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德国新康德主义研究述介(续一)毛怡红四、关于古典新康德主义中的马堡学派在如何评价古典新康德主义的马堡学派与西南学派的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可以说基本一致。关于马堡学派,研究者的兴趣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上:1.纯粹的逻辑方法论。马堡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把康德的先验方法论作为批判哲学的根本思想,认为认识论就是要阐明知识的逻辑基础前提,因而认识即是纯粹的方法论。马堡学派这一思想明显的反心理学因素被研究者重视。赫尔茨海指出:"在康德认识论中,科学事实的逻辑概念包含了某种心理组织过程(这种观点对认识心理学有重要影响),例如先验统党的作用,从而使认识批判常常公开地陷入与心理学的内在意识相混淆的危险中。......在马堡学派看来,认识批判的可信性取决于排除认识中的实证的或经验的心理学因素。在此,这两方面的特征是统一的:主体意识概念的无本源性及康德直观与思维二元论的消融"①。在这里,马堡学派的两个主要代表人物柯亨和那托普的思想被看作是有差别的。其根本分歧在于,"起源"抑或"综合统一"是逻辑的基本原则。赫尔茨海与夫拉赫在大量尚未发表的材料、文献(如,那托普的《普通逻辑导论》1914年,《人性范围内的宗教》,《普遍心理学》19  相似文献   

2.
戴继诚 《现代哲学》2001,1(3):83-86
“纯粹概念图式”说是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重要内容。“图式”一词有许多种不同译法,如“范型”、“构架”、“范式”、“图型”等,它指一种由时间表现出来的结构,但这一结构是“先验”的,它与经验的图象,尤其是心理学上的“意象”(image)有很大的不同(详下文)。康德提出这一理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知性纯粹概念”如何运用到感性直观上去的问题。按照康德的理论体系,纯粹知性概念——范畴是先天的,它来源于思维主体而非经验。他写道:“先验分析论乃将吾人所有之一切先天的知识分解为纯粹悟性自身所产生之种种要素。在分析时,首先应注意以下主要四点。  相似文献   

3.
康德在他的著作中,对许多问题作了严格的区分,其中之一便是把先天知识和后天知识加以区别。康德告诉我们,先天知识或是纯粹的,或是混杂的,但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不会变为后天知识。这一区分对康德所从事的研究是如此的重要,以致他称之为自己在哲学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他要表明由这两类知识组成的一种知识,即先验的综合知识,何以是可能的。对康德来说,一个不纯粹是分析的先天判断之所以可能,只是根据这一假  相似文献   

4.
当代新康德主义研究述介(续二)毛怡红五、关于西南学派在继承康德的批判主义、繁荣德国哲学的历史进程中,西南学派与马堡学派被认为有着同样重要的贡献。一般说来,两个学派的思想并无根本分歧。它们只是从不同角度和侧重点来接受发展康德。马堡学派通常被称为“创造哲学”,因为在它那里,认识是对认识对象的创造,主体创造对象的逻辑规定性是哲学的中心问题。而西南学派则被标记为“价值批判的体系”,它的创造人K.费舍尔、文德尔班、洛来等人提出,哲学的对象不是一般的现实存在,也不是对认识过程某种特殊的规定,哲学的意义在于它能够揭示关于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学说。当然,西南学派的价值规范的观点是在对历史科学根据的分析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历史潮流中价值理论凝结为科学。但是,价值不是存在的某物,而是存在东西的意义,就价值总是与主体性相关联、从而必定在所谓正常意识中有其先验地位而言,人们认为,价值理论并不与马堡学派的认识论背道而驰。相反,在这两个学派中,意识与文化因素都是密不可分的。只不过后者明显地注重功能的主体性,而前者则强调主体判断的理念根据。①一般说来,当代关于西南学派的讨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历史研究中的个别记述方法自然科学与文化科  相似文献   

5.
张任之 《现代哲学》2007,4(6):80-88
一方面,在休谟的主要著作中,先天(apriori)这一概念很少出现,但胡塞尔却认为休谟的"观念的关系"是惟一真正的认识论上重要的先天概念。另一方面,"先天"是康德哲学原则性的主题之一,"先天的形式"可谓康德对先天的基本理解,但胡塞尔却宣称,康德缺乏真正的先天概念。胡塞尔正是通过对休谟和康德"先天"概念的反省而发现他本人所谓的"本质-先天"概念,并在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效应。  相似文献   

6.
"人是符号动物",这是卡西尔在其哲学人类学著作《人论》中对"人是什么?"这一问题做出的回答。然而,我们在什么意义上声称他回答了这一问题?带着这一问题,本文将卡西尔的人类学命题回溯到了他的符号形式哲学,并认为后者中的"世界理解"概念是理解整个卡西尔哲学的关键。不仅如此,这一概念还可回溯到康德关于"学院概念"和"世界概念"的区分,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人是什么?"这一问题。通过对这一康德问题以及卡西尔的回答的分析,本文认为,由于卡西尔哲学中实践维度的缺失,他并没有回答康德意义上的"人是什么?"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康德的文本表明康德在自由概念上区分了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康德消极自由的基本内涵是意志的实践法则独立于经验质料的先天形式;而先验层面的分析则表明康德消极自由指的是独立于自然因果法则的自由因果性。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康德自由观念内在的融贯性和统一性。相比于伯林两种自由概念的经验性本质,康德自由的先验特性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这种差异应在康德与伯林迥然不同的哲学背景之中予以把握。  相似文献   

8.
"理解康德就意味着超越康德",这句话对于德国观念论、新康德主义以及海德格尔来说都是适用的,但德国观念论是在康德的思想道路上超越康德,新康德主义与海德格尔则可能是在重建康德。海德格尔对新康德主义的批评以及与卡西尔在达沃斯的交锋都是源于他们各自对康德哲学核心问题的不同理解,本质上还是由彼此不同的哲学立场所决定的。具体而言,是新康德主义的知识论立场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立场,以及由此而来的对康德哲学知性与逻辑的强调,或者是对康德哲学感性、有限性以及先验想象力的重视。不过,在卡西尔与海德格尔之间,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他们思想对话的交汇点,而这恰恰是他们在达沃斯之后可以继续对话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康德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一劳永逸地证明了外部世界是作为感觉被人们认识的。自由与必然共存的学说和先验感性论“构成了康德的荣誉花冠上两颗巨大明珠, 永在人间闪烁”。 (叔本华, 第 200页 )但是叔本华在阅读康德著作的第一眼时就产生了背离他的念头。这是由于他看出康德哲学陷入了困境。“康德认为, 道德学原则似乎是根本不依经验及其教训为转移的某种东西; 它是先验的, 或形而上学的。他承认, 人类行为具有超经验的一切可能性的重要意义, 所以实际上是引向他称之为悟知的世界, 纯智所思的世界, 自在之物的世界。” (同上, 第 140页) 在此, …  相似文献   

10.
先验对象是感性直观杂多具有概念的统一性的先天根据,康德也称之为纯粹知性的客体。比较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两版中关于先验对象的有关论述和修改,在第一版中,康德把依据概念的统一性和意识的统觉的统一性等同起来,先验对象作为感性杂多统一性的根据,不仅包括知性概念的一种纯粹运用,也包括先验主体,由此,这一概念的内涵比较模糊。在第二版中,康德并没有真正删除这一概念,而是用消极意义的本体取而代之,这一修改不仅取消了先验对象与先验主体的同一,同时也使先验对象的内涵得以明确。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罗马和中世纪美学历时两千余年,不同时代的学者已从各个方面对它作过很多研究.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把这种研究引向深入,这是西方美学史研究者面临的共同任务.20世纪初期,德国马堡新康德主义学派首领那托尔普(P.Natorp)的希腊哲学史著作出版后,德国哲学史家策勒尔(E.ZeIIer)19世纪末期的希腊哲学史著作就显得有些幼稚.同样,那托尔普1914-1921年的希腊哲学史著作出版后,他本人于1903年出版的希腊哲学史著作就显得有些幼稚.这表明希腊哲学史有很大的阐释空间.对于古希腊罗马和中世纪美学史也完全可以这样说.为了拓展西方美学史的阐释空间,有必要向原著深入、向横向深入、向纵向深入.  相似文献   

12.
在《纯粹理性批判》的先验感性论中,空间被阐明为一种先天必然的直观表象。而到了先验演绎,康德提出在空间的先天表象中存在着统一性。这种统一性既先于一切概念,却又以综合为前提。鉴于综合被一般地理解为属于知性的行动,学界就空间的统一性与综合的关系问题争论已久却鲜有共识。近来,不少学者支持一种“概念论”立场,该立场从先验演绎出发主张空间统一性是知性综合的产物。本文立足于康德文本,通过阐明知性的综合只能产生推论的统一性,而后者并不能把握作为整体的空间表象,以此论证概念论解读与先验感性论中对空间之性质与结构的论述是不相容的,从而反驳概念论的立场。  相似文献   

13.
一、现代“科学逻辑”的先验范畤如果把康德的作为一种科学逻辑的《纯粹理性批判》与现代“科学逻辑”作一比较,我们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前者是一种“意识分析”,后者则是一种“语言分析”。康德力图阐明科学的客观有效性,为此他实际上是用先验逻辑取代了由洛克和休谟发展出来的知识心理学,但是他的探究方法仍然与作为意识之“极点”的“意识的综合统一”相关联。而且根据这一先行概念,康德提出了他的先天综合法则,即关于诸如直观、想象、知性和理性等心理能办的功能法则,以取代休谟的心理学联想法则。这与现代“科学逻辑”是大相径庭的。现代“科学逻辑”不仅对心理能力不置一词。而且连  相似文献   

14.
这是海德格尔1927年为马堡大学建立400周年的纪念文集撰写的关于马堡大学自1866年以来哲学讲座教席历史的文章.借此文,海德格尔简要评述了60年来新康德主义马堡学派诸代表人物的思想特点和哲学贡献,是一篇难得的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15.
《纯粹理性批判》中想象力的定位是康德学界的一大难题。本文认为,要解答这一问题,须重新思考两版《纯粹理性批判》中想象力概念的不同之处。康德在第一版对想象力的"主观演绎",实质是对亚里士多德经验想象力所进行的"先验"改造。第二版的改动则说明,康德意识到,从亚氏想象力推知出的先验想象力,仍缺少必要的先验规则。深入理解相关问题,则须内在地引入休谟想象力概念,以分析康德对先验想象力的推导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想象力的疑难在于康德未能区分经验想象力与先验想象力在综合规则上层次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通过讨论海德格尔对康德先验想象力概念之批判的核心,文章强调海德格尔所理解的康德的"想象力"概念首先不是一心理学、人类学意义上的,作为一种心理、心智能力的"感性创作能力",也不仅仅是一先验哲学的,即既独立于感性经验,而又使得任何科学的经验认知成为可能的认识论意义上的"先验构想力量"。相反,相比较前两者,它更是一种渊源性的"奠基力量"或在存在论上"更为源初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对卡西尔文化哲学的总体把握,即将其定位成一种广义认识论的体系建构。围绕着他的"符号形式哲学",本文简要分析了卡西尔是如何从康德哲学中吸取思想方法,并结合新康德主义的认识论主张,提出了以"形式因素"为基石的认识论反思路径;进而围绕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讨论他关于语言、神话、艺术、科学等符号诸形式的全新观点,从中可以看到他是如何"从理性批判走到文化批判";文章最后强调了卡西尔文化哲学的建构主义原则,并将其与当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进行关联。本文的基本论点是肯定卡西尔文化哲学所开启的广义认识论之路径,表明卡西尔的文化哲学在一定程度上预示和开启了当代认识论的演变进程。  相似文献   

18.
康德在《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中将恶定义为道德法则与自爱原则间次序的颠倒,但很多研究者认为这个定义无法说明恶在现实中的无穷表现。针对这一批评,本文以康德文本为起点,遵循"从经验到先验,再从先验到经验"的逻辑顺序,首先从恶的具体准则还原出恶的先天理知结构,然后在康德实践哲学背景下的先验主体间领域探索该结构的含义,最后借助恶的先验规定反思它的经验表达,由此证明康德对恶的单一定义能够充分解释人类现实中无穷多样的恶行。  相似文献   

19.
费希特在勾画他的知识学时,特别是在考虑法学和道德学时,碰到一个事实,那就是在康德的批判哲学中“法概念和道德概念的实在性缺乏推演,所有的说明都把我们已具有这种概念假定为事实。”不仅如此,康德的经验概念甚至根本不允许有个人的经验。康德认为,我是通过道德规律与其他理性存在物发生关联的。“但理性存在物的界限  相似文献   

20.
以卡西尔为代表的反对者误解了海德格尔对康德的解读。海德格尔所说的超越论想象力作为感性和知性的共同根源不是"生产"意义上的,他也不是要将图式化运用于伦理领域,理性的有限性也并非指受限于作为"现在序列"的时间。海德格尔的主张毋宁是:源出于源生性时间的超越论想象力使感性和知性的运用得以可能、使图式化得以可能、使实践理性的运用得以可能,理性的有限性所从属的也是源生性时间的有限性。海德格尔解读在根本上关涉的是康德之先天认识能力(感性、想象力和统觉)在根基上的统一性问题。他所发掘出的东西,虽然《纯粹理性批判》未经言明或模糊不清,但确已蕴含其中,而且也超出知识论而属于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