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哲学与哲学——与李光程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光程同志在《哲学究竟是什么?——从元哲学的观点看来》(载《哲学研究》1987年第12期)一文中指出,元哲学“就是以哲学自身作为对象的次一级的研究,或者称为‘哲学的哲学’”,“元哲学的观点就是一种超越。它是站在各派哲学之外,从一个客观的、公正的和总体的观点、立场来重新审视哲学”;“从元哲学的观点看,哲学最根本的特征就是没有一个适  相似文献   

2.
更正     
本刊1999年第4期第58页“作者单位”应为“复旦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1999年第5期第28页第11行“市场规划”应为“市场规则一;1999年第6期目录及封面要目中“‘哲学’须得把握‘自己””应为“‘哲学’须得把握住‘自己’”;同期目录上,“马克思主义与18世纪启蒙哲学”一文作者“陈悦”应为“陈锐”。1999年第7期“程敏政的朱、陆‘早同晚异’论及其历史意义”一文标题,因作者失误,应改为“程敏政的朱、陆‘早异晚同’论及其历史意义”。谨向作者和读者致歉。更正  相似文献   

3.
论哲学的价值范畴的“真谛”──与陈述、赵守运同志商榷杨清明拜读了《哲学的价值范畴研究述评》(《哲学动态》1992年第7期,以下简称《述评》)一文后,深感正如作者自己所说,《述评》对近年来国内理论界关于价值内涵争鸣的评说,是“不无偏颇”的。既然“不无偏颇”,便有商榷之必要。故此一陈已见,就教于陈、赵二位及学界同仁。了十下综观《述评》全文,可以清楚地看到,《述评》作者首先确认“价值是客体(指满足人类gi)二:二二二二一_二二二二:二__L,。。。__,、,。、。、____、。_‘____,L二上社会发展需要的实践产物)所包含的主体的劳动、创造和奉献。它透过‘主体需要’与‘客体满足需要’的自然关系,反映主体在创造物质财富、精力11财富、推动历史前进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贡献与索取的社会关系”。“劳动、奉献、创造、义务是价值的真谛所在”。①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其它种种价值定义及争论之利弊得失进行评说。因其如此,所以“不无偏颇”。那么,《述评》作者上述关于哲学价值范畴的界定及其真谛的体认能否成立呢?回答只能是否定的,理由如次:首先,《述评》作者对哲学价值范畴的规定及其“真谛”的体认,肯定价值反映的乃是“人与人之间的贡献与索  相似文献   

4.
“无立场的思想”可能吗?──评一种“新”哲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的当代际遇,再一次使人们追问哲学的合法性。但究竟以什么作为哲学合法性的判据,人们却有着不同的理解。近年来,赵汀阳先生发表了一系列论著,试图对已有哲学进行“一种整体性的改变”(赵汀阳:《自述》,载《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1期),亦即“把我们通常所说的‘哲学’变成另一种东西”(赵汀阳:《存在就是做事》,载《天涯})1997年第1期),从而结束一切旧哲学。在他看来,“旧概念的哲学”或“经典哲学”的缺陷主要有二:一是“无用”,即“旧哲学(西方哲学或以西方哲学为思维模式的哲学)一直未能成为真正有用的思想”以…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深入考察西田哲学,并结合作者自身的经历,探讨了“日本哲学的哲学性难题”和“在日本的哲学的可能性”问题。指出,西田哲学尤其是“场所的逻辑”是以“在希腊乃至西欧之外也可能存在哲学”、“不仅能动性有意义,情感即被动性也具有重要意义”、“‘存在’和‘有’不具有当然性”等认识为前提、而且是在要澄清其中大部分问题的方向上进行的思索。在思考日本有没有哲学的问题时,西田哲学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哲学与文化”课题组:拜读了《“哲学与文化”研究提纲》后,觉得这是我国学术界近年来文化研究的一个很大进步。《提纲》把“实践”作为文化研究的出发点和核心范畴,堪当一篇唯物史观的文化宣言。  相似文献   

7.
文化研究的哲学向度与文化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关注“文化与哲学”研究的人都知道,当今被泛称“文化哲学”的,不外就是文化与哲学的结合研究.这种结合研究是在两个方向上进行的:其一是使哲学结合于文化、延伸其文化外延、发生哲学的“文化方向倾斜”,这可视作“哲学中的文化”;其二是在文化(人类)学的材料基础上,提出种种哲学性的解释理论和分析工具,使文化结合于哲学,这是文化的“哲学方向的倾斜”,可以称作“文化中的哲学”.就文化研究这一方面而言,上述情况产生了文化研究的多种哲学向度.然而,下文的分析将证明,若将这种种哲学向度都不加分析和说明地称作“文化哲学”,并且以为它已是一门具有较为严密的学科规定的分支学科,那就未免草率了.为此,对这个问题很有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冯友兰先生在《新理学》开头就说 :此书“是‘接着’宋明以来底理学讲底 ,而不是‘照着’宋明以来底理学讲底”。冯先生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中又说 :“新的现代化的中国哲学 ,只能是用近代逻辑学的成就 ,分析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概念 ,使那些似乎是含混不清的概念明确起来 ,这就是‘接着讲’与‘照着讲’的分别。” (冯友兰 :《中国现代哲学史》 ,广东人民出版社 1 999年版 ,第 2 0 0页 )张立文教授也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 0 0 0年第 2期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哲学 :从“照着讲”、“接着讲”、到“自己讲”》的文章。笔者受冯、张两先生的启…  相似文献   

9.
西方逻辑哲学研究述介陈波总的说来,即使在当代西方,逻辑哲学也是一门正在形成和发展中的学科,目前并没有完全成熟和定形。这点可由下述事例印证:其一,在一本1991年出版的英文新书《真理的准则──逻辑哲学引论》中,作者巴斯卡·恩格尔(PascalEngel)在引言部分指出:“这本书是逻辑哲学的引论。但‘逻辑哲学’是一个保护伞式的词,它容纳了各种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研究风格。我认为,(关于逻辑哲学的)主题不存在一个单一的既定看法。”其二,有一些所讨论的问题及其内容大同小异的英文出版物,却被冠以不同的名称:“逻辑哲学”,“哲学逻辑”,“现代逻辑中的哲学问题”,等等。这足以说明,逻辑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即使在当代西方也未完全成熟。现选择几本我认为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英文逻辑哲学专著作一些简要评价,读者或许能从中窥见当代西方逻辑哲学研究的“全豹”。维特根斯坦写有一部《逻辑哲学论》,虽然也讨论了一些逻辑中的哲学问题,但更多的是一部传统意义的哲学著作,并不真正属于这里所说的逻辑哲学专著。但美国著名逻辑学家和哲学家W·V·蒯因却写有一部真正意义的《逻辑哲学》(1970),该书的中译本已由三联书店出版。全书分七章,分别题为意义与真、语法  相似文献   

10.
开创哲学研究的新边疆——评《工程哲学引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清海同志曾说 :“在我看来 ,我们最为缺乏的 ,就是‘哲学家’ ,那种能够出新思想、名副其实的哲学家”。一般而言 ,思想的深刻性、系统性和原创性是区分一个哲学研究人员与哲学家的标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李伯聪教授所著的《工程哲学引论》 (大象出版社2 0 0 2年出版 )一书恰好应验了这种标度。这是一个哲学家历时 2 0载、呕心沥血撰写的一部充满原创性并自成体系的奠基之作。它的出版为哲学研究开创了新的边疆。之所以把这本书视为开创哲学研究新边疆的奠基之作 ,首先在于作者通过对哲学史上“造物与用物”主题的缺失进行检讨 ,确立了…  相似文献   

11.
冯仿娅 《现代哲学》2001,(3):119-119,96
刘小敏、李振连合著、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的新著《WTO与中国文化》,2000年12月摆上新书架和读者见面了。这部书,该书的扉页上,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的一句名言便会蓦然映入你的眼帘:“我所理想的‘少年中国’,是由物质和精神两面改造而成的‘少年中国’,是灵肉一致的‘少年中国’。”可以说,引用这句名言,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作者写作这部书的内在动因,这部28.5万字的著述,在一定意义上确实称得上是作者献给刚刚步人新世纪的“少年中国”的一份创意!  相似文献   

12.
王孝哲 《学海》2001,(3):202-203
每门学科的发展 ,都是依赖于既不断地深入研究和说明其对象 ,也不断地深入研究和说明其自身 ,即对其自身作元理论的研究和说明。哲学当然也是如此。深入地研究和说明哲学自身 ,这也是确保哲学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陶富源教授的新著《哲学的当代沉思》(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 9月出版 ) ,就是对哲学自身作元理论的哲学层次思考的一部力作。笔者拜读之后 ,感到很受启发和教益。《哲学的当代沉思》一书 ,共 11章。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 ,对于哲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 ,诸如哲学的本质、对象、功能、思维方式、逻辑体系、发…  相似文献   

13.
《哲学研究》1987年第12期发表了李光程同志的文章《哲学究竟是什么——从元哲学角度看》(以下简称“李文”)。在文章中,作者把对“哲学”的讨论放在元哲学的视野中,这是颇能令人深省的。但是,作者对“元哲学”(metaphilosophy)的规定有失清晰、缜密,而这个缺陷立刻使作者对元哲学的看法在许多方面成为可疑了。本文愿先澄清一些问题,然后对元哲学发表自己的一得之见。  相似文献   

14.
“哲学与文化”课题组:《实践与文化—一“哲学与文化”研究提纲》,是一部真正有“哲学味”的探讨”文化研究的哲学方法论”的力作,尽管你们谦虚地说该提纲“仅限于提出一些基本理论前提和问题,距离解决问题当然尚有遥远的路程”,但《提纲》对于“文化热”中提出的许多重大理  相似文献   

15.
洪晓楠 《哲学动态》2003,(12):33-35
港台文化哲学研究是中国文化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仅就港台文化哲学研究的总体状况作简要介绍。一 如何理解文化哲学唐君毅先生在《哲学概论》中专设一章讨论文化哲学。他指出 :“文化哲学一名 ,乃中国古所未有。然礼记之论礼乐各文 ,乃经解之论诗书礼乐易春秋之教 ,即皆为文化哲学之讨论。而除经子之书以外 ,历代史书 ,如礼书 ,乐书……艺文志 ,刑法志等之叙言 ,其论礼乐等之文化之意义与价值 ,多原本于性与天道 ,旁通于治乱兴衰 ,即皆文化哲学之论也。”此论可以说是唐先生对中国文化哲学之源的揭示。“清人章学诚著文史通义 ,更…  相似文献   

16.
杨国荣 《学海》2003,(4):26-32
哲学究竟是什么 ?在追问存在的同时 ,哲学总是难以回避这一元哲学意义上的问题。以智慧的追求和探索为指向 ,哲学之思奠基于知和行的过程 ,展开于世界之“在”和人自身存在的内在统一 ,并具体化为对“性与天道”的绵绵沉思。作为对世界总体上的把握 ,哲学试图达到的 ,是真实、具体的存在。在“是什么”、“意味着什么”、“应当成为什么”等追问中 ,哲学从类和个体的层面 ,不断地引导人们走向真、善、美的统一和自由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作为俄罗斯举办“中国年”的一项重要活动,俄罗斯《哲学问题》2007年第5期出版了“中国年”特刊。俄罗斯哲学协会主席斯焦宾院士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冷溶学部委员为特刊写了致词。特刊收录了中国学者李景源的《中国哲学的现状与趋势》、安启念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唯物主义》,贾泽林的《中国对“苏俄哲学”的研究》,以及俄罗斯学者叶列梅耶夫的《<易经>和语义解码》、布罗夫和费多托娃的《中国现代化经验:理论和实践》等论文。2007年6月13日上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了“俄罗斯《哲学问题》杂志‘中国年’特刊发布会”…  相似文献   

18.
“哲学与文化”课题组:研读《实践与文化——“哲学与文化”研究提纲》后,感触良多,得益非浅。既然一定要我提些批评意见,提提问题,那我只好班门弄斧了。(一) 作为“七五”规划项目的“哲学与文化”课题,《提纲》在展示实践与文化方面尽  相似文献   

19.
自进入七十年代以来,台湾哲学界出现的又一值得注意的动向,就是加强了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一)台湾“哲学会”于一九六五年底举行了第六届年会,提出了加强中国古代哲学研究的任务。这一任务的提出,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一是台湾“哲学会”首席理事吴康在年会开幕词中分析形势时所指出的:“欧美哲学家思潮趋向,已一反向来传统:第一,于‘自然’之外,转而注重‘人生’;第二,于他们西方之外,承认我们东方在世界哲学  相似文献   

20.
“哲学与文化”课题组:读了《实践与文化——“哲学与文化”研究提纲》之后产生了一些粗浅的想法,写在下面仅供参考。一、课题组确立“文化研究的哲学方法论”方面为目标是很对的。我认为从哲学角度研究文化问题理应如此,也只能如此。这一则符合人类知识体系结构的现状,二则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