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职业倦怠、应对方式、生活满意度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测量了南京市移动公司共132名员工(剔除无效后获得有效问卷113份)的职业倦怠、应对方式、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水平。所用工具分别是职业倦怠问卷(MBI中文修订),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生活满意度指数(LSIA),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1)职业倦怠三个维度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存在显著相关(0.655;0.502;0.365)。(2)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中,积极应对方式与症状自评量表存在负相关(-0.134),消极应对方式与症状自评量表存在显著正相关(0.460)。(3)职业倦怠量表的情感枯竭,讥诮态度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的消极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效应。(4)生活满意度指数与症状自评量表没有达到显著相关,且该指数对心理健康没有明显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心理应激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自我评价、人格等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诸因素之间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初步建构青少年心理应激的结构方程模型,采用ASLEC、CSQ、EPQ、PEI、SSRS、SCL-90对湖南省470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社会支持对自我评价、应对方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并通过人格、自我评价与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心理健康。2)人格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并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心理健康。3)自我评价和应对方式是生活事件—心理健康的内部中介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犯罪青少年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反社会行为的关系。方法: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反社会行为问卷对30名犯罪青少年及30名普通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1)犯罪青少年与普通青少年在社会支持总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2)对于犯罪青少年来说,社会支持总分、家庭支持、其他人支持维度与问题行为总分存在显著负相关;积极应对维度与问题行为总分存在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维度与问题行为总分不存在显著相关;积极应对维度与社会支持成正相关。(3)对于犯罪青少年来说,其他人支持维度能够预测其问题行为。结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反社会行为存在显著相关,即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能够影响反社会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亲子关系、社会支持和心理素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23个省(市)共10190名初一至高三年级的中学生展开调查。结果表明:(1)父子关系、母子关系、社会支持和心理素质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且均与心理健康问题呈显著负相关;(2)相比于母子关系,父子关系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大;(3)亲子关系通过三条中介路径对中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①是社会支持和心理素质的单独中介作用;②社会支持和心理素质的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了亲子关系和中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内在心理机制,同时能帮助教育工作者预防和干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5.
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林初锐  李永鑫  胡瑜 《心理科学》2004,27(5):1116-1119
为了考察社会支持在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调节作用,利用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对1102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层级回归分析的结果不仅支持了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而且表明社会支持与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存在三种不同的关系形式,即(1)社会支持的主效应显著,但是调节效应不显著;(2)社会支持的主效应和调节效应同时显著;(3)社会支持的主效应不显著,但是调节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6.
叶红  曹立人 《应用心理学》2010,16(3):272-279
采用自编问卷等测评工具对杭州市两个高星级酒店270名员工进行酒店员工心理压力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酒店员工的年龄变量对心理压力的影响主效应十分显著,总体呈年龄段越低,心理压力越大的趋势。学历与年龄的交互作用对心理压力的影响显著,小学学历的员工高龄段的比低龄段的心理压力更为高些,与其余几个文化段的员工呈不同的趋势。(2)酒店员工的压力反应与其工作属性、职业态度、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特质应对方式等因素呈显著相关。员工的消极应对方式和职业态度是影响心理压力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中学生述情障碍状况,探讨中学生述情障碍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和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42)对666名中学生进行测查分析。结果 1当前中学生述情障碍状况处于中等偏下水平;2学生述情障碍总体水平在是否独生子女、家庭关系感知、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3中学生述情障碍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述情障碍对心理健康状况存在预测效应。结论述情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中学生负性情绪的多少,并进一步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8.
基于心理应激理论、素质-压力三模式以及社会支持主效果模型考察领悟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在压力与抑郁关系中的链式中介效应,使用压力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抑郁量表对抽取的64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显示:(1)领悟社会支持中介了压力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2)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中介了领悟社会支持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因此,领悟社会支持以及应对方式在压力与大学生抑郁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社会支持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3784名中学生进行施测,探究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作用于中学生应对方式的中介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父母积极教养方式能够促进中学生积极应对方式的形成,而与其消极应对方式的形成无关。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在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与积极应对方式的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但社会支持中仅有主观支持正向预测自我效能感并进一步预测积极应对方式,构成链式中介。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心理危机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问卷对广州市初高中学生共795名进行调查,探讨中学生心理危机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 (1)社会支持、问题解决、幻想、发泄、退避、忍耐对危机脆弱性有显著预测作用;主观支持、问题解决、退避对自我压弹力有显著预测作用.(2)社会支持在自我压弹力、危机脆弱性上的主效应显著.结论:中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预防心理危机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青少年手机依赖、学业倦怠、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作用机制,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初中生学习倦怠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SCL-90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对黑龙江、天津、山东、河南、江西8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以及河南省2所初中、2所高中的中学生共1191名青少年进行测查。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1)手机依赖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学业倦怠在手机依赖和心理健康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3)消极应对方式调节了手机依赖通过学业倦怠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中介作用的后半段路径,相对于低消极应对的青少年,中介作用在高消极应对的青少年中更显著。该研究结果对维护和促进手机移动互联网时代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董镕  杨杨一帆  耿文秀 《心理科学》2013,36(6):1480-1485
目的:考查团体音乐辅导对提高地震灾区初中生心理弹性的效果。方法:选取心理弹性较低的地震灾区初中生22名,随机分入干预组和控制组,对干预组进行团体音乐辅导。结果:后测结果表明,与控制组相比,干预组被试的心理弹性及其相关因素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两个月后的回访结果显示,干预组被试得分与后测无显著差异,仍显著优于前测。结论:团体音乐辅导能够有效地提高地震灾区初中生的心理弹性水平,并具有一定的长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6,自引:5,他引:151  
用经过信效度检验的自编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1254名中学生的测量结果表明,我国中学生对挫折和烦恼的应对方式主要是问题解决、求助、退避、发泄、幻想和忍耐;女生比男生更多采用发泄和忍耐应对,男生比女生更多采用幻想应对;重点中学学生比普通中学学生更多采用问题解决应对,而较少采用幻想和退避应对;随着年龄的发展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大学生自杀行为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方式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编的外显行为量表对云南省3313名大学生进行了测查,并探讨了包括自杀意念及自杀企图在内的自杀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427(13.2%)名大学生有自杀意念,卡方检验显示女生人数显著多于男生;154(4.7%)名大学生有过自杀企图,男女生人数没有显著差异;(2)自杀意念和自杀企图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有显著差异:在自杀意念上,女生、独生子女、文科生、来自城市的学生和不完整家庭的学生、月支出少于100元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与之对应的大学生;而在自杀企图上,只有来自城市的学生和不完整家庭的学生、月支出少于100元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与之对应的大学生;(3)大学生自杀意念和自杀企图与心理症状、生活事件、情感中心应对呈显著的正相关,与问题中心应对、社会支持呈显著的负相关;(4)在结构模型中,社会支持在心理症状和自杀行为中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情感中心应对在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对心理症状的调节作用中起显著的中介作用,而问题中心应对在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对事件的调节作用中起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The present purpose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ocial suppor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ping by expressing emotions and depression in women. Japanes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N = 218) completed four self-report questionnaires: the dispositional and situational versions of the Emotional Coping Questionnaire which measures the mode of expression as being either to self as in a diary or to others as in telling a friend, the Social Support Scale to evaluate received support, and the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Depression Scale. Analysis showed that expression of emotions to self in both dispositional and situational coping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depression, especially for women who scored high on depression, and expression of emotions to others in both dispositional and situational coping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cial support. However, no significant mediation effects of social support in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depression were found. Limitations and topics for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examines degree of traumatisation, defence styles, coping strategies, symptomatology, and social support in a small sample of HIV-positive men and women in an effort to ascertain the psych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living with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Traumatisation and the potentially mediating effects of defence styles have only been the subject of a few studies of HIV positives. The study is based on a socio-demographic questionnaire, the Impact of Event Scale, the Defence Style Questionnaire, the Coping Styles Questionnaire, the Trauma Symptom Checklist, and the Crisis Support Scale. A degree of traumatisation that warrants treatment was found together with an association between particular coping strategies and symptomatology, and particular defence styles and symptomatology, respectively. Social support had increased over time, which is contrary to other research findings on social support.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教育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主观幸福感对中学生整体生活的满意程度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影响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学习体验、归因倾向、学习成绩、自我效能感及社会支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学校、教师及家庭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8.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whether the scale called Coping Strategies in Chinese Social Context (CSCSC)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is better at predicting individual mental health than the COPE Scale, which focuses on 'active-passive' coping. Two hundred and 51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recruited and measured on the CSCSC, COPE and five mental health inventorie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CSCSC predicted mental health better than the COPE. 'Active-prosocial' and 'passive-prosocial' are two suitable coping strategies, whereas 'passive-antisocial' is not a suitable coping strategy. Studies exploring coping processes in Chinese culture should consider social interactions and connection with others as a significant aspect of coping.  相似文献   

19.
军校医学生心理应激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军校医学生心理应激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方式。方法选用军校医学生日常困扰评定量表、应付方式问卷、特质焦虑问卷、自尊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935名军校医学生进行测试,采用SPSS1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日常困扰主要通过间接作用影响军校医学生的心理应激;自尊和特质焦虑对心理应激具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应付方式是日常困扰、个性特点影响心理应激的中间环节。结论维护军校医学生的身心健康,可以把优化其个性结构,加强应对训练作为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初中生依恋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问卷和青少年应对方式问卷对方便取样得到的492名农村留守初中生、514名非留守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农村留守初中生依恋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留守初中生父母、同伴依恋显著低于对照组;留守初中生使用问题解决和求助的方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发泄显著高于对照组。(2)留守初中生的依恋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父母同伴依恋与问题解决和求助正相关,与幻想、忍耐等显著负相关。父母同伴的信任、沟通和疏离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