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发展伦理学而言,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根本方法论意义,在于启发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用什么方法、在什么层面上建构发展伦理学”?贝克风险社会理论对明确发展伦理学的研究视域、学理层次、研究平台等具有重要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2.
社会团结是个体化理论关心的具有理论及现实意义的重要问题之一。在乌尔里希﹒贝克的个体化理论中,利他个体主义是显示出团结迹象的伦理要素。有鉴于国内学界的相关讨论尚不多见,同时考虑到个体主义在中国语境内遭遇的意识形态曲解与文化误读,本文梳理并分析了利他个体主义的道德蕴含。作为一种突破利他与利己之间二元对立关系的新伦理,利他个体主义所蕴含的"给予却不必牺牲自己"的原则为现代个体参与社会提供了积极的伦理环境,进而为个体化社会的团结指出了一种可能方向。强调公民自组织的亚政治是实践利他个体主义的空间及条件,由此表明了将个体道德与制度道德并置思考的重要性。贝克关于利他个体主义的道德蕴含及其社会条件的讨论,对于思考从传统社会关系中脱离出来的中国个体如何作为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主体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荣荣 《学海》2014,(2):106-111
社会团结是个体化理论关心的具有理论及现实意义的重要问题之一。在乌尔里希﹒贝克的个体化理论中,利他个体主义是显示出团结迹象的伦理要素。有鉴于国内学界的相关讨论尚不多见,同时考虑到个体主义在中国语境内遭遇的意识形态曲解与文化误读,本文梳理并分析了利他个体主义的道德蕴含。作为一种突破利他与利己之间二元对立关系的新伦理,利他个体主义所蕴含的"给予却不必牺牲自己"的原则为现代个体参与社会提供了积极的伦理环境,进而为个体化社会的团结指出了一种可能方向。强调公民自组织的亚政治是实践利他个体主义的空间及条件,由此表明了将个体道德与制度道德并置思考的重要性。贝克关于利他个体主义的道德蕴含及其社会条件的讨论,对于思考从传统社会关系中脱离出来的中国个体如何作为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主体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家庭分离、社区共同体弱化、社会合作减少、人际关系淡化、社会道德缺失和诚信衰退、个人无安全感和焦虑感增强,这些现象普遍存在于今天的中国社会,藏匿于其中的各种风险,对社会整合构成强大威胁。学者用"社会凝聚"这一概念为社会管理提供了与"个体化"相反的构想。通过对中国"个体化"现状的考察,并结合贝克等学者的"个体化"理论,探讨"个体化"社会再次实现社会凝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家庭”对社会来说,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是对个体来说,“家庭”更是存在于个体意识中的一种认同,很多的家庭变迁和家庭问题都和家庭认同有关.本文从家庭认同出发,以个体化理论为视角,通过在上海深度访谈的46个家庭(以中产阶层家庭为主),探讨中国城市家庭的变迁.本文详细论述了个体家庭的认同模式,并分析了这种模式背后的性别关系变迁及其对家庭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由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主办的“第五届(国际)逻辑与认知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5月29~30日在中山大学隆重召开,前来参加这次会议的国内外学者近50名。本次大会的主题是逻辑与语言,报告的专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逻辑学、语言学以及两者的交叉领域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从而使我们对逻辑与语言领域的国际前沿动态有了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一、语言逻辑波兰亚当·密茨凯维支大学计算理论系主任沃依切赫·布茨科夫斯基(Wojciech Busz-kowski)教授做了题为“范畴语法和子结构逻辑”的报告。他首先阐述了兰贝克演算的由来,及其形式化系统和根岑…  相似文献   

7.
论中医的辨证论治与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恶性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在很多方面都贯彻了“辨证论治”观念,将所辨的证候落实到受体、基因和各种调控系统上。尽管两者理论基础完全不同,但都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理念,对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解读同情     
同情是什么?孟德斯鸠说:“是善良的心所启发的一种情感之反映。”贝克说:“同情仅次于爱,是人心最圣洁的感情。”培根说:“它在一切内在的道德和尊严中为最高的美德。”  相似文献   

9.
“大/小”隐喻是空间隐喻的一种.本研究设置了两项绘画主题, “警察抓小偷”和“园长和老师”,考察了5-7岁儿童在两项绘画任务中对“社会地位”这一抽象概念的“大/小”隐喻表征.结果发现:(1)儿童将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物画得较大,将社会地位较低的人物画得较小,表明5-7岁儿童的概念体系中已经建立了社会地位的“大/小”隐喻;(2)不同绘画主题下,儿童绘画中的“高社会地位”与“低社会地位”人物大小差异的年龄变化趋势不同, “警察抓小偷”主题绘画中,随着年龄的增长, “警察”和“小偷”二者的大小差异逐渐缩小,但“园长和老师”主题绘画中却未发现这种差异,这一结果表明儿童的社会地位概念隐喻系统还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
论《礼记》的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体上说,《礼记》是秦汉之际和汉代初期儒家学者的著述;唐代“十二经”出现时,确立了作为儒家经典的学术地位.《礼记》四十九篇内容比较芜杂,刘向《别录》分为八类,近人梁启超细分为十类.但是,对“礼”的阐述无疑地是共同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礼记》的题材或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诠释《仪礼》和考证古礼,这些礼仪制度是此后儒家文化中的生活习俗的源头;二是孔门弟子的言行杂事,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儒家的“礼”的生活实践;三是对“礼”的理论性论述.《礼记》中的这些内容,在社会的、人性的、超越的三个理论层面上,都显示出与原始儒学(孔子)及孟子、荀子儒学思想不同的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否定算子的兰贝克演算,提出了兰贝克演算的极小否定扩张,刻画了兰贝克演算的极小否定扩张的代数模型,同时证明了兰贝克演算的极小否定的扩张判定性,并发展了该逻辑的一个根岑序列演算。同时本文也将结论拓展到兰贝克演算的德摩根扩张并证明其判定性。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之后,日本经历了很多社会变革,这些变革影响到美学和艺术领域,使得其越来越具“多样性”和“边界化”.一方面,日本社会越来越推崇“多样性”的概念,并在很多方面(人性的多样性、价值观的多样性、品味的多样性,等等)跟随这样的趋势.这一时期的美学和艺术研究领域也强调多样性的重要,将其作为艺术史如何获得多学科元素混合动力的方法.另一方面,美学和艺术史所研究的内容相比于讨论“中心”更倾向于讨论“边界”.尽管“中心”这个语境意味着一个领域内的传统或正统主题,相反“边界”意味着不作为传统研究对象的主题.这一时期研究的特征是,倾向于靠近这些“非法”的主题并且正面地解决它们.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多样性”和“边界化”才被视为近代日本美学和艺术史研究状况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希腊怀疑主义对独断论的诘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给出关于世界的真理性认识,是独断主义知识论所致力解决的根本问题.独断论者(指伊壁鸠鲁和斯多亚派,下同)都相信事物是客观的、可知的,因为事物必定具有一种合理的,因而从理智上说是可以理解的本性.真理就是对事物本性的把握和表达.因此,他们认为,“知”和“说”是知识论所必须研究的二大主题,这二大主题,用伊壁鸠鲁的话来说,“一类是关于事物的,一类是关于词的”,用斯多亚派的话说,是“讨论的主题和语言”.“知”是对事物本性的把握,“说”是对事物本性的表达.前者涉及如何认知事物的问题,是第一性的,后者涉及如何描述事物的问题,是第二性的.因此,作为这二者之结合的真理,必须从“知”和“说”两方面来追寻.  相似文献   

14.
汤拥华 《学海》2003,3(3):33-39
本文以“个体之我”与“哲学之我”的关系为基本问题,对西方现代哲学几种有代表性的个人观进行了批判性的考察.文章意图指出,哲学对“个体之我”的探讨不能忽视“哲学之我”的构建.个体不是先在的事实,保持反思性的哲学生活,始终不解地寻求“个体化理解”,才是通向“个体之我”的惟一途径.  相似文献   

15.
《学海》2019,(6):86-92
围绕身份或认同这一当代人必须处理的重大问题,以吉登斯、贝克、鲍曼为代表的当代学者探讨了社会结构变迁所带来的个体化及生平模式的转变。虽侧重点不一,但他们都同意现代性晚期个体稳定而连贯的角色和地位的瓦解。在第一现代性中,身份相对稳定,人们基于历史上既有的行为形式和解释模式来理解自己的经历,因此生平遵循一种可预测的标准模式。在第二现代性中,个人从既定的和集体的身份中解放出来,所有人都必须亲自制作、演示、拼凑自己的生平,这涉及个人的决策,同时也意味着风险和责任。个体化所带来的是有限的自由,生平仍然受结构性力量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1991年12月28日至29日,陕西省哲学学会在西安召开以“主体性与社会主义实践”为主题的理论讨论会.来自全省各地的近百名哲学工作者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58篇.会议探  相似文献   

17.
杭晓平 《学海》2002,2(6):18-20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共产主义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邓小平紧紧抓住这个根本道理 ,总结了社会主义历史的经验教训 ,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坚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的出发点、价值目标和判断标准。一、人民的利益是邓小平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出发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围绕对“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的认识和再认识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建国以来 ,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不确定性的类型、来源及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凌 《哲学动态》2006,1(3):48-53
随着科学认识对象的日益复杂,以及科技和社会的相互影响日益加强,科学认识能力的历史局限性凸显了出来,使得在知识的生产、应用,以及利用知识进行决策的过程中,显示了种种不确知或不知道(not-knowing),这就是科学技术的不确定性。沃克(W.E.W allker)认为,不确定性是“任何对难以达到的完全决定论的偏离”[1]。范·阿塞尔特(M.B.A.Van Asselt)认为,不确定性是“整套的信念或者疑惑,它们来自对过去和现在状况的有限的知识,以及预测未来事件”[2]。不确定性在现代科技中普遍存在,并意味着风险,以至于吉登斯(Anthony G iddens)和贝克(Ulric…  相似文献   

19.
四 需要指出的是,所谓美学研究,在我看来,应该涵盖“理论、历史、现状”这三个层面.在这当中,三十年的生命美学研究,可以称之为“理论”的研究,母庸置疑,这应当是我的美学研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不过,关于美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的研究,三十年中,我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 在美学研究中,关于“历史”与“现状”的研究,涉及的是美学研究的逻辑展开.假如说,“理论”的研究是“历史”的研究、“现状”的研究的逻辑浓缩,那么,“历史”的研究、“现状”的研究就是“理论”的研究的逻辑展开.也因此,任何的美学研究,都应当是“理论、历史、现状”的融汇贯通.  相似文献   

20.
汉魏晋是道教哲学发生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东晋葛洪思想理论的形成,可以看作是这个阶段道教哲学的升华或完成状态.就总体而言,这一阶段的道教哲学,未曾与佛教发生深刻的接触,而是中国文化中固有的神仙阴阳、黄老儒墨诸家学说融合交流的自然发展、研究这一历史阶段的道教哲学,我们首先会遇到的,是如何认识其思想主题和理论内涵,并据之为汉魏晋道教哲学正名的问题.“名不正则言不顺”.对于道教思想理论纵贯古今的历史发展,我们大抵可以用“道教哲学”这样一个现代复合辞予以综括,用以明确我们的直接的研究对象,不是道教的历史、宗派、方术等等,而是贯透于这诸多方面的形而上之道.但是,对于某一断代道教思想理论,如果也笼统地称为哲学,则容易淹没特定时代的思想主题和理论特性.而以前道教史研究中一些较为流行的名目.有些是教派名称.如太平道、天师道,有些是根据现代人的价值观,从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