尼采、德勒兹)之间的深层关联,就不能仅从前现代或当代的立场出发看待它,而要考虑到斯宾诺莎的原初思想情境,即为奠定内在性世界观而构造实体与样式相互支撑的功能结构体。我们首先探讨斯宾诺莎实体学说的关键,再通过实体与样式之间的关系澄清斯宾诺莎实体学说的内在性预设,最后以身心关系为例具体展示这种内在性预设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七十年代出现了一股研究斯宾诺莎的热潮。发表出版了许多论文和论文集。1972年由我编辑的《斯宾诺莎研究》(这是第一部论述斯宾诺莎的论文集)出版。1973年安可图书公司刊行论斯宾诺莎的书。1975年M.曼德鲍和E.弗里曼将原来发表在《一元论者》斯宾诺莎专刊(1971年10月)上的全部论文及一些新论著编汇成一卷发表。在同一时期,几种解释斯宾诺莎的著作也在市场上出现,还有更多一些著作正在酝酿写作的过程中。裘洛特(Gueroult)的著作在大西洋两岸的对斯宾诺莎的学术研  相似文献   

11.
奈格里和哈特对斯宾诺莎的绝对民主概念进行了新的解读,这种民主是超越现代民主的后现代性的民主,和现代民主的根基是不同的。未来的民主应是区分于这种民主的所谓的大众民主。  相似文献   

12.
1977年,哲学界纪念了斯宾诺莎逝世(1677年)三百周年。人们是从不同的理论方面来纪念他的。但是对我们马克思主义者来说,最有意义和最为重要的还是这位伟大的荷兰思想家的无神论和辩证法思想。不过,对斯宾诺莎辩证法的解释却存在着不小的分歧。要弄清楚斯宾诺莎哲学学说中的辩证法思想,就应先明确某些方法论的问题。这些问题中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哲学史上唯物论、唯心论与辩证法、形而上学这两方面的关系不相对称的问题。这里我们可以指出多种情况,首先就是在唯物论和唯心论之间不存在任何“中间”形式,尽管有人做过各种尝试,宣布这种“中间”形式的存在。然而在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3.
借近30年来启蒙运动之研究所引入的温和启蒙和激进启蒙之区分,作者重新考察了17世纪后半叶发源于荷兰的、并往往被看成是"激进"的斯宾诺莎哲学给古典思想带来的智力危机以及给欧洲现代史带来的革新。借斯宾诺莎的核心概念"自然"以及"自然之惊奇",作者细致检查了斯宾诺莎一元论是如何挑战了当时的哲学和宗教思想,为什么上帝与自然之一体化打乱了当时的日常生活观念,尽管这一挑战也并非没有留下一些理论难题。  相似文献   

14.
哲学家小传     
斯宾诺莎是荷兰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勇敢地反对宗教传统势力,在无数的迫害和诽谤中度过了一生,并且不得不忍受贫困,靠磨镜片维持生活,因而对光学、物理学、化学等也很有研究。斯宾诺莎在少年时代受过宗教教育,但他没有被宗教所蒙蔽,反而接受,无神论的思想,24岁的时候竟被逐出犹太教会。  相似文献   

15.
刘奋荣 《哲学动态》2004,156(4):8-13
约翰·范·本瑟姆(Johan van Benthem)是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逻辑学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人文科学的博撤(Bonsall)教授.20世纪90年代,他创建了阿姆斯特丹大学的逻辑、语言与计算研究所,该所横跨数学、计算机科学、哲学和语言学,旨在研究信息的结构和信息流,同时担任欧洲逻辑、语言和信息基金会的第一任主席,还是荷兰艺术与科学学院、欧洲科学院和国际哲学院的院士.由于他的卓越成就,1996年荷兰政府授予他斯宾诺莎奖.  相似文献   

16.
十七世纪的荷兰哲人斯宾诺莎在以唯理主义方法注解人生的意义时,提出了确定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的宏伟理想,并把达到人生最高圆满境界作为其哲学的归宿。他在阐释自由理想时,典型地表现出从本体论层次向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学层次递进的内在逻辑,昭示了哲人为人的自由和尊严而追溯自由之根据的理论动机。斯宾诺莎哲学的解读线索因此就在于:  相似文献   

17.
谁如果声称想在斯宾诺莎的著作里找出这位哲学家同唯物主义“保持”的关系,谁就立即会遭到各种反驳。这些反驳者会说: “问题提得很不恰当:斯宾诺莎既不是唯物主义者,又不是唯心主义者,他是斯宾诺莎主义者;”“你是用固定的框框去硬套这个独一无二的著作家”;“提出斯宾诺莎,只会使早已过去的旧论战死灰复燃,何况这些旧论战其实只是争论一些虚假的问题”:“唯物主义的概念在斯宾诺莎从事写作的时代还不存在,使用这个概念是违背历史逻辑的”;  相似文献   

18.
吴功青 《哲学研究》2023,(3):117-125
在谢林和黑格尔看来,斯宾诺莎的实体具有一种先天性的缺陷:它是静止不动的。果真如此吗?本文试引入德勒兹的动力学解释,阐述斯宾诺莎实体运动的可能。同时,静力学的解释坚持认为,斯宾诺莎将实体等同为现实性的做法,从根本上瓦解了潜能-现实的运动结构,使得实体不具有向更高潜能阶次发展的可能。在这个意义上,实体仍旧是不动的。本文支持静力学的解释,但主张吸收动力学解释的合理性,在肯定实体不动的基础上,强调实体的能动性特征;最后对谢林和黑格尔的实体观与斯宾诺莎的实体观作了初步比较,试图指出:谢林和黑格尔对斯宾诺莎实体的改造虽然最大限度地凸显了精神的力量,却必然滑向绝对唯心主义,从而注定错失斯宾诺莎实体学说的精髓——作为太一的整全。  相似文献   

19.
方崇仪   《心理科学进展》1987,5(4):74-74
今年6月30日—7月3日,美国纽约州罗彻斯特大学的第六届施密特神经科学,讨论会举办了第二届“哺乳类中枢神经系统内移植”国际专题讨论会。来自美国、瑞典、加拿大、荷兰,西德、中国、英国、墨西哥、瑞士、日本、意大利、波兰、法国、匈牙利、以色列、西班牙、丹麦、澳大利亚等十八个国家的神经科学家约500多人。全体大会上有三个综合报告;(一) 治疗巴金森症的新方法;(二) 免疫学和血脑屏障;(三) 神经回路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全体大会上还宣读了五个方面的专题论文(共33篇):(一) 巴金森症:临床的和临床前晦研究(13篇);(二) 营养的机制(4篇);  相似文献   

20.
《神、人及其幸福简论》在斯宾诺莎生前没有出版,同时也未被收入斯宾诺莎死后不久于1677年11月出版的《遗著》(Opera Posthuma)里面。《遗著》序言的作者甚至没有特别提到它,他只提到《论虹》那篇论文,认为要获得该论文的底稿是不可能的,因为该底稿已被斯宾诺莎焚毁。不过,他曾经说了这样一段话:“虽然可以相信,我们的哲学家也可能有某些尚未收录在此集中的著作仍保留在这个人或那个人手中,然而可以断定,在那里绝不会发现在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