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3 毫秒
1.
针对当代城市设计理论对"什么是一个好的城市设计"缺乏深入反思,忽视对城市设计价值基础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以及我国城市设计实践中存在的价值失序现象,探讨了城市设计的伦理之维。分析作为一种伦理行为的城市设计,反映的是城市设计蕴含的伦理因素及其与伦理学的内在相关性。总结城市设计学者提出的好的城市设计标准,提出具有伦理特质的价值目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城市形态人性化、城市环境宜居性和公共空间公平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并阐明了城市设计伦理的基本原则,即公共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  相似文献   

2.
城市特色即一个城市的特点和个性,是城市形象的体现,也是城市形象在人们心目中的特征反映。城市设计是一种综合状态的系统设计,建筑、交通、绿化体系等都是其所涉及的重要内容,同时城市设计具有艺术创作的属性,对改善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塑造城市形象具有独特的作用。城市特色与城市设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城市设计是创造城市特色的重要手段,城市特色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为城市设计指引方向,并通过城市设计来获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因此,以城市特色和城市设计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城市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基于城市特色的城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并提出了基于城市特色的城市设计策略,以打造和凸显城市设计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郭琳 《美与时代》2024,(2):112-114
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设计的融合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寻求有效途径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设计的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分析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原则,明确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关联性,通过对比国内外多个典型案例,总结在融合实践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与面临的挑战,探讨跨学科融合理论与方法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设计领域的应用,提出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设计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在现代标志设计中,从"形"、"意"、"势"三方面对吉祥图案进行学习和借鉴,将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精髓与现代标志设计成果相结合,是设计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标志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蔡爱泉 《美与时代》2016,(9):130-131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美的精神需求愈发侧重,对标志美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标志通常是用作城市功用性和指导性的图形文字,所以在设计时,除了要具有各自的功能外,还需要具有民族文化、城市等特色。在现代的标志设计当中,设计者越来越重视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标志的设计当中,在符合功用性的同时还能推广国家、城市的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6.
刘颖 《美与时代》2021,(2):36-37
城市建设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成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价值逐渐凸显,其研究也更趋深入,有助于实现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城市建筑设计等多方面的统筹应用,助力现代城市的创新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创新研发,虚拟现实技术功能也更为强大,因此,关于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也成为热门话题。文章主要对城市常规设计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对比,阐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应用优势,推动城市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陶涛 《美与时代》2023,(1):73-7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地域性景观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设计在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城市更新设计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地域性问题。在当前的城市发展下,地域性景观具有新的时代内涵。因此,在现阶段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更好地开展地域性景观创新设计,通过地域性景观凸显城市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城市家具设计发展到今天,单纯的理性需求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渴望。只有在城市家具设计中注入审美、情感、文化等感性因素,才能满足现代人的多元化需求设计师必须全面考虑使用者的需求,综合平衡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更实用、更有人情味、更富亲和力的城市家具。  相似文献   

9.
《学海》2019,(5)
城市化进程是城市空间的塑造过程。中国城市建设不是单独的、碎片化的过程,而是在整体性的空间体系中展开。城市空间由政府通过宏观制度政策、城市规划设计、行政区划调整、公共服务而塑造,并形成分等级、有层次、次序和功能区分的"差序空间"。这一空间格局不仅将所有城市囊括其中,还深入到城市内部,构成了一个非水平的、纵横交错的空间结构。"差序空间"下的城市建设表现出"先后主次",也影响着城市社会和政府治理。  相似文献   

10.
城市公共设施是城市空间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它是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体现城市品位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城市公共设施在设计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其一,设计形式比较单一;其二,细致的人性化设计不够;其三,系统协调性有待提升。在"宜居城市"、"生态城市"理念的推动下,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也出现了一些新趋势、新导向,可以遵循安全性原则、功能性原则、人性化原则、协调性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1.挖掘地域文化与各种艺术元素,彰显城市特色;2.依照城市各功能区域,进行模块化的系统设计;3.结合当地大众需要与大众审美需求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1.
张荟芳 《美与时代》2014,(10):35-35
现代陶艺作为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其设计运用越来越多,成为城市景观设计中研究和关注的一个重点。随着现代陶艺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运用实现的越来越突出,进行城市景观中现代陶艺设计的分析研究,其作用和价值意义也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我国城市滨水区生态景观的发展现状,提出我国城市滨水区生态景观设计的原则,结合临沂市沂河具体工程实例,全面解析城市滨水区生态景观设计的运用,让我国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建立在科学性、艺术性、生态性相结合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城市文化软实力是城市发展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推动力,是衡量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通过研究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内涵明确其重要作用,提出环境设施设计在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中的功能定位,同时通过对江苏泰州城市文化的总结,明确通过环境设施设计提升泰州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真、善、美是人类生活所追求的境界,城市设计也不例外。城市的美包括自然美、生态美、技术美、艺术美、人文美、社会美。其中自然美、生态美、技术美是城市美的物质层面,是一切美的基础,是城市的"真";艺术美、人文美、社会美属于城市美的精神层面,是美的升华和归宿,是城市之"善"。城市的美是"真"和"善"的结合。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不少不美的现象,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社会、民主、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同时也离不开城市管理、建设、设计者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王静 《美与时代》2004,(7):57-58
城市的总体形象,是人们对城市的综合印象和感受,是人们对城市价值评判标准中各类要素如人文、自然、经济等形成的综合性的特定共识.城市形象的塑造需要通过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手段来实现,形象的传达需要借助视觉识别来体现.城市视觉识别基本设计要素包括城市标志、城市名称标准字、城市标准色等.  相似文献   

16.
城市公园旨在给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室外活动场地,同时也代表了整座城市的精神文化风貌与生态环境水平,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绿肺”。对城市公园设计的各项原则进行深入探讨,明确了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园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将人文特色通过景观的表现赋予新的美学价值和实用意义。以西安沣东新城汉溪湖公园的案例设计为例,说明在城市公园设计过程中融入生态设计、地域文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城市社区的发展水平与城市建设水平密切相关,公交站台的设计是城市品位的直接体现。对公交站台设计和地域文化进行研究,挖掘地域文化中的城市元素和精神内涵,将公交站台设计与城市环境相结合,使之成为适应当代人民需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并能够展现城市面貌,反映地域文化,提升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8.
城市发展的过程应该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步发展的过程 ,城市精神文明的基础应当是社会公德。事实表明 ,社会公德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社会公德不仅是现代城市文明的标志 ,而且是城市发展的推动力之一 ,更是现代城市发展追求的价值目标。因此现代城市建设应该把社会公德的建设纳入其中 ,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吴承亮作品     
正标志释义:以盘子的结构和"喜食"两字作为设计元素。采用连笔的手法将"喜食"两字进行创作设计,将横向的笔画进行延伸打破外部圆形的结构,在视觉上呈现出"喜欢吃的东西"放在圆盘中。标志色彩延用了中国传统的红与黑进行搭配,造型中加入了传统图纹进行修饰,并配上浑厚有力的书法字体,显示出传统美食的历史感,突出其久远悠长的韵味和时间的积淀,内涵丰富、直观、易于解读、切合喜食糕点的经营理念和目标。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创造符合城市特质的建筑风格和色彩,使城市建筑既能传承历史文化和传统特色,又能创造出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形象,已成为城市规划和设计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在城市色彩设计时,要遵循统一中有变化、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等原则;同时要做好城市整体建筑色彩的规划与控制,使每个城市都找到自己独特的色彩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