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作者宣称:这篇文章試图确定科学研究邏輯的基本对象,并且闡明其主要槪念。科学研究邏輯不是某个現代邏輯体系的部分或分枝,而是一个新的、正在形成中的知識領域,是各种把认識过程作为科学研究来研究的邏輯体系的綜合。作者认为:科学研究是直接为了在思想中获得对一般主体来說是新的結果的认識过程。科学研究邏輯是以分析科学研究过程的規律为对象的。这种邏輯运用唯物辯证法和現代形式邏輯的一切手段来制定自己的范疇,其中包括:問題、事实、体系、科学探索、直觉、假設、理論、观念、等等。因此,作为邏輯和认識論的唯物辯证法可能有两个范疇体系。其中的一个体系,从一般哲学方面来說明认識过程的特点;另一个体系把认識过程着重作为科学研究的过程来說明。当然,第一个体系的一切范疇是为理解科学研究邏輯的范疇所必需的,但是人們不能把另一堆范疇归結为第一个体系的范疇,而应当对它們进行特殊的分析。作者认为:科学研究邏輯应当研究的基本对象,簡单地說,就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形式以及构成它的要素”;科学研究邏輯的任务是要分析知識的起源,即分析新知識在現代科学中是如何产生的。作者还說:光是分析科学研究邏輯的基本概念,是不够的;必須在某个体系中表現它們,否則就得不到邏輯;这个体系目前可能是最最初步的,但是討論它的基本原則却是很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唯物辯证法是关于客观世界及认識的发展法則的科学,是无产阶級的宇宙观和方法論。而对立統一的法則則是唯物辯证法最根本的法則。运用辯证法的这一法則,对我們认識和把握事物,以及解决当前实践中的問题,具有很大的意义。因此,毛主席教导我們說:“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学会这个方法,才能正确地分析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現状,并推断革命的将来。”又說:“辯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因此,具体地了解事物矛盾这一个法則,对于我们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M.馬尔科維奇的《今日的辯证法》一文,是南斯拉夫杂志《我們的主题》一九六三年第九期(辯证法問題专号)的第一篇文章。作者强調指出,辯证法作为普遍的哲学方法,不仅是获得知識的方法,而且是研究和解决人道主义問题、确定人們活动的目的和手段的方法。作者认为当代大多数論述辯证法的著作的“根本缺点”在于:对辯征法范疇缺乏确切的說明,把辯证法原則解釋成絕对的教条,辯证法的論证和运用有很大局限性。而那些反对所謂教条主义的“馬克思主义者”,也极不关心辯证法问題。作者认为,辯证法就是普遍的哲学的方法論、方法、理論、实踐和事物本身的辯证法。作者认为辯证的原則和非辯证的原则在实踐經驗上都有一定根据,辯证法原則不能完全駁倒非辯证的原則。作者在談到自然辯证法时,肯定自然辯证法的存在。但认为自然辯证法和人的辯证法是不可分的。作者在强調人是自然的人,自然是人的自然,主体和客体密切联系时,否定了物质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原則,攻击了恩格斯坚持的辯证唯物主义反映論。作者认为,革命就是促进人的解放,辯证法就是促进自然人化,实現人的自然(本性)的革命的方法。作者把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說成是一般人道主义的共产主义.作者认为,进步的最高标准是人的全面解放,在現有历史条件下实現最大限度的人性自由;辯证法就是实現进步的理論和方法。总之,作者力图用資产阶級的人性論、人道主义来曲解辯证法,修正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4.
顾尔維奇一直根据他的辯证的超經驗主义观点宣傳資产阶級的社会学。在最近出版的《辯证法与社会学》一书中,他再次鼓吹他的辯证法才是研究社会現象的真正分析方法。这本书共分两部分,在第一部分里,他从哲学史角度指責柏拉图、普罗提諾、康德、費希特、黑格尔、蒲魯东、馬克思以及最近的薩特尔等人,說他們都是形而上学地利用和糟蹋辯证法;在第二部分里,他分析辯证法的几种辯证方法以及如何把辯证法应用于人文科学、特別是社会学的問題。顾尔維奇說,辯证法首先应当破除一切已得的概念,而与經驗結合起来。它不是一种方法或一种現实运动。唯有作为人类現实运动的辯证法与研究这种运动的方法之間的一些关系,才是辯证的,而且必須加以辯证化。他又說,这些关系可以归納为五种,或者說归納为五种辯证化的方法:互相依賴、互相联系、互相轉化、两面性和两极分化。其实,他列举的这些辯证方法并沒有客观地涉及現实运动和反映社会变化,只是主观地想借以宣傳他的把客观現实矛盾归結为概念的互相依賴这一基本观点。一句話,他是想借以調和阶級矛盾,而达到为資本主义社会辯护和反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目的。 現在我們摘譯的是本书第一部分的第八章。在这章里,他对馬克思主义的辯证法横加歪曲与誣蔑。他首先大量引证馬克思的早期著作,并說馬克思注意到了社会現实中的七种辯证运动,即各种革命綜合的辯证法、社会現实各层关系的辯证法、社会阶級及其斗爭的辯证法、異化的辯证法、經济矛盾的辯证法、社会現实和經济現实之間的辯证法、以及历史运动的辯证法。接着,他說,馬克思的辯证法有三个收获:一、提出辯证現实主义而反对教条主义;二、认識到社会中、历史上和人身上的現实运动的辯证法;三、发現了現实辯证运动中的各种可能的动向。最后,顾尔維奇得出結論說,由于馬克思沒有充分区別各种辯证法,并且又过分强調历史辯证法,因而馬克思的辯证法犯了三个“錯誤”:一、沒有研究現实运动的辯证法和用以研究它們的辯证方法之間的关系;二、把辯证法看成是上升的辯证法;三、把辯证法当作卫道的辯证法。因此,馬克思主义的辯证法依然表現出形而上学、唯心主义、教条主义以及最終目的論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三、內容和形式的范疇 內容和形式是与上面研究过的本質和現象的范疇十分相近的概念。但是把內容和形式、本質和現象这兩对范疇混为一談也是錯誤的。这里需要記住我談过的区別范疇的标准。实际每一个范疇都反映了某一个特定的方面,虽然这些方面很相近,几乎处在一个范圍之中,但是畢竟还是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現实各个領域中的矛盾特殊性問題,无論对于科学还是对于实踐都具有巨大的意义。社会生活的辯证法是整个客观辯证法的表現之一。但是,如果不估計到社会发展辯证法的特点,那末关于辯证法規律的知識就会变成一种不适合于作为行动指南的一般公式。然而在两个体系斗爭的現时代,由于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参加积极的历史創造活动,所以自觉地利用客观辯证法来加速社会进步、使共产主义的胜利早日到来,便有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7.
刘世熠 《心理学报》1960,5(4):28-38
(一)心理与大脑的对立統一 事物矛盾的法則,卽对立統一的法則,是辯証唯物主义的基本法則。它不仅是自然現象和社会現象的基本法則,也是心理現象的基卒法則。 必須首先从辯証唯物主义观点来探討物貭与意識,大脑与心理的关系。主观唯心主义者认为意識是意識,物貭也是意識;庸俗唯物主义者认为物貭是物貭,意識也是物貭。只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物”和“关系”的范疇以及它們之間的联系問題,是一个需要从馬克思主义辯証邏輯的立場来加以詳細研究的問題。这个問題在現代科学(現代科学的概念和方法正經历着革命的变革)中的意义是十分巨大的。只要指出这样一点就够了,即关系范疇是物理学的相对論和現代数学若干部門的邏輯中心。近二、三十年来,由于人們要求理解关系范疇而产生了一些專門的邏輯理論:“关系邏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出版社1963年出版的《苏联向共产主义过渡时期辯证法規律作用的特点》一书的第一章。作者是列宁格勒大学哲学系主任。作者认为:唯物主义辯证法的对立面統一和斗爭規律在資本主义条件下以对抗性的对立面統一和斗爭規律的形式表現出来,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和向共产主义过渡时期,則以非对抗性的对立面統一和斗爭規律的形式表現出来。这个規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和向共产主义过渡时期有以下特点:一、它失去自发的和盲目发生作用的性质;二、可以保证非对抗性矛盾双方的大致平衡的发展,不会使它們达到尖銳化和冲突的地步;三、有些不可調和的对立面,如共产主义思想和苏联人意識中的旧殘余,不是相互依賴的;如果說它們相互依賴,那是錯誤的;四、不能无条件地說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是現象向自己的对立面的轉化,因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間存在着差別,而不是对立”;五、不需要用阶級斗爭和社会革命的手段来解决非对抗性矛盾。最后,罗任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可以防止矛盾的尖銳化,甚至防止矛盾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一、問題的提出科学认識的任务,在于透过事物的現象揭示其本质和規律性,要解决这一任务,就必須判明現象间的因果联系。只有在真正地认識事物的原因之后:人們对事物的了解,才可能不局限于对外部特征的描述,而作出深入的理論說明。科学认識的过程,就是人們不断探求事物的原因,不断深入把握事物本质的过程。在刻卜勒发現太阳系行星运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摘譯自西德新托馬斯主义者卡里什(Rudolf Karisch)的著作《基督教徒与辯证唯物主义》一书。这本书是从新托馬斯主义立場攻击辯证唯物主义的一本反共哲学著作,在西方頗有影响,仅在1953—1961年間就再版四次之多。全书共分八章,即:一、辯证唯物主义的实踐政治意义;二、哲学唯物主义的論点;三、基督教徒对唯物主义論点的态度;四、辯证法的体系;五、基督教徒对辯证法的态度;六、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論点;七、基督教徒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八、总結。这里譯出的是第五章。在这一章里,作者从攻击斯大林所提出的辯证法的四个基本特征着手,攻击馬克思主义的唯物辯证法,并宣揚新托馬斯主义的所謂“現实主义的辯证法”。这一章分四节,即:一、世界事物的联系性;二、世界事物的变化;三、論由量到质的突变;四、論矛盾的斗爭。作者在这四节中提出的基本論点分別为: 一、他誹謗說,辯证唯物主义尽管强調各种事物的联系性,但也走向片面化的道路,把人、世界同上帝分开,看不到家庭、教会、人民和国家共同体中的个人,剝夺了个人的尊严。反之,基督教徒則是在上帝和宇宙的联系中进行思維的。誰否认或忽視同上帝的联系,誰就不能正确认識內在世界的联系,而为自由主义的或集体主义的片面性留下余地。二、他承认自然界中的变化是事实,但认为自然界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其中包含有不变的結构成分(普遍原則、法則、不变常数),它們是由上帝这个不变的原始因所附加的。基督教徒决不能承认唯物辯证法关于物质的自我运动来自它自身的观点。三、他坚决反对辯证唯物主义关于量变轉为质变的原理,而认为质变不单純是量变的結果,而是质的漸变的結果。他說,基督教徒也承认飞跃,但不是把它看成是一个唯一的物质发展原則,也不是看成由量的积累到质的轉变,而是把它看成上帝在存在层內的創造行为,看成任何一个存在层內按照上帝的設計发生的发展阶段。四、他反对辯证唯物主义的矛盾原理,认为論断和判断才能相互矛盾,而事物是不能相互矛盾的。事物可以相互对立,但不能相互矛盾,它們本身也不包含矛盾。他污蔑說:辯证唯物主义者所采用的矛盾一詞,既含含糊糊,又自相矛盾;共产党人提出矛盾理論,只不过是企图为他們的革命和暴力手段找借口。他以說教的口吻說,一个社会制度內的紧張关系,只能在保存現有制度及其統治者的情况下,通过演变、通过意識的形成来加以解决,战爭和阶級斗爭都是可以避免的。最后,他宣称,无論是馬克思主义的唯物辯证法,无論是黑格尔含义的唯心辯证法,只要它合有存在一元論的內容,基督教徒都必須加以断然的否定。基督教徒只能承认所謂現实主义的辯证法。  相似文献   

12.
我們对內心世界的认識 当罗素在1914年发表他的《我們对外部世界的认識》一书的时候,这个标題毫无使人感到奇怪之处;但現在它却使人觉得有点奇怪,而且可能是錯誤的。这事标志着哲学上的某种发展。这个标題之所以使人觉得奇怪,部分的原因是,它使人想到应該还有另一本书叫做《我們对內心世界的认識》。事实上,很可能有另外一本书,但不一定恰好就是这个标  相似文献   

13.
辯证邏輯的问題是近年來爭論較多的問題。爭論的焦点多半集中在辯证邏輯与形式邏辑的关系和邏輯、辯证法与认識論的关系等问题上。要解决这些问題,不能撇开对辯証邏輯的具体內容的研究馄恼轮皇窃谡夥矫娴囊桓龀醪匠⑹浴T谖恼轮?不能涉及辯证邏辑的全部问题,甚至連一些重要的問題,如辯证思維的規律,邏輯的方法和历史的方法,邏輯、辯证法和认識論的一致等等,也不能涉及到。而且已经談到的問題也是不全面、不充分的,如关于判断的分类的问题的叙述就沒有展开,在推理一节中也没有談到推理的分类等等。这些問題,都有待进一步研究。我們所以願意把这样一篇不成熟的东西发表出来,主要是为了抛砖引玉,想借这个机会得到各方面的批评和帮助,以改进我們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关于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范畴,我想设法说明以下几个问题:本質和现象,内容和形式,偶然性和必然性。但是在闡明这些范畴之前,我先講一下什么是唯物主义辩証法的范畴及其对辩証法基本规律的关系怎样。一、什么是唯物主义辩証法的范疇? 大家都知道,范疇、概念在認識过程是十分重要的手段,是反映客观现实的工具。列宁称范疇、概念(原则上这就是指哲学的范疇和概念)为反映現实的形式之一。和科学的  相似文献   

15.
陈大柔 《心理学报》1959,4(3):12-15
为辯証唯物主义哲学提供科学論据 心理学是研究意識的起源、发生、发展和人对客观現实的反映过程的規律的科学。研究意識和反映过程的科学不仅是心理学,辯証唯物主义哲学也研究这些問題,心理学必須以它为指导。但是,心理学有着自己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以区別于辯証唯物主义哲学。例如,关于社会意識及其一般反映規律的研究,就属于历史唯物主义及其他有关科学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刊載于日本共产党中央理論政治杂志《前卫》今年五月、六月、七月三期上,全文約有五万多字,共分以下十一节:第一,“薩特尔的复数的‘面孔’和围繞着他的‘面孔’的状况”;第二,“存在主义哲学基本性质的素描”;第三,“‘选择’和‘自由’的虛像”;第四,“与反馬克思主义接触之点”;第五,“抽象的‘异化論’的危险的迷途”,第六,“对辯证法的‘干与’”;第七,“关于‘自然辯证法’”;第八,“关于历史辯证法即历史唯物論”;第九,“这是‘馬克思的方法’嗎”;第十,“对‘辯证法’的空虛的尝試的根源”;第十一,“亚当·沙夫的論点”。本文力图全面批判薩特尔的哲学,指出薩特尔虽說承认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們时代的哲学”,但在对自然辯证法和唯物辯证法以及历史唯物論的理解上,原則上是同馬克思主义相对抗的。薩特尔想“补充”馬克思主义的“空白”的企图,本质上也不外是想根据存在主义的理解和歪曲来篡改馬克思列宁主义。他的立脚点仍然是主观唯心論。他的哲学虽然具有存在主义哲学的“畸形”的性质,但是沒有打破存在主义哲学的“原型”。本文前五节着重批判薩特尔的“原型”的存在主义哲学。第一节考察了他二十年来时而“接近”馬克思主义、时而“批判”馬克思主义的經过;指出他每过数年便来一次轉变和动搖,令人很难捉摸他的真正“面孔”。第二节論述了由克尔凱郭尔开始,經过雅斯貝尔斯、海德格尔到薩特尔的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性质,指出存在主义哲学不像馬克思主义哲学那样在世界观和方法論的整个領域具有一个統一的体系。它虽然以对于人的資产阶級的抽象的观点和个人主义的基本思想为自己的本质,但却有无神論的存在主义和基督教的存在主义两种。它不仅是与唯物論无关的哲学,与唯物論相对抗的哲学,而且它还具有政治的反动性。克尔凱郭尔就公然发表过反社会主义的政治見解,他的思想到了雅斯贝尔斯便直接同反馬克思主义思想結合起来。海德格尔耕耘了德国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土壤,这是众所周知的。薩特尔虽然不能与他們等同,但他的基本哲学見解也具有作为存在主义的本质的共同点。总之,存在主义是由資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革命时代的資产阶級个人主义的哲学,它的根子是主观唯心論。第三节分析了薩特尔的“选择”和“自由”的槪念,指出薩特尔和其他存在主义者一样,强調“个体”。薩特尔认为:在社会生活中,“个体”的选择就是創造,就是“自由”;“自由”就是不受任何束縛的意志的行为,就是不遵从任何历史規律的行为,即“計划”(projet);“自由”是超越所有道德行为的东西;只要是个人“自由”所决定即选择的行为,哪怕是杀人行为、法西斯主义,都可以被肯定为眞理。作者批評說:存在主义的自我决定即选择論,与其說是反道德的,还不如說是对于狼的邏輯的肯定;它的“自由”,是应該加以唾弃的小資产阶級的抽象的“自由”,馬克思列宁主义者絕对不能肯定这样的“自由”。第四节考察了薩特尔的“自由”、“选择”的观念在日本所产生的影响,指出薩特尔把个体的“选择”、“自由”的观念絕对化了的观点,已經迷惑日本資产阶級社会的一部分小資产阶級知識分子,使他們产生这样的錯觉:似乎在美帝国主义和日本垄断資本統治的条件下,人們即使处在无权的状况下,也能获得“自由”。薩特尔的“自由”、“选择”論,因为对任何“选择”都加以正当化,所以又給了一些“轉向者”(变节分子)以精神上的安慰,使他們把“轉向”(变节)的責任推到“自由意志”上。第五节分析了薩特尔的“异化”槪念,指出薩特尔的“异化”槪念是专用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自己的对他关系中的。換言之,就是当自己成为他人的客体,被他人凝視着的时候,就认为自己是被“异化”了。作者认为,这样的“异化”槪念即使能够成立,也只能在观念的邏輯上成立,而决不是表現現实矛盾和异化的槪念。因此,薩特尔的“异化”論是与馬克思的观点和方法相对立的。馬克思的异化槪念是說明資本主义生产关系之下的劳动者的状况的,它本身就是反对資产阶級的一种号召,而薩特尔的“异化”論不仅对工人阶級沒有积极的意义,甚至还有反对社会主义的作用。他把反对人民民主和反对資本主义都看作是摆脫“异化”的行为,同样加以正当化和美化。由于这种观点,他甚至把一九五七年波茲南事件的反社会主义現象也看作是进步。由第六节到第十节着重批判了薩特尔的“畸形”的即修正主义的存在主义哲学。第六节分析了薩特尔“干与”辯证法的目的,指出薩特尔企图以存在主义哲学家的資格来“补充”馬克思主义的“空白”,具体地說,就是企图用存在主义来构成他认为馬克思主义所“缺少”的“历史的人学”,幷且把它塞进馬克思主义里,也就是企图用存在主义的“人学”来篡改和修正馬克思主义的辯证法,再以此来构成“辯证理性批判”。因此,薩特尔的承认馬克思主义,也只是为了把它当作一个修正的对象来承认的。作者认为,对于薩特尔的干与辯证法,必須在这种意义上来理解。第七节在論述馬克思主义的辯证法中,批判了薩特尔的辯证法,指出薩特尔所說的“辯证法”旣不是思維的辯证法,也不是客观的辯证法,而不过是一种“理解”而已。所以,他旣拒絕客观的辯证法,也否定客观的自然。他极力攻击恩格斯的“自然辯证法”,原因即在于此。他說自然辯证法是把“自然拟人化”,是“硬把辯证法适用于自然界”,是“形而上学的假說”,是“独断的辯证法”。他对自然辯证法采取否定的态度,而对历史辯证法却采取“承认”的态度。但是“承认”历史辯证法,也是因为他认为在历史中有个体的“总体化”作用,才予以承认的,而幷不是眞正肯定馬克思主义的历史辯证法即历史唯物論。第八节在論述了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論之后,具体地分析了薩特尔所“承认”的历史辯证法,指出他所“承认”的历史辯证法是与馬克思主义的原理无关的,不过是他用主观主义的存在主义哲学概念对历史唯物論加以歪曲以后泡制出来的一种东西而已。第九节批判了薩特尔所說的“溯行的方法”。薩特尔以为从个体的欲望、实践即“計划”开始分析,就如同馬克思从商品开始分析那样,可以闡明整个历史的辯证法。他认为这就是馬克思的方法,尤其是《政治經济学》和《資本論》的方法。作者批判說,薩特尔根本不应該把个体的实践即“計划”看作与馬克思的商品具有同样的地位。因为馬克思的商品不是一个超历史的范疇,而薩特尔的个体的实践即“計划”却是一个超历史的范疇,它沒有任何时代性。第十节批判了薩特尔的“被构成的辯证法”的图式,指出他的辯证法是与历史辯证法即历史唯物論相对抗的,是与数千年来貫串在历史中的客观規律背道而馳的,他的辯证法不外是存在主义对馬克思主义的修正。从个体的实践即“計划”出发的薩特尔的辯证法,根本就不是表現历史辯证法的东西。最后的第十一节批判了亚当·沙夫关于薩特尔的存在主义的見解,指出沙夫贊揚薩特尔提出了問題幷且把存在主义与馬克思主义的“不同意見的中心点”归結为“人的問題”这两点,是錯誤的。作者认为,这等于沙夫接受了薩特尔关于所謂“馬克思主义的空白”的說法;沙夫的这种錯誤态度完全出于他的抽象的人观、抽象的人生观。以下摘譯的是作者着重批判薩特尔想“补充”馬克思主义的“空白”和曲解自然辯证法与历史唯物論的第六、七、八等三节。  相似文献   

17.
現在让我們仍旧来談談辯证法。黑格尔哲学所有正确的东西就是它拒絕在主体与客体、思維与真实之間作出絕对的区分。但是,这种“无区分”正是任何无距离鳥瞰区域本质之所在,它却被一种辯证理性的神話表达得十分拙劣。辯证理性給自己加上的許多特征之中沒有一个准确地描繪着事实。就連它的第一个野心,姑就其正当的和可以达到的  相似文献   

18.
一 儿童在入学后,經过教学的影响,不但逐漸掌握了一些知識,而且在掌握方式上也发生着变化,这点在思維活动的特点上表現得特别明显。在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感性认識,如果說感性认識也包合着低級思維,即所謂具体的、形象的思維,那么到学龄期,儿童开始能从对事物的外部現象的认識逐漸过渡到对事物內部联系的认識,即所謂抽象的、邏輯的思維。这一变化影响着儿童整个心理活动,使之发生一些质变。儿童  相似文献   

19.
本书是苏联列宁格勒大学辯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研室集体編写的,共七章:第一章《論对立面統一和斗爭规律的表現形式和作用特点》(B.罗任),第二章《論社会主义社会中对立面統一和斗爭規律的組成部分(范疇)》(B.图加林諾夫),第三章《論社会主义社会中量变向质变轉化規律作用的特点》(C.施略赫金柯和(?)施略赫金柯),第四章《社会主义社会前进运动的特点》(C.薩維里耶夫),第五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20.
李屏西 《心理学报》1959,4(6):48-52
科学心理学所要研究的是关于人的心理意識問題,而人的心理意識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現实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人在和自然界相互作用过程中发生发展的;是有其自身的客观規律的。心理学的任务,就在于揭露这个規律并給予科学說明,来服务于人的社会生活需要。 辯証唯物主义指出,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学的特点,就是在于具体地闡明人脑对客观現实的反映,闡明在客观現实作用下人脑是如何产生人的心理意識的。作为反映客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