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也伴随以国家之间贫富分化的日益加剧,生态危机的日益凸显。今天,人类面临着全球性种种问题的共同挑战,而今日人类社会的应对,每每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加重其严重性,作为宗教徒,只有真正回到宗教的伟大教导,以不同宗教所教诲的共同智慧为“黄金法则”,处理国与国之间、宗教与宗教之间、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关系,才能走出困境,缔造一个人类美好的共同家园。  相似文献   

2.
《周易》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用生命的观点观察世界,用生命的体验关注人类,理解万物。祈望在人和人之间,人和物之间建立符合自然本性,顺从生命本质的关系。《序卦》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依《易传》,儒家伦理系天地大化生命流行的产物。因而,它应当积存和总括天地生养万物与人类的基本法则,成为一种生命伦理。一、万物皆有生的权利《周易》认为人和万物的理、性、命均来自于天赋,来自…  相似文献   

3.
20世纪遗传学取得的重大成就并不能掩盖它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宗教、法律之间的不和谐.如何更加正确和高效地进行遗传学的研究和技术应用已经成为各国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概括了遗传学认识的特征,分析了现代遗传学理论同各种传统认识之间存在的争论,并结合当今在遗传学理论研究和技术运用中出现的社会问题提出社会控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一、前言宗教是人类的灵魂。从这个意义来讲,也可以说,宗教是人类世界的一种光明。面对世界的动荡,人心的不安,人们总会不由自主去叩问宗教之门,去寻求照亮人类出路的光明。尤其在现代社会里,现代性危机与生命本质性的困惑交集纠缠在一起,并在21世纪全球化的巨浪中波及整个世界。在共同的时代危机下,人类命运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和平与幸福不再是民族国家的各自奋斗目标,而是全球的共同责任。因此,世界不同宗教也应当走近彼此,团结合作,共同担当宗教在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5.
宗教伦理视野中的生态大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动态活性大系统。它不仅是一个无所不包的整体 ,任何生命体均只是地球生命圈中的一部分 ,而且各部分与其他部分处于有机联系的伦理关系网络之中。这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与和谐发展不仅是宗教生态伦理的内在要求 ,更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创建人类理想家园、人类新文明的进程中 ,宗教生态伦理思想 ,将愈益显示其不可忽视的强大内力  相似文献   

6.
多一点宽容     
房龙在《宽容》一书中说得好:“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宽容人,而动物只会戕残动物!”的确,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是由野蛮逐渐走向文明,从野蛮向文明过渡却经历了压迫、仇杀、反抗、战争等灾难。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虽然离不开健全的法制、道德的束缚、伦理的深化、良知的醒悟、宗教的劝化,但世界的和平、社会的安定还有待于人们的共同建设。人作为地球的主体,为地球带来了生机,同时也为地球带来了破坏。生态的平衡、自然的保护,是上主给人类的一条爱的诚命,可人类却为了蝇头小利恶意贱踏,从而使自己生存的空间受到前所未有的污…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的每一个民族 ,都有本民族共同的生活经验 ,都有本民族共同的生活经验的记忆。这种共同生活经验的长期积累 ,往往凝结为该民族特有的宗教文化。宗教作为各民族最初的文明形态 ,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和伦理规范的形成产生过巨大影响。事实上 ,宗教曾是早期人类历史上最普遍的一种生活方式 ,后来仍然影响着广大民众 ,而且与社会生活保持着广泛的联系。道教作为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宗教 ,由本民族的原始宗教和夏、商、周三代礼乐文明等直接发展而来 ,因此 ,道教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共同的生活经验和记忆 ,而且将这些共同的生…  相似文献   

8.
《法音》1986,(Z1)
“世宗和”内罗毕大会至今将近两年了。在那届大会上,我们通过了《内罗毕宣言》,取得了不少成就。从那次大会以后,我们的事业得到了发展,我们之间的合作更加密切。正如《宣言》所说:“尽管我们的传统各不相同,但是我们在信仰和希望中,在为共同争取人类尊严和世界和平中已经团结起来了。”在那次大会上,我们提出了一个共同关心的紧迫问题,那就是:“宗教要争取人类的尊严和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9.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本质上是一种内蕴伦理意涵、伦理精神和伦理价值的伦理共同体。把人类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尊重世界各国人民的平等生命健康权是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价值主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核心是加强全球卫生健康治理合作。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所秉持的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和原则,也是体现和彰显全球卫生健康治理价值共赢的伦理原则。作为建设健康世界和保护人类共同地球家园的根本大计,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内蕴和贯穿着对人类生命健康与生态环境、人与自然以及生态利益与生态责任辩证统一关系的理解,是人类生命健康与生态安全一体化的伦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
人的本质认识的深化与哲学本体范式的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海昌 《现代哲学》2000,(4):106-108,90
哲学作为研究人与世界关系的学说,它时刻关心着人以及人的命运问题。如果哲学不关心人以及人的命运问题,那么人也不关心哲学,这样哲学势必“贫困”。人与世界的关系涉及两个范畴和三个方面的问题:即人和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人的问题、世界的问题、人和世界的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食物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根据,人类从来没有也不可能回避人与物、人与自我、人与他人关系中的食物伦理问题。在人与物的关系中,食物伦理规则追求运用食物保持生命的自然目的,此为自然之善。自我在追求善(或好)的生活的生命历程中,把食物的自然之善提升为维系人性尊严的自我之善,此为人与自我关系中的食物伦理规则。自我之善与自我之恶的矛盾蕴含着超越主观的自我善恶的客观伦理法则——食物权及其相应责任所共同构成的人类之善,即人与他人关系中的食物伦理规则。食物伦理规则本质上是人类扬弃自然的实践活动所彰显的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12.
内罗毕宣言     
《法音》1984,(6)
一九八四年,“世宗和”在内罗毕举行了第四届大会,来自世界六十多个国家和大多数宗教(佛教、基督教、孔教、印度教、耆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神道教、锡克教、拜火教、北美地方各传统教派以及其他宗教)的近六百名代表出席了本届大会。鉴于文化传统不同这一特点,我们在本届大会上提出了一个共同关心的紧迫问题——“宗教要争取人类的尊严和世界和平”。我们之所以把争取人类的尊严和世界和平这两个目标相提并论,是因为这两个问题息息相关,必需同时争取。  相似文献   

13.
出世与入世之间——论道教伦理之要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伦理思想和道德学说既是宗教神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宗教修行实践的指导,是宗教信徒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和原则。因此宗教伦理思想比起宗教的其他神学理论,在教徒中有着更广泛和深入的影响,对教徒的精神和社会生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道教伦理是以道教信仰为基础的人伦准则和社会行为规范。道教以其“仙道贵生”的生命伦理、“尊道贵德”的社会伦理、“敬神感通”的神学伦理以及“道法自然”与“知和曰常”的生态伦理,涵盖了人与个体(自我)生命、人与人、人与神、人与自然等多重道德关系,以其特有的方式,传递着社会系统的思…  相似文献   

14.
正一、有待开垦:《河北基督教史》的研究价值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其产生、存在和发展有着复杂的自然根源和深刻的社会根源,同时又对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道德、伦理等诸多方面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宗教的存在与发展及其社会作用,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无论基于学术研究抑或是现实需要,都有必要厘清宗教的渊源、本质,揭示其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1993年8月28日至9月4日,在美国芝加哥召开了第二届世界宗教议会,来自全世界各地6500多名宗教领袖、宗教神学家聚集一起,共同探讨如何应对人类所面临的经济、政治、生态和精神、道德危机。在会议的最后一天,公开发表了得到绝大部分与会者认同和签名的《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宣言》的签署和发表之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宣言》的内容本身,因为它证明了作为宗教与伦理这两种意识形式统一和整合之产物的宗教伦理不仅对宗教本身的现代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人类自形成社会,就开始逐渐出现了适合自己彼时彼地生存和发展的信仰和由信仰派生出的伦理。世界族群众多,分分合合,生生灭灭,更仆难数。而人之能够成为族群,就是靠着共同的信仰和伦理。这也是人之成为人的标志。如果大略观察一下至今还留存于世间的各个著名宗教,就会发现,如果抛开不同信仰现实的具体  相似文献   

17.
池田大作说 ,宗教既直接在教义中阐述伦理规范 ,又以教义为依据 ,间接地制定了各种伦理规范 ,“宗教在现实社会中所表现出的影响力主要在于它的道德规范”(《社会与宗教》,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 ,第 4 14页 )。宗教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主要体现为宗教的道德作用和伦理意义。正因为这样 ,宗教伦理已成为宗教界与伦理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中国文化是一种伦理型的文化 ,在它的形成与发展中 ,佛教伦理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1986年出版的两部《中国伦理思想史》,已关注到佛教伦理在中国伦理上的地位与作用。近几年大陆和台湾出版的如…  相似文献   

18.
《原道》2015,(4)
法国当代社会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即价值观危机。在当代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等级,问题在于如何在一个主张多元价值的社会里,建立共同的价值框架。对此而言,中国的传统资源,特别是儒家思想,能提供很多借鉴和启发。在中国,有不少哲学家或哲学史研究者讨论了宗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的角色。无论是徐复观还是陈来,都认为中国古代思想经历了一个特别重要的过程,即儒家思想脱离传统宗教的迷信色彩而转变为一个成熟的、伦理性的宗教。在分析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历程的过程中,他们建立了一些范畴来讨论宗教问题,而由此产生的伦理性价值框架也会对当代法国社会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原道》2015,(3)
法国当代社会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即价值观危机。在当代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等级,问题在于如何在一个主张多元价值的社会里,建立共同的价值框架。对此而言,中国的传统资源,特别是儒家思想,能提供很多借鉴和启发。在中国,有不少哲学家或哲学史研究者讨论了宗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的角色。无论是徐复观还是陈来,都认为中国古代思想经历了一个特别重要的过程,即儒家思想脱离传统宗教的迷信色彩而转变为一个成熟的、伦理性的宗教。在分析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历程的过程中,他们建立了一些范畴来讨论宗教问题,而由此产生的伦理性价值框架也会对当代法国社会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生命伦理学的角度考察了人格完善与传统宗教精神的关系问题.指出人格完善的反面就是人格灾难。“法轮功”歪理邪说在生命伦理上的危害乃在于造成人格灾难,这种人格灾难在理论上就是背弃人文精神。作者通过传统人文精神发展历程的回顾,指出了法轮功现象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分辨了邪教与合法宗教的界限,从人类生存哲学的范围阐述了传统宗教文化体系在人格完善教育中所具有的某些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