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易》古经是研究上古汉语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然而语言学界对它尚缺乏足够的重视,忽略了对它的研究。本文是继《〈周易〉古经句法探析》之后又一篇研究古经语法的文章。它系统地论述了古经文的构词法、各种词类及其语法作用;指出了作为上古汉语著作的古经在词法上的初始性和不完备性,以及词法与句法发展的不平衡性,揭示了上古语法发展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古代占卜之书的<易经>,隐含着对义利问题的思考.<易经>的义利观明显侧重谈利,更多是为满足最低生存欲望为基础而提出的,道德观念原始而简约. 相似文献
3.
《周易》中的犯罪学思想,几乎涵盖了现代犯罪学研究的所有理论基本点。本文从犯罪学基本概念、犯罪产生的客观必然性以及社会、政治诸方面揭示了犯罪产生的深层原因;还从人类学、生物学、心理学等方面探讨了犯罪产生的直接原因。并指出《周易》犯罪学对策论是以预防为主、法治与德治并举的原则;其理论架构具有整体性、动态性,体现了一种独特的认识方法。 相似文献
4.
老子作为一名史官,通晓《周易》,其思想的形成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周易》的影响。如其“贵柔”以及对“强”“壮”的警觉等思想与《周易》初爻、上爻的爻位爻象象征的意涵颇有内在的关联。其“人法地,地法天”的思想与《周易》的卦爻整体结构体现出来的思路颇有一致之处,其“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可能就是在此一卦爻整体结构中演绎出来的。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宇宙论思想可能与《易》类筮法体系的哲理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老子>五千言的思想源自殷易<坤乾>(即<归藏>),不是源自<周易>.理由有三一、<老子>书中不见首乾次坤的思想,倒是首坤的思想明显居多;二、<老子>的辩证思维模式属于与<周易>古经不同的另一类;三、关于宇宙生成问题,<老子>的主张也与<周易>古经不是一路. 相似文献
6.
《周易》古经句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易》古经句法探析牛占珩句法学是研究句子结构的学问。古代汉语形成后,其句子结构就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粗疏到精密的规律缓慢地发展着。大约到周代,汉语句法已比较丰富和完备,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古汉语句法系统。而《周易》古经的成书,正是在这个时期的前段,因此... 相似文献
7.
《周易》古经词汇琐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的问世,对汉语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尤其在汉语词汇方面,《周易》的影响更为明显。而《周易》的经文、传文本身也十分讲究语言艺术。然而,古今易学界对这方面的问题很少作过专题研究。为全面地反映《周易》与我国科学文化发展的关系,笔者不揣浅陋,试就《周易》中的语言学问题作些探讨。本文就《周易》古经词汇的一些特点,谈谈自己的看法。一、“一阴一阳之谓道”——丰富多彩的反义词《周易》的古经部分(后简称“古经”)原是用以卜筮的,但其卦辞爻辞也比较充分地反映了我国古代朴素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思想,这就是《系辞》所讲的“一阴一阳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周易》中的《缪和》篇中,有六则以历史故事解说《易经》卦爻辞的例子。本文分析这六则历史故事用以解经的符合程度,以证明用历史故事解经并不始于南宋的杨万里等人,而四库馆臣所谓"一变而胡瑗、程子,始阐明儒理;再变而李光、杨万里,又参证史事,《易》遂日启其论端",并非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2.
李强调为易旨在洗心 ,反对为易而易 ,认为习易贵在自得 ,故应易备于我、求易于己 ,主张治易当实以足下 ,发明易理。 相似文献
13.
Stein M 《The Journal of analytical psychology》2005,50(2):209-222
Jung claimed that Richard Wilhelm, whose masterful translations of Chinese wisdom literature into a European language (German) and thence into Western consciousness have brought Chinese modes of thinking to so many,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fluences on his own life and work. The contacts between the two men, which took place from the early 1920's until Wilhelm's death in 1930, were few but intense and for Jung decisive in several ways. Wilhelm's translations of the I Ching and The Secret of the Golden Flower opened new avenues for Jung that had far-reaching consequences on his research and writing after 1930. The latter opened the door to the study of alchemy as a key to the archetypal process of individuation as rooted in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Synchronicity' is a term that grew out of his contact with Chinese thought, in particular with the I Ching. From his contact with Chinese thought, additionally, he received confirmation of the view, independently arrived at, that adult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is not linear but rather circular and spiral-like. The letters between Jung and Wilhelm illuminate the great importance Jung ascribed to Wilhelm's contribution toward bridging East and West and the potential value of Chinese philosophy for psychotherapy. 相似文献
14.
关于古书学派属性的判定 ,首先应辨析其最高范畴与核心理念 ,其次应观其学术方向 ,看其学其术到底要把社会引向何方 ?最后还要考察其与历史文献之关系。由是观之 ,《易传》为儒家的典籍 ,殆无疑义。陈鼓应先生所说《易传》与黄老、稷下道家之同 ,只是表明了《易传》对此两派道家之影响 ,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帛书《缪和》可以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 ,其中第一部分是该篇的主体 ,而后两部分则可能是逐步编入其中的。相对于《缪和》来说 ,《昭力》尚处于尝试性的文本编合活动过程之中 ;二者相隔较大 ,仍是两个独立的文本单位。此外 ,《缪和》第二部分的“子曰”文本 ,直接反映了孔子曾经传经和创作《易传》的事实。 相似文献
16.
严复以西方的进化论和民主、自由等观念对道家的某些思想作了阐发。他作的这种阐发,实际上是以老庄著作为载体,会通中西思想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以西释中的解读方式,这种解读方式,为近代道家思想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张载是宋代理学的奠基者,也是四大学派之一--关学的开创者.他的成就得到理学家们的肯定,如程颢、程颐将他与孟子、韩愈相比;朱熹于<伊洛渊源录>中,将其与周敦颐、邵雍、二程并列;<近思录>也选录许多张载言论,以为门生弟子进学之助.而后代统治阶层的重视,也可看出他的影响宋理宗封他为郿伯,从祀孔庙.元代赵复立周敦颐祠,以张载与程、朱配食.<宋史道学传>为他立传,颂扬他的德业.他的著作在明、清二代是开科取士的必读书目,并于清初编入御纂<性理大全>和<性理精义>中,可见张载在理学发展上的贡献与地位. 相似文献
18.
《左传》、《国语》筮数“八”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传》、《国语》是记载春秋时期历史事件的重要典籍,对于我们考究先秦人们治《易》之基本情状,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八”字之谜乃《左传》、《国语》中存留至今的“阙疑”,本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八”字之疑阐发一下个人浅见,旨在抛砖引玉,与读者朋友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19.
20.
本研究使用自编的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卷,调查了天津市和平区等8个区县14所中小学共728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天津市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心理健康阳性症状总检出率(≥1)为63%。其中,角色认同因子阳性症状检出率为90%,焦虑因子阳性症状检出率为59.9%,抑郁因子阳性症状检出率为40.5%,敌对因子阳性症状检出率为32.6%,人际关系因子阳性症状检出率为12.1%。调查发现,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因学校类型、教龄、职称和任教年级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未见因性剐、受教育程度和学校地域不同而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