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对《老子》进行逐字逐句的解释,完整地保留了《老子》原文,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此书对《老子》的诠释内容和方法取决于其预设的读者。作者隐去自身而托名神人以加强其诠释的权威性,突出身国同治以增加其吸引力,将"自然长生之道"升格为常道,以突破原文边界而开拓出新领域,下启了道教的产生。《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表面上看不过是对《老子》的"解释",其学术地位依附于被解释的《老子》,但它有完全独立的价值,使这部注经作品本身也成为了经典。  相似文献   

2.
成书于先秦时期的《道德经》是老子思想的重要概括和体现,也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的前半部分主要阐述了老子"道"是世界的本源的思想;后半部分则是对其"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的具体论述。老子在《道德经》中阐释的一些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对于当下也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章中说:"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就是说人能够积聚自己的元气达到婴儿的状态,就可以实践"长生久视之道"。为什么呢?老子在《道德经》第五十五章中说:"含德之厚,  相似文献   

4.
<正>梅泽纪念馆藏本是日本现存最早且最完整的《老子》河上公注钞本。梅泽本卷首有葛洪所撰序文,其内容与中国宋刻本卷首之葛玄《老子道德经序诀》不同。国内现存最早且完整的《老子》河上公注本为宋刻本,日本现存最早且完整的是梅泽纪念馆藏本(以下简称"梅泽本")。梅泽本卷首有葛洪所撰序文,其内容与中国宋刻本卷首之葛玄《老子道德经序诀》不同。  相似文献   

5.
《道德经》已在西方传播数百年,各种译本达600种以上,但西方译者无论是对《道德经》语言文字的把握,还是对老子之"道"深刻内涵的领悟,都与原文化存在很大差异。《道德经》首句既是老子开篇立"道"之言,又贯穿全篇,句法严密,用词精妙,本文以此句为例,分析西方译者如何翻译老子之"大道"、"可道"、"常道"核心概念,进而探讨中华文化在西方传播中的误译误释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现存唐代《道德经》诸注看唐代老学思想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上,汉代以后的各王朝都重视学习《论语》,士大夫阶层也很重视子弟学习《论语》。因为《论语》具有整个五伦五常的封建精神,凡是维持国家涵养德性者都重视这本书,所以不少人对此书作了各自的解释。《道德经》虽然和《论语》不一样,但也被各朝士大夫阶层所重视,并从各自的立场对《道德经》进行了注释。特别是在唐代,皇帝认为给这个世界的人们遗留下《道德经》的老子(即李耳)正是唐室李氏的祖宗。说实话《道德经》是老子给唐王朝以启示其经世济民的圣典,因此不少人作了各种  相似文献   

7.
老子之学常被儒家批评为阴谋诡诈之术,王船山更斥老子为"持机械变诈以徼幸之祖"。深入考察这一思想史现象,可发现老子的"阴谋家"形象是历史地、"累层地造成"的,其演变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乃至逐渐清晰成形的过程。首先,老子"微妙难识"的表达方式易生歧解;其次,《韩非子》《淮南子》把老子的某些思想朝阴谋术的方向进行诠释,司马迁将申韩与老子合传并指认其刑名法术之学归本于老子,客观上为后儒视老子为与申韩一系提供了口实和进行理论拼接的线索。再次,在儒家的异端话语中,由汉至唐,阴谋权诈之名并未被加诸老子,以此污名黜老始于以排二氏、彰圣道为务的理学勃兴的宋代,程颐、朱熹以及明清之际的王船山对此贡力甚巨。由于儒家塑造的作为"阴谋家"的老子形象影响深远,二十世纪仍不乏有学者把老子思想视作机谋之术。  相似文献   

8.
《老子》立"道"之本体,下贯为"德"之妙用,其运行之规律为"反",我们应以"无为而无不为"来彻贯其体用,以"慈"来对待战争,此为《老子》之哲学体系;《易经》立"太极"之本体,下贯为"元亨利贞"之妙用,其运行之规律为"阴阳",我们应以"无思、无为"来感通其体用,以"贞正"来对待战争,此为《易经》之哲学体系。两者虽遣词不同,然旨趣同归。在"本体论""辩证法""贵德论""无为论"和"战争论"五方面,均有具体之表现。  相似文献   

9.
正《老子》一书是先秦道家思想最重要的著述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从战国时期韩非子的《解老》《喻老》开始,历代学者都热衷于对《老子》进行注释和研究。在历代《老子》注本中,北宋"蜀学"学者苏辙的《老子解》是比较有特色的一个注本,陈鼓应评价苏辙《老子解》说:"见解颇为精到,很受宋明以来学者的重视。"~1《老子解》成书于苏辙被贬谪筠州期间,修订于贬居海康期间,晚年又对此书有多次修改,最终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北宋时期三教合一思想盛行,苏辙的《老子解》以"复性"为主旨,援引儒佛二家思想,对老子思想作了别开生面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
一、《庄子内篇注》是德清晚年的一部佳作 明代四大名僧之一、学者德清认真研究过老子,著有《道德经解》,也认真研究过庄子,著有《庄子内篇注》。《道德经解》,据其序言始作于万历二十年,万历三十四年“卒业”,此书在其《观老庄影响论》之后(参见拙作《释德清〈道德经解〉评述》,载《五台山研究》1988年第三期)。《庄子内篇注》无序言,有简要题记,未记写作年代,但说“其学问源头,‘影响论’发明已透,请细参之”。“影响论”即《观老庄影响论》无疑。那么,《庄子内篇注》必定作于《观老庄影响论》之后。该书署名为“明匡庐逸叟憨山释德清注”  相似文献   

11.
正"天地-道-修身-治国"这样一种自成体系的治国理念就在老子那里形成了。从这种意义上来讲,《道德经》讲述"道"、讲述自身修养的部分其实都是老子治国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故而说《道德经》乃治国之书似乎亦不为过。《道德经》一书充分体现了老子在"道"的基础上构建的自成体系的治国思想。综观《道德经》,"圣人"一词在其中出现了30余次,如"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1(《道德经》第五章)等。过常宝认为"道家的理想是成就自己天人合一的境界,是自我  相似文献   

12.
《老子中经》的"中经"之名源于汉代谶纬之学,"中"字原指该经自身内容和传授的秘密性而言。作者最初亦未将该经与《道德经》上、下篇相比附,今本末章所云"三篇上下中经"里的"三篇上下"四字应为南朝道士有意加笔。在明《道藏》中尚存数段文字的《老子观天太清中经》是一种主要流传于南北朝后期至唐初的《老子中经》传本。现存各本《老子中经》都没有保持该经最初的文本结构,全经五十五章的结构原是由每章依章次以"第某某"为章题加上每章正文以"《神仙经》曰"开头的形式组合而成。  相似文献   

13.
一、“孔德之容,惟道是从”老子《道德经》的主旨就是言“道”言“德”,因此,“道”与“德”无疑是老子哲学的核心范畴。在老子《道德经》五千多字中,“道”出现七十多次,“德”出现近四十次。作为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道”在老子《道德经》中“身兼数职”,有多重含义、不同用法。首先,老子将自己预设的“道”看作是形成世界的本原:“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德经》第25章,以下只注章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第42章)因此,晨阳先…  相似文献   

14.
书于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老子《道德经》,不仅在中华民族传承的历史中愈益生辉,而且早在唐代就被译成梵文流传国外。老子《道德经》的思想,在我国具有  相似文献   

15.
《道德经》自问世后,注疏者代不乏人,据有关学者研究考证,从古至今,《道德经》注疏约有2000种,而成玄英的注疏当为其中的代表之作。成玄英作为隋唐重玄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很多重要的思想观点都从《老子道德经义疏》中反映出来。本文针对成玄英《老子道德经义疏》的“生命观”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老子养生思想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老子养生思想的宇宙观基础作为道家的创始人和道教的祖师 ,老子通过他的《道德经》提供了一种以“道”为核心的道家思想体系。老子认为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道”产生的 ,并且是按照“道”的规律运动变化的。那么什么是“道”呢 ?老子说 :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道德经一章》)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寂兮寥兮 ,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吾强为之名曰大。 (《道德经二十五章》)在老子看来 ,真正的“道”是不可以言说的 ,它在天…  相似文献   

17.
《老子道德经注》所谓的"自然"包括两种含义:广义上的"自然"是指人类本性当中所固有的天地之性、"知"和好恶取舍之情等多种能力;狭义上的"自然"用来称谓实现"无"或整体性存在的能力。通过自愿地运用"无"或"以无为用",人类不仅可以成就"上德"和德性,而且也能消除"下德"和仁、义、礼的弊端。王弼在《老子道德经注》中提出,只有以"上德"与德性为"本",人类才能有效地驾驭"下德"与道德规范所代表的"末"。  相似文献   

18.
太上老子既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也是道教的宗祖。他留下的《道德经》含摄天地人于一体,深刻而完整地阐述了天之道、地之道与人之道。老子不仅关注"玄之又玄"的宇宙化育之道,也关心治世安民的政教经术之道。在老子的政教思想中,圣王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将圣王与道、天、地并列,这其中有无穷的意味供后人咀嚼。  相似文献   

19.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我们尝试着从其思想本源出发,以企业管理者的角度剖析老子哲学思想中所渗透出的企业管理精髓,在《道德经》与企业管理之间架一座桥梁,为今天的企业运营服务。  相似文献   

20.
《管子》四篇并非专门注解《老子》的著作,只是为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而解读、发挥老子思想、注解《老子》文本。《管子》四篇的"《老子》注"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分散于《管子》四篇。并且,主要是对《老子》"道经"的部分内容的注解。而且,其注解《老子》具有主观性。这种主观性构成了其注解《老子》的特色,也是其注解《老子》新意之所在。从《管子》四篇注解《老子》的文字,并结合《管子》四篇对老子思想的阐发来看,《管子》四篇认为老子思想包括道、圣人、人生修持等方面。这些,大体不谬。《管子》四篇把老子道之无为解读为"道贵因",以"因"释"无为",是其《老子》注的最大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