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庐山是我久已向往的地方,可是偏偏却让我等到年逾花甲,借着1998年8月召开的道教会议之“光”,才得以成行,还险些被长江洪水,九江决堤之灾阻遏掉了!可见,我辈之登庐山也有说不尽的难处啊。庐山在历史上就是一座文化名山。它不仅以其独具的奇峰异貌受尽历代文人骚客的吟咏颂赞,而且我国的道教、佛教和儒教都与庐山结下难解之缘,宫观、寺庙、书院依山而立,高道、名僧、大儒,层出不穷。特别到了现代,庐山更与中国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联结在一起,演义出一幕幕悲壮的历史话剧。故此,我每每对庐山投以关注的目光,不管是游记介绍性的…  相似文献   

2.
信阳 《中国道教》2000,(5):11-11
20 0 0年 8月 31日至 9月 3日由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文化研究所和江西九江道协庐山仙人洞道院共同举办的第二届庐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暨二千年庐山中国道教文化笔会在江西庐山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海内外研究道教的专家、学者、道教界人士及书画家共 80余人。江西九江道教协会会长、庐山仙人洞道院叶至明道长主持了开幕式。江西省宗教局陈卫民局长、中国道教协会袁炳栋秘书长等有关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并作了重要讲话。本次道教文化研讨会和道教文化笔会也是庐山国际文化旅游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协副会长张继禹和袁炳栋…  相似文献   

3.
《法音》2023,(5):8-8
本刊讯2023年5月20日,“第三届庐山论坛”在九江举行。来自海内外的高僧大德、专家学者300余人出席论坛,共同研讨佛教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与九江实践,共同探索新时代推进佛教中国化、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苏东坡路过九江时,顺道登了趟庐山。初入庐山,只见山峰奇秀,认为庐山风光是自己平生未曾见过的,一向好作诗填词的苏老先生,一时尽有眼前有景道不出的窘感,甚至打算不写诗了。庐山上的和尚得知东坡来游山,便非要他写首游山诗不可。东坡提笔写了首五言小诗:“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候。”因为对庐山没有什么认识,东坡只记录了一个乔装出游的名人被认出的事情。又在山中小住月余,他从不同方向游庐山,赏庐山,仔细琢磨,这才捕捉到了“庐山真面目”。于是便诞生了那首千古绝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  相似文献   

5.
2011年10月19日——22日,由中华朱子学会、南昌大学江右哲学研究中心、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庐山白鹿洞书院管理委员会、九江学院联合主办的"哲学与时代:朱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庐山白鹿洞书院召开,来自日本、韩国、美国、德国、法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国大陆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  相似文献   

6.
长江之滨,潘湖之畔,一山突兀,直冲霄汉。此处峰峦耸峙,悬泉飞瀑,云雾升腾。每当盛夏酷暑,登临斯地,顿感神清气爽,恍若置身仙境,这就是令人无限神往的秀美庐山。1886年,英国传教士李德立来到九江传教,深为当地的炎热所苦。  相似文献   

7.
叶平 《中国道教》1995,(3):44-45
九江道教鼻祖匡续 匡续(一作匡俗),又名庐俗,字子孝或君孝。我国第一篇介绍庐山的文章《庐山略记》(慧远著)载:“匡续先生者,出自殷周之际,遁世隐时,潜居棒其下。或云:续受道于仙人,而适游其岩,遂室岩岫,即岩成馆。”匡续的传说很多,有的讲他在庐山最奇的上霄峰修炼,也有的讲他在流水潺潺的虎溪隐居,更为夸张的说法是。  相似文献   

8.
2000年8月31日至9月3日,由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文化研究所和江西九江道协、庐山仙人洞道院共同举办的第二届庐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在江西庐山宾馆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海内外研究道教的专家、学者及道教界人士80余人。会议围绕“道教文化与现代生活”这个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生活道教”这个话题。现将有关会议的情况综述如下:一、关于“生活道教”的话题本次会议重点讨论了“生活道教”的问题,张继禹道长在这次会议上,作了“践行生活道教,德臻人间仙境”的主题发言。认为面对21世纪的来临,世界各种文化和宗教为了在社会…  相似文献   

9.
《庐山图》是张大千在83岁时创作的山水巨作,也是张大千最后一幅山水画杰作.1981年7月7日《庐山图》正式开笔,1983年1月20日《庐山图》基本完成,历时一年半有余.《庐山图》气势磅礴,青绿水墨,辉映交融,畅快淋漓.是一幅中国现代山水画中最具创新精神,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0.
南行诗摘     
见心 《法音》1988,(12)
当阳玉泉寺玉泉风貌梦悠悠,三楚名山始一游。古道千年人更好,当阳一片白云留。玉泉寺译经台怀古译经台上一灯深,智者遗风耿古今。寺蕴庄严山吐秀,长留松柏岁寒心。庐山东林寺六朝松见远公心,三笑堂前岁月深!欲向白莲重结社,八年两度到东林。九江(?)安庆舟中一帆风雨下江南,吴楚烟霞拭目观。浩浩长江流不倦,好凭众力挽狂澜。登迎江寺振风塔迎江寺峙大江头,一塔高标万佛楼.放眼三吴风物好,无边秋色看飞舟。普陀千步沙慈航倒驾普门开,救苦寻声渡海来.我亦徘徊不肯去,河沙无处着尘埃.  相似文献   

11.
2011年3月3日21时整,吉林北山关帝庙住持印久尼师安详示寂,世寿92岁,僧腊71载,戒腊69夏。3月7日,在江西九江庐山东林寺化身窑举行了庄严的荼毗仪式。她的一生,正如设于东林寺灵堂的挽联所写:少小出家苦修净业始发菩提心,九旬回归极乐世界终圆成佛愿。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16,(2)
正慧持(337-412),俗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宁武)人,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初祖、庐山东林寺的创建者慧远大师的胞弟,曾与胞兄一起师从道安法师。太元六年(381),因为北方战乱,慧持随兄慧远南下,打算去广东罗浮山潜修,路过浔阳(今江西九江),爱庐山之清静,于是驻锡龙泉精舍,后在江州刺史桓伊的勷助下建成东林寺并定居于此。慧持还同慧远、慧永等123人共同创建白莲社,被举  相似文献   

13.
首先我代表全国人大傅铁山副委员长,向大会表示祝贺. 也算是一种机缘,我到了庐山.傅铁山副委员长专门打电话让我一定要到会,既代表他,也代表我自己,对参加这次吕祖诞辰纪念大会的代表,对道教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14.
庐山烟雨     
正苏轼《观潮》一句"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道出了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心中对如此诗意的烟雨画境充满了无限遐想与向往,时刻盼望着能一睹为快。巧的是去年夏天,我有幸亲身感受庐山烟雨,犹如中式水墨画和西式油画的结合,别有一番风味。清晨,踏上登临庐山之路。庐山只露出一点绿脚,一条小径直通往那无尽的白茫茫世界。这时,  相似文献   

15.
东林尘外踪     
一92年的春天,学院组织朝山礼祖活动,去庐山的东林寺。我们在车上颠簸了一整天,晚上八时才到达。第二天,在东林寺住持果一和尚的陪同下,我们瞻仰了仰慕已久的净宗初祖慧远大师所开创的道场———东林念佛社。下午自由活动,同学们兴致极高,他们三五成群结伴去登庐山,而我因身体欠佳,只能“望山兴叹”!那天,我终究没走出山门外的虎溪桥。一个人的世界空寂而无束,我漫步轻声,徜徉在这超然世间的千年古刹,轻抚那漫天而苍凉的碑文,我那无羁的思绪沿着历史的长河,寻觅着经色望尘外的踪迹。二慧远大师是公元386年上庐山的。那是个烽火连天、疮…  相似文献   

16.
《法音》1997,(7)
九江市佛协召开全市寺庙管理经验交流会本刊讯九江市佛教协会于5月19日至20日在庐山东林寺召开了全市寺庙管理经验交流会,旨在进一步凝聚全市佛教徒的爱国热情,发挥佛教界的优势,促进九江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会上三座全国重点开放寺庙和市、县(区)重点开放寺...  相似文献   

17.
正孩子十岁那年,我带着他去了一趟庐山。孩子最想看的,还是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到了庐山瀑布前,孩子就笑了:"没有三千尺啊,太夸张了吧,飞流直下一百米最多了!"此时还是早晨,太阳没有高高升起。我说,也许等一下,诗里的"日照香炉生紫烟"意境就会产生了,再来读这首千古名诗说不定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们坐在瀑布前的石椅上等,看着远处的阳光在山峦上慢慢移  相似文献   

18.
正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屹立于长江之滨、鄱阳湖之畔。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视察时赞誉"庐山天下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在考察庐山时给予高度评价:"在中国很难再找到一处像庐山这样以丰富的文化背景和美丽的自然环境并存的世界名胜。"庐山的闻名不仅在于它与大江大湖浑然一体,集雄奇险秀于一身,  相似文献   

19.
<正>我怀着兴奋的心情登上从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到埃及首都开罗的长途大巴。这汽车坐久了浑身难受,要不时起来站一站或在狭窄的过道里转一转,太阳落山的那一刻,我就站在车门旁,静静凝望着窗外。晚上12点,车已抵达  相似文献   

20.
1995年8月28日,第一次访问了中国佛教念伟的发祥地——庐山东林寺和西林寺。经过整修以后的东林寺的伽蓝堂宇,庄严整齐、令人眩目。东林寺由果一法师(1922-1994)全力复兴,现在的住持是传印法师。这次就是应传印法师的邀请而参拜庐山的。十几年前,传印法师曾在佛教大学研修,与现任增上寺法主的藤堂恭俊先生有着师生之缘。佛教大学的师生员工借此胜缘,组团访问了庐山东林寺。庐山东林寺因慧远建立白莲社、倡导念佛而知名。我曾从家本善隆先生的讲课和著作中得知,因而一直向往着有机会参拜东林寺。但在十年前,狮子谷法然院的前住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