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基督教海外联络工作会议上,丁光训主教也强调指出:“在我们的外事接待中,要提高神学的含量,而不总是一般性的介绍。海外来宾越来越重视神学思想方面的分享。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今,基督教的海外联络事工从一般性的接待、出访,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的层面逐步上升到神学领域的交流。与海外教会分享中国教会  相似文献   

2.
《天风》2003,(8):36-39
把中国教会和中国的发展告诉人们 北京娄光宇 去年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基督教海外联络工作会议上,丁光训主教也强调指出:"在我们的外事接待中,要提高神学的含量,而不总是一般性的介绍.海外来宾越来越重视神学思想方面的分享."  相似文献   

3.
编者的话     
《天风》2003,(12)
满载着中国1600万弟兄姊妹情谊的中国基督教代表团一行9人,完成了对加拿大、美国14个教会组织和机构及11所神学院的访问交流后顺利回国。中国基督教代表团就神学思想建设、神学教育、中国教会事工近况、有关中国宗教政策等主题的专题演讲,让海外教会弟兄姊妹们感受到“中国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建设是对普世教会的一种贡献”。在中国教会的信仰具体实践中,中国教会是一个宣讲和服务的教会。  相似文献   

4.
谢声 《天风》2003,(12):20-23
“中国基督教所进行的神学思想建设是对普世教会的一种贡献”这是加拿大圣公会的一位主教在听完中国基督教代表团季剑虹长老就神学思想建设专题演讲后所表示的。为了进一步加强与海外教会的彼此了解、增进友谊、宣传自己,2003年10月4日至27日应加拿大、美国教会的邀请,以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季剑虹长老、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曹圣洁牧师率领的中国基督教代表团一行9人赴加、美两国教会访问,代表团在近四周的时间里,访问了加、美两国10个城市及14个主流教派的全国性机构和11所神学院,并就中国神学思想建设、中国教会近况、中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现状等专题作了近十次报告。受到了海外教会同工、同道的欢迎。代表团在各处都得到了相当高的礼遇,在北美的二十多天中,访问团的同工们时时浸润在海外教会弟兄姐妹们的团契与分享的热情中。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传教和文化神学进入大学和研究机构是近30年中国宗教发展态势中的重要现象,它突破了中国教育的传统,同西方宗教与教育分离的历史趋势相背离,在海外的某些势力的特别关注下,也值得全国瞩目。  相似文献   

6.
《天风》2015,(9)
<正>任何神学思潮都是一种回应"当下"的神学。任何神学都离不开具体的处境,中国神学也不例外。赵紫宸在其《神学四讲》中曾清楚地指出,中国神学家不能在真空中做神学,而只能在具体的处境中做神学。离开了自己生存其中的具体的历史一文化、社会一政治处境,中国神学家就无法真正进行中国神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汪维藩是当代最重要的中国神学家之一,本文尝试从汪维藩对“中国神学”的理解、汪维藩神学思考的资源、以及汪维藩中国化神学的智慧等三个方面,对其神学中国化的努力作一浅探。笔者认为,在其神学思考中,汪维藩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角度出发,将基督教信仰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模式相连接,但同时又不失以圣经启示和基督教传统作为其中国神学思考的规范。中国神学要成为一门中国学问,就应是“践履之学”,是“效法基督”、以基督为中心的神学。首先,他认为,以圣经为权威、为规范,应该是在中国做神学的不拔根基。其次,他珍视两千年来的基督教传统,将基督教传统看为中国神学思考的源头之一,任何割断教会传统的中国神学,不会有生命力。再次,对他来说,中国神学家还有自己的思想之井,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真正的中国神学必须能让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传统相激相荡,用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去阐释基督教信仰。复次,真正的中国神学必须来自中国基督徒信仰群体和个体的信仰经验。汪维藩神学中国化的智慧可以从他的道成肉身的神学中反映出来。道成肉身是他整个神学的起点,而三一信仰则是他整个神学的基石。他以基督为中心的道成肉身的神学是以上帝和人为两个焦点。在中国神学的戏剧中,既不是上帝的独角戏,也不是人的独角戏,而是上帝与人之间的互动。因此,他的神学或许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以基督为中心的神人共在的神学”。他的神学思考在严肃地对待圣经和传统的同时,又严肃地面对一个不断变迁的社会和中国传统文化。这或许也是今后的中国教会神学工作者在神学中国化的思考中,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神学教育深远地影响着基督教中国化的进程。神学教育就是要培养合格的中国教会人才,开展神学思想建设,建立符合中国教会处境的神学理论。神学教育不是闭门造车,不能脱离中国文化和处境。如何透过中华传统文化认知神学思想、探究神学理论、践行信仰教训是神学教育在新时代要重视和着力的方面。明晰神学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有利于让神学教育成为坚持基督教中国化方向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曲跃厚 《哲学动态》2001,(12):30-34
过程神学是一种哲学神学 ,其主题是上帝论。过程神学起源于 2 0世纪 2 0年代中期怀特海在哈佛大学讲授哲学的时期 ,经 30— 50年代哈茨霍恩和芝加哥学派 ,特别是 70年代以后科布和格里芬的发展 ,迄今已成为在西方颇有影响的一个神学流派。但中国的过程神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一、国内过程神学研究的现状中国的西方宗教神学研究可以从不同角度考察。从教派的角度 ,可以划分为天主教神学、新教神学、东正教神学和犹太教神学 ;从和传统神学的关系的角度 ,可以划分为正统派神学、新正统派神学和自由派神学 ;从其神学特征的角度 ,可以划分为希…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00,(3)
为帮助更多的同工、同道认识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的重大意义,制订和落实神学思想建设规划,提高中国基督教整体神学思想水平,1月16、17日,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推进小组在江苏信德大厦举行工作会议。中国基督教两会名誉主席、会长、神学思想建设推进小组组长丁光训主教、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罗冠宗同工、中国基督教协会  相似文献   

11.
论点摘编     
中国基督教要有自已的神学 3月27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基督教“两会”名誉主席、名誉会长丁光训主教在“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推进小组”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基督教要健康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神学。中国基督徒应该始终与中国人民团结在一起,这是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王从友 《天风》2008,(21):24-27
中国基督教进行神学思想建设已经10年了,10年来,神学院校始终是神学思想建设的基地,在推进神学思想建设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2008年9月23日至25日,全国各神学院校的代表相聚金陵,以"神学教育与课程设置"、"神学教育与中国教会"、"神学教育与中国文化"、"神学教育与社会责任"等主题展开研讨,勾画神学教育与神学思想体系的美好蓝图。本刊摘编部分与会者的真知灼见与广大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13.
11月21日至23日,八届一次神学研究委员会会议暨教会本地化神学研讨会在京举行。会议由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神学研究委员会和研究室主办,旨在贯彻落实中国天主教第八届代表会议关于大力推进神学研究的精神,建立符合中国教会实际的本地化神学思想体系,发挥天主教信仰在中国当今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发展与思考     
《天风》2001,(11)
什么叫神学?神学是教会在思考,就是教会的组成分子在思考。近年来,中国基督教有识之士对中国基督教会的现状作认真的反思,进行神学思想建设,使中国教会的神学思想日益活跃。以达到神学思想建设认识上的一致和提高,从而实现高水平的团结。这正是中国教会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15.
国内新闻     
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座谈会在沪举行中国基督教两会于8月2日-3日,在上海九江路219号总部召开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座谈会,来自全国各地18所神学院校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座谈。座谈会分别由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季剑虹长老、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曹圣洁牧师主持。18所神学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03,(5)
2003年4月1日,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推进小组在江苏信德大厦举行工作会议。会上来自浙江.上海、内蒙、福建、江苏的孙锡培,华耀增,范承祖、林志华、安信义等同工就当地神学思想建设事工的实践作了汇报。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季剑虹长老,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曹圣洁牧师亦在会上就当前神学思想建设事工表示全国两会将尽快制定“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发展规划”,注重建构中国处境中的神学,积极组织由各省、神学院校有关中青年同工撰写神学论文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20,(7)
正二、神学自觉是神学自信的逻辑前提神学自信与神学自觉是基督教中国化理论研究的一体两面,神学理论建构的神学自信必然涉及神学自觉,而神学自觉恰是神学自信的逻辑前提。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教牧人才培养方面的落后,以及信仰阐释上的反智、消极、保守等负面的因素,影响了中国基督教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正面因素的表达。肇始于1998年以"济南会议"为标志的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是以丁光训主  相似文献   

18.
今年时逢丁光训主教倡导中国神学思想建设20周年。为什么要致力中国神学思想建设?为什么神学思想建设乃是办好中国教会的根本课题或关键任务?为什么中国教会不能没有自己的神学思想?为什么要通过神学思想建设来树立正确的圣经观与教义观?为什么中国教会的神学思想要植根中国土壤、吸收中国文化、走中国化道路?丁光训主教关于上述问题的深入思考,至今仍对推动中国神学思想建设不失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19.
王雷 《天风》2022,(1):14-16
基督教中国化是基督教会在中国长久地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之举,也是中国教会与当今中国之处境和情势融为一体的必然趋势.神学思想的中国化是基督教中国化的核心和首要任务,而作为我国基督教神学教育基地的各神学院校,其神学思想之中国化则更是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那么,如何持续推进神学院校神学思想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阐述韦卓民有关基督教中国化神学思想的形成背景和处境,随后探讨韦卓民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思考和教会实践,最后总结概括韦卓民基督教中国化神学思想的重要意义。本文指出韦卓民有关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思想和实践既为当前正在推进的基督教中国化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珍贵神学素材,同时他在基督教中国化方面的思索和实践方法也颇富启发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