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台山高僧佛陀波利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台山高僧佛陀波利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考略何梅相传唐代有北印度宾国佛陀波利,此言觉护,远涉流沙,杖锡五台,冀睹文殊师利菩萨圣容。当他正悲泣雨泪地向山顶礼时,忽见一位老翁从山中来,谓僧曰:“师追访圣迹,然汉地众生多造罪业,出家之辈亦多犯戒律,唯有《...  相似文献   

2.
石经幢的兴起与五台山文殊信仰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志静撰《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所讲述的佛陀波利礼五台,被文殊点化的神异故事影响更为广泛。在此经的流传过程中,随即也兴起了建立经幢之风。唐代开始,全国各个寺院几乎都建有石经幢。五台山现存有从唐代以来的近30座石经幢,这些经幢承载着大量的佛教历史信息,为研究五台山佛教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史料。现对此经的兴起以及五台山石经幢的形制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3.
五台山尊胜寺因寺内存有两座石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而闻名于世。 尊胜寺位于五台山南面厩阳岭畔。昔日,这里佳木葱葱,景物殊胜,是善男信女朝台礼圣必经之路,被称为“五峰咽喉”。  相似文献   

4.
对敦煌地区弥勒上下生合绘经变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中须弥山图像的爬梳,认为龙门石窟杨大眼造像上方须弥山图像的主题是"弥勒端坐于兜率天宫",并由此进一步推测,杨大眼造像主尊身份为弥勒,而不是多数学者所认定的释迦。  相似文献   

5.
阿弥陀佛     
在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的右面,供奉着一尊大慈大悲的彩色佛像,叫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又名阿弥多佛、阿弥跢佛、阿弥亸佛,略曰弥陀。梵语Amitayus,译曰无量寿。又梵名Amitabha,译曰无量光。《阿弥陀经》曰:“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佛,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佛,彼佛寿命及其  相似文献   

6.
唐时,佛陀波利来华到五台山拜求文殊师利菩萨,途中受人点化,把《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传入中土。这部佛典被辽人所崇奉,并造有大量经幢。其目的有三:祈福于当世,灭罪与度亡,回报师恩。山西晋北地区亦流行,是为当地佛教活动昌盛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法尊法师(1902~1980)河北深州人。俗姓温。1920年春,投五台山玉皇庙瑞普法师座下出家。法名妙贵,字法尊。是年秋,恰逢大勇(1892~1929)法师朝礼五台山,被邀于本寺开讲《八大人觉经)),次又讲《佛遗教经》,法尊法师遂对听经发生浓厚兴趣。1921年夏,在五台山广济茅蓬再听大勇法师讲《弥陀经》等。秋日,太虚大师(1889~1947)应北京佛教界邀请在广济寺讲《法华经》,大勇法师至北京听经,而法尊法师也要去受  相似文献   

8.
真言     
佛教用语.梵语mantra意译,又称"曼荼罗"等,此乃四种陀罗尼之一咒陀罗尼,是真言教(密宗)中三密之语密,乃佛菩萨从禅定所发之秘密言句.《大乘义章》曰:"菩萨依禅定能起咒术,为众除患第一神验,名咒陀罗尼.菩萨依禅定备起多用,随用别论,即有无量陀罗尼门."神咒之言句总持无量之文义、无量之功德,如《佛地论》曰:"于一法中持一切法,于一文中持一切  相似文献   

9.
五台山为金口玉言敕封的佛教圣地。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和《佛说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中,就说它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它与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和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并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而五台山者,尤以山辟最早、境地最幽、灵贶最...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五年七月,我受日本中国佛教研究者访中团的盛情邀请,代表五台山研究会,陪同该团去五台山进行了参观考察。该团赠给我会一本日文中文对照的《参天台五台山记》,并言“请予指正”。今就该书第五部分中的一段中文,予以点校,以供学界参考,兼答该团之嘱。《参天台五台山记》第五部分中的一段中文曰:景德三年,予知银台通进司,有日本僧入贡,遂合门之。僧不通华言,善书札,命以牍对,云:“住天台山延暦寺,々僧三千人,身名寂照,号圆通大师。国王年二十五,大  相似文献   

11.
1、演教寺在中台顶。取文殊菩萨在五台山演教说法之意。文殊,全称文殊师利,亦称曼殊室利,为古印度梵文Manjusri的音译,意为妙德、妙吉祥。中国佛教称:五台山为文殊菩萨演教说法的道场。东晋时候翻译的《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云:“东北方向有菩萨住处名清凉山,过去请菩萨常于中住,彼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有一万菩萨眷属,常为说法。”《佛说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中叙述世尊岩金刚密迹主菩萨  相似文献   

12.
佛言祖语     
《法音》1996,(9)
佛言祖语依佛典有三种三宝:一曰性体三宝,二曰圣贤三宝,三曰住持三宝。三宝者,“佛宝”、“佛法宝”、“佛法僧宝”是也。何为住持三宝?依像而见之佛,塔寺是也;依书而传之法,经藏是也;依律而住之僧,丛林是也。而此住持三宝,又依僧宝而住。僧宝清高,佛法兴盛;...  相似文献   

13.
法兴禅师塔 位于五台山佛光寺西北的塔坪上、解脱禅师塔前。法兴禅师,京洛人,7岁出家。精通《妙法莲华经》和《净名经》等。他志历名山,乐止林泉,遂隶名佛光寺,并建三层九间弥勒大阁。又塑佛菩萨像万尊,分置台山诸寺。他曾任五台山山门都纲。  相似文献   

14.
站在台怀镇地面的北部,翘首北望,可以看见一座巍峨壮观的宝塔耸立云霄。这座宝塔的所在地就是五台山七佛寺。七佛寺名称源于《长阿含经》,《长阿含经》载:在释迦牟尼之前已有六佛,即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图、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与释迦牟尼佛统称“过去七佛”。七佛寺之名即缘由于此。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演法道场,又因文殊菩萨曾为七佛之师,因而为之立寺,以作纪念。五台山别的寺院均以文殊菩萨为主要供养的对象,唯独此寺以七佛为供养主尊,这是十分独特的一个佛教现象。沿着寺前弯曲的水泥小路向上攀登,天王殿额“七佛寺”三…  相似文献   

15.
菩萨是梵文音译“菩提萨”的简称,其菩提汉译为觉悟,萨汉译为众生,或有情(一切有感情之物),全译为觉有情、觉悟的众生之意。根据修行的层次,菩萨可分为胁侍菩萨和供养菩萨。胁侍菩萨是修行层次最高的菩萨,其修行觉悟仅次于佛或等同于佛。每尊佛都有两位或几位胁侍菩萨。在石窟壁画中经常画的“八大菩萨”,即是释迦牟尼佛左右的胁侍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  相似文献   

16.
五台山是由五座巍峨壮观、顶无林木,如垒似台的山峰组成的。但是,它的地理范围古今说法有异,需要予以考定。古今五台宋代清凉山大华严寺妙济大师的《广清凉传》卷上曰:“至巨唐伊禅师,神异僧也。尝登西、南台之上,望见五顶。  相似文献   

17.
《法音》1985,(6)
法尊俗姓温,河北深县人,一九○二年生。在俗时仅读小学三年,文化很低。一九一九年,因家境困难,到保定府学做皮鞋。因长时患病,学业无成,于一九二○年春末,厌世逃往五台山出家,投玉皇庙瑞普(法名觉祥)师座前落发,法名妙贵,字法尊,即在庙随众劳动,早晚学习念诵功课。是年秋,大勇法师、玄义法师等路过本寺,遂请勇师讲开示,勇师即日略讲《八大人觉经》,次又讲《佛遗教经》,遂对听经发生兴趣。一九二一年春节,广济茅蓬打念佛七,  相似文献   

18.
(一)《法华经》说佛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何等大事因缘?即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故.所以众生学佛,首当开佛知见.六祖大师在《坛经》中指示弟子法达说:"汝令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吾亦劝一切人,于自心中,常开佛之知见."所以佛之知见,即一切众生自心中本具不生不灭的佛性.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见一切众生俱有佛性,皆堪作佛,于是乘机应世,为一切众生说法,开示众生本有佛之知见,令得悟入本具不生不灭的佛性,了知从前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之非,而以此不生不灭的佛性为本修因,以期达到圆成无上菩提的果地修证.这就是佛为普度众生一大事因缘出现  相似文献   

19.
六、佛化两大弟子舍利弗及目犍连 1.尊者阿娑耆首说甘露法 尔时婆罗门大臣及余人民,王奉施如来僧伽蓝,皆悉踊跃,生随喜心。 尔时频昆娑罗王施僧伽蓝已,心大欢喜,以额头碰触佛的脚面,退还所住阎浮提中。诸王见佛,频昆娑罗王,最  相似文献   

20.
佛言祖语     
佛言:善男子菩,萨有四璎珞庄严:一者戒璎珞庄严二,者三昧璎珞庄严三,者智慧璎珞庄严四,者陀罗尼璎珞庄严。戒璎珞庄严有一种:谓于众生无有害心菩,萨若无恶害之心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