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的陶瓷文化历史悠久,陶瓷器物一直是古代丝绸之路经济贸易的重要商品。自汉唐以来,中国陶瓷就通过各种渠道销售到世界各地。唐宋之后,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经贸往来的兴盛,加之海运更适合陶瓷这种易碎品的运输,因此陶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中国对外输出的主要货物,而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海上陶瓷之路"。宗教文化是丝路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中  相似文献   

2.
艺术图像是丝绸之路文化传播中十分重要的影响媒介,其形式语言的文化演变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从中可窥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交流融合的印迹。以文化传播的适应理论为支撑,研究丝路文化适应下须弥座图像作为媒介融合演进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丝绸之路文化传播中艺术媒介的演变提供新的研究视角。须弥座是外来文化形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通过对中国历代佛塔须弥座图像谱系的整理,对比研究各代佛塔须弥座发展的异同及其演变规律,反映丝路文化传播中本土文化适应外来文化以及外来文化适应本土文化两个交互影响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古代中外贸易的线路,也是一条宗教文化传播交流的通道。早期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就有不少外国或中国僧人取道海上丝绸之路,其中最著名的有昙摩耶舍、菩提达摩、法显、义净等。同样,在伊斯兰教东传的过程中,海上丝绸之路也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当时穆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要坚持文化先行,通过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沿线国家落地生根。而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套文化对草原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亦有促进作用。河套文化通过书写媒介、印刷媒介、广播媒介、影视媒介、网络媒介等形式来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意义。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应充分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特征,坚持文化先行,注重文化传播,努力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传播格局,提升文化的创新力、表达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提升文化传播能力,服务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精神依托。广州集中了海上丝绸之路许多代表性文化遗产,通过数字创意产品来传承广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可激活其文化遗产,实现可持续发展。产品是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媒介,可让大众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海上丝稠之路文化,从而传播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弘扬广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6.
"六祖革命"是佛教中国化的象征,而海上丝绸之路对于"六祖革命"具有重要的双重性的文化地理学之意义。这表现在六祖革命的起源是佛教自海上而来的东传,其流向也以东亚海上传播为主。由此,世界佛教的传播构成了以岭南为中心的文化交融的地理闭环,这一闭环可以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以"六祖革命"为起点,佛教沿海上丝绸之路传播,所形成的跨文化共同体意识,可以为今天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文化交融与对话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古老的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贸之路,而且是一条友谊之路,文化之路,宗教传播发展之路。今天我们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时,重温丝绸之路与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关联,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伊斯兰文化的交流,继承丝路传统,保护丝路古迹十分重要,而且具有现实意义。各种文化的交流创造了辉煌的世界文明史。  相似文献   

8.
李楠 《中国宗教》2023,(6):76-77
<正>佛教音乐是古代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丝路僧人将佛教音乐传入中国,逐步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音乐。另一方面,中国佛教音乐也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不同地域文化交流的纽带,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平台。传承发展好佛教音乐,有助于“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9.
正古代丝绸之路,既是一条商贸之路,同时也是宗教文化的传播之路。历史上,佛教、景教、伊斯兰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中国本土的道教也借由丝绸之路向外传播。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在义理、历史、教派、建筑等方面业已繁多,但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者甚少,而探讨道教传播路线及其与古代丝绸之路的关系则更为稀少。  相似文献   

10.
释明生 《中国宗教》2014,(10):36-36
当代,尽管中国佛教界通过对外交流,在凝聚海内外佛教力量、倡导和谐文化理念、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与亚洲佛教信仰国家的海外推广力度相比,中国大陆佛教界的海外传播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尼时,先后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一带一路"勾画了沿线亚非欧国家共荣发展的路径。丝绸之路不仅是经贸之路,也是文化之路、信仰之路、绿色之路、和谐之路,民间的文化和宗教交流是丝绸之路的亮点。  相似文献   

11.
在唐代,随着丝绸之路上的商贸交往逐渐兴盛,文化交流也日趋频繁。古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国,与中原文化相融合,形威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图景。  相似文献   

12.
丝绸之路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坦荡襟怀,曾包容了世界上兴盛过的各大宗教以及一些民间教派,因此成为一座宗教文化天然的博物馆。一、丝绸之路上的宗教传播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大动脉,佛教、祆教、基督宗教、伊斯兰教和摩尼教等,通过丝绸之路相继传入中国,使中国宗教进一步多元化。公元前4世纪,佛教在印度兴起,佛教僧侣成为第一批奔赴亚洲各地传播宗教的旅行家。  相似文献   

13.
雨晴  宏伟 《五台山研究》2014,(2):F0002-F0002
<正>2014年6月6日至9日,由中国宗教学会主办、西北大学承办的"宗教与丝绸之路"高层论坛暨2014年中国宗教学会年会在西安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专家学者与宗教工作者参加了研讨。中华文明与丝绸之路息息相关,五台山佛教文化的传播得益于丝绸之路的开通。在东汉传入至今2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五台山佛教与中华文化融合、碰撞,成为中国化佛教的一部分,如今更已成为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经济、文化、科技交流的重要贸易路线,对我国文化交流传播起到重要作用。在新时期,我国领导人提出"一带一路",在复兴经济合作交流的同时,文化传播也随之再创生机。采用漫画形式以我国丝路文化为基础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能够引发现代表现手法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艺术思考,从而提升文化自信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是个海洋大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很早就开始了海上交通和海上贸易,并逐渐在东西方之间形成了一条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使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宗教交流更加频繁、通畅。早期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文化都曾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国,中国的儒家、佛教、道教也沿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了朝鲜半岛、日本等地,妈祖等中国民间信仰还随着中国移民传至东南亚地区。因此,海上  相似文献   

16.
正研究海上丝绸之路音乐交流传播历史,是深化我国音乐史研究的重要手段。而相关宗教音乐的研究则是一个重要切入点。同时,梳理海上丝绸之路上宗教音乐的交流传播历史,对于宗教史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补充。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贸易交往的海上通道,同时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音乐作为重要的文化交流媒介,在海上丝绸之路上有过广泛的交流传播,  相似文献   

17.
"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商贸之路,也是绚丽多彩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传播之路。作为中斯佛教友好交流的象征,法显不仅是虔诚的求法高僧,而且也是影响深远的文化使者。本文以法显的《佛国记》为切入,从"一带一路"的先行者、"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使者及"中斯友谊"的开创者等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法显为开启中斯两国千百年来友好交往,推动两国佛教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和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宗教不仅在人类文明的起源发展和交流互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在“一带一路”的历史中发挥了独特的文化纽带作用。新疆地处中国西北、亚欧大陆腹地,是丝绸之路经贸交通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和通道,也是多种文明和宗教的传播汇集之地。在多种文明中,中华文明是新疆地区自古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体系。历史上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各宗教,在中华文化的浸润滋养下,逐渐呈现中华风貌,体现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一部中国宗教史,折射出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灿烂悠久的交流史。  相似文献   

19.
正时至今日,丝绸之路仍是一条重要的文化长廊,在沿途各国的音乐艺术中,依然到处都可以寻觅到这些古老"音符"的痕迹。交流互鉴是文化发展的动力,这也是古丝绸之路对后人的启示。唐代法曲融合了不同的音乐文化,兼容并蓄,既继承了传统,又汲取外来音乐的特色,体现了中华文化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一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不同文明间交流互鉴的桥梁。音乐作为一种视听艺术,能够超越语言障碍进行传播和交流。从汉代丝绸之路开辟之始,音乐文化交流就日益频繁起来。到隋唐时期,古丝路的音乐文化交流更是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20.
仇宇 《中国宗教》2018,(9):76-77
古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的商道,同时也是文化交往的通道。宗教文化是古代文化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丝绸之路上数量众多的宗教文化遗存,见证了这段文化交流互鉴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