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现在,《紫凝易筋经》不仅是道教修行的经典功法,而且已经走出丛林,得到了繁忙都市人的青睐。《紫凝易筋经》渊源《易筋经》为明代天台紫凝道人宗衡于天启四年(1642)编著。天台位于浙江东部的台州,台州为武术之乡。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在台州抗倭的4年间(1559—1562)曾写下兵书《纪校新书》,总结了明代流行的各种拳法。台州境内的天台山为道教洞天福地,历代高道辈出,葛玄、司马承祯、李  相似文献   

2.
张伯端是北宋时道教著名学者,内丹术之集大成者,全真教南宗始祖。由于他本人在生前没有建立系统的宗教团体,所以留给后人的生平材料十分零碎。在近世有关他生平事迹的论著中,相互抵牾和可疑之处比比皆是。为求对此有一个比较清晰和近于准确的线条,特作如下考辨。(一)天台人还是临海人关于张伯端的籍贯,历代有“天台人”(《仙术秘库》;《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以下简称《体道通鉴》)、“天台缨络街人”(《悟真篇集注例言》,《粤西金石略》;《历代神仙通鉴》,以下简称《神仙通鉴》)、“台州人”(《续文献通考》)、  相似文献   

3.
日僧成寻撰写的入宋旅行日记《参天台五台山记》中有关佛教的记述随处可见自不待言,但有关道教的记述也为数甚多。本文从他参拜道教、访问道场以及与道士的交往等方面,考察天台宗发祥的根本道场天台山的道教信仰状况,并探讨成寻与道教的关系。抵达天台山翌日,成寻便去礼拜地主山王元弼真君,随后为祈祷旅途安全,他还曾去参拜寺家镇守神天齐仁圣帝等诸神。在郑州灵显王庙他供奉烧香,杭州葛仙公炼丹泉有他的身影,他与道士的交流也时可寓目。作为虔诚的佛教信徒,在宋地虽与道教略有接触,但他始终毫不犹豫地坚信"以佛教最为胜"。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中国道教》1988年第4期上刊登的严振非《杜光庭和张伯端》一文中关于张伯端的一些问题而发,并对张伯端的生卒年份、1012年张伯端返回天台、1065年授予马处厚以《悟真篇》、张伯端师承刘海蟾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考辨  相似文献   

5.
刘晨和阮肇误入桃源的故事 ,经过千百年来的流传 ,复加上文人吟咏 ,戏剧的表演 ,早已家喻户晓。这一故事在中国的道教史和文学史上有相当大的影响 ,而其观念上的源头则可溯及道教的神仙和洞天福地理念。对这一源出于仙家的故事 ,当然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解读。不过假如将之放到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 ,所得的结论也许会更加全面。一、洞天故事与道教的文化模型刘晨、阮肇故事的发生地 ,据最早记载它的南朝刘义庆《幽明录》 ,是在天台山 ,以后有关的诗词、戏本绝大多数也都记作天台山。而且现在入天台山会有人指给你说 :这就是刘晨和阮肇遇…  相似文献   

6.
成书于清初的《大梵忏》是目前流行于上海的一部道教忏仪。该忏的内容受到了佛教天台忏法的影响,并巧妙地将密教的摩利支天修法与道教的斗姥信仰相融合。这背后反映了元明以降佛、道二教之间深刻的互动与交融。本文对该忏的由来、结构以及密教渊源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简要考证。  相似文献   

7.
天台山在浙江省东部,位于天台、临海、宁海、新昌、嵊县五县中间,为天台县境内诸山的总称。真“高一万八千丈,周围八百里,四面如一”。山中多佛教寺院和道教宫观,是为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及道教的东南圣地,有“干僧万道”之称。就道教来说,早在东汉魏晋时期,天台山就成为江南道教之地,并形成了一个以桐柏为中心的道教文化圈。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叙述天台山道教洞天福地、神话传说等有关问题。一、天台山洞天福地洞天与福地,道家谓神仙所居之所,洞天为真仙所居,福地由真人治之。据《桓真人升仙记》称,洞天福地:“有长年之光景,日月不  相似文献   

8.
《道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道教经书的总集,包括经戒、科仪、符图、炼养等经书,以及诸子百家文籍。道家经书出现于东汉末年,而道经的汇集则始于南北朝和隋唐,盛于宋。唐玄宗曾命崇玄馆道士编成《三洞琼纲》(通称《开元道藏》),但不久即毁于战乱。宋真宗命王钦若主编道教经典《宝文统录》,凡4359卷。六年后,张君房增修为4565卷,按三洞四辅分类,名曰《大宋天宫宝藏》。后又择要编成《云笈七签》122卷。在上述几部中国古代内容最全面丰富的《道藏》中,都收录了天台桐柏山的藏经,并占有很大的篇幅。可见桐柏山道藏在中国《道藏》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浙江台州在唐宋两代出了两位著名的道教名人:唐代杜光庭,宋代张伯端。《中国道教史》和其他一些史籍中,记载了二人对祖国文化和道教学术的巨大贡献。杜光庭(850—933)是晚唐至五代时期人,据《中国人名大辞典》载:“括苍人,字宾圣,道号东瀛子。”杜光庭原是儒生,喜读经史,工词章翰墨之学。唐懿宗时应试万言科不中,功名无望,入天台山修道,人称“宗庙中宝玉大圭”。后来文章诗词闻名朝野,经友人推荐,唐僖宗下旨召见。赐紫服象简,授麟德殿文章应制,出入禁中。  相似文献   

10.
道教在其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 ,继承了母系氏族社会的文化传统 ,在发展先秦时期女性崇拜 (女神崇拜和女仙崇拜 )的基础上 ,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女仙崇拜。中国道教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女仙集传 ,是唐末道士杜光庭的《墉城集仙录》。本文拟就通过展现杜光庭《墉城集仙录》中所描绘的绚丽多姿的女仙世界 ,来探析道教女仙崇拜的若干特点。一杜光庭 (85 0— 933) ,字宾圣 ,号东瀛子 ,处州缙云 (今属浙江 )人。唐懿宗咸通 (86 0— 873)年间 ,应九经举落第 ,遂入天台山 ,师从陶弘景弟子应夷节学道 ,颇具声名 ,从唐僖宗朝至五代前蜀王建执政时期 ,杜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