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印顺导师︽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菩提今年三月,当我收到嵩寿九十又二的印公导师的来信,和《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一书时,不禁为印公那人菩萨行的精神所感动。印公在来信中说:“《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这一本比较扼要表示我对佛法的判摄与重点。”遵循着印公的慈训...  相似文献   

2.
宗教界和熟悉赵朴初的人都惯于把他尊称为“朴老”。九十余岁高龄的朴老,几乎经历了整个二十世纪。作为新中国一代宗教界领袖,朴老积极倡导人间佛教,引导佛教界爱国爱教,走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报国家思,报众生思,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受到佛教界的拥护和爱戴。朴老常说一句话“盛世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孜孜不倦追求真理的精神和豁达大度、清正廉洁的高尚品德,使我永远不能忘怀。时光花再,转瞬间,我来到国家宗教局工作已经十年了。而作为分管佛教工作的副局长,我与朴老的…  相似文献   

3.
《法音》1989,(9)
(一) 《涅槃经》说:“二种庄严,一者智慧,二者福德。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则知佛性。”这说明福慧二种庄严是菩萨必须修习的两种行门,菩萨修习这两种行门,则能圆成佛道,亲证佛性,所以福慧二种庄严是菩萨修行成佛的总持法门。菩萨,梵语菩提萨埵,义译觉有情。菩提是觉义,萨埵是有情义,合言之,就是具大智慧,上求无上觉(佛)道,发大悲心,利乐一切有  相似文献   

4.
宗教界和熟悉赵朴初的人都惯于把他尊称为“朴老”。  九十余岁高龄的朴老,几乎经历了整个二十世纪。作为新中国一代宗教界领袖,朴老积极倡导人间佛教,引导佛教界爱国爱教,走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道路,报国家恩,报众生恩,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受到佛教界的拥护和爱戴。朴老常说一句话:“盛世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孜孜不倦追求真理的精神和豁达大度、清正廉洁的高尚品德,使我永远不能忘怀。  时光荏苒,转瞬间,我来到国家宗教局工作已经十年了。而作为分管佛教工作的副局长,我与…  相似文献   

5.
智旭在《周易禅解》一书中以《易》理对应佛教教理;以乾健坤顺,对应佛教修证;提出《易》佛同一论——佛性即乾道。本文并论证了智旭“佛性即乾道”价值观的重大意义。智旭将佛性定义为“乾道”,将佛教的价值观,对应本土文化价值观,结果,其与中国佛教传统的价值立场,已经相去甚远。主要的差异点在于,将佛教的本来是以出世为标榜的价值立场,转移到了以易道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入世的价值立场上。智旭是开创近代佛教思想最先之学者,其“佛性即乾道”说即是近代中国“人间佛教”漫长历史进程的思想源头。  相似文献   

6.
文殊菩萨     
《五台山研究》2010,(4):F0004-F0004
文殊菩萨是印度佛教中的上首菩萨。位居一切菩萨之酋,佛经称之为“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乘佛教中,文殊菩萨是智慧的化身,济世无穷。随着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大乘佛教的传入.文殊信仰日盛.并于唐代初期钦定山西五台山为文殊道场。  相似文献   

7.
尚止 《法音》2000,(7):35-35
本刊讯 据6月23日香港大公报、文汇报报道,香港佛教联合会于6月 18日假座香港佛教文化中心隆重举行赵朴初居士追思赞颂法会。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法师对赵朴初居士一生为国家为佛教所作贡献称颂有加,尤于香港佛教之关怀支持、协助多项建设特表赞扬。 觉光法师在悼词中称:朴老为国家为人民建立不少汗马功劳,在佛教方面更是护法龙象。国内“文革”时期,全国佛教寺院多被摧残,全仗朴老宵旰勤劳,策划规复。十数年来,国内佛教得呈生机、迅速恢复,实得力于朴老的大力支持和亲自策划。香港在未回归祖国前,朴老对香港佛教即已备…  相似文献   

8.
演启 《法音》1989,(11)
太虚大师主张人乘佛教为佛教的基础。他认为,处此科学发达时期,依声闻行果是要被诟为消极遁世的,依天乘行果是要被谤为迷信神权的。因此,依人乘行果,完善人格,进一步修习大乘菩萨行果的觉路。太虚大师的佛教人生观,换句话说,就是人间佛教思想;就个人所学,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当代高僧妙湛大师(1910-1995),戒律精严,佛学造诣高深,兴教育才,爱国爱教,慈悲喜舍,救度济世,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人间佛教”思想。大师以菩萨的慈悲之心,关爱众生,利益大众,以出世的无私精神做入世的利生事业,赢得海内外各界人士的赞誉。妙湛大师为振兴佛教,重视学修并重、悲智双运,为佛教界培养出了一批道德修养深、文化水平高的法门龙象,为弘扬“人间佛教”提供了优秀人才。大师还创办了佛教慈善机构,开展了大量社会公益事业,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人间净土做出了相当贡献。  相似文献   

10.
高永旺 《学海》2012,(1):165-170
作为大乘佛教兴起的标帜性经典,《维摩诘经》蕴含了丰富的人间佛教思想,主要表现为:一是唯心净土,心净则佛土净,二是世间出世间不二,三是"不住无为,不尽有为"的大乘菩萨行。这对禅宗的"即心即佛"的心性论、"不离世间觉"的出世即入世的解脱论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是禅宗变革的经典依据。同样,《维摩诘经》对注重人本、提倡入世的近现代人间佛教也产出了重要影响,是其重要的思想之源、经典依据。从历史与逻辑的角度看,《维摩诘经》、禅宗、近现代人间佛教是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1.
《小品般若经》批判传统的远离人世至山林空寂之处修行的方法,提倡以清净解脱的般若心和慈悲济世的菩萨行返回人间。这一新解脱理论旨在为正在兴起的大乘佛教塑造菩萨的新理想人格。郭象在其朝隐论中所描述的身在朝廷心在山林的圣人形象,开始为中国士人的心理结构注入自我解脱的因素,形成既积极参与社会政治事务又从世俗的名利权位解脱出来的新理想人格。郭象的圣人形象与菩萨形象有不少相似的特点。而文本的和历史的种种证据表明,郭象很可能阅读过《小品般若经》的两个早期译本及其它早期汉译佛典,并受到其一定影响。这一影响有助于郭象完成玄学统一自然和名教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能超 《中国宗教》2018,(9):37-39
佛教素有慈悲济世、自利利他、自觉觉他之精神。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四众弟子的积极参与下,江苏佛教界坚持抵制佛教商业化行为,回归佛教文化本源,开展各项慈善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如在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日本福岛地震慈善赈灾以及“佛教慈善月”“宗教慈善周”等活动中,均可见江苏佛教界的善行义举。  相似文献   

13.
11月9日,北京音乐厅举行了一场“净化之夜”佛教音乐会。赵朴初会长对于这场演出十分重视,特地从医院请假到剧场观看。观众发现赵朴老来了,都很高兴。在演出开始前、幕间休息中,总有人走到他边上祝愿朴老健康长寿。一直到演出结束,还有人来到车门旁表示他们的心意。这种祝愿我常常听到,当他们对朴老表示祝他长寿时,他总是回答:“为了佛教我一定争取多活几年。”这话使我想起了一件事。1947年太虚法师突然给当时只有四抬岁的赵朴老来了~个电话,请赵朴老去看他。见面时太虚大师给了他一本自己写的《人间佛教》的书,并说:“希望你…  相似文献   

14.
佛教认为,佛菩萨或高僧大德圆寂后,可得舍利。《玄应音义》载:“舍利有全身、碎身之别”。全身舍利即是指高僧示寂后,其身体经久不烂,常保原形而栩栩如生者。碎身舍利指高僧大德荼毗后之遗骨。我们所说的肉身菩萨,就是佛教所说的全身舍利。《金梵明经》载:  相似文献   

15.
《法音》1991,(12)
佛教主张众生平等,人人都有佛性,所以人人也都能成佛。佛教以慈悲为怀而普度众生,对于杀害生命,是不能容允的,所以规定杀生是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的第一条戒律。但是,只要犯者能够虔诚忏悔,仍然可以完成最圆满境地的人格(佛教叫做“成佛”)。《涅槃经》卷二十六说:“屠家之子,常修恶业,以见我(佛)  相似文献   

16.
悼念赵朴老     
浣溪沙 朴老逝世后,过广济寺,秋风萧瑟,往事如潮,音容若接,不胜感怆。 曾是维摩旧道场, 弥天花雨想辉煌[1]。 低徊泪眼见羹墙[2]。 寂寂僧廊飘落叶, 幽幽禅唱出斜阳。 人间滋味是悲凉。[1]数十年来,在朴老领导下,佛教导向正确,涤瑕荡垢,重现光明;海外联谊,和平友好,业绩辉煌。用佛教雨花故事。[2]“见尧于羹,见尧于墙”,见《后汉书·李固传》殿阁巍峨五十年,香花万里结来缘[1]。金桥天际彩云连。四海推尊称大老[2],忽惊悲泪隔人天。凄凄眼底现桑田。 风入松 佛协将召开七届全国代表大会。回首过去历届…  相似文献   

17.
净慧 《法音》2001,(6):34-34
伟哉朴老,夙种慧根。宗教领袖,一代伟人。爱国爱教,社会适应。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人间佛教,内外响应。自身建设,全国遵行。后继僧才,学院培训。北京法音,金陵刻经。弘法护教,身体力行。大愿大行,菩萨化身。教徒典范,音容犹存。福慧双全,人天钦敬。舍报安祥,位登上品。华开见佛,果满功成。乘愿再来,普渡众生。为赵朴初居士所作赞偈@茗山  相似文献   

18.
叶小文 《法音》2005,(6):9-10
五年前,朴老留下“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的一纸遗偈,离我们而远行。转眼间,朴老已经走了五年。哲人其萎,风范犹存。他的事业和精神,真是“生固欣然,死亦无憾”。他的人格和风范,犹如“明月清风,不劳寻觅”。他的音容和笑貌,虽已“我兮何有,谁欤安息”,他留给我们的丰富的精神遗产,仍在“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朴老一生为和平奔走呼号。佛教的“和平”是广义的和平,是小而身心、大而世界的和平。和者,和谐也;平者,公正也,和平就是和谐、公平的略称。佛教希望净化人类相依共存的生活环…  相似文献   

19.
今年5月22日清晨,当我从广播中听到赵朴老逝世的噩耗时,我以为听错了。因为一年多前,朴老曾在北京总医院接见过我们,当时朴老说话响亮,思维敏捷,身体硬朗。后来,听说朴老还到香港去了一次,应邀参加庆祝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的活动。回京后,因劳累过度病倒,一度病危,但在医生的抢救下,转危为安,病情趋于稳定,正逐日见好。想不到朴老会这么快地走了。  朴老是《辞海》的编委,先后参与《辞海》试行本至《辞海》(99年版)各个版本的佛教条目的组织和修订工作;朴老还为我社《唐诗鉴赏辞典》等鉴赏辞典系列题写了书名,并将他唯…  相似文献   

20.
福报与机缘     
记得1996年时途经香港,曾拜访了一位常怀报国之志的大师级学者。大师对将来谁接朴老的班十分关心。当时他虽比朴老年轻十几岁,但也是年逾古稀的老人,睿智襟怀,使他并不违言生老病死,而且特别关注“我们这一代人走了之后……”的趋向。他热心地讲出一位大善知识的名字,郑重地反复叮咛我,一定要转告朴老,他建议选这个人来接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