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中医实验动物模型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 ,动物模型的研制对医学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综观现代医学的发展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疾病动物模型的进展情况。实验动物模型对中医事业的发展同样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动物模型在中医科研中的作用已成为整个中医界的共识。然而 ,从目前中医动物模型的研究结果来看 ,对中医理论的发展远未起到显著的作用。因此 ,我们有必要对中医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与思考。1 中医病因的辨证理解问题在目前许多疾病的动物模型复制研究中 ,多是按中医病因进行 ,其理论依据来自一些中医经典原文。但由于中医病因学内容的形成和发展受当…  相似文献   

2.
从历史角度谈中医“扶阳学派”的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生于100多年前以重阳扶阳为主要思想、喜用姜桂附等温阳药物的“扶阳学派”近年有复兴之势,从中医历史发展角度进行分析:(1)“纠偏正弊、曲折前进”,是中医历史发展的规律:“扶阳学派”也是为纠正温病学派用药寒凉阴柔的时弊而从阳立论的;(2)时代需要,是中医发展的动力:当今中医呈现“异化”、“退化”、“西化”等现象,“扶阳学派”是在中医回归自身发展,以传统理论应对当今疾病的思潮下应时复兴的;(3)历代曲折发展中多有矫枉过正之嫌,希望扶阳学派复兴不要蹈其旧辙,形成滥用温补的新时弊;(4)经典是各学派共同的基础,辨证论治是中医永恒的法宝,不能离开中医经典之道,而径效扶阳之术。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角度谈中医"扶阳学派"的复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产生于100多年前以重阳扶阳为主要思想、喜用姜桂附等温阳药物的"扶阳学派"近年有复兴之势,从中医历史发展角度进行分析:(1)"纠偏正弊、曲折前进",是中医历史发展的规律:"挟阳学派"也是为纠正温病学派用药寒凉阴柔的时弊而从阳立论的;(2)时代需要,是中医发展的动力:当今中医呈现"异化"、"退化"、"西化"等现象,"扶阳学派"是在中医回归自身发展,以传统理论应对"-3今疾病的思潮下应时复兴的;(3)历代曲折发展中多有矫枉过正之嫌,希望扶阳学派复兴不要蹈其旧辙,形成滥用温补的新时弊;(4)经典是各学派共同的基础,辨证论治是中医永恒的法宝,不能离开中医经典之道.而径效扶阳之术.  相似文献   

4.
了解中医师临床实践中参考文献种类、价值,为提出中医学临床研究方法提供依据.中医医师面对临床问题主要靠回想"经方"和"经典理论";中医临床实践中参考的文献重要程度排位:经典古书>医案>名老中医经验集>文献综述>现代中医研究文献;文献系统评价工作在中医临床实践中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5.
中医经典文献的解释可分为语言文字、概念术语、思想文化观念三个层面,历代医家对其作了大量的注解,这与西方诠释学传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历代医家的注解尚存不足,而诠释学则能为我们提供富于启发性的见解与思路.通过"是动、所生"诠释历史的回顾,认为经典中医文献研究具有强烈的诠释学向度.  相似文献   

6.
熟读经典,培养中医思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古为效今,熟读历代著名医家的经典医籍,亦是为当今之新中医培养中医思维观而用。通过阐述了熟读典籍的重要意义,以及从典籍中吸取何种精华为我所用,探讨了当今之新中医如何发展创新,试图探索一条复兴中医之路。  相似文献   

7.
中医的科学化是指在坚持中医主体地位和传统特色的前提下,按照科学的内在要求,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完善、发展中医的过程.科学化是中医自我完善和现代发展的需要.“中西医结合”和“中医现代化”是中医科学化的两大实践,促进了中医在现代的发展.中医的科学化要在保持中医主体地位和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推进.  相似文献   

8.
近代共识的中医属性是以阴阳五行、辨证论治等为特征的中医理论体系,以治疗慢性病和调理平衡为特点.但对医史的重温,却见中医曾经遏制烈性病的传播、曾经有过启迪性的医学发现,更有近年因发现抗疟药青蒿素使中医得到医学界褒奖.中医属性与这些史实的矛盾提示中医遗产不限于其理论体系,需重新审视中医并调整中医的挖掘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也论中医整体观的特色与优势--与韩成民先生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与哲学>2003年11期刊载了韩成民先生的<亦论中医整体观的特色与优势>(以下简称韩文),全文立足于对经典的推崇和对中医学的民族情感,将中医整体观的特色和优势混为一谈,将中医学实践上的有效性解释为理论上的科学性,没有用"两点论"的方法分析中医学的整体观.  相似文献   

10.
中医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多年,但其中仍有较多理论问题存在争议,如对"遗产"的理解和认识、"文化"的本质、"文化"和"形式"的关系、中医知识体系的属性.这些问题不明确,必然导致对中医文化的认识偏差,甚至怀疑中医、反对中医、取消中医等消极思想的蔓延,这些认识偏差严重削弱了"非遗"必须具备的"持续认同感".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的发现被视为现代消化疾病研究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其发现者澳大利亚科学家马歇尔(Barry J.Marshall)和沃伦(J.Robin Warren)被授予2005年度诺贝尔医学奖.通过对幽门螺杆菌研究历程的反思,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对疾病的认识是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实践与理论的互动促进科学发展;科学发现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科学研究需要耐得住寂寞,持之以恒;科学需要创新,循规蹈矩不可能创造任何奇迹;科学是一种社会活动,需要良好的合作和互助.  相似文献   

12.
进化论在近代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后,对东西方文化的评判产生重要影响,作为当时中西文化论争一部分的中西医论争自不可避免。进化论思想使中医得到“落后”的价值评价,在现实中给予了批判中医论者政治上的正当性,并成为他们废止中医的思想来源之一;同时,由于被评价为“落后、迷信、不科学”,中医表达自身的话语权也逐渐发生了转移,造成了中医的“失语”。  相似文献   

13.
从唯物主义认识论立场探讨中医现代化问题;讨论了中医学的现实和理论危机以及当前对中医现代化的若干不正确认识;运用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方法分析中医学的本质,认为中医学的两个本质在于面向“状态”和充分依赖机体自我修复能力的治疗方式,中医现代化过程中应该坚持这两个本质特性而扬弃传统中医中的古代哲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医现代化可能的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中医文化的二元结构是指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与其历史局限性的对立统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封闭性与开放性的对立统一、排斥性与包容性的对立统一、稳定性与离散性的对立统一。这种二元结构对中医医院管理而言,即形成了明显的文化优势,也因某些积习而设置了文化障碍。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是临床实践很强的经验医学,临床实践一直是中医理论创新的源泉,现代中医理论创新研究必须基于临床疗效为导向,以中医有治疗特色的重大疾病和难治病为突破口,借鉴现代科学和技术,深入开展证候构成要素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中医病因病机既是构成病证的核心要素,又深刻揭示了病证的本质,它体现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的思维,是中医治病理论的结晶和精华浓缩,抓住重大疾病和难治病中医病证病因病机的本质和核心问题进行现代研究,必将导致中医药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医现代化的反思和中医的发展之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讨论了当前所进行和提倡的中医现代化的结果不是在发展中医,而是导致了对中医的歧义的误解。认为中医的发展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在遵循中医自身规律的前提下,在不断地纯中医方法的临床实践中,用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开拓和精神发展中医的基础理论,加强中药生药的质控,用中医理论与西药匹配,加强中医的方证研究,使中医更适合社会的需要,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医作为一门古代科学,它有自身的科学方法,最主要的是信息处理的方法.应当遵循中医本身的客观规律,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研究中医,逐步建立中医自己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8.
近年高等中医院校师承教育试点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院校教育改革已经开始注重中医特色和优势,部分学校在中医专业恢复师承教育,开办试点班。试点班以中医课程为主,培养方向是中医特色临床。在师承教育试点班里,已经把纯中医人才和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相对分开。恢复师承教育试点班是一个积极而有效的探索,它在推进院校教育结构调整,完善教育体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中医的科学性评价,应考虑到评判价值的非中立性,通过对中医的历史及未来发展的分析和我们科学观念的改变去完成。  相似文献   

20.
论中医临证组方的中西医结合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现代医学相交融的辨证论治方法,形成了中医临证组方的多样化.中医临证组方的中西医结合趋势,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中医临床辩证的准确性及用药的针对性;在保持中医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使其规范化、科学化,必将促进现代中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