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家图书馆藏有《太清风露经》一卷,题无住真人撰。是蒙古太宗九年(1237年)至乃马真后三年(1244年)宋德方等刻道藏本,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玄都宝藏》中的一种。此书每半叶六行,行十七字。半叶框高22厘米,宽11厘米。有“长春宝藏”等藏印。  相似文献   

2.
《道藏辑要》是继明朝《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后收编内容最丰富的道教丛书。据《道藏精华录》记载,此书系蒋元廷编纂于清嘉庆(1796-1820年)年间。后书版被焚毁,书亦留存甚少。  相似文献   

3.
国家图书馆藏有《太清风露经》一卷,题无住真人撰。是蒙古太宗九年(1237年)至乃马真后三年(1244年)宋德方等刻道藏本,即  相似文献   

4.
元至元十八年发生"焚道藏伪经杂书"之事,陈垣、陈国符先生等人认为当时决议焚毁的是除《道德经》外的整个"道藏"(道书),此说基本成为学界定论。本文认为,当时焚毁的只是部分涉嫌"伪造"并"诋毁佛教"的经文、印板,不过三十九种。陈先生等人之所以误读,主要是因为没有将1255—1281年间发生的五个相关事件视为一个连续的整体事件,因而忽略了文献中省略的相关背景知识。  相似文献   

5.
正自唐迄明历代纂修《道藏》,然其工程浩大,多赖朝廷组织方得进行(仅元修《玄都宝藏》为全真道所组织)。有明一代,朝廷颁赐各地《道藏》的数量约在89部以上~1,而陕西四处宫观先后获赐明版《道藏》6部,清初楼观道士又入京购请明版《道藏》1部,若加上明代属陕西所辖的宁夏庆王府~2和甘州卫显应观~3各获赐1部《道藏》,则陕西境内曾庋藏《道藏》多达9部,占所知明版《道藏》总数的十分之一。然而不幸的是,陕西这7部明版《道藏》先后毁于兵火战乱之中,或有流散民间不知去向者。本文根据新发现的史料,在综合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陕西省内明版《道藏》颁赐和存藏情况作一细致的梳理,以此发见陕西道教盛衰兴废之历史,唤起当代道教古籍保护之注意。  相似文献   

6.
《道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道教经书的总集,包括经戒、科仪、符图、炼养等经书,以及诸子百家文籍。道家经书出现于东汉末年,而道经的汇集则始于南北朝和隋唐,盛于宋。唐玄宗曾命崇玄馆道士编成《三洞琼纲》(通称《开元道藏》),但不久即毁于战乱。宋真宗命王钦若主编道教经典《宝文统录》,凡4359卷。六年后,张君房增修为4565卷,按三洞四辅分类,名曰《大宋天宫宝藏》。后又择要编成《云笈七签》122卷。在上述几部中国古代内容最全面丰富的《道藏》中,都收录了天台桐柏山的藏经,并占有很大的篇幅。可见桐柏山道藏在中国《道藏》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云芨七签》,北宋君房编辑。它是《大宋天宫宝藏》(即张君房领修的《道藏》)的辑要,是一部道教类书。由于《大宋天宫宝藏》已佚,故《云芨七签》的学术价值更显得重要。本文仅就《云芨七签》卷数的标示和统计,谈点自己的看法。 今见《云芨七签》有两种版本:一是《正统道藏》(以下简称《道藏》)本,包括它的各种影印本;一是《四库全书》(以下简称《四库》)本,见“子部三六七道家类”。两本的标目均为122卷,诸家著录亦为122卷。“122卷”之说,既是错的,又是对的。辨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道教经籍的总集称为《道藏》。“藏”字作为动词读“仓”的阳平音(Cáng),作为名词读“葬”(zāng)。藏(动词)的处所则为藏(名词),如储藏五谷精华之处为人体之五藏(演化为脏),收藏经书之处则有《道藏》、《佛藏》、《敦煌宝藏》等等。对于经书来说,藏(名词)也就是总集,与之相近的词是“库”,所谓某某文库。但这不是小部分的集,而是全集、全书,包罗一切经。当然,《道藏》不可能作到绝对的全,只能是相对的全,尽可能的全。全也是可分的,《道藏》就曾分过全藏和别藏。别藏对于所收的一类道经来说,也是全集,当然也是相对的全,《道藏》正是这样,它基本上反映了明以前道经的全貌,为其它任何道经集所不可比拟,所以,  相似文献   

9.
《雷霆玉经》全称《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雷霆玉经》充满浓厚的神霄玉清真王崇拜色彩,通过对经文中翊圣真君崇拜、昊天玉皇上帝崇拜、后土皇地祇崇拜、宫殿和内廷机构设置以及白玉蟾与《雷霆玉经》关系的考察,并分析神霄派道士林灵素的言行,考证《雷霆玉经》问世于宋徽宗政和七年至宣和七年(1117—1125)的九年间。通过道藏本与经折装单行本的对勘与考证,认为道藏本文献价值优于经折装单行本,经折装单行本错讹较多,推测可能是淳化王府流出的"废本",但因有天师张宇清序文、钤印、牌记等信息,具有一定的版本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任自垣生平简介任自垣,字一愚,号蟾宇,京口云阳(今江苏丹阳)人。任自垣生于何年代,无确切记载。宣德六年(1431年)寿终于武当,还葬句容。据冯千山“明代纂修《道藏》自任自垣始”文中推测,任自垣可能生于元至正十年(1350年)前后,因有“任自垣元至德时修迹茅山”的记载,据此冯先生确定任自垣寿81岁。对于冯先生的考证推测似乎还须斟酌,现将有关任自垣出生年代的几种记载摘录下来供考:1.仁宗皇帝御制《蟾宇歌》中有:“早岁学道栖岩洞,葆和修真久乃成”。2.曾在《送玉虚宫提点任一愚序》中有这样的记载:“一愚,自幼时尝有慕于其教远弃家入三…  相似文献   

11.
<正>明《道藏》分为《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两部分。明成祖朱棣令正一派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编修《道藏》,直到明英宗正统九年(1444),始行刻版,次年刊印。共五千三百零五卷,四百八十函,按三洞四辅十二类排列,以《千字文》为函目,自"天"字号至"英"字号,史称《正统道藏》。明世宗于嘉  相似文献   

12.
《三皇文》在魏晋道教徒中是极受重视的道书,南朝时以《三皇文》为基础,续加增益,孳(阝孚)出一大组道经,陆修静总括三洞,将之编成洞神经,为三洞经书之一,足见其影响之巨,但这部重要经书明白大霁《道藏阙经目录》已著为阙经。直到现代陈国符先生著《道藏源流考》也认为它已佚失。于是当代学术界对《三皇文》的研究,便失去了第一手资料,只能依据有关记载和《道藏》中尚存的《洞神八帝妙精经》等,对它作一些推测,故而难免隔靴搔痒,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  相似文献   

13.
明万历年间神宗曾颁赐茅山乾元观一部《道藏》,明末任衡文任职南京学院,偶游茅山,见到这部《道藏》,遂手抄一部运至山东博山老家收藏.清顺治年间,全真道士李常明将该残缺过半的抄本《道藏》购至山东即墨马山道观中收藏.清康熙十三年(1674),全真道士鲁太璞、蒋清山对该《藏》加以修补与编目.清雍正十年(1732),李寅宾重编该《藏》目录,且立志补齐这部残《藏》.  相似文献   

14.
《真诰》是卷帙浩繁的《道藏》中的一部独具历史价值的道教史籍著作,也是一部集中反映上清经派教义、史迹以及人物诸方面的重要经典。惜乎此书长期未得到我国学术界应有的认识与重视,今钟来因先生特撰写《长生不死的探求——道经<真诰>之谜》(文汇出版社1992年6月出版),率先打破了《真诰》文献的研究的沉寂。钟来因先生著的《长生不死的探求——道经<真诰>之谜),是中国大陆第一部比较全面、系统研究与介绍《真诰》的学术专著,是《道藏》研究中值  相似文献   

15.
<正>应邀参加《中华道藏》线装书出版座谈会暨颁赠仪式,我感到非常高兴,并代表国家宗教局表示热烈祝贺!《道藏》不仅是道教经籍的总汇,而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宝藏之一。它既承载了道  相似文献   

16.
唐代是道教经书编纂史上的重要时期。唐代《道藏》的编纂与道经的传写,是一值得探讨的问题。唐代《道藏》的编纂李唐王朝立国初,即重视道经的搜集整理。贞观二十一年(647年),蔡晃、成玄英等三十余名高道,齐集长安五通观,“日别详核道德”。到唐高宗时,长安昊天观主尹文操编《玉纬经目》,著录道经7300卷。据贠半千《大唐宗圣观主银青光禄大夫天水尹尊师碑》载,唐高宗以晋王旧宅为太宗造昊天观,以尹文操为观主,兼知宗圣观事,可知尹文操时为长安道教领袖人物。据宋敏求《长安志》记载,昊天观立于显庆元年(656年),尹文操死于武后垂拱四年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十二日,由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上海书店、北京市新华书店等单位在民族文化宫举行盛大的《道藏》等书宣传发行座谈会。在京机关、学校的图书管理人员和文化界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和中国道教协会的代表也应邀到会,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朱学范出席并发表了讲话。座谈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教授王明和上海书店经理在介绍《道藏》时说:《道藏》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大宝藏,不但集中地收刻了道家哲学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陈国符先生诞辰九十周年。近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陈国符道藏研究论文集》。陈国符先生(1914-2000)是我国著名化学家,又以道藏研究称誉国际汉学界,被认为是道藏学这一学术领域的开辟者和世界领先学者与权威。陈先生四十年代在昆明西南联大利用教学之余系统研究道藏,著成《道藏源流考》(1949,1963中华书局)开辟了道藏学这一新的学术领域。“凡是读《道藏》者,必先读此书。”本书是一本学术专著,内容涉及道藏经研究法、外丹黄白法经诀出世朝代、本草学、内丹外丹、明清道教音乐、《玉音法式》线谱研究以及历代道观、宝卷、道教与文…  相似文献   

19.
"三元夫人"、天地水三官分职、"石下犬子"在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不同的传世文献之间记载各有不同,本文以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道经为切入点,结合《道藏》中的相关文献,梳理了这几个神仙鬼怪及相关内容的传承、变化,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纠正敦煌写卷、《道藏》等文献的讹误。  相似文献   

20.
明版《道藏》是中国古代最后一次官修的《道藏》,也是唯一存世完整的《道藏》版本。自明正统初年《正统道藏》刊刻完毕,即陆续颁赐天下名山宫观收藏,万历续修后再次大规模颁赐,庋藏《道藏》的宫观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南、湖广各省。至于明清各地庋藏《道藏》的数量,除陈国符先生考证的53部外,根据现存明清方志、文集等史料,补遗明清各地宫观庋藏明版《道藏》30部,加上明清亲王所藏9部,共得92部,估计明版《道藏》的刊印总数当在100部左右,而明清时期《道藏》庋藏的地理分布也一并了然可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