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世纪之交的古老中华,正以崭新的面貌崛起在世界的东方,它把东西方各国的文明、信息与自身五千年的深厚文化积淀相融和,相比较,结合中国的现实与需要,去粗取精,博采众长,正在创造着令世界瞩目的经济、文化、科技辉煌。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整理、认识、发掘民族传统文化,使之更好地为新时代的文化建设服务,是我国文化科技战线上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为主的《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编委会的专家们,以对民族传统文化高度负责的态度,在香港圆玄学院有识之士的资助下,最近推出了《丛书》的首批五本专著,做了一…  相似文献   

2.
被后人誉为"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之一的陶弘景是南朝著名的道士,道教上清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又是多才多艺的学者.本文主要通过他的思想和行为论述了他对儒释道三教的观点,第一、陶弘景与儒,体现在三个方面:(1)青年时代的积极出仕、退隐之后仍然关心政治;(2)对朋友情深义重;(3)著述儒家经书.第二、陶弘景与道,体现在两个方面:(1)在道教方面的著述;(2)道教活动.第三、陶弘景与释,(1)在思想方面,主要体现在他的有关佛教的著作上;(2)陶弘景与佛教有关的活动.通过以上这些说明陶弘景调和三教的观点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古代哲学实质上是一种伦理学与人生论,儒、道、释三家的思想构成了它的最精粹部分.信奉“尽心、知命、事天”的儒家美学主要为中国古代美学设定了审美价值的层面,追求“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道家美学主要为中国古代美学拓展了审美心态的层面,而主张“一朝风月,万古长风”的禅宗美学则主要为中国古代美学开启了审美境界的层面.以儒、道、释思想为精粹部分的中国古代美学有着丰厚的人文蕴含,它体现着中国古人对人生诗意与心灵自由的向往与追求.它们对我们今天追求“诗意的栖居”显然也是有启迪的.  相似文献   

4.
佛教源远流长,约在公元前六世纪至前五世纪诞生于印度,公元一世纪左右传入中国内地。由于传入各地的派别、时间、途径不同,加之民族文件.及社会历史背景的差异,形成了中国佛教的三大系列:汉语系的汉地佛教、藏语系的藏传佛教和巴利语系的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冲突和融合,日益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佛教在汉地流传、发展,在历史上出现了两次高潮:一是东晋南北朝时期(公元317~589年)。在这近三百年的时间里,…  相似文献   

5.
6.
古代 地面寺院 单体石造 像是中国 佛教遗存 的重要组 成部分, 编辑《石 佛选粹》的目的在于建立起它的时间与空间框架结构,完善佛教考古学体系。 中国佛教遗存研究20世纪初发端于外国不者,他们初步缕清了佛教艺术发展的脉络。建国后。  相似文献   

7.
由北京大学博士张其成主编、以一批青年博士为写作主体的《易学文化丛书》已由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本丛书从多个独特的新视角揭示了易学文化的内涵。及其对我国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各领域的渗透和影响,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丛书共计十种,分别为:张其成教授著《易道主干》,《易图探秘》,《易学与中医》;王新春教授著《神妙的周易智慧》;曲黎敏、彭贤博士著《易道气功养生》;亢羽博士著《易学堪舆与建筑》;任俊华先生著《易学与儒学》;詹石窗教授著《易学与道教符号揭秘》;王仲尧博士著《易学与佛教》,《易学与中国管理艺术…  相似文献   

8.
冯友兰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最著名的、享有世界声誉的哲学家及哲学史家。他用“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总结自己一生的学术努力,中外学术界也普遍认同他的这种努力并誉之为中国哲学史上具有理程碑性质的贡献。三史者,即《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六书者,即《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研读“三史”可以想见到冯友兰作为哲学史家的贡献,研读“六书”则可体会到冯友兰作为哲学家的思想扭力。冯友兰先生逝世后,哲学界几乎每年都有一个规模不等的研讨会或纪念…  相似文献   

9.
正缘起是佛教的根本教理,是宇宙人生本来的必然的普遍的存在,也是宇宙人生的自然法则。缘起的意思是说,一切事物现象的产生和存在是一种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互为条件的关系或过程。或者说,一切现象的存在都是各种条件和合而成。如果从空间方面说没有自性,从时间方面说则无常性,无自性即空,空是一切事物生起的条件。佛教一般将《中阿含经》所说的"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视为对缘起的最早解  相似文献   

10.
17世纪中叶儒者在亡国之痛中藉由回归传统经典,从事新的研究工作。他们注意到原属于道教的思想学说阑入儒学,尤其集中于易学之中,兹事体大,必须将儒道之间的界线划分清楚。此即本文所称“儒道之辨”。胡渭《易图明辨》一直被视为当时最具代表性、最能穷溯本末的一部易学著作。本文除前言和结论外,主要分为四个部分:1.介绍《易图明辨》写作背景、胡渭生平及其进入儒道之辨论辩的历程;2.分析《易图明辨》的整体撰著方法;3.分析《易图明辨》对易图源流发展中三个重要问题所作的分判;4.分析“儒道之辨”中“破”、“立”及“补”三个历程,以见《易图明辨》一书在学术史上的位置。结论认为,在“儒道之辨”的第一阶段,学者直接攻击北宋以降的易图之学,着意于“破”而非“立”;胡渭《易图明辨》标识了第二个阶段,为历代易图种种相关的学说寻觅其各自的源流归属,在这基础上再行评价,亦即重在“立”而非“破”。第一、第二阶段所未解决的关于朱子易图思想的问题,历经王懋及纪昀等学者的辨正,重在补充,为第三阶段。  相似文献   

11.
《理学学术丛书》,向世陵主编,全套5册,2011年1月,长春人民出版社出版。宋明理学研究,需要全面地把握,重在理清理学自身发展与围绕它的学术的相互关系。即便是理学学术自身,亦需要站在理学之外才能看得更为清晰。本套《丛书》即重在  相似文献   

12.
如何把深奥的美学理论普及化,成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读物?这个问题值得研究.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美学袖珍丛书》,对此做出了可喜的尝试.这套小丛书由下列十一本书组成:《美的哲学》(叶秀山著)、《审美心理学》(杨恩寰著)、《审美  相似文献   

13.
14.
在我们心底,“中”这个词汇有着深厚而复杂的文化内涵。先民在早期开创历史的进程中,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简陋的生产水平,选择了最有利于生存的黄河流域中原地带作为民族的依托。“中原有寂,庶民来之。”(《诗·小雅·小宛》)“周原,茶如饴。”(《诗·大雅·绵》)坦迤的田野,肥美的水草,养育了中华民族,所以中国人的潜意识里日积月累、世代相传地凝成了对民族发祥地的“情结”,“中”这个方位同逐渐情感化、伦理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秩序的强化,它又叠加上“等级”的含义,具有“优越”、“崇高”、“权威”的意味,比如它可…  相似文献   

15.
终于以《中国历代增待全集》面世的这套千余万字的巨著,开始编纂时的设想是出一套《中国历代僧诗集注》。那是1991年10月在湖南益阳举行了第一次唐代诗僧齐己学术研讨会之后。这设想立即得到了林凡先生的支持,得到了参加研讨会的益阳朋友的支持,并于1992年3月1日在益阳成立了《中国历代僧诗集注》编纂工作筹备组,迅速投入实际操作。当时。动中无数,以为中国僧人的诗,顶多二百万字。请教几位有关学者,也说不准到底有多少数字。后来发现远不止此数。显然,靠益阳一个地区学人的力量已经不够,便在全国范围内重组编纂班子。通过沈玉成先…  相似文献   

16.
《类聚》引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载:帝尧之世,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老人年五十击壤于道。观者叹曰:“大哉!帝之德也。”老人歌曰:  相似文献   

17.
《周易》乾卦之"乾"字本作"倝"字,"倝"字初始义为旗杆。旗杆之形象与乾卦刚直之象相似,故以"倝"为卦名。又利用甲骨文研究者的新成果,认为"夬"有"迅急"、"败"、"坏"等义,将这些义项置入夬卦诸爻辞后,不仅释义畅达,且与卦象相合。将豫卦中的"勿疑朋盍簪"释作"勿疑朋狎谗",是指不要怀疑朋友、亲近佞人谗言。释睽卦中的"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为"见舆徹,其牛瘛,其人天且劓",意即看到牛车被毁坏,牛发了疯病,车上的人也被跌伤。  相似文献   

18.
注释圣经的书有很多种,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研用本圣经(Study Bible),或称注释本、启导本、助读本、研读本等等。这类注释书一般是将经文放在上栏,而将释文置于下栏,便于对照阅读。一般释文的字体小于经文字体,其篇幅  相似文献   

19.
《易纬》宇宙观与汉代儒道合流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认知与方法丛书》即将由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推出。它将分批以系列的著作,多角度多层次地探讨现代科学发展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课题。该丛书由张巨青教授和刘文君教授主编,陶德麟教授任编写顾问。这套丛书的特点如下:运用辩证发展观创造性地探讨现代科学发展的新情况和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