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君毅认为,近代中国文化面临西方文化冲击所采取的卑屈、功利的态度,阻碍了中国文化的真正重建。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必须立足于中国文化之根本精神综摄西方文化精神,以全面重建中国未来社会文化精神和纯粹文化精神,这是继中国文化先秦立"人极"、宋明立"太极"后的立"皇极"的文化伟业。  相似文献   

2.
人文精神的重建,首先应以对传统经典的阅读和阐释为基础。作为群经之首的《周易》,乃是塑造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典籍,在当前时代对之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王振复教授新著《周知万物的智慧:周易文化百问》,以文化随笔的手法,从巫筮文化、人文根基、卦爻符号、命理文化、文化超越、当代启示诸方面拈出一百个问题分别加以阐说。该书既综摄历代易学研究之精华,又撷取时下易学之热点;既对《周易》基础知识有详尽之解说,又有对时下社会文化问题精辟之点评。它立据于作者深厚之易学修养,但又举轻而包重、以简言而达旨。经由严肃的经典解读之作使我们接近古人的智慧,从而重建中国文化之精神,乃是中国文化走向未来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3.
评现代新儒家的“中体西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现代新儒家的“中体西用”论李翔海在中国哲学的现代重建中,现代新儒家采取的“中体西用”的思想纲领,典型地代表了现代新儒家作为文化保守主义的思想品格。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评析。一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文化危机是双重的。一方面,作为社会之主导思想的儒家文化已经僵滞、萎缩,内在的文化生命力呈严重衰竭之势。另一方面,在发展出了以自由、民主、科学为代表的价值系统之后,西方文化已经具备了现代文化的形态。而随着以坚船利炮为依凭的西学东渐,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文化传统构成了严峻的挑战,进一步加速了中国文化传统的没落…  相似文献   

4.
海外及台湾部分学者论新儒家及文化重建(续)龙佳解(湖南大学)二、中国文化重建的哲学省察傅伟勋自叙其尝试中国文化重建课题的哲学省察的直接成果是:一是获致了“中国本位的中西互为体用论”的结论,作为中国文化重建的立场;二是构想出“生命的十大层面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学的发展与中国文化的重建(引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认为以往人们一贯强调文化对医学的影响,其实,医学的发展对文化也产生不可忽略的作用。这在当今中西文交汇,中国文化重建及中国医学交融中体现得尤为突出。由于文化是个泛概念,一般地讨论文化发展与重建,常会流于空泛,难有可操作的切入点。由于医学既是文化中的一个子系统。同时又具备了许多具体的,可操作的特点。而医学又十分贴近日常平民生活,多为人们所直接感知和接受。因此,中医学与医学交融的结果将对中国文化的重  相似文献   

6.
海外及台湾部分学者论新儒家及文化重建龙佳解(湖南大学)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是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一个迫切而又实际的课题。这里,介绍美国及台湾的知名学者傅伟勋、韦政通、林毓生、张灏、蔡仁厚等人有关新儒家及中国文化重建的一些主要思想,借他山之石以攻玉,希望能对关...  相似文献   

7.
论韩愈的道统观及宋儒对他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愈提出的道统观,以及宋儒对此观念的消化与超越,是认识与分析宋以后中国思想演进的关键性起点。韩愈提出道统观,目的是斥佛祛邪,但手段是确立儒家之道。韩愈从整个生活方式,即广义的文化概念对儒家之道作出结构性分析,同时,又不使作为文化主体的人消失在结构中,力求个人与社会的贯通。由此,韩愈的道统观使原来所关注的抵制佛教的目的转到了如何解释固有的儒家之道,以及基于这种解释而自觉展开的儒家文化重建。宋儒在接受韩愈以后,分别从不同的方向对儒学作了推进,其一是从社会经济改造入手,其一是从个体价值挺立入手,前者的代表是王安石、叶适,后者的代表即是后来的正统理学。理解宋代儒学,不能帛裂此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8.
正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孔子是最杰出的文化代表。孔子儒学总体上蕴含着文化、伦理、政治、教育、社会治理方面的五大智慧。它们仍可为今所用,甚至可以为全人类共享。其一,述而有作的文化智慧。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周文疲敝,礼坏乐崩,当面临"古今之变"、重建"文化认同"的时代课题时,孔子应之以"述而有作"之道,述礼作仁,一继承一开新,由此礼乐得以存、仁学得以立、儒学得以开。借助于仁,中国传统文  相似文献   

9.
道家环境哲学及其现代价值杨信礼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整体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道家丰富而深邃的理论创造中,有极为珍贵的环境哲学思想,其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状态之形成原因的分析,关于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平稳秩序的设想,对于现代社...  相似文献   

10.
《中国哲学史》2012,(1):129
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兵家、杂家等诸子之学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自汇聚诸子思想的诸子文本诞生伊始,伴随后人对文本的不断诠释、解构与重建,子学如同鲜活的生命体,不断发展、演变,生成一代又一代的新子学,从而不断地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使之变革、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传统乡村的人生信仰,是一种由私塾学堂、宗族祠堂和民间道堂复合而成的精神生态系统,为传统乡村大众提供了安身立命之地。这一系统近代以来被摧毁,导致了乡村的价值真空和文化荒漠化,急需在乡村重建新的教化体系加以填补。本文通过对于传统乡土文化的研究,结合当代乡村儒学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在目前乡村建构儒学讲堂、公共祠堂和民间道堂三堂合一的教化体系的构想,通过乡土文化的返本开新,为乡土文明重建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正> 有一种看法,认为对传统文化必须彻底重建,根本改造,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文化的发展有其继承性。每一代人总是要在已经形成的文化环境下成长,每一个思想家也总是要在前人已经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前人的思想资料来创造、来发展,提出自己的思想。正是由于文化的继承性,才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文化传统。如果只有创新,没有继承。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不断地彻底重建,根本改造,那就不会有传统了。而没有了传统,离开了对传统的批判继承,新文化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时代的文化应该是前所未有的新文化,这  相似文献   

13.
重建个人所有制是未来社会重建劳动者所有权或私有财产的所有制形式,是在社会所有制的基础上,重建消费资料的所有制形式。马克思揭示了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否定之否定"的发展道路。通过深入理解这一"否定之否定"的发展道路,我们就能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  相似文献   

14.
<正>一、引言现代伊斯兰思想重建是穆斯林思想家和学者们在受到现实问题的冲击,面对伊斯兰的信仰与穆斯林社会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陷入重重危机的情况下,反思伊斯兰思想传统,试图通过理论更新与重建,走出时代困境的历时逾百年的文化工程。随着历史的发展,出现在十九世纪上半叶的伊斯兰现代主义,带有明显“改良派”的特性:它以埃及人拉法尔·塔赫塔威(1801-1875)译介西方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为开端,  相似文献   

15.
在众多的教育哲学流派中,社会重建主义的教育思想有着特殊的地位及影响。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当前文化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美术教育的重要资源,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有着决定性作用。文章通过梳理和分析社会重建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社会重建主义下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从而得出一些对我国美术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正>在舒大刚教授的带领下,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诸同仁历经18年卧薪尝胆,一部承载中华文化内在精神价值,汇集两千余年儒家典籍文献,涵括经、论、史三藏24目5000余种经籍的《儒藏》,已经编纂完成,其中《史藏》之部274册已于2014年初出齐,整体展现于学者和世人面前。民族复兴之魂在文化,而一时代之文化复兴,则必由学术之重建导其先路。川大《儒藏》之编成出版,不仅与佛、道二《藏》势成鼎足,结束和弥补了儒家无《藏》之缺憾,亦为儒学的当代重  相似文献   

17.
<正>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在内忧外患的超强力挤压之下,孕育出了部分知识分子对传统的强烈悖反心理,从而主张彻底破除传统文化,“彻底重建”中国文化的价值系统。这种思路和心态在八十年代中国文化讨论中表现为带有明显激进色彩的“彻底重建”论。按这种观点,“中国文化必须从总体上予以彻底否定”(黎明:《封建体制抛弃了传统文化中的好东西》,《世界经济导报》1986年6月9日),只有从根本上挣脱传统的束缚,彻底重建中国文化的传统,才能实现中国文化形态的全面更新。这种激进的“彻底重建”论具体的理论表现是:以反传统继承传统,用外来文化打破“超稳定”系统,西体中用,全盘西化。  相似文献   

18.
赵涛 《周易研究》2022,(6):100-103
从话语的层面深度挖掘中国学术本土资源,彰显其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无疑是从文化底层逻辑重绘中国学术地图的奠基之举,极富前瞻性。回归中国学术传统,建构本土话语体系,一种可能的选择就是文言文的重新出场。随着时代的发展,白话文早已取代文言文,成为当今学术表达的正宗文体,文言文想完全恢复到当年一统天下的局面是完全不可能的。但若能“以文补白“,充分发挥文言文在当代学术重建中的“补白”作用,实现文言与白话并行不悖,共臻于极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大有助益的。这是因为:第一,文言文是中华文化之根,以文言文写就的历代典籍是中国至为重要的本土话语与学术资源;第二,以文补白,正确处理好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关系始终是中国学术话语体系重建绕不开的话题;第三,当代文言文的重新出场,是找回文化自信,重建对域外民族文化优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河西回鹘之佛教杜斗城杨富学9至14世纪,河西回鹘的佛教及其文化相当发达,在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及安西榆林窟中至今尚保留有他们重建、重绘的洞窟20余所。敦煌、酒泉等地先后发现的回鹘文佛经,如《金光明经》、《阿含经》及净土诸经写本甚多。本文以这些回鹘文化...  相似文献   

20.
文化本质的“伦理证成”使命与精神生活的道德价值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的本质是伦理,其最后的成果则是优雅人性和高尚道德人格境界的养成。文化担负着塑造国家形象和国家信仰、接续民族精神血脉等多重重大使命。面对普遍的"文化失序"以及文化自身内在的提升人的道德境界功能日渐弱化、钝化的严峻现实,面向未来,我们需要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意义上,以生成中的、成长中的具有强大包容性和开放气度的"大中华文化"之价值重建的立场和姿态,按照文明人类之道德价值实现的实践逻辑,着力培育市场化社会所需要的优良公共性伦理的生活生态,整饬业已"碎片化"的道德生活现实,创制具有典范性、引导性的人类共享的道德价值,引领人类逐渐回归到文化本质的伦理证成与自我拯救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