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博兴县博物馆藏"奉为高祖文皇帝敬造龙华碑",碑身残缺下部,正文残存1245字。碑文记邑人在故龙华道场之墟古塔基上重修龙华塔之事。经考证,龙华碑刻于隋大业三年四月至八月之间,尚未完成即被断毁掩埋。碑记对研究博兴佛教,特别是龙华寺的兴衰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春光明媚的三月,我们来到了普光禅寺。普光禅寺坐落在风景秀美的湖南张家界市,为禅宗临济宗的一处著名丛林,始建于明代,据清代侯昌铨编撰的《湖南永定县乡土志》记载:“(永定)迤东有普光寺,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指挥史雍简建,本朝(指清朝)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协镇史城重修。寺有白羊石,雍简建寺时,见白羊满山,逐之入土,掘之见石,其下有窖金。遂发之,以金修寺,寺成入奏,赐名普光寺。”民国时期,常住僧侣达50-100人,除主持与管理本寺外,还管辖原大庸近百座寺庙,1919至1943年,这里先后举行了6次龙华大会,湘、鄂、川、黔数省近千名佛教…  相似文献   

3.
青莲寺     
青莲寺位于山西晋城市东南17.5公里处的寺南庄附近,是国内著名的佛教净土宗道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上接危崖,下临湍流,峭壁对峙,屏嶂环列,清自雄出,秀在险中,古人称之为“晋魏河山第一奇”。寺由古、新两部分组成,古寺在下,新寺在上,二寺相距里许。下寺创建于北齐文宣帝天保三年(552年),唐代重修,懿宗咸通八年(867年)赐名“青莲寺”。上寺问世于隋、唐之际,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曾赐额“福严院”,自唐迄清历代屡经修葺扩建,遂成为寺庙群集之地。  相似文献   

4.
靖居丛录     
《法音》1989,(10)
中国佛教学院中国佛教学院于1940年一月开始筹备,二月正式成立,设有董事会,院长聘请周叔迦居士担任,下设教务、训育、事务三科主任及文犊、会计、庶务等职员。院址在北京德胜门内甘水桥瑞应寺。寺创始元代,至明成化三年(1467),万贵妃为宪宗祈福,颁帑金拓基重建,赐额“龙华”。迨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左都御史揆叙,宅于寺之西偏,睹金容晦暗,梵栋崩摧,乃布金祗园,更兴绀宇。明年工竣,适逢康熙帝六十寿辰,乃欣洒宸翰,敕名“瑞应”,并书“法云真际”匾额及七言联“花外梵音流慧日,阶前树色绕慈云”以显异之。寺中有文光果树,是年盛开,缀实累累,群臣撰诗歌颂,  相似文献   

5.
正一、寺院历史南山禅寺原名石泉寺,为山东龙口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寺庙。据史书记载:佛教在唐代时传入龙口,自唐至清,佛教兴盛,全县800余村,均建有庙宇,境内著名寺观有三观八寺之称,石泉寺位居八寺之首。寺名原称昭庆寺,唐代贞观元年(627)初建,宋建隆、明万历、清雍正、光绪年间屡经重修。鼎盛时,庙容金碧辉煌,为邑内一大胜景。寺址位  相似文献   

6.
清代湖南佛教史上最值得关注的事件,是沩山佛教的中兴。明万历年间,沩山密印寺在一场大火中化为乌有。为复兴这一古老的沩仰宗祖庭,大圆上座、五峰如学、养拙行明、慧山超海等禅师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其中,尤其以慧山超海的功劳最著。慧山超海对清代沩山佛教中兴之作用,主要集中于以下三大事业:(1)重修殿宇,再现沩山唐宋道场之规模;(2)恢复寺田,奠定清代沩山寺院经济之基础;(3)由其直系弟子厘定沩山清规,为清代沩山佛教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清代沩山佛教的影响能够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在湖南佛教乃至全国佛教中独树一帜,沩山超海当为第一功臣,称其为"灵祐再来"并无不当。  相似文献   

7.
座落在上海市西南郊的龙华古寺,相传创建于三国东吴赤乌年间,是江南佛教的策源地之一。这里又以桃花驰名,有“柳绕江村,桃红十里”的胜景。在过去漫长的岁月中,龙华寺历尽沧桑。上海解放时,这座江南古刹已经破败不堪了。一九五三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曾拨  相似文献   

8.
唐代首批佛教官寺设立于高宗乾封元年(666),系以高宗封禅泰山为契机而诏立。乾封元年诏立的这批佛教官寺并非通过诏令统一赐额,而是以封禅泰山后各地出现的不同祥瑞分别命名。高宗乾封元年的佛教官寺还具有诸州立寺、统一度僧、观寺并置三个特征。高宗官寺的这些特征基本为之后的三次佛教官寺设立,即武周天授元年(690)、中宗神龙元年(705)和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所继承,对唐代佛教官寺制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建于公元857年的唐代佛教建筑佛光寺是中国现存最古的唐代建筑之一。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部,五台山南台外围的佛光山中。据傅熹年先生介绍佛光寺是北魏以来的名刹,属于有寺额的正式寺院,是会昌灭法时拆除的四千六百余寺之一,现存寺殿是灭法后重建的。(张钦楠著《中国古代建筑师》126页)历史背景:佛光寺始创于北魏孝文帝年间(471—499年)。北魏皇室尊崇佛教,在开凿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的同时又在五  相似文献   

10.
正济宁东大寺位于山东省济宁中区古运河西岸,始建于明洪武(1368)年间,天顺三年(1459)重修,清康熙年间扩建,乾隆年间钦赐重修,始具今日规模,是一座中国宫殿式伊斯兰教建筑群。2006年5月,济宁东大寺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建筑由东西轴线排列,依次为序寺、大殿、望月楼三大部分。该寺大门为明代遗  相似文献   

11.
善化寺位于大同市城区南门里西侧,俗称“南寺”,系辽金两代陪都西京(即今大同)的大型佛寺建筑之一。据碑文记载,寺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年间,以年号得名“开元寺”。后晋初年易名“大普恩寺”。辽保大二年(1122)寺宇大部建筑毁于兵燹,“楼阁飞为埃粉,殿堂聚为瓦砾,前日栋宇所仅存者十不三四”。金天会六年(1128)至皇统三年(1143)由住持和尚圆满大师募资重修,凡15年始成。据《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载,金代重  相似文献   

12.
正高旻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南郊古运河与仪扬河交汇处的三汊河口,相传其创建于隋代。据《清朝通志》记载:顺治三年,皇帝加封运河之神为"廷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吴惟华"以时致祭"。顺治八年(1651)吴惟华在三汊河岸筹建七级浮屠,名曰"天中塔"。塔成后,吴惟华又在塔边增建了三进的梵刹,称为"塔庙"。康熙四十三年(1703)康熙帝南巡,曾登临寺内天中塔极顶四眺,有高入天际之感,他从汉王逸赋《九思·哀岁》"旻天兮清凉,玄气兮高朗"句中撷出高、旻二字,故书额赐名为"高旻寺",写下《高旻寺碑记》,高旻寺一名由此得来。高旻寺在中国佛教史,尤其是  相似文献   

13.
白塔寺位于北京阜成门内大街路北,始建于辽寿昌年间(1095—1100),原名永安寺。元至元八年(1271)重建,改名大圣寿万安寺。明天顺元年(1457)重修,改名妙应寺。因寺内有一座元代修建的覆钵式大白塔,所以人们习惯称为白塔寺。白塔寺是北京历史上一座著名的佛教寺庙,历朝历代都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辽代时是当时燕京重要的密宗传播道场,著名的辽代显密圆通法师道殿曾驻锡于此举扬宗风,并亲自主持修建了一座“释迦舍利之塔”。元代时是藏传佛教传入内地后兴建的第一座佛寺,寺庙规模宏大,“一如内廷之制”,寺的中心又有尼泊尔著名工程师阿尼哥…  相似文献   

14.
千佛山位于济南市城南五华里处,是济南市三大名胜之一。千佛山古称历山,相传虞舜曾躬耕于此,故又有舜耕山之称。人们为了纪念舜帝教民耕稼的功绩,每年在此举行“迁祓”仪式。隋开皇年间,佛教兴盛,在千佛山之阴刻石造像,又建千佛寺,因而得名千佛山。寺在唐代贞观年间(627~649)重修,改名兴国禅寺。宋代又有扩建。宋末明初,因战乱,寺院已“殿堂蓁芜,无存一砖一瓦”。明成化四年(1468)苏贤捐资重建佛殿、僧寮和库房,殿内重塑释迦牟尼佛、地藏王菩萨、十八罗汉、四大天王等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1月6-7日,由广西贵港高政府举办,桂平市政府协办,西山龙华寺承办的"西山论坛·佛教文化暨巨赞大师诞辰百年学术研讨会"在广西桂平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佛教学者黄心川、  相似文献   

16.
正佛教的寺、僧依所属宗派不同,可分为不同的类型,自唐宋以来"禅"、"讲"、"律"三分天下寺院,乃为定式。所谓"禅",指禅寺、禅僧,由禅僧住持,代表禅僧宗尚虚寂;所谓"讲",指讲寺(是天台、华严、唯识、净土诸宗寺院之通称)、教僧,由教僧住持,代表教僧精研释典;所谓"律",指律寺、律僧,由律师住持,专门学习和弘扬戒律,代表律僧严行戒律,此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1月6日至7日,由广西贵港高政府举办,桂平市政府协办,西山龙华寺承办的"西山论坛.佛教文化暨巨赞大师诞辰百年学术研讨会"在广西桂平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佛教学者黄心川、楼宇烈、杨曾文、陈兵等知名学者60余人出席了  相似文献   

18.
菅原惠庆(1896—1982),日本佛教净土名僧,历任东京远行寺(现名枣寺)住持、日中友好宗教恳谈会事务局长、副会长、会长。曾多次踏迹玄中寺,以其毕生精力为玄中寺的重修和发展中日两国佛教文化事业的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罗什寺位于陕西户县正南8里之罗什堡(堡因寺而名),创建年代不详。明成化二十年(1484)《重修罗什寺记》碑载:“地形雄丽,并于村端,纳圭峰之拱翠,映涝水之□兰。云□深处,有寺一区,题曰罗什寺者,乃鸠摩罗什游锡之所也,因建寺焉。”今考鸠摩罗什于后秦弘始三年(401)来到长安,秦主姚兴待以国师之礼,请入逍遥园(即今草堂寺)翻译佛经。来华时路经涝水之滨,有倾其履中土而生异木二株的传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84,(6)
受今年第九号台风影响,在上海港避风的台湾渔民一百多人,于八月二十一日中午到龙华古寺进香。该寺两序僧众热烈欢迎来自台湾的佛教信徒们。龙华寺监院荫远法师陪同台湾佛教信徒瞻仰了天王殿、弥勒殿、大雄宝殿及正在修建中的三圣殿。他们虔诚地上香祝愿,并为佛像装金乐助了功德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