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抢跑的规矩     
在举世瞩目的雅典奥运会上,一个叫刘翔的小伙子创造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奇迹后,他的名字一下传遍了全世界。  相似文献   

2.
规矩     
正明代著名收藏家、鉴赏家项墨林博雅好古,不走仕途,倾其一生所能,购买心仪的藏品。据后人统计,他的书法收藏总量相当于故宫博物院的一半,几乎撑起了半部中国的美术史和书法史。世界上很多博物馆的中国书法类藏品都来自于他。项墨林出身名门望族,富甲一方,他继承了家族的大部分财产,有雄厚的资金满足这个"奢侈"的爱好。只要是看中的藏品,无论价格多高,他都会买下。  相似文献   

3.
规矩与方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众所周知的古训。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规矩”在变化,如果一味地循规蹈矩,画地为牢,就难以有所突破,有所成就。世界是先有“方圆”,然后才有“规矩”的。如今更可以用电脑代“规矩”,成“方圆”。不囿于规矩,允许出格,这是出人才,出成果的一条法则。人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大凡杰出人物,只守方圆,不拘规矩。一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牛顿,晚年却一头扎入基督教的研究与考证。他以顽强的毅力追求真理,而感情却脆弱得象孩子那样,爱哭鼻子。爱因斯坦研究严肃而深奥的相对论,却生性“顽皮”,不修…  相似文献   

4.
最近读到一篇短文,是嘲讽循规的德国人的:中国的留学生见到德国人做事刻板,不知变通,就存心要捉弄他们一番。大学生们在相邻的两个电话亭上分别标上了“男”、“女”的字样,然后躲到暗处,看“死心眼”的德国人到底会怎么做。结果他们发现,所有到电话亭打电话的人都毫无怨言地进入自己该进的那个亭子。有一段时间,“女亭”这边电话闲置,“男亭”那边宁可排队也不往“女亭”这边挤。我们的大学生惊讶极了,不晓得他们何以“呆”到这个份上。面对大学生的疑问,德国人平静地耸耸肩:规矩嘛,还不就是让人来遵守的吗? 是啊,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甘…  相似文献   

5.
佛门教育十分重视思想教育与生活教育,因为唯有健全的思想和规律的生活,才能完成人格,成就道业。因此,举凡行、立、坐、卧,一切举止动作都要威仪具足,所谓“身具德,人必敬”。以下仅就日常生活中的行立坐卧四种威仪,以及有关参访、入殿、礼拜、出堂等应注意的行仪,略述于后:  相似文献   

6.
正钱穆先生在他的文章《做人的规矩》中曾写道:人有人的样子,也便是有规矩了,这是人生最高的艺术。事实上就是这样。一个人要是没有约束和监督,他的动物性随时随地都会迸发出来,进而伤及他人、他物。所以,孟子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其实,这样说还不够深刻,应该说:没有规矩,就难以成人。而所谓规矩,就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原则、底线,如果没有它的存  相似文献   

7.
陈丰盛 《天风》2021,(3):59-59
汉语中有一句一直沿用至今的话,叫"无规矩不成方圆"(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上》).在基督教中,基督徒耳熟能详的一句圣经教导是:"凡事都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林前14:40)在字面上或理论上,大家都能认同,也期待教会变得更加规范、有秩序. 1978年底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之后,教会逐步恢复合法宗教活动.在20世纪80...  相似文献   

8.
演悟 《法音》2006,(9):38-42
佛陀教诫四众弟子,形仪必须庄严整肃,内检其心,外束其身,动静举止,皆应如法。“威仪乃无言之教,堪发有情之信”。佛弟子行住坐卧具足威仪,不仅能调伏烦恼,身心寂静,人格风范也可以感化众生。因此,规矩礼仪是佛教自利利他的方便之门,是学佛的基础。但许多刚入佛门的居士乃至个别学佛多年的居士,对此并不是很清楚,进入寺院不知所措,言行举止常不如法,甚至玷污清净道场的庄严神圣。更严重的是对入寺的规矩礼仪凭空猜测,以致于以讹传讹。鉴于此,本文将入寺应该注意的规矩礼仪作简单介绍,以备在家信众入寺处众参考。一、拜佛、问讯与上香规矩进寺…  相似文献   

9.
最近有些地方,特别是农村的教会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分裂现象。某镇共有四五千信徒,到目前为止据估计其中已有二三千人离开了原来的教会,并且一些人仍在喊着:“出来!”要弟兄姊妹们从“属世的教会”出来,加入“属灵的教  相似文献   

10.
她是个商界强人,某一天,她买下了一家公司。这是一家并不被别人看好的公司。那些日子,公司人心惶惶,按照惯例,接下来便是裁员。但不久,她宣布公司人员一个也不动,只是立下了必须遵守的几条“规矩”。  相似文献   

11.
正16世纪,天主教自唐、元两代之后,再度传入中国。自明中叶起,耶稣会、方济各会和多明我会的传教士相继来到中国。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耶稣会会士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到达北京,他主张要适应中国国情,以天主教教义与儒家伦理观念相融合为传教策略。利玛窦自称"西儒",秉持儒家作风,引用儒家经典论证、诠释天主教教义,将天主教崇奉的"天主"(Deus)解释为儒家经  相似文献   

12.
她是一个商界强人。某一天,她买下了一家公司。这是一家并不被别人看好的公司。那些日子,公司人心惶惶,按惯例,接下来便是裁员。但不久,她宣布公司人员一个也不动,只是立下了必须遵守的几条"规矩"。"规矩"的最后一条显得很  相似文献   

13.
正我的小孩所上的小学,有选修表演课。他现在五年级,前两天校庆,老师让他表演一段《堂·吉诃德的时光宝盒》,剧本的含义是由老师来架构的,相当好的故事,小朋友们也都熟悉这个人物,台上台下没什么陌生的或者不懂的东西。我的老三负责演堂·吉诃德,在台上五秒钟之内要由青年武士走几步路就要变成愈老愈好的武士,光是这一段戏,对一个在表演上刚开始牙牙学语的小孩子来说,多半是带着游戏和家家酒的成分去表演的,但是只要在舞台上,灯光再一打,戏,也就算上演了,  相似文献   

14.
当我们纯粹地从主体内部,去考察人的认识能力时,此时的主体自身,必须具备形成这种能力诸因素相对稳定的组织方式,这就是思维赖于存在的结构.唯识学把这个结构,放置在一个先验的东西"识"的体性中进行把握,八识便在这个情况下施设出来.八识即:第一眼识、第二耳识、第三鼻识.  相似文献   

15.
一、 利玛窦规矩的形成及其核心思想明代在江西南昌形成的利玛窦规矩,其核心就是天主教界主动适应、融入中国的社会文化,从而得到嵌入民众信仰生活的可能.当时的天主教界下功夫贴近社会生活现实,认识中国社会本身的文化特质,找到中国文化的表达方式,以便在与中国社会同在之中实现中国化.  相似文献   

16.
<正> 中国的过去以至现在,都没有抖落农业文明这块浓重的色彩,因此,笔者认为,要研究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调,就必须从农业文明这个切口契入。正如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必将呼唤着城市的大量涌现一样,中国这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也必然历史性地要求以乡村作为它自身构成的基本单位。因而农业文明的中国的乡村化就自然构成了它与工业文明的西方的城市化大不相同的特色。以乡村为其基本构成单位的传统中国社会,是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形成了乡村以小为其特征,人们以牺牲个性为代价而适范于一种普遍的认同——规矩,从而形成了一种乡村化的伦理情感——温柔敦厚;同时,乡村化节奏作为农人们灵魂的另一种最基本的颤动方式,与乡村化的伦理情感交相作用。在此基础上,便孕育出了田园牧歌式的审美情调。  相似文献   

17.
玄奘《八识规矩颂》新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为作者新译释的《玄奘八识规矩颂》而撰写的导言。在第一部分中首先介绍的是佛教“唯识学”及其“识”的基本含义。在第二部分中则进一步介绍“唯识学”在印度的缘起及其以后的发展史,以及它在中印文化传播中扮演的角色。第三部分是对《八识规矩颂》作者玄奘的总体介绍和评价。第四部分再现了历史上关于《八识规矩颂》之真伪的争议,并对这个争议做出自己的评价。最后的第五部分则是对《八识规矩颂》新译释的几个方法和义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15,(6)
<正>教会纪律是制约律法主义、权力泛滥和保障个体潜能和权益得到最大化发展的最佳选择之一。长期以来,为了促进教会的发展,也或许是因为对爱之教义的误解,我们的教会有时只讲慈爱,不讲公义;只讲救恩,不讲审判;只讲人情,不讲规矩。唯人数是瞻,唯信徒是中心。唯恐因为一讲纪律就会让人跌倒,一讲惩戒就会带来纷争。但实际上,正是因为教会缺少纪律才让人无章可循;不讲规矩才造成诸多纷扰;没有惩戒才使得教会不能圣洁。教会要不要有纪律?教会该有怎样的纪律?本文就尝试根据圣经的教诲做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19.
赵赟 《管子学刊》2009,(1):22-25
《管子》倡导“城郭不必中规矩”,体现出因地制宜、“和而不同”的务实精神,广为我国古代城址规划建设所“兼容”。“不规矩”与“规矩”是互补而非替代关系,通常表现为“中体西用”,“体”即“规矩”;“用”则“不规矩”。研究表明,城址规划被环境所限定,环境则透过城址规划的“不规矩”而被解释,并表现出阶段性差异。一般而言,在地形完整的新建城市中,受礼制思想影响,采用“规矩”方整的布局方式;而在有山川河流或改建城市中,则根据地形随宜变通,凸现“不规矩”形态。  相似文献   

20.
"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所达到的人生成就的最后评述,其真谛是"从心之仁,不逾礼",即自觉于规矩,这是真正的自由。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但绝不是牺牲内心去迎合不合理的社会规矩。孔子"从心所欲"所意味的自由,非随心所欲,而是自觉自愿行礼为仁、立德顺天,在此过程中"从心所欲,不逾矩",真正地达到了礼与仁的合一,达到人与天的合一;在这种天人合一中,人实现真正的自由,即无论人做什么,都符合天地的根本原则——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