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带着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我再次来到利雅得,同阿拉伯朋友一道召开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一次传承之旅,更是一次开创之旅,目的是发扬光大中阿、中海、中沙传统友好,开启中国同阿拉伯世界、海湾阿拉伯国家、沙特阿拉伯关系新时代。  相似文献   

2.
新冠肺炎重大疫情的暴发对网络舆论的公信力带来了巨大挑战,以实证调查和伦理思辨的方式探究并反思重大疫情中网络舆论的公信力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流媒体、政府发布和自媒体是此次网络舆论传播的三类核心媒介,三类媒介在信用水平上呈现出集体性的信用焦虑,其根源在于"永远有待完成"的道德本性以及传播语境变革下诸媒介道德准则践行的不足,在信任度上则表现出差异性的信任困局,其症结在于诸媒介伦理信念在场状态的不同,"信用—信任"机制的生态失衡最终加剧了网络舆论的公信力风险."理念—行动"方案路径的提出将有助于重大疫情中网络舆论公信力的伦理构建.  相似文献   

3.
从社会心理学视角、以社交媒体信任为切入点,基于新冠肺炎疫情,考察公众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络谣言自治行为的心理机制。采用问卷方法对963名成年居民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公众对官方社交媒体的信任既能直接促进公众的辟谣行为,也能通过增强公众对战胜疫情的信心产生间接影响;(2)公众对官方社交媒体的信任影响公众对自媒体的信任,但自媒体信任不能独立于官媒信任影响辟谣行为。因此,我国社交媒体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且官方舆论占主导地位,及时、有效的官方报道不仅能提高公众对战胜疫情的信心,也能促进公众网络谣言自治,进而实现网络谣言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4.
东日本大地震后,中国网络出现两种非理性的舆论,一是源于狭隘民族主义的幸灾乐祸言论,二是轻视中国救灾努力的妄自菲薄看法.本文认为网民的表达权利应该受到尊重,但非理性的网络舆论不利于网民网络媒介素养的形成,也不利于中国国家形象的建设,提出发挥微博和博客的意见领袖作用,引导网络舆论走向理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天风》2020,(5)
正展示教会形象,提供生命灵粮,捍卫信仰真理中国教会融媒体充分结合了传统的纸质媒体和现代媒体网站、微信公众号,向国内外和教内外广大人群全面展示中国教会的良好形象,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宣传作用,产生了多方面的宣传效果。中国基督教网站如同中国教会跳动的脉搏,是我们及时了解中国教会动态的窗口。通过平时浏览中国基督教网站,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两个多月以来,浏览  相似文献   

6.
释正慈 《法音》2020,(2):18-18
当前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形势受到国际佛教界广泛关注。1月28日,世界佛教徒联谊会潘·瓦那密提主席致我会演觉副会长慰问函,代表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及所属机构、世界佛教青年联谊会、世界佛教大学及各地区中心和泰国民众,对疫情表示深切关注和诚挚慰问,祈愿三宝慈光护佑中国民众健康平安。  相似文献   

7.
“9·11”事件发生以来,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人,热衷于丑化、玷污穆斯林的形象。本来,“伊斯兰”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和平”、“平安”、“安宁”,伊斯兰教是一个以“和平”命名的宗教。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的形象,当然应该是和平的形象。但现在却有人总是把暴力、野蛮的极端行为,把仇杀、爆炸的恐怖活动,与伊斯兰教、与穆斯林联系在一起。有人甚至主张要“改造伊斯兰世界”。他们认为,“既然恐怖主义不仅是来自一、两个国家,而是来自整个伊斯兰世界,要消灭滋生恐怖主义的根源,就要‘改造伊斯兰世界’。就象美国通过改造德国、日本,使民…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教是中正和平的宗教,穆斯林是热爱和平、恪守中正的民族。《古兰经》中说:“我这样以你们为中正的民族,以便你们作证世人,而使者作证你们。”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当代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形形色色的极端主义乃至恐怖主义不断滋生。形形色色的极端主义思想和恐怖主义行径,不仅损害了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从根本上违背了伊斯兰教的基本精神与核心价值,损害了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国际动态     
伊斯兰国际环保研讨会在沙特吉达举行2006年12月13日至15日,第二届伊斯兰国际环保研讨会在沙特阿拉伯吉达市举行,与会者包括所有伊斯兰国家的环保部长和高级官员,以及世界各国环保专家、学者和组织代表。这个会议的倡导者是伊斯兰国家教科文组织(ISESCO)、沙特阿拉伯气象与环境保护理事会(MEPA)。会议重点讨论伊斯兰国家因战争、自然灾害和经济发展造成的环境问题。本次会议的目标是关注伊斯兰国家的国际环保现状,讨论成立环保科研组织和信息交流措施,充分发挥资源和人才的优势,确保伊斯兰国家在未来建设规划中稳步前进,实现可持续性发…  相似文献   

10.
正一、宣传抗战阿文文献抗日战争中有一些爱国人士远赴海外进行抗日战争宣传,学界对赴美国等地进行抗战宣传者,已多有关注(1)。当时日本侵略者使用了各种方法对阿拉伯人民进行拉拢,这一行径对阿拉伯人民了解中国抗战的正义性造成了不利影响,致使一些阿拉伯人错误地认为抗日战争仅仅是两个国家一般意义上的战争,而不认为这是侵略与被侵略、正义与不义的较量。  相似文献   

11.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伊协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积极发声,主动应对,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一是向各地伊协发出《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坚决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安排,关注疫情变化,发现疫情及时上报,加强舆论引导,疏解疫情恐慌。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中国国力显著提升,中国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在银幕上塑造中国大国形象,呈现中国精神、中国风范已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自我的一种有效方式。然而由于中国电影“社会主义性”的独有发展历程,使得中国主流大片在国家形象塑造方面存在一些固有的通病,比如部分主流大片中国家形象概念化,叙事时间设置非当下性等。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电影在银幕上成功创造出“美国梦”和韩国影视“韩流”汹涌席卷整个亚洲乃至世界,为中国电影在国家形象的塑造方面提供了可鉴之处:中国主流大片中的国家形象应润雨细无声,正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阿拉伯世界自古就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唐高宗永徽二年,阿拉伯帝国的使者首次来华,标志着中国和阿拉伯之间的交往进入新的阶段。自唐朝以来的几个世纪,中国曾向阿拉伯世界出口了大量的外销瓷。随着中阿贸易交流的不断深入,大量阿拉伯客商来华经商甚至居住,同时,他们也带来了原先不为中国人所知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后期以来,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利用多种渠道,采取多种举措,试图向世界展示自己多元、进步的形象,以对自身核心价值观的多元诠释和传播回应西方乃至世界各国对阿拉伯民族及其信仰的误解和非议,同时也向本国民众弘扬阿拉伯伊斯兰价值观中的优秀部分,以实现教育大众、开启民智的目的。其中,知识精英和宗教领袖作为除政治人物以外的"亮点",其言行举止往往牵动着阿拉伯读者和穆斯林信众的思维和情感,其在内、外两个维度对阿拉伯伊斯兰价值观的多元诠释和传播取得了一定成效,却也存在诸多弊端。本文以"9·11"事件为节点,以阿拉伯知识精英和宗教领袖的理论和实践为视角,对当代阿拉伯伊斯兰世界诠释和传播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宗教》2004,(12):52-53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高祖贵在《环球》2004第19期上撰写文章认为,恐怖主义并不与特定的宗教、文明、国家、组织直接关联。“伊斯兰”更不是恐怖主义的代名词。恐怖袭击“伊斯兰化”的现象,要么是对伊斯兰教的离经叛道和异化,要么是政治、经济、社会、种族矛盾以及国家关系斗争以宗教之名呈现,也反映了主导世界舆论的西方媒体对伊斯兰文明的偏见、  相似文献   

16.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印尼全国人口已达1.8亿人,其中穆斯林人口占90%,约为1.6亿人。据印尼历史学家考证:伊斯兰教最早传入印尼的时间约在7—8世纪之间。据传674年,阿拉伯商人曾经到达苏门答腊北部沿海地区,这里曾是当时阿拉伯商人前往中国的  相似文献   

17.
高明 《中国宗教》2023,(7):23-26
宗教外事工作是国家整体外交工作的重要方面,加强宗教国际话语权建设,对于助力国家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促进文明的交流互鉴、展现中国宗教良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山东省基督教两会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相似文献   

18.
高明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23-26
宗教外事工作是国家整体外交工作的重要方面,加强宗教国际话语权建设,对于助力国家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促进文明的交流互鉴、展现中国宗教良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山东省基督教两会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相似文献   

19.
正阿拉伯文书法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文化艺术领域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伴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阿拉伯文书法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就已经进入中华大地,融入中国社会。之后,阿拉伯文书法与中国文化相互渗透,融会发展,经过长期的演化,逐渐形成中国风格和特色的阿拉伯文书法艺术。习近平主席对2018年在成都举办的第四届"阿拉伯艺术节"表示热烈祝贺。他说:  相似文献   

20.
2020年12月,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再次举办"汉语盘点"活动,发布了2020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十大流行语、十大新词语,分别凸显出广大网民网络语言生活的鲜活特色与中国主流媒体的关注焦点和语言特征."民""脱贫攻坚""疫""新冠疫情"分别当选年度国内字、国内词、国际字、国际词.用这几个词组成一段话,便勾勒串联出国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