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请你用几张纸条,分别写出三个人的姓名、在何地、作何事,顺理成章地排列出来,例如可以是这样的:张三──在操场──打球李四──在床上──睡觉王五──在河里──抓鱼若将“作何事”一项打乱.再任意与前二项重新组合,可能变成:张三──在操场──抓鱼李四──在床上──打球王五──在河里──睡觉这种搭配看来是不合理的,其实,在这“不合理’冷却融进了创造性的想像,在新异中开辟出一片创造思维的新天地。这种创造思维的方法就是善于把各种事物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催生新物.产生新意。这种组合,早已被人们广泛运用,并且常取得…  相似文献   

2.
汽车油漆制造商阿克佐──希金斯公司的布告牌上,张贴了一份征聘地区客户经理的告示。批发客户经理保罗看了颇动心。他意识到,获聘者将有机会大展拳脚,薪俸更丰,并可稳步跻身高级管理层。 起初,保罗并没打算争取这一职位,因为他晋升现职尚不到一年。但后来,他还是决定跟上司商量一下“我知道我能胜任这项工作”,他自信地说:“可我跟随你办事才 9个月,你介意我离开吗?” 保罗的上司鼓励他提出申请,结果他如愿以偿,得到了那个职位。 如果你发觉现时的工作没有发展前途,你也许就需要换一个老板了。“传统上所说的晋升,是指在一…  相似文献   

3.
幽默     
爸爸能得到一位父亲中了奖,得到一个玩具。回到家后他把5个孩子都叫到了眼前,说:“你们都喜欢这个礼物吧?谁最听妈妈的话,从不和她顶嘴,按妈妈说的做,谁就能得到这个礼物。”5个孩子异口同声:“爸爸能得到。”分手──我听说,你和玛丽的婚约解除了?──是的,我们分手了,──你没有告诉她,你有个有钱的叔叔吧?──讲了,她现在成了我的婶婶了。幽默  相似文献   

4.
在与家人团聚的晚宴上,BP机忽然响起,为处理一件紧急的事,你只好别妻儿;在证券交易市场,你急切地注意着电子展示屏上的股票指数变化.再不能象另一些人一样悠闲地品茶看报……周未已无轻歌漫舞;八小的以外已不再悠闲自在,因为你属于商业社会里的一种特殊的人群──公司人。每当看到被日本企业文化界称之为“公司人”的这类群体,我总想起美国一个名叫哈默的著名企业家说过的话:一个人一旦投入了生意,就象搭乘了一列永无终点的火车,无论你情愿与否,你都不得不将自己的精神、意识、情感投掷千这一茫茫商海中。这种“准工作狂”的…  相似文献   

5.
世界著名的商业零售公司──美国好乐公司副总裁艾丽莎·巴伦年轻时曾当过一家糖果店的店员。当时该店的顾客都特别喜欢她,总是等着她给自己服务。有人好奇地问艾丽莎:“为什么顾客都那么喜欢找你呢?是不是你多给了糖果给他们?”艾丽莎说:“我绝对没有多给他们,只是别的小姐称糖时,起初都装得过多,然后再一点一点地从磅秤上往下拿;而我总是先拿得不够,然后再一点一点地往上加,顾客自然喜欢我了。”艾丽莎博得顾客好感的奥秘就在于她抓住了顾客的消费心理。虽然,多装然后向下减与少装然后向上加,二者并没有什么本质差别,最终给顾…  相似文献   

6.
悲悯情怀与民魂迴升──三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萧焜焘在那面临经济崩溃,同时接近精神崩溃的年代,我们哀痛中华民族精神的沦丧、也就是民魂的焕散。这个民族竟然被推落到茹毛饮血的蒙昧野蛮的深渊.我们悲怆地呼唤;“魂兮归来.中国魂”!经过改革开放的诊治.经...  相似文献   

7.
沙特王国采访录──在圣地麦加的日子里马利强仰望天房令人热泪盈眶“我们应召而来,安拉啊,我们应召而来!我们应召而来,独一无偶的主啊,我们应召而来!赞颂-、祝福、大权都属于你!……”我和阿曼国新闻部的苏欧德、赫拉尼一道,乘沙特王国新闻部的专车,从麦加洲际...  相似文献   

8.
寓言四则     
蝴蝶与垃圾有一次,一只美丽的蝴蝶,飞到一堆垃圾里寻找食物。垃圾向蝴蝶问道:“你是谁?你是否也想加入我们的圈子。”蝴蝶说道:“我是一只蝴蝶,我并不想加入你们的圈子。”垃圾问道:“你不想加入我们的圈子,那你到我们这里来干吗?”蝴蝶说道:“我到你们这里来寻找食物。”垃圾说道:“我们这里没有食物,只有废物与垃圾。你到我们这里,我觉得你不是废物就是垃圾。”蝴蝶说道:“你怎么能这样说我呢?我是一只美  相似文献   

9.
离婚原因     
──“你为什么要与妻子离婚?” ——“因为她每天晚上要去酒吧。” —— “她爱酗酒,是吗?” ──“不,她总是到酒吧缠着我回家。”离婚原因  相似文献   

10.
自我意象是20世纪心理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心理学家马尔慈认为:人的潜意识就是一部“服务机制”——一个有目标的电脑系统,而人的自我意象,就犹如电脑程序直接影响这一动作机制的结果。如果你的自我意象是一个沮丧的失败者,你就会不断地在你内心的“荧光屏”上看到耷拉脑袋的自我。反之,如果你觉得你是个总统,你便能成为一个总统。这种自我意象就是自己的“标签”。美国一著名心理学家说:“心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按照标签所标定的去塑造自己。”你的“标签”会直接影响你的成败,“成也标签,败也标签”。我们在漫漫的人生路中,用好自己…  相似文献   

11.
一位做计算机的工程师在公司人事缩减时被裁,他难过极了。“我又没犯什么错,”他沮丧地问同事,“经理为什么把我裁掉?”“大概是你哪里做得不够好。”同事A说,“还记得上次他要你指导业务部门使用计算机,你坐在那里没事做时刚好被他逮到?”  相似文献   

12.
又是岁末,像往年一样.踌躇满志的朋友丁又伏在案头开列新的一年计划。看到他在稿纸上洋洋洒洒地列着一二三四……一大排,妻子在旁边不屑道:“少写点儿吧,每年你都列那么多,可最后做成了几件呢?”丁就扔了笔,有些泄气,想想妻子说的也是,宏伟的计划每年都列了一大堆,最终完全实现的却没有一个,比方说考研吧,在计划中躺四年了,仍是个美丽的计划而已。忽然,丁跳起来,说:“有了,今年就做一件事情──考上研究生。”妻子鼓励道:“这一件事你做成了,这一年的收获就不小。”s难道我连一件事情还做不好吗?丁不服气,于是,扎入…  相似文献   

13.
换一个角度     
有两个基督教徒一起去问牧师在祈祷时能否吸烟。其中一个教徒先上前问:“在祈祷时能否吸烟?”牧师生气地回答:“不可以!”这个教徒闷闷不乐地退下去。另一个教徒上前问:“在吸烟时能否做祈祷?”牧师愉快地回答:“当然可以!”对于一个本质相同的问题,用两种不同的问法,会得到截然相反的答案。所以,当我们说话时,不妨选择一个好的角度。有一个好的角度,就有了成功的一半;但若你选择了一个坏的角度,你就得到了失败的全部。你休想站在你的立场上说服上司改变原来的想法、做法。你休想以一个家长的身份让你的孩子不要做这个、不要做那…  相似文献   

14.
花园里,一株漂亮的红玫瑰为自己的美丽骄傲不已,但让它郁闷的是,人们只是站在远处欣赏它却从不靠近它。原来,在它旁边蹲着一只又大又难看的青蛙。红玫瑰非常生气,命令青蛙立即从它身边消失。青蛙顺从地离开了。没过多久,青蛙经过红玫瑰身旁,惊讶地发现它已经凋谢,叶子和花瓣都掉光了。青蛙问:“你出了什么事?”红玫瑰答道:“自从你走了之后,虫子每天都在啃食我,我再也无法恢复昔日的美丽了。”青蛙说:“当然了,我在这里时帮你把虫子都吃掉,你才成为花园里最漂亮的花。”在生活中的很多时候,我们都像那株红玫瑰一样自命不凡,以为自己无所不能…  相似文献   

15.
如果你正在等待幸福,那么你已经错过它了。 在我作了关于幸福的讲座后,听众中的一位妇女站起来说,“我真希望我丈夫也来听你的讲座。”尽管她非常爱她的丈夫,她解释说,但和一个不快乐的人相处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 这位女人促使我把我一直探索的东西──认真对待幸福的理由──用笔写出来。我告诉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尽可能地在我们的配偶、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朋友面前表现得快乐。如果你不相信我说的,那么问问孩子,有一位忧郁的父亲或母亲是什么滋味。或者问问父母,如果他们有一个不快乐的孩子,他们会遭受怎样的痛苦。我不是一…  相似文献   

16.
一、文化危机中的哲学眷注现象学在其创始人那里,原是为着“整个人生有无意义”的探问而祈求建构的“彻底有根据的哲学”,但在流行的现象学阐释中它正蜕演为一种冲淡了中心命意的方法。它诚然有自己独具的方法,但这方法却是牵系于它的不无价值宗趣的深层动机的。正像对于马克思说来,作为人的存在对象的世界只是在人的对象化活动中被实践地“人化”着的世界一样,对于胡塞尔说来,所谓世界只能是被主体意识所觉摄因而在主体意识中被命名、被赋予了相应意义的世界。离开人的对象化活动──即不再作为人的存在对象──的“世界”,是一种对…  相似文献   

17.
不怕拒绝     
一生中,我们每个人不知要品尝多少次被人拒绝的滋味啊——当你带着热切的希望踏进考场,焦灼的等待之后,却是名落孙山;当你苦口婆心地向人家宣传、推荐一项新产品,听者只冷冷地回一句“走吧,没人买”;当你推敲了又推敲,终于写成一篇自以为很不错的文章,投寄了一家...  相似文献   

18.
李保乐 《天风》2006,(12):12-14
耶和华神呼唤那人,对他说:“你在哪里?”(创3:9) 上帝创造了美丽和谐的世界,将人类始祖亚当与夏娃安置在伊甸园中。委任他们管理海里的鱼与空中的飞鸟。这个时候的亚当、夏娃与他们身边的动物、植物相处得十分和谐。与创物主之间也没有不和谐的因素,他们思想上没有不洁的想法,行为上完全像造他之主的形象,遵命而享受园中的一切。怪不得奥古斯丁在其《忏悔录》一书中说道:上主, 你看了你所造的一切“都很美好”,我们也看见了,一切都美好。你对每期工程说“有”就有了,你看见每一样都是好的。我计算过,  相似文献   

19.
月省随笔     
“至于你,当你祈祷时,要进入你的内室,关上门,向你在暗中之父祈祷;你的父在暗中看见,必要报答你。”(玛6:6) 我们在祈祷生活中,时常被尘世缠绕,而天主丝毫没有放弃我们,并告诉我们避免的方法,“进入你的内室并关上门。”这个“内室”是我们内心的泉源,感情的泉源,是一个完全自由之地,如同“至圣所”,是非空间的空间。 天父在内室等待着我们。当我们受到诱惑时,邀请我们进入“内室”,投奔她,依靠她,天主希望我们像朋友般地向她敞开心扉,无论是挫折还是失败都无所谓,因为天主的智慧在“内室”。正因为自己的弱小,才…  相似文献   

20.
当代诠释学中的间距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间距”概念对我们来说似乎并不陌生:时间的流逝形成了“时间间距”,空间上的间隔形成了“空间间距”。但本支探讨的并不是在这个意义上理解的“间距”,虽然它内在地含有这层意义。从诠释学的角度看,间距意味着异化、疏远化。这种“间距”的大小并不取决于时空上的现实距离。即便在时空上不存在“间距”的地方——比如说,早期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异化的论述,已指出了人与其自身的疏远化──也可能产生由疏远化而形成的间距。本文的探索只是一初步的尝试,望识者请君不吝赐教。在现代诠释学中,“间距”意识是诠释学理论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