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元代宗教题材尤其是道教题材在绘画领域占有重要地位,~1身为道教徒或具有道教信仰、崇尚道家思想的画家有赵孟頫、黄公望、吴镇、倪瓒、方从义、张彦辅、吴全节、张雨、邹复雷、冷谦、邓宇、吴伯理等。其中,倪瓒无疑是一位重要人物,其绘画天真幽淡、不拘于俗,与他的思想和信仰密不可分,颇具代表性。他的画、诗、书等方面的艺术成就同时受到儒、道、释多重影响,但道家和道教影响最为深刻而持久。~2  相似文献   

2.
从黄公望《写山水诀》看道教悟性思维方式丁培仁本文透过元代全真道士黄公望的一部画法作品《写山水诀》的分析,指出其所体现的思维方式乃道教直觉悟性思维,此种思维方式中,意象起着决定性纽带作用。这种直觉悟性、意象性思维十分有助于艺术创造活动,尤其有利于画家的...  相似文献   

3.
黄公望作为元代四大家之一,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山水画的风格鲜明突出,对后人影响极大,他的许多作品都成了后人初学的范本。黄公望作画非常重视"士气、神韵和逸气"。所以作画多作简淡天真、雅素恬静一路的水墨山水或浅绛山水,从而更好地表现了元代文人志士清高隐逸的思想,对我国山水画笔墨技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黄公望(1269—1354年)是元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依靠卖卜算卦、教授弟子、结交艺术赞助人等方式获得生活来源,过着俭朴的生活。这种生活让他对绘画的追求中既保持了一种孤静萧远之气,又能令后学者接受和学习,由此开拓了一种新的绘画美学观。黄公望的经历,他正直特立无偏颇的人格,值得今日浮躁的画坛深思,这也凸显了研究黄公望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封面说明     
逸山 《中国道教》2006,(3):33-33
《富春山居图》(局部),作者黄公望。图中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的自然风光,山水树木相交相融,景色秀丽。画中多用中锋和侧笔,山石以湿笔披麻皴和枯笔短线所绘,树林多以湿笔横点而成,墨色浓淡相宜,浑然一体。黄公望(1269-1354),富阳人。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元代画家,全真派道士  相似文献   

6.
吴文雄 《美与时代》2006,(11):42-43
元代山水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表现了秋初之时富春江两岸的景色。画中的峰峦旷野、丛林村舍、渔舟小桥,或雄浑苍茫,或雅洁飘逸,都生动地展示了江南翠微杳霭的优美风光。研究这幅伟大的作品和黄公望的人生经历,对于今天的山水画创作会有诸多教益。  相似文献   

7.
《写山水诀》是黄公望的一篇论述山水画画法的著述,是其绘画经验和艺术思想的总结。《写山水诀》中主要论述了画面的结构布置、笔墨设色、画法画理等内容,较全面地记载了其对前人山水画的风格技法的阐述及自身创作过程中的经验,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元代绘画理论的基本方向和实践状况,从文章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写山水诀》中黄公望的山水画绘画观的传承与转变。  相似文献   

8.
赵琨 《美与时代》2005,(7):24-25
黄公望是典型的封建文士,他仕途坎坷,隐居遁世,追求闲淡生活.<富春山居图>风格恬淡,人与自然统一融合,正是他审美心态的折射.  相似文献   

9.
作为“元四家”之首,黄公望的绘画创作与理论对明清山水画多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结合沈周、董其昌、“四王”等明清时期艺术家的创作,阐述黄公望对明清山水画意境、设色、技法的影响,分析后人对黄公望山水画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最近很火的《千里江山图》在布局、技法、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方面都很吸引人,在这里略谈一二。布局上咫尺之内有千里之趣,技法上在前辈的绘画基础上进行创新,还有关于作者的老师宋徽宗以及通过对比体会18岁少年和元代82岁老翁黄公望绘画中的动人之处。  相似文献   

11.
谢波 《中国道教》2013,(2):22-24
两次为吏反招牢狱之灾,黄公望遂弃凡心于尘世、修性命于市朝,放言"闻说至人求道远,丹砂原不在天涯",寄情笔墨之趣、专心性命双修,于晚年时完成心中道境描画之巨作《富春山居图》,遂得以画史留名、标程百代。  相似文献   

12.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山水画大师黄公望晚年的代表作,描绘了浙江境内流经富阳、桐庐的一条河流——富春江两畔秀美的山水景色。但是由于某些历史原因,《富春山居图》被毁于两半,长卷为《无用师卷》,短卷为《剩山图》,现分别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与浙江博物馆。《富春山居图》拥有深厚的文化价值、美学价值以及品牌价值,这成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灵感来源。  相似文献   

13.
何松  姚冰 《中国道教》2008,(2):35-38
一元代道教盛行,文人们多受其影响,有的还加入了道教。元代也是文人画兴盛的时代,文人画经过魏晋南北朝、唐宋的发展终于确立了在画坛上的主流地位。元代文人画的重要代表人物与道教的密切关系,表明文人画与道教的兴盛有共同的时代因素和内在的精神联系。  相似文献   

14.
田力  赵岚 《中国道教》2012,(4):33-37
20世纪大画家张大千是当代中国最耀眼的艺术家之一,以卓越的艺术成就和传奇的人生经历屹立于中西画坛。他的作品忠实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与审美追求,并在此基础上开创了泼墨、泼彩的新技法,开拓了中国画的意境、风格。张大千是一个视野开阔、知识全面、传统功力深厚的画家,他自身的艺术修养与美学素养是其取得卓越成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的书画,由画家黄公望于1347年至1350年间完成,这幅画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明朝前、后两段分别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富春山居图》,从布景到造型语言都反映出将主观情怀融于自然景物中,创造了"平淡天真"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6.
陈郁 《美与时代》2023,(9):54-56
中国画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具有丰富、鲜明的艺术特色。中国画不仅表现了自然景物的美,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追求。以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为例,从多个方面对其展开艺术特色赏析。  相似文献   

17.
"元四家"作为元代画坛的重要代表,曾在山水画史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与影响,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元人山水画对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发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元四家"的山水画艺术风格各异,主要是他们艺术探索和审美观念造成的,这也是值得关注与玩味的话题。例如,在"元四家"中,倪瓒的萧散简远与王蒙的繁密厚重形成画风上的鲜明对比。倪瓒作品所刻画的是"疏而不简""简而不漏"的疏体山水;王蒙则描绘出的是"苍茫浑厚""秀润静谧"的密体山水。二人"一简一繁"的绘画艺术效果与他们的创作技法、内心世界、审美追求和人生阅历等密切相关,值得深度探讨。  相似文献   

18.
技进乎道     
正家住久了,居室设施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得想办法修整修整。靠近阳台的木地板被雨水灌进过,裂了个不小的口,无法压回原样;铝合金门卡了壳,老开不顺;墙上的电器开关也不灵了;柜子的门板很多都脱落……找师傅来看过,都说小修不行,得整块地板撬开,整个铝合金门全换,开关周围的墙砖全刨开,柜子换新的。想象那工程颇大,头都大了,只好凑合着,在残缺不全的环境中度日。  相似文献   

19.
元代是我国历史上较为混乱的一个朝代,在这个时期中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使得这个时期充满了矛盾和斗争。虽然元代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人民的苦难,但是这个时期也不乏较为出色的文学和艺术成就。使得元代成为了一个民族文化与政治以及艺术之间相互融合的一个时代。元代统治者推行的奴隶制和种族歧视的一系列政策严重扼杀了我国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可是统治者却也能够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并且在统一之后,统治者开始逐渐重用各类种族的优秀人才,汉族文化也被统治者广泛地应用到具体的治理国家中。与此同时,艺术领域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由于元代的政权掌握者是善于骑射的蒙古族,这使得鞍马画在元代的艺术领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中赵孟頫就是一位擅作鞍马画的文人,其在元代的文学艺术影响力是不可替代的。赵孟頫不仅拥有较为复杂的身世和精湛的画艺,还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正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以及自身的高超技艺下,才造就了一位影响中国绘画史的人物。  相似文献   

20.
薛玄曦是元代玄教高道,在当时的宗教界、文坛、艺术圈都非常活跃。他又是典型的儒家子弟,其家庭出身和道教生涯值得关注。遗憾的是,今人对其知之不多,或对其生平记述不清,容易引起误读。身为道士,薛玄曦广泛结纳士流,往来于文人和士大夫之间。又积极参与文学活动,与名流酬酢唱和,从京都到地方,诗名广传。他的经历反映出元代儒道深度交融、不同阶层突破界限频繁互动的事实,也是元代道士精神面貌和生存空间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