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宰牲常識     
馬坚教授在“回民的风俗习慣”一文內曾提出,“一般回民所吃的牛羊鸡鸭等,一定要請阿洪宰,有些回民到几十里外去請阿洪宰鸡,这是大可不必的。每个回民,只要知道宰牲的規則,都有宰牲的权利,任何人也不得干涉他。”(1952年9月9日光明日报) 上文因非专門討論宰牲規則問題,故未提出这方面具体意见。今天我想談一下个人的看法,并提出宰牲方面的一般常識,以供研究和參考。祖国社会主义建設是国內各民族共同的光荣任务和奋斗目标?改陙碓诟飨罱ㄉ鑽徫簧隙加谢蚨嗷蛏俚母髯迥滤沽植渭庸ぷ?例如勘测,森林工业以及下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穆斯林”1958年12期上,我看到了一篇关于牲畜是否必须阿洪宰的文章。我认为在可能的条件下,还是让阿洪宰好,因为这是我們伊斯兰教的信仰。但是在某些地区,只有个别回民,附近沒有阿洪,为了保证身体健康和营养,我看还是可以吃自宰的牲畜。如果自己还念“台思米”,那就在宰时念一下,如果不会,也就算了。如果我们不顾实际情况,在没有阿洪的地方一定要找阿洪宰,这对回族人民的生活会增加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纭N以谂┐遄x初中时,学校里只有20来个回民学生,全是外地去的,附近没有阿洪,所以我們也就不吃厨房里未經阿洪宰的牲畜。这不仅妨碍健  相似文献   

3.
讀了“中国穆斯林”今年第三期馬力克同志写的“应該正确地对待飲食問題”一文后,想对穆斯林的肉食宰牲问题,也談一些个人的意见。最近一年来,经过全民整风和在人民群众中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后,我們各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人民的思想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宗教界中的右派分子和坏人坏事进行了勇敢的斗争,废除了在宗教掩盖下的封建压迫和剝削制度,同时,在全民大跃进的形势下,他們对加在自身的許多不合理的人为的宗教规定,也愈来愈感到莫大的束缚,对生产和生活等各方面都很不利,迫切地要求加以改革。由于人民公社化的实現,不少地区都出現了民族大团結、大协作、共同劳动、共同发展、互相学习的新局面,各族人民  相似文献   

4.
5.
《古兰经》谕示:“众人啊,你们可以吃大地上所有合法的且佳美的食物。你们不要随从恶魔的步伐,他确是你们的明敌。”(2:168)由此可见,伊斯兰教对于食物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穆斯林在选择饮食方面是非常讲究的。首先必须符合“合法”与“佳美”两项基本条件。就肉食类而言,即指被宰物种类及屠宰方式均应符合经训、教法的有关规定与礼仪。  相似文献   

6.
“宰予昼寝”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NB648也;于予与何诛?’”中“昼寝”一语,古来注家多解为“白天睡觉”,但这样就发生一个问题,即如此小事,孔子的批评不就太过严厉了吗?所以,汉代王充《论衡·问孔篇》反孔,举此事指孔子“责小过以大恶,安能服人”。此外,还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繁体的“昼”与“画”形近而讹,“昼”当作“画”。这个说法最早见于唐代韩愈、李翱的《论语笔解》。唐代李匡义作《资暇录》也说:“寝,梁武帝读为‘寝室’之‘寝’,‘昼’作胡挂反,且云当是‘画’字,言其画寝…  相似文献   

7.
从前有位私塾先生,学问浅薄,但乡里仍有不少孩子前来向他求学。那时候人们白天一般都不睡觉,那位私塾先生却特别爱在白天睡觉。有一天,他刚想睡午觉,有个学生拿着《论语》来问他“宰予昼寝”是什么意思。先生伸伸懒腰,解释说:“‘宰’就是杀;‘予’就是我;‘昼’就是午昼、白天;‘寝,就是睡觉。‘宰予昼寝’的意思就是:即使杀了我,也要在白天睡一觉。”说完就钻进被窝里去了。这个私塾先生在解释“宰予昼寝”时之所以闹笑话,就是因为没注意到一词多义的现象。一词多义就是一个语词表达了几个概念。这是因为客观事物是无穷的,而词汇是有限的,因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概念和语词不完全对应的情况。上述故事  相似文献   

8.
<正> 关于《论语·公冶长》中的“宰予昼寝”一语,历来的注家们多释为“宰予白天睡觉”,但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解释。笔者对二千多年来有关“宰予昼寝”的注释粗粗作了一番梳理,到目前为止,共搜集到八种不同的意见: (一)昼寝说,白天睡觉。历来的注家们多持此说,如三国魏何晏等《论语集解》、南宋朱熹《论语集注》等,一直到王力的《古代汉语》教材,这里就不一一赘举了。  相似文献   

9.
整个白天都叫"昼",联系古代的社会生活看,"宰予昼寝"是指太阳都出来了,宰予还在睡大觉,不参加早自修。"粪土之墙"的"粪"是"垒"传抄之误。孔子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是用比兴手法说像宰予这样不抓紧时间学习的人是教不好的。  相似文献   

10.
浅谈“古尔邦”及其教法规定──为庆祝教历一四一四年古尔邦节而作从恩霖“古尔邦”是伊斯兰教法术语,系阿拉伯语的音译,又译作“古尔巴尼”,本意为“临近”、“靠近”,教法中特指以献牲为阶梯而临近安拉、顺从安拉而言,故又意译为“牺牲”、“忠孝”等,即在教法规...  相似文献   

11.
12.
孔子道德哲学中一直存在"礼"与"情"之间的紧张,这一紧张在《论语·宰我问章》中有直接的体现。"礼"代表具有普遍性要求的道德规范,而"情"则具有个体殊异性,如何化解二者之间的紧张成为先秦儒家道德哲学的重大课题。孟子试图通过道德形而上学的建构,将个人的情、性与道德规范的价值根源都追溯至上天的途径来解决;荀子则承认二者之间的冲突,并提出用"化性起伪"的方法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与人为善"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今天我们仍会经常使用这个词。在古代孟学诠释及一般语境使用中,"与人为善"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采善于人、知人善任;助人向善、乐道人善;仁者情怀、一体大同。今天使用"与人为善",更多的是强调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善意地理解、对待他人,热心帮助他人、团结他人共同进步;要尊重他人,与他人和睦相处,体现为一种人道主义的态度和友善的行为。从"与人为善"的古典诠释看其现代意义,可以说它是君子最高的美德,也是一种很高的政德修养,是群众路线和民主精神的一种古典表述。  相似文献   

14.
"大义"和"微言"本无固定的内涵和指代对象,也没有公认的标准规定如何使用它们。皮锡瑞提出了一个有别于前人的说法,认为"大义"指"诛讨乱贼以戒后世",而"微言"指"改立法制以致太平"。他的举证主要是《孟子》,但《孟子》两段有关《春秋》的记载都不足以印证其说。这一观点不仅论证错误,而且偏袒《公羊》以贬抑异己,不是真正可以接受的学术定论。  相似文献   

15.
吴丹 《法音》2009,(1):12-15
东晋时期,长安和庐山是我国两大佛教中心,鸠摩罗什和慧远分别是当时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佛教巨子。慧远和鸠摩罗什保持联系十多年,使南北两地佛教学术频繁交流,这不仅直接推动了当时佛教的流传,而且对于尔后中国佛教的发展、学派和宗派的形成都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大乘大义章》正是鸠摩罗什和慧远这两位大师关于大乘要义的多次书面讨论的结集,而其中慧远和罗什关于"法身"问题讨论几乎占了全文的一半篇幅。  相似文献   

16.
17.
前不久在系里做讲座,其间提到中国最具有哲学气质的思想家是孟子,因为他的普遍性诉求最为明确.在接着讲座进行的讨论中,有听众提问孔子是否属于哲学家,是否有普遍性诉求.我回答孔子与孟子在这个方面恰好正相反对,并且调侃说孔子是一个"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智者.当时见听众并未理解,我便举例说:曾有两人问孔子遇到事情该不该问了长辈再做,他对一个人说应当如此,对另一个说不应当如此.这里可以附上《论语》中的相关故事的原文为证:  相似文献   

18.
荆雨 《管子学刊》2022,(1):119-128
帛书《黄帝四经》的阴阳对立统一思想,为其刑德并用的政治主张奠定了形上根据,并具体展开为"春夏为德,秋冬为刑"的政治施行主张。这种政治哲学体现了黄老道家"推天道以明人事""因阴阳之大顺"的思想特质。这种把天地自然现象作为现实政治行为根据的思想,是天人合一观念的表现,也是中国古代政治理性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9.
《论语·八佾篇》的"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历来有两种解释:一为,文化落后国家虽然有个君主,还不如中国没有君主;一为,夷狄还有贤明之君,不像中原诸国却没有。解决这种疑难从句法结构入手,是正确的办法。先秦与此相关的句子,有三种结构:前两种是,"NP+不如+NP"结构和它的变式"(VP+)不如+VP"结构,前者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后者如: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第三种是,"NP+不如+NP+之+VP"结构,如: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我们认为,"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是特殊的"NP+不如+NP"结构,它与"NP+不如+NP+之+VP"结构似同而实异:"夷狄之有君"对应的是整个"诸夏之亡(君)",而"纣之不善"对应的是"是";即,前者对应的包括"之+VP"(之亡)而后者不包括它(之甚)。先秦两汉典籍中存在的诸如"星之昭昭,不如月之噎噎"一类句子也能证成此说。  相似文献   

20.
张秀芳今年45岁,论体质还算不错,就是经常去医院,今天这里不好,明天那里不舒服,凡是自己听说过的疾病她都怀疑自己是否患过。医学书籍翻了一本又一本,补药吃了一茬又一茬,仪器检查了一次又一次,但她还是不放心。她心里着急得不知所措,家人尽管同情,但也无从下手,只能任她往医院跑。可是,到了医院医生却说她没大毛病。其实,这种“久治不愈”的疾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实际上,是疑病症在捉弄着她。由于疑病症常常伴随着真正的疾病,出现真真假假的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