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多主体评定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的一致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29名城乡初一学生为被试进行短期追踪研究,考察了青少年自我、同伴和教师三种主体对学校情境中的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评定的一致性问题。采用相关分析、多质多法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和检出率分析对三种主体的评定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青少年自我、同伴和教师对外化问题行为的评定只存在中低程度的一致性;通过同伴评定测得的四种外化问题行为群之间的相关性高于通过教师评定和自我报告测得的结果,而自我报告测得的四种外化问题行为群之间的相关性最低。不同报告主体对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评定的跨时间稳定性存在差异,同伴评定的稳定性最高,其次为教师评定,青少年自我报告的稳定性最低。通过同伴评定测得的结果对多主体评定的解释率高于教师评定和自我报告的结果,自我报告的结果对多主体评定的解释率最低。三种主体所检出的不同形式的外化问题行为的人数比例没有呈现出规律性的差异,只有通过同伴评定检出的不同形式的外化问题行为者的人数比例随着检出标准的提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儿童父母拒绝、问题行为、家庭环境纷杂度和同伴拒绝的关系,该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采用自我报告、母亲报告和同伴提名的方式对济南市三所小学4年级至6年级共307名被试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父母拒绝对儿童的同伴拒绝和外化问题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儿童的外化问题行为在父母拒绝与同伴拒绝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家庭环境纷杂度调节了父母拒绝通过儿童的外化问题行为影响同伴拒绝的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即低家庭环境纷杂度可以作为一种保护因素,降低遭受父母拒绝的儿童出现外化问题行为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周劲波  王重鸣 《心理科学》2005,28(6):1347-1353
摘 要 选取393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儿童的母亲拒绝、家庭环境纷杂度、问题行为和同伴拒绝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级、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后,母亲拒绝对儿童的同伴拒绝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家庭环境纷杂度调节了母亲拒绝与同伴拒绝之间的关系;(3)儿童外化问题行为在家庭环境纷杂度对母亲拒绝和同伴拒绝关系的调节效应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选取393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儿童的母亲拒绝、家庭环境纷杂度、问题行为和同伴拒绝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级、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后,母亲拒绝对儿童的同伴拒绝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家庭环境纷杂度调节了母亲拒绝与同伴拒绝之间的关系;(3)儿童外化问题行为在家庭环境纷杂度对母亲拒绝和同伴拒绝关系的调节效应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流动儿童的问题行为与人格、家庭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北京市806名流动儿童和319名城市儿童为被试,采用问题行为问卷、小五人格问卷和家庭功能问卷,考察流动儿童问题行为的特点及其与城市儿童的差异,并探讨人格和家庭功能对流动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内、外化问题行为的自我报告率分别达到了31.0%2、0.1%,与城市儿童相比,流动儿童的内化问题行为较为突出。(2)人格的情绪性、开放性显著正向预测流动儿童的内化问题题行为,外向性、家庭功能的亲密度显著负向预测其内化问题行为,情绪性、开放性显著正向预测流动儿童的外化问题行为,宜人性、谨慎性、亲密度显著负向预测外化问题行为。(3)人格在家庭功能的亲密度与内化问题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亲密度与外化问题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父母严厉管教、儿童自我控制与儿童问题行为间的关系,采用中文版亲子冲突解决策略量表、社会技能评定量表和儿童行为核查量表对济南市两所公立学校的1097名小学四到六年级儿童及其父母双亲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父母心理攻击和体罚与儿童自我控制均呈显著负相关,与儿童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均呈显著正相关,儿童自我控制与其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均呈显著负相关;(2)父亲心理攻击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儿童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母亲体罚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儿童外化问题行为;(3)儿童自我控制在父亲心理攻击和母亲体罚与儿童内外化问题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在母亲心理攻击和父亲体罚与儿童内外化问题行为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中介作用模型不存在显著的儿童性别差异。综上,本研究发现父母严厉管教不仅直接影响儿童的内外化问题行为,而且会通过降低儿童自我控制水平间接导致儿童问题行为的增多。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父母严厉管教、儿童自我控制与儿童问题行为间的关系,采用中文版亲子冲突解决策略量表、社会技能评定量表和儿童行为核查量表对济南市两所公立学校的1097名小学四到六年级儿童及其父母双亲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父母心理攻击和体罚与儿童自我控制均呈显著负相关,与儿童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均呈显著正相关,儿童自我控制与其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均呈显著负相关;(2)父亲心理攻击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儿童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母亲体罚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儿童外化问题行为;(3)儿童自我控制在父亲心理攻击和母亲体罚与儿童内外化问题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在母亲心理攻击和父亲体罚与儿童内外化问题行为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中介作用模型不存在显著的儿童性别差异。综上,本研究发现父母严厉管教不仅直接影响儿童的内外化问题行为,而且会通过降低儿童自我控制水平间接导致儿童问题行为的增多。  相似文献   

8.
童年中晚期同伴侵害对儿童心理社会适应影响的纵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纪林芹  陈亮  徐夫真  赵守盈  张文新 《心理学报》2011,43(10):1151-1162
采用间隔两年的纵向设计, 通过对1767名儿童的同伴侵害以及孤独、抑郁、攻击、行为不良、同伴接纳、同伴拒绝等心理社会适应指标进行调查, 综合运用变量定向的方法和个体定向的方法考察了童年中晚期儿童心理社会适应发展的结果模式, 以及同伴侵害对儿童心理社会适应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 (1)身体侵害、关系侵害与心理社会适应各指标存在显著的即时与纵向相关关系。(2)儿童心理社会适应结果表现为内化问题、外化问题、同伴拒绝、正常发展4种模式。(3)判别分析显示, 9岁的同伴侵害(主要为身体侵害)能预测同伴拒绝、外化问题适应结果模式, 11岁的同伴侵害(主要为关系侵害)能预测内化问题、同伴拒绝适应结果模式。这些结果表明同伴侵害与儿童心理社会适应间的联系具有异质性, 并且先前和当前的侵害经历以及不同类型的侵害与心理社会适应间的联系因适应领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长处和困难问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SDQ)(教师用表)的上海地区常模,并对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方法:对上海市12所幼儿园和中小学校的2128名学生进行长处和困难问卷(教师用表)的评定,并对其中的47名预备班(6年级)学生间隔六周进行了再次评定。结果:对长处和困难问卷(教师用表)进行标准化,制定了上海地区常模。信度检验:问卷总分Cronbach的α系数为0.672;条目与因子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323-0.910(p<0.001)之间;间隔6周后问卷总分的重测信度为0.547,各因子的重测信度在0.404-0.640(p<0.01)之间,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结论:长处和困难问卷((教师用表)适合于上海地区儿童和青少年的行为评估。  相似文献   

10.
采用教师报告法对1254名城市儿童的对抗行为发展进行追踪研究,并采用交叉滞后设计探讨了对抗行为与同伴拒绝/接纳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童年中期,对抗行为呈中等程度稳定性,并表现出随年龄下降的趋势;(2)男生的对抗行为水平显著高于女生;(3)交叉滞后分析发现,早期的同伴拒绝能显著正向预测后期的对抗行为,但早期同伴接纳不能预测后期的对抗行为;早期的对抗行为均能够显著预测后期的同伴拒绝以及同伴接纳.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基于人格词汇学假设,探索中国人敬畏特质的心理结构。通过文献分析、专家访谈、开放式和半开放式问卷调查,建立39个词汇的敬畏特质词汇表。在此基础上,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编制了包含24个词汇的中国人敬畏特质词汇评定问卷。结果表明:(1)中国人的敬畏特质是一个包括谨慎、尊重、谦卑、欣赏的四维结构;(2)编制的中国人敬畏特质词汇评定问卷的信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植物人研究中的一些神经心理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Jennett等提出"持久的植物状态"概念之后,有关植物人的问题已经引起中国医疗卫生界的广泛重视,并且在临床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该文对国内及国际植物人研究状况作了简要的评述.作者认为统一关于植物人定义的认识,研究植物人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确定临床观察的心理学定量指标乃是中国科学工作者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Much research has supported the assertion of Hooper, et al.'s 1994 claims that specific stimuli perform better than others in eliciting well-developed written responses; however, previous research was conducted with raters who were aware of the hypotheses. The present study of 29 middle school children validated previous support for Hooper, et al.'s assertions by implementing blind rating and, once again, finding tha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Hooper-like and non-Hooper-like prompts existed for structural items but not for items of mechanics.  相似文献   

14.
15.
近现代中国文化名人人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朱晨海  孔克勤 《心理科学》1999,22(4):326-330
对近现代150位中国文化名人的人格,运用问卷调查、人格评定以及个案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现代中国文化名人的名声等级的排列顺序、他们的整体人格概况及其影响因素、鲁迅等人的个案分析。  相似文献   

16.
When their newborns were 2 weeks of age, 53 mothers completed the activity items of the Rothbart questionnaire. Two weeks later, the same mothers were interviewed at home with regard to their newborns' activity level, using the Thomas, Chess and Birch guidelines and the Carey and McDevitt global rating. Prior to analysis, responses to the instruments were clustered into the contexts of feeding, sleeping, bathing, dressing, and daily activities. Though none of the questionnaire clusters correlated with the global rating, daily activities were convergent between the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responses. In contrast, all five of the situational contexts for the interview were related positively to the global rating of activity.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light of the apparent contextual influence on maternal ratings of temperament at 1 month.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主观词"的概念,并探讨主观词存在的心理现实性以及主观词的加工特征。包括3项研究:研究1考察了普通大学生对双字结构的词汇辨别情况,发现他们倾向于将短语和词主观判断为词,即他们按照个体对词的独特表征认知词,证实了主观词存在的心理现实性。研究2和研究3分别采用"词优效应"研究中使用的强迫选择作业和词汇判断任务考察主观词加工的特征。研究2发现,读者加工词和主观词(语法上是短语但主观评定为词)的正确率和反应时没有差异,但与非词条件相比,表现为正确率高,反应时短;研究3的反应时结果同研究2,而3种条件的正确率均在90%以上且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本研究条件下,得出以下结论:(1)主观词的存在具有心理现实性:读者对汉语词语的表征是主观的,不一定符合词的语法学规定;(2)在强迫选择作业下,与非词相比,表现出词优效应,主观词作为整体被识别。(3)在词汇判断任务下,主观词与词相同,与非词相比,表现出加工优势。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人格测评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杨丽珠  张野 《心理科学》2006,29(4):933-936
该文以自然语言的方式,采用大范围开放式问卷(n=1885)、理论分析等方法编制小学生人格发展教师评定问卷,并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n=628)、验证性因素分析(n=1316)得出小学生人格测评结构包括认真自控、智能特征、情绪性、亲社会性四个维度11个特质。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9.
Utilizing questionnaire data collected from subordinates (Ss) in three different organizations, this study reexamined the validity of the “Pelz Effect.” Specifically, the investigation explored the House et al. assertion that, for subordinates who perceive their supervisors as supportive leaders, there exists a curvilinear rather than positive linear association between supervisors’ upward influence and subordinates’ openness and satisfaction with supervision. Results, in general, did not support the House et al. position, but rather Pelz's original findings. However, analyses suggest the additional conclusion that the “Pelz Effect” is viable for subordinates who perceive their superiors as supportive or nonsupportive leaders, but has its greatest effects for subordinates in the former group.  相似文献   

20.
La plupart des recherches relatives à L'estime de soi postulent, comme base de L'image de soi et du moi idéal, des qualités et des critères qui sont valables dans les secteurs dominants du monde occidental, principalement les Etats-Unis. Mais d'autres recherches suggèrent que dans des cultures non occidentales, les qualités de base du moi idéal pourraient largement différer des modèles occidentaux. En conséquence, les instruments de mesure de L'estime de soi qui peuvent être adéquats dans une culture donnée, peuvent ne pas L'être ailleurs. L'auteur propose un questionnaire qui porte sur les points suivants: quelles sont les qualités que le sujet considère comme les plus importantes pour L'estime de soi; dans quelle mesure le sujet considère-t-il qu'il possède ces qualités; jusqu'à quel point le sujet pense-t-il que les autres considèrent qu'il possède ces qualités? L'auteur pose en hypothèse que le contexte d'une culture donnée, sous ses aspects culturels proprement dits, mais aussi professionnels et autres, affecte les critères sur lesquels se fonde L'estime de soi, et également le degré d'estime qui correspond à ces divers critères. Des recherches exploratoires qui ont été réalisées à Malte, au Nigeria, en Inde, en Grande-Bretagne et au Canada, à L'aide de ce questionnaire, apportent quelque confirmation à cette hypothè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