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鹤鸣山是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它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鹤鸣乡三丰村境内,北距大邑县城十三公里,系邛崃山脉东麓青城山区的南侧支峰,与现属灌县的道教著名胜地青城山天师洞相距仅三十公里,在东汉时同属江原县管辖。明代蔡长通撰《鹤鸣山迎仙阁记》云:“西蜀名山,甲于天下,而青城为十大洞天之一,其周回几十里,地脉衍迤,分支  相似文献   

2.
鹤鸣山是道教的发源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几经兴衰。自1987年鹤鸣山道观开放以来,楼堂殿字逐步恢复,宗教活动正常开展。本人于2000年8月赴鹤鸣山进行田野调察,特撰此文以对鹤鸣山道教的历史与现状及其中元法会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3.
初夏的成都,草木葳蕤,生机盎然。6月5日至10日,由中国道教协会、四川省道教协会和成都市道教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成都)道教文化节”,在这里成功举行。青城山幽大道自然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成都又是道教的发源地和发祥地。谈中国道教的起源和传衍,就不能不说到成都,不能不说到鹤鸣山、青城山。鹤鸣山位于成都大邑县境内,是道教的发源地,因山形似鹤,山藏石鹤,山栖仙鹤而得名。史载,东汉顺帝年间,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张陵(34—156)携弟子到四川鹤鸣山修道,因得太上老君授以道法,于是作道书24篇,创五斗米道(据说当时凡入道者须出米五…  相似文献   

4.
<正>9月16日至19日,由中国道教协会、四川省道教协会、成都市道教协会主办,青城山道教协会、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承办的第三届中国(成都)道教文化节在道教仙山青城山隆重举办。  相似文献   

5.
道教改革十年中的道教中国道教(五斗米道)发源地鹤鸣山明代炼丹书《黄白镜》闵小艮道教的理论略说中国道教音乐的分类构想 ’中国道教研究的最新成果成玄英的重玄之道与佛教中道观全真道概谈试论葛洪的经济思想成都市青羊宫道教信徒基本情况调查报告《太平经》与《圣经》伦理思想之比较道史小考二则武当山道教灵图的新发现青城山与鹤鸣山道教神系渊源之管见杜光庭《灵化二十四》的一些特点平盖治小议稠梗治所在地——稠梗山老子庙中昨唐传奇小说与道教日本道教与中医关系研究的新成果丽江洞经会调查(上)(下)道藏炼丹原著评述(续)评《正统道…  相似文献   

6.
青城山道教源远流长,唐末五代著名道士杜光庭(850--933年)在其所著《洞天福地岳读名山记》中说:“益州(今成都区)西南青城山,一名青城都。山形似城,其上有崖舍赤壁,张天师所治处。南连峨眉,中有洞天,诸灵书所藏。”清末彭询(1825—1896年)所撰《青城山志》谓黄帝时有宁封,居山修道,时人谓之“宁封子”。他曾在山中向黄帝授过御风云的“龙之术”,黄帝筑坛拜其为“五岳丈人”,故后世又称青城山为丈人山,今山中尚存古黄帝词、龙栈道。汉末,有称为“蜀中八仙”之一的阴长生人山修道。东晋著名道教理论家葛洪…  相似文献   

7.
游鹤鸣山记     
久慕鹤鸣山,欲往参访,以路程遥远,未获偿愿。今年七月中旬,应邀到成都青城山古常道观讲学之后,下山小憩于建福宫。实在幸运得很,恰逢鹤鸣山迎仙阁住持张至益大师也在建福宫歇息。他是欲上山拜访青城山古常道观住持傅元天大师的,因听说傅大师已去成都,故在此留候。我与张大师在四年前曾见过面,老友重逢,自然感到亲切。语及鹤鸣山近况,张大师兴奋地说,古宫观现正在修复中,并十分豪爽地邀我去鹤鸣山一游。这对我来说,正是久已向往的事,欣然应邀。我们乘建  相似文献   

8.
易心莹,当代著名道士、道教学者。俗名易良德,字综乾,法名易理轮,四川省遂宁市老池乡双河口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9月26日,卒于1976年春季。生前为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四川省政协委员、青城山住持。当时尚无四川省道教协会,但易心莹作为四川道教领袖的地位,已是不可否认的了,《四川省志·宗教志·道教篇》就将他和彭椿仙过长作为当代四川道教界的代表人物立传。  相似文献   

9.
一、著作经继愈委 兼《中国道教思想史纲》第一卷 卿希泰《中国道教思想史纲》第二卷 卿希泰道教基础知淡宗教学慷瑚主编、卿希泰任编道教一0支负责人曾召南 石衍牢陈麓书上海辞书7¨版社 1981年12月出版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0年9月出版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5年9月出版 四川大学出版社 1988年3月出版’ 四川大学出版社 1986年7月出版《·ji国人h‘科全一∞求教卷 罗竹夙主编卿希泰任编委兼道教分支主编《r{I国道教史》第一卷 卿希泰主编无神论史话世界七大宗教道教文化新探中国宗教名胜道教气功百问佛教气功百问卿希泰朱森溥主编任厚奎陈嗣书…  相似文献   

10.
青城山道教学校,于1991年10月14日正式开学。几年来,青城山道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发展生产,兴办旅游服务。在实现自养的基础上,新建道家乳酒厂、饮料厂、茶厂;新修、维修宫观建筑面积达7000余平方米;新修、维修凉亭35座、桥梁2座;种花、种菜、种树,绿化荒地。每年接待上百万中外游客,受到各方面的赞誉。社会主义制度和改革开放为青城山道教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也带来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但青城山道教界两代人,老的都在60岁以上,年轻的也30多岁,青黄不接、中间整整间隔一代人。年轻一代人中文化较低,缺乏道学知识,整体素质也不高,这迫切需要学习。于是在风景如画的青城山麓,一所  相似文献   

11.
青城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林茂山幽,驰名天下,慕名而来的游客、旅人,一年四季,络绎不绝。于是,繁重的接待、服务任务便无可推卸地落在了山上各宫观的道众身上。他们都出色地完成了这些任务,而其中更多地凝聚着的却是坤道们的心血和汗水。青城山道教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坤道多于乾道。青城山现有道教宫观七个,即建福宫、天师洞、祖师殿、朝阳洞、圆明宫、上清宫、玉清宫、加上都江堰市内的八角庙和二王庙(它们均属青城山道教协会管理),共有道徒111人,其中乾道45人,坤道66人。坤道中年龄最大的77岁,最小的24岁,有近半数的人进入了青城山道协领导班子,而且除天师洞外,所有的当家都是坤道。她们对青城山道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纪念傅圆天大师(1925—1997)登真二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弘道利人、服务社会:傅圆天大师道教思想学术论坛论文集》(2019,宗教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论文集由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盖建民教授主编,朱展炎、周冶副教授副主编,内容涉及傅圆天大师的生平、思想以及青城山的道教历史与文化传承等主题,对保存当代中国道教尤其是四川道教史料文献、促进相关道教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江至霖老道长,现为四川青城山常道观著名高功,也是四川全真道观中一位颇有影响的道教音乐传人,他在道教音乐方面的造诣以及对全真道音乐的继承和发扬,都有一定的贡献,深得研究道教和道教音乐的专家、学者的好评。江至霖对全真道音乐的掌握非常全面,他在“唱、念、做、打、写”五个方面都很出色。尽管他已是八十一岁高龄,但他的功夫仍不减当年。四川青城山以及成都青羊宫的许多  相似文献   

14.
道教圣地青城山,融灿烂的中华民族古文化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为一体,是炎黄子孙和国际友人仰慕之地。1985年都江堰市(当时的灌县)人民政府按党的宗教政策,把青城山7个道教宫观全部落实给青城山道教协会。几年来,青城山道教协会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带领道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爱国爱教,使全山道众在自食其力,在两个文明建设中作出积极的贡献。辛勤劳作自养自立青城山宫观位于国家级风景旅游区——青城山上,日均接待游客三千人。道众因地制宜,靠山办旅游,发展生产,兴办服务项目,走出一条自养自立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一、考察活动的缘起和经过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联盟1995年在英国召开了"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首脑会议",中国道教协会代表团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发表了《道教和生态环境宣言》。后经协商,中国道教协会决定与该联盟合作,组成考察组,首次于1996年8月12日至8月27日对道教名山四川青城山和陕西华山的道教与环境保护情况进行了考察。9月3日下午考察组主要成员在北京白云观中国道教协会进行了总结汇报。其后,双方分别撰写了调查报告。至始至终地参与了实地考察的成员共有五名,他们是中国道教协会教务处主任袁志鸿(考察小组组长)、联盟环保专家英…  相似文献   

16.
陈人雄  谢冬华 《心理科学》2004,27(5):1155-1156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发展的历史并不长 ,因此 ,在我国反映该学科的辞书也实在不多 ,屈指可数。 1980年《辞海·教育心理》分册出版 ,作为心理学的辞目仅收 333条 ,但它开创了我国心理学辞书编纂的新篇章。之后 ,尽管有些零星的小型心理学辞典出版 ,但规模都不大 ,直到 1  相似文献   

17.
青城山广大道众,几年来,在青城山道教协会的带领下,发扬道教“以劳作而食为天赋”的优良传统,因地制宜积极从事本山特产“道家酒”、“贡茶”等的生产劳动以及为旅游服务的行业劳动,年均创产值在三十万元以上,为祖国四化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在实现自养有余的情况下,还办了一些有益于人民的善事。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宗教政策逐步得到落实,青城仙山被列为四川省道教开放场所,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在省宗教局的大力支持下,重新成立了青城山道教协会,一九八四年四月,按政  相似文献   

18.
6月21日上午,中国道教学院2009届乾道班毕业典礼在青城山道教学院隆重举行.出席典礼的领导和嘉宾有:国家宗教局四司副司长张剑,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中国道教学院副院长张继禹,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四川省道教协会会长唐诚青,四川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宗教局局长王增建,成都市有关领导,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王炳旸,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青城山道教学院院长张明心,四川省道教协会秘书长杨大明,以及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四川省社科院的代表.  相似文献   

19.
《三国志》、《华阳国志》及《后汉书》均载:汉末沛国人张陵,客于蜀,学道鹄(鹤)鸣山中,造作道书,创立五斗米道(亦称天师道)。此鹤鸣山之位置,据唐人李贤注《后汉书》云:“山在今益州晋原县西”。即现在的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境内。为了亲眼看看这块道教发源地,我们于一九八三年八月十五至十七日,对大邑县鹤鸣山道  相似文献   

20.
正在我国多元的宗教文化格局中,道教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本土宗教。只有深入研究道教,才能深刻理解中国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然而由于历史原因,相较于日本和西方学界,中国的道教学术研究起步较晚。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是中国大陆较早对道教进行研究的专业学术机构。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代学人三十多年的接续努力与不断探索,当前中国的道教研究无论在规模上还是深度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由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与北京东岳庙管理委员会、青城山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