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显示与反馈是人机交互的重要设计要素。对于视线交互这种自然人机交互技术,如何呈现视线光标,尚存在争论。本研究选取基于凝视点击范式的文本输入任务,设计了2(有无视点锁定功能)*2(有无实时注视点)被试内实验,探讨光标显示模式对视线交互绩效与用户体验的影响。结果:视点锁定功能可以提升交互绩效和用户体验,有无实时注视点对交互绩效无显著影响;输入速度的提升主要在于该功能能够让被试的视线更快地转移到下一个目标上。研究结果为视线光标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2.
人-机体感交互是个体使用肢体动作直接与机器进行的交互,是新近发展起来的自然交互方式。人因学研究是体感交互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笔者从体感交互的发展历史、已有体感交互方式、基于体感设备Kinect的人因学评估三个方面系统总结了体感交互的已有人因学研究,并对体感交互中存在的人因学问题与潜在研究方向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眼动交互中边框和视标对作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人计算机界面设计中的眼动交互反馈方式,为优化基于视线追踪技术的人计算机界面设计提供工效学依据。12名被试在交互对象有无边框提示和当前注视位置有无视标反馈的四种组合条件下,通过眼动交互完成目标选择任务,由计算机自动记录作业时间、选择错误和超时数目。结果发现,有无当前注视位置的视标反馈对作业时间有显著影响,有视标反馈可加速目标字母的搜索与定位过程和目标激活过程,由视标反馈所产生的作业时间下降,主要由目标定位时间的缩短所致;边框提示对用户的作业绩效无显著影响。根据上述结果可得以下结论:对当前注视位置提供视标反馈是一种有效的反馈方式,基于视线追踪的人机交互系统应为用户提供这种反馈信息。  相似文献   

4.
用户体验是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完整感受, 电生理技术可用于测量用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实时体验。皮电、心电和脑电是用户体验研究领域最典型的三类电生理指标, 主要涉及用户体验过程中认知和情感状态的测量:在皮电相关指标中, 皮肤电导水平能有效地反映用户使用产品时的情绪唤醒度和认知努力程度; 在心电相关指标中, 心率对用户的情绪体验敏感, 而心率变异性对用户的心理负荷变化敏感; 在脑电相关指标中, α波和β波是用户情绪变化和心理负荷的有效指标。目前, 这些指标在情绪类别的识别上还缺乏敏感性, 并且在实际应用方面也存在各自的优缺点。未来的研究突破点可在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探讨用户体验过程中情绪类别的识别, 二是整合多种指标对情绪状态进行实时的识别, 三是关注美感体验的生理测量。  相似文献   

5.
家族相似性材料是更加接近自然的类别材料,反馈方式(正性反馈和负性反馈)对家族相似性类别学习的影响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采用"学习-测试"范式探讨正性反馈与负性反馈对家族相似性类别学习的效率与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负性反馈组学习速度更快,并在分类任务、记忆任务上的成绩好于正性反馈组;高水平策略使用上,两组的成绩不显著。这说明在学习家族相似性材料时,负性反馈在学习结果和学习效率上均优于正性反馈。  相似文献   

6.
什么决定着用户对产品的完整体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户体验是以用户与产品的交互为基础而形成的用户对产品的完整感受。研究其决定因素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用户体验。早期研究表明, 可用性、美感和情感都有重要影响但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近年来的研究重点关注于多因素整合理论及其模型的建立。在总结实效/享乐结构理论、用户-企业-产品双层结构理论和四种过程模型以提取用户体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提出目前研究的突破点可在三方面, 一是深入探讨各因素的作用, 二是揭示社会型产品用户体验的形成规律, 三是揭示用户体验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开发负性情绪形容词检测量表,设计两因素混合实验,分析信息系统可用性问题对用户情绪类别、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可用性问题诱发的用户负性情绪主要包括烦躁、愤怒、抑郁与不快等三个因素;(2)可用性问题类型、严重度会显著影响交互过程中用户负性情绪类别及强度,且对特定类别负性情绪的强度,问题类型、严重度的交互效应显著。研究结论为信息系统可用性工程实践中问题优先级决策、用户情绪管理和干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智君  朱祖祥 《心理学报》1995,28(2):121-126
就负荷水平和信息输入形式,输出形式对视觉追踪作业心理负荷评估指标敏感性的影响进行了实验,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主任务绩效具有较好的评估敏感性;(2)作业信息输入形式、输出形式对评估指标敏感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就负荷水平和信息输入形式、输出形式对视觉追踪作业心理负荷评估指标敏感性的影响进行了实验.获得以下主要结果:①主任务绩效具有较好的评估敏感性;②作业信息输入形式、输出形式对评估指标敏感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传递生物体运动信息的生物运动在工作记忆中有着独立于一般视觉客体的存储空间。尽管研究发现电子游戏训练可提高工作记忆(如一般视觉客体)容量,但尚未有研究探讨游戏训练对生物运动工作记忆容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Kinect体感游戏训练,首次对该问题进行探讨。实验中控制组被试与实验组被试均先后做两次生物运动记忆实验,但实验组在第一次实验后进行为期14天的体感游戏训练。结果发现,尽管生物运动工作记忆绩效在后测时较前测有显著上升,但是游戏训练并未显著提高实验组的记忆绩效,说明生物运动工作记忆并不受体感交互游戏训练影响。  相似文献   

11.
韩国有着悠久的学《易》历史,早在汉代,中国儒学便已传入其国。到李朝时期,作为易学一部分的易图学研究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代表人物是高丽末期、李朝初期的哲学家权近。他在中国易学家周敦颐《周氏太极图》的影响下,创制了《天人心性合一之图》。《天人心性合一之图》与《周氏太极图》的轮廓大体相同,都是黑白相间、酷似人形,反映了太极为本、阴阳互补、天人合一的特征。但《天人心性合一之图》又有它独特的一面,将伦理、心性等问题纳入易学体系,完成对前者的超越。由此可见,中韩易学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既有借鉴和吸收,又有创新和超越。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对传统易学和上世纪易学研究的分析,对21世纪的易学研究进行了前瞻性描述,重点讨论了四方面问题易学价值的新认定;理论思维的新探讨;天人关系的新开展;形上之道的新诠释.笔者认为重新认肯传统易学的文化资源价值,是上世纪易学研究获得的共识,在21世纪,此一共识仍将被普遍认同.而站在发展传统易学,回应时代需要,建立现代易学新体系的立场看,探讨易学阴阳相成互补的思维形式,发展易学天地人整体和谐的天人观,诠释易学蕴含生生之德的形上之道,将更有可能在本世纪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选取了气泡光标这种典型的点击增强技术作为研究对象,从用户操作习惯和特点出发,提出基于频次算法的和基于时间算法的自适应气泡光标,并试图通过实验研究来探索这两款自适应气泡光标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1)基于频次算法的和基于时间算法的自适应气泡光标在操作绩效和主观评价上均显著优于气泡光标;(2)两款自适应气泡光标在操作绩效和主观评价上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的结果为点击增强技术的设计优化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以大学生为被试,运用被试间实验设计探讨反馈效价(积极反馈,消极反馈)对家族相似性类别学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行为结果上相比积极反馈,消极反馈在推理测验中的成绩显著优于积极反馈。脑电结果上,P200,P300和FRN均与家族相似性类别学习中的反馈加工有关;家族相似性类别学习中,积极反馈与消极反馈存在不对称性。相比于无反馈的条件,P300对消极反馈更加的敏感,消极反馈诱发更大的波幅,而P300对于有无积极反馈并不敏感。说明消极反馈条件下,吸引学习者投入更多的注意资源进行认知加工。此外,相比无反馈条件下,消极反馈条件下FRN有更大的激活,说明了消极反馈对被试以后的行为起着更大的调节作用。总之,研究表明相比于积极反馈,消极反馈对家族相似性类别学习更加有效,错误驱动发挥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标定向与进步反馈对优差生写作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伟健  李锋盈 《心理科学》2003,26(6):1086-1090
本研究以24名优生和24名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差生或学困生)为被试,通过实验探讨了目标定向与进步反馈对优差生写作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1)目标定向和反馈对优生的写作成绩影响不显著;(2)在成绩目标定向时,接受进步反馈的差生其作文成绩显著优于无进步反馈的差生;在掌握目标定向时,进步反馈对差生的影响不显著;(3)在无进步反馈时,掌握目标定向的差生其写作成绩显著优于成绩目标定向的差生;在给予进步反馈时,目标定向对差生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贾宁  张欣 《应用心理学》2013,(3):212-219
将反馈干预作为外部线索引入元记忆研究,采用重复学习任务,在第一轮次学习-测验之后插入反馈干预,用两个实验分别考查任务反馈和能力反馈两种形式下的反馈效价对第二轮次即时学习判断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会进行自我监测;②在任务反馈形式下,反馈信息与自我监测信息冲突,导致反馈干预对元认知监测和认知过程没有影响;③在能力反馈形式下,反馈信息与自我监测信息的冲突消失,结果消极反馈影响了元认知监测.由此得出结论:只有在不与自我监测信息冲突的情况下,反馈干预才对学习判断产生影响.此外,在有反馈干预的情况下,两个实验中都出现了显著的练习伴随低估效应.  相似文献   

17.
心理负荷对元记忆监测准确性及偏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汉字再认任务为载体, 采用两因素被试内设计, 考察任务所导致的心理负荷水平, 以及学习判断(JOL)和信心判断(JOC)两种监测方式, 对元记忆监测效果的影响。对监测效果的衡量分别使用了相对准确性, 绝对准确性, 以及判断偏差三种指标。结果发现, 个体在任务过程中的心理负荷水平会影响其对任务解决过程的监测准确性:心理负荷水平越高, 元记忆监测的准确性越低。心理负荷水平还会影响元记忆监测的判断偏差:心理负荷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时, 监测不容易出现偏差;心理负荷处于中等偏高水平时, 个体表现出过高自信;但当心理负荷达到较高水平后, 判断偏差消失;随着心理负荷水平继续增大, 个体又表现出过低自信。  相似文献   

18.
回顾20世纪的易学研究,其中有两件最重要的"大事":一是在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下,学者们用新的研究视野和历史观念对易学展开了全新的研究,在《周易》经传研究、易学史研究、象数与义理研究上都取得了巨大突破;二是一些极具研究价值的易学考古文献的发现,展现了早期易学的丰富面貌,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考量一些历史成说,这在今后的易学研究中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今天的易学研究只有"面向易学作为经学的事实本身",才能使源远流长的易学文化得到真正的继承与发扬,更好地应对时代和未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现今的产品设计已经突破了单纯的靠外型或功能吸引消费者的时代,转而进入了一个以多感官元素联动的年代。优秀的产品往往给人以多重感受的惊喜,多元素的互动刺激能够更多的反馈用户体验,作为界面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交互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主要探讨反馈类型和反馈效价对自我欺骗的影响。实验1采用前瞻范式探究不同效价的模糊反馈对自我欺骗的影响, 结果发现, 相比于无答案提示组, 有答案提示组的被试在积极模糊反馈的条件下显著地提高测试2第二阶段的预测分数(自我欺骗的程度加重)。实验2探究不同效价的精确反馈对自我欺骗的影响, 结果发现, 相对于无答案提示组, 有答案提示组的被试在消极精确反馈条件下显著地降低测试2第二阶段的预测分数。实验3采用ERP技术探究反馈类型和反馈效价影响自我欺骗的内在机制, 结果发现, 模糊反馈条件下的自我欺骗诱发较大的P2成分、诱发较小的N1和N400成分; 以及发现自我欺骗在额区的效应较大。总之,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可能积极反馈促进个体的自我欺骗产生, 消极反馈削弱个体自我欺骗的产生; 积极模糊反馈能够进一步促进了个体自我欺骗的产生。这些研究结果还表明自我欺骗产生的背后机制可能是自我膨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