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医并重继承与创新并进山东省平度市中医院(266700)刘景武中西医并重,发展中医药已成为既定方针。中医要振兴,必须提高临床疗效,扩大医疗阵地。其突破口就是中医经典的继承与发掘。继承与创新并进,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医现代...  相似文献   

2.
补法的滥用与实证的研究大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116011)房昕瑜中医的治则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也就是说补法适用于虚证。当今由于医药市场引进了市场经济,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一时间各种补药冲进了医疗市场,也使中医的补法出现了滥用。灵丹妙药层出不穷,补...  相似文献   

3.
继承并创新扩大中医临床阵地大连市中心医院(116032)陈路明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医学在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在世纪之交,中医面临着高科技的挑战,如何提高临床疗效,扩大中医临床阵地,这是迫使领导层和中医工作者不得不深思的问题。继承与创新并举,是振兴中医药...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不仅是传统文化,更是治病救人的传统医学。科学技术发展史已经证明,世界上没有万古不变的科学,科学总是不断地汲取新的东西而随时抛弃那些过时的东西,中医药学也不应例外。在医疗市场中,中医药必须有一定规模的需求才能生存与发展。针对中医日渐式微的局面,从中医药的宏观环境、微观环境等我国中医药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中医药所处的市场环境,并结合近现代中医药的发展历程、中医临床现状等方面,提出了中西医结合是中医生存与发展内在需求的观点,为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整个医疗体制改革过程当中,中医也是一个重要的领域,不可忽视[1]. 1 中医发展与整个医疗体制改革的关系 最近,有关中医存与留的争论[2],提醒人们需要从中医与国家医疗体制的关系上,总结中医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探讨中医医疗体制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6.
中医西传与翻译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世纪的后半叶 ,中国传统医学不但在接受西方医学的挑战之后存活了下来 ,甚至还获致了相当的振兴与发展。尤其近 30年来针灸引起了国际医学研究界的注意 ,不但受到西方国家的医疗体系广为采用 ,更造成了研究的风潮。最近二三十年来 ,在西方科学化的医学达到史无前列的伟绩之际 ,中国传统医学与其他多样的“另类疗法”却还能在西方各国逐渐受到欢迎 ,是一种值得探讨的现象。不过就实际而言 ,西方人对中医的兴趣仍然只是一种边缘性的社会现象 ,中医医疗在大部分国家并未能获得国家或私人保险的给付 ,至于中医教育的施行 ,也仍以非大学级等的…  相似文献   

7.
中医专科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的精华和灵魂,对中医的延传和发展意义重大。为了解区级中医院中医专科的发展现状,笔者对广州各区级中医院进行实地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区级中医院中医专科设置较单一,各专科在医疗方面的优势地位不突出,学科队伍建设欠完善,部分专科的科研水平亟待提升。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农村居民对中医药的认知和利用现状,分析农村中医药发展的制约因素,探讨适合农村实情的中医医疗发展道路,通过对家庭入户进行相关问卷调查,收集农村居民对中医医疗的认知及利用的相关资料,证明中医医疗在农村的信任度及利用水平随居民年龄增大而增加,农村中医医疗现状居民满意度仅为31%。  相似文献   

9.
医疗市场与伦理学[德]FriedrichHeubel赵燕春译多数工业国家都无法彻底统治医疗费用,而市场经济又是经济发展过程的有效体现,所以如何将市场机理运用到医疗方面至关重要。而另一方面,如果医疗行业真的完全市场化了,那么即使享有医疗待遇也不得不依靠...  相似文献   

10.
中医卒中单元之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卒中单元是目前最有效的卒中治疗方法。在卒中单元基础上,加入中医防治中风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中医卒中单元,具备坚实的的理论基础和深厚的临床积淀。中医卒中单元是中国引进、发展和完善卒中单元,符合中国国情的必然产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按“优化人力资源、发挥中医优势,实现卒中疗效最大化”原则,对中医卒中小组进行重组、优化。按中医与西医结合、急救与康复结合、针灸与药物结合、循证医疗与个体化医疗结合、饮食与心理调护结合、治疗与预防结合等原则,优化治疗方案。开展中医药及针灸治疗卒中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建立中医药治疗卒中资料库,可为中医卒中单元提供强有力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11.
中医人类学不同于惯常的人类学将目光投向"异域"医疗体系与疾病文化的理解,而是借用人类学的基本理念与研究方法,同时接纳中医文化中看待、感受、体悟事物的习惯及方式,以此为基点再去看待其他医学体系的理论与方法,甚至包括所谓"主流"的西医。同时,中医人类学为现代生物医学的话语霸权、中医现代化的取向提供反思性引导;以中医视角批判生物医学的研究,为"中西之争"提供建设性话题,为中医药走出去开辟蹊径;并尝试以中医视角对其他医学体系进行研究,为传统医疗体系的发展开拓多元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卒中单元是目前最有效的卒中治疗方法.在卒中单元基础上,加入中医防治中风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中医卒中单元,具备坚实的的理论基础和深厚的临床积淀.中医卒中单元是中国引进、发展和完善卒中单元,符合中国国情的必然产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按"优化人力资源、发挥中医优势,实现卒中疗效最大化"原则,对中医卒中小组进行重组、优化.按中医与西医结合、急救与康复结合、针灸与药物结合、循证医疗与个体化医疗结合、饮食与心理调护结合、治疗与预防结合等原则,优化治疗方案.开展中医药及针灸治疗卒中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建立中医药治疗卒中资料库,可为中医卒中单元提供强有力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13.
特需医疗服务需方特征及意向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特需医疗服务需方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挖掘特需医疗服务市场的发展潜力提示思路。以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定性研究为主,并综合运用了统计资料及数据库资料的提取与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结果显示,特需医疗服务市场容量大,并且持续增长;特需医疗服务需方选择医院的主要依据是医疗技术水平、服务设施、环境和先进的设备;医疗质量不高在特需医疗服务市场中反映较为普遍。特需医疗服务市场潜力巨大,特需医疗服务的发展应以目标人群的需求为导向,实施个性化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特需医疗服务需方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挖掘特需医疗服务市场的发展潜力提示思路.以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定性研究为主,并综合运用了统计资料及数据库资料的提取与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结果显示,特需医疗服务市场容量大,并且持续增长;特需医疗服务需方选择医院的主要依据是医疗技术水平、服务设施、环境和先进的设备;医疗质量不高在特需医疗服务市场中反映较为普遍.特需医疗服务市场潜力巨大,特需医疗服务的发展应以目标人群的需求为导向,实施个性化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中医科学化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要任务。然而,50多年试图从物质的角度阐释中医理论的研究,并没有拉近中医和科学的距离。对科学的误读可能是其原因之一。通过不断的实践,实现自我纠错,是科学的核心价值观。因此,运用西医建立的临床论证方法,实现对中医理论的去伪存真,应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王刚 《美与时代》2023,(1):28-30
传统村落随着农耕文明的传承与改变而不断发展与演变,时至今日,已经成为农耕文明的“活化石”。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板块,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传统村落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既要加大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又要有效利用传统村落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只有这样才能在延续中华文明的同时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以传统村落的现代价值为切入点,简要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发表的《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提出的卫生改革带来“问题的根源在于商业化、市场化的走向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提出“医疗服务商品”、“医疗服务市场”的存在是客观的,并通过反驳《评价与建议》提出的四对矛盾,提出“医疗服务商品”、“医疗服务市场”的存在也是必然的,最后分析了所谓“卫生改革失败”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8.
医疗服务市场与医院文化走向江西医学院(南昌330006)刘泉开解放军九四医院韩昌华一、医疗服务市场催化了医院新文化医疗服务市场与商品市场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医院是非盈利性和医患双方根本利益和要求的一致性。当然,也无可否认,医疗服务市场也有部分商品交换,存...  相似文献   

19.
中医科学化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要任务.然而,50多年试图从物质的角度阐释中医理论的研究,并没有拉近中医和科学的距离.对科学的误读可能是其原因之一.通过不断的实践,实现自我纠错,是科学的核心价值观.因此,运用西医建立的临床论证方法,实现对中医理论的去伪存真,应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针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发表的<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提出的卫生改革带来"问题的根源在于商业化、市场化的走向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提出"医疗服务商品"、"医疗服务市场"的存在是客观的,并通过反驳<评价与建议>提出的四对矛盾,提出"医疗服务商品"、"医疗服务市场"的存在也是必然的,最后分析了所谓"卫生改革失败"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