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中国传统文化赋予毛泽东思想鲜明的理论特质,塑造了毛泽东独特的政治形象,是毛泽东形象的基础元素。毛泽东在国外研究视域被认为是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中华文化传承者、灵活运用传统文化的中华文化实践者、基于传统文化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中华文化创新者,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外学者视角下的毛泽东形象的深沉底色。国外学者的毛泽东研究呈现了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成功探索,对于深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不断推进治国理政实践、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4.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通过审批纪念方案、审阅纪念文稿、发表纪念文章或发送纪念电文、出席纪念活动,谋划实施了系列纪念活动。毛泽东借助纪念活动表达政治主张、整合各方力量、协调国家关系,彰显了纪念活动的社会功能。透过纪念活动,可以看出毛泽东尊重历史的态度、保留历史记忆的方法、彰显历史价值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孔子和毛泽东都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伟大人物。他们都生于中国历史转型的过渡时期,都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不朽贡献。  相似文献   

6.
人民公社制度内涵及其反思——以现代性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代性视角来看,人民公社制度是毛泽东为解决中国农村和农民尽快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一次全方位探索和实践.它源起于新中国对于工业化路径的选择,采取了"政社合一"的制度模式,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约束和实施机制.尽管它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却是我们理解和把握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楔入口.  相似文献   

7.
《天风》2018,(1):63-63
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于1950年4月至5月,多次召见吴耀宗先生等基督教界爱国人士,畅谈基督教当时存在的问题与未来方向。6月,毛泽东主席亲自召见吴耀宗,了解并对基督教工作做出了指示。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核战略思想是其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时期,工业基础薄弱、资源相对贫乏的中国如何在核武器方面抗衡美、苏等核大国,是中国领导人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毛泽东以其深厚哲学底蕴、对战争规律的深刻把握及对武器本质的理解,运用辩证思维巧妙地处理了核武器拥有多少合适、是否能够对其进行有效防御、其使用受到哪些制约等一系列复杂问题,为中国确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部署少量核武器等国家战略奠定坚实基础,以少量的国防资源投入获得了最大的国防效益。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革命",既是一场驱动着古老中国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卓绝的努力,同时又强烈地体现出对于"现代性"弊端进行反拨的价值维度:针对现代性过程极易产生的官僚主义政治体制的弊端,他试图通过一场全方位的文化大革命实现权力重组,以巩固其人民民主的政治体制;针对现代性过程中所带来的片面的发展主义的经济模式,他试图通过"抓革命、促生产"来寻找一个"发展"和"公正"的结合点;针对现代性过程中出现的文化精英主义倾向,他试图通过对知识分子再教育来破解精英与大众的对立这一历史性难题。在带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致力于超越西方现代性的弊端,进而创造出一种新的社会现代化方案,成为毛泽东"革命"的一个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10.
宋婕 《现代哲学》2006,2(3):14-24
传统中国蕴含着两种“革命”思想的维度:一是圣人救世的“汤武革命”,一是基于压迫而进行反抗的农民起义。这两个维度对于既系统地接受过中国传统的规范性文化教育,同时又深受非规范性文化熏染的毛泽东来说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形成了他“圣人救世”与“压迫-反抗”的两种“革命”逻辑。这两种具有不同文化气质的“革命”逻辑在毛泽东思想中得以结合的根本基础是他尚变求动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的宣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为雄 《现代哲学》2006,5(2):17-24
人们对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宣传与毛泽东本人有密切关系。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对毛泽东思想宣传有发起作用。1950年以后,从大规模普及毛泽东思想到“文化大革命”期间大力宣传毛泽东思想,都与毛泽东努力捍卫自己的思想使之在实践中不受干扰分不开。只有正确说明毛泽东怎样看待人们对自己思想的宣传和学习,才能真正完整叙述毛泽东思想及对其宣传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民主的宪政观是毛泽东宪政思想的一个鲜明特点.毛泽东将宪政视为民主的产物、立宪的原则和目的,在国家宪政制度架构中贯彻民主精神,在宪法中保障人民权利和自由.毛泽东的宪政观对我国宪政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将宪政视同民主政治,导致宪政的重要内容--限政、法治受到忽视,宪政工具主义导致当民主与宪政发生冲突时为了民主而抛弃宪政.影响毛泽东民主的宪政观的因素主要有人民主体论、工具主义宪政观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冷战格局下两大阵营意识形态对立.  相似文献   

13.
张明 《现代哲学》2012,(6):47-52
目前毛泽东研究领域存在的同质化、宏观化解读思路与"直接阅读"方法是研究难以向纵深挺进和实现精致化解读目标的主要障碍,因此方法论资源的自觉更新亟不可待,必须注意新方法论资源的引进,诸如"异质性研究"、"精细化解读"、"症候阅读"等。上述方法的引进必将有助于毛泽东研究新的理论生长点的构筑。文本的"深度耕犁"与全新理论图景的彰显,只有在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引下才具备理论与现实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沈雁昕 《现代哲学》2006,7(5):46-53
笔者认为以农民民生为重要内容的惠农问题毛泽东早有论及。毛泽东的惠农思想对当前如何实现惠农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文章拟从惠农问题的重要性、惠农基本原则和惠农的措施三个方面讨论毛泽东的惠农思想。  相似文献   

15.
宋婕 《现代哲学》2007,1(3):18-25
该文通过梳理毛泽东早年对资本主义的认识,试图阐明他在早期对资本主义所进行的现实和价值的双重批判,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他后来对资本主义的种种态度,进而从这种考察中提出了两个既体现毛泽东独特的理论和实践品格同时又有助于我们理解并思考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现状及其未来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关于《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稿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克新  邵小文 《现代哲学》2012,(4):54-58,86
目前官方出版的毛泽东著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本人在1957年2月27日的讲话稿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该著作发表时增加了有关阶级斗争的论述等重要段落。这些增加的段落后来不仅争议很大,而且直接影响到人们对该著作发表稿的评价。本文认为应该实事求是地联系当时的国内外历史背景来看待毛泽东修改该著作时所增加的段落,并从总体上把握该著作发表稿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刘泽华先生《我在"文革"中的思想历程》以及陈定学先生《〈矛盾论〉是毛泽东的原创吗?》两篇文章对《矛盾论》是否毛泽东原创提出了一系列质疑,对此,本文具体考察了《矛盾论》与苏联30年代哲学教科书、李达《社会学大纲》、艾思奇《研究提纲》的关系以及《矛盾论》在收入毛选时的编撰情况,指出毛泽东是《矛盾论》的唯一作者、原创者。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革命人道主义主张合理利用暴力争取人民民主,争取人民人身、财产等权利,重视人民的利益,提倡人民的真正平等、亲爱互助,尊崇人的价值和尊严,其内容非常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种人道主义除了继承辛亥革命以来的人道主义精神外,也直接继承了俄国十月革命的人道主义,并间接继承了法国大革命及美国革命的人道主义。毛泽东的革命人道主义带有中国传统的人道主义思想色彩,又与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9.
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为基本内涵的“中国梦”,就其最终价值导向而言与共产主义具有内在的逻辑同构性.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执著坚守,充分彰显了毛泽东的理论品质与人格魅力,从理想信念层面为“中国梦”的当下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毛泽东晚年在“逐梦”过程中的理想主义失误,则基于另一维度对当下“中国梦”的深入推进发挥着深刻的借鉴意义.“中国梦”的胜利实现,必须始终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指导,但也需深刻地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总依据”,通过脚踏实地的“实干”而非在“空谈”中,不断开辟“逐梦之旅”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0.
党明德 《管子学刊》2006,2(4):51-57
孙子兵法论势讲了计利为势和择人任势两个方面,把道、天、地、将、法五事作为计利为势的因素,把虚实、奇正、因利而制权作为任势的三种重要方式。毛泽东虽未专门对此作过解读,但从其军事著作中我们体会到毛泽东对“势”的理论的应用确有创意,从而创造了及时退让、诱敌深入、打围子、陷敌于死地、运动中歼敌等牢牢掌握战争主动权的许多战术,形成了每战必集中优势兵力并积小胜为大胜的战略原则。这些对“势”的理论的创意,其源泉在于毛泽东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去思维,在于他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去理解中国传统军事瑰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