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沈小蜂 《天风》2007,(14):42-43
本文对音乐在基督教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及相关问题从贴近信仰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因为论到基督教音乐应该最好是先从信仰的内在意识去审视才更易于接近本意,才更有可能取得研究上的准确性、真实性,才有利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基督教音乐。  相似文献   

2.
钱耀君 《天风》2004,(9):31-31
世界是美好的,因为造物主赐下了美和善。然而,每一天都有人用自己的方法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有的人走向毒品,有的人……他们不是因为缺乏吃、穿、住、行,而只是为了一点心灵的空虚,情感的冲击,良心的折磨和精神的压力就轻易把生命丢弃。 这个世界因为有了生命而美丽,也因为有了生命而有价值。假若空中没有飞鸟的飞翔,地上没有动物的伴随,海里没有鱼类的游动,城乡没有人的居住,路上没有人的来往;这个世界就毫无价值可  相似文献   

3.
陈永涛 《天风》2018,(6):26-26
前面提及的努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存异或求同。基督与文化的关系是极为复杂的。一方面,基督引领人离开文化的现世性和多元性,奔向上帝,这是基督教的超越性向度;而文化则因关心保存过去的诸多价值,常容易拒绝那位叫人只靠恩典生存的基督,这是文化的现世性关怀可能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张义南 《天风》1996,(11):44-45
五、笛卡尔(1596—1650),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他出生于图赖讷省拉梅村一个穿袍贵族家庭,他20岁时获普瓦捷大学法律学士学位,后来在荷兰定居21年。他创立了解析几何学。用坐标系来描述空间的点和坐标值的相互对应。笛卡尔认为:“数学真理,如同其他一切受造之物一样,也都是由上帝所确立,并依赖于上帝。”  相似文献   

5.
黄天佑 《天风》2003,(6):26-27
敬拜蒙悦纳赖平日的为人 该隐和亚伯各以所得的献给神,但神只悦纳了亚伯的献祭。有人认为是神不公平;有人解释说是羊代表流血的祭,是预表新约中神的羔羊耶稣,除去世人罪孽,所以蒙神悦纳。这样的解释是出于先入为主的观念,因为旧约中也有论到素祭,就是把地里的出产献给神,这也是神所命定和喜悦的;退一步说,当时神仍未颁下律法和祭礼规条,所以问题不是单在供物的类别上。经文说:“耶和华看中了亚伯‘和’他的供物,只是看不中该  相似文献   

6.
《普天颂赞》是一部极具价值的赞美诗集,是基督教音乐中国化的一次成功尝试。它表现出一种融汇了中西音乐文化的审美特征,对于后来中国基督教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对于当前基督教中国化而言,《普天颂赞》无论是从音乐还是文学的角度,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深入研究挖掘。  相似文献   

7.
郭永洁 《天风》2003,(3):51-51
一个拥有6万基督徒的武汉市,2002年成立了自己的圣乐团。 该团成员来自于武汉市的6所教堂,这批年龄在20—50岁间的团友,每周定期接受省歌舞剧院歌唱家蒋友明的合唱专业指导…… 基督徒的颂赞是为了敬拜上帝,对上帝的敬拜不仅是既真又善,同时具有属灵美的境界,歌颂  相似文献   

8.
林志华 《天风》2005,(5):6-7
经文:路1:74-75上帝将我们从罪恶过犯中拯救出来,并给我们儿子的名份,我们在他面前侍奉是理所当然的。"因我们认识那用自己荣耀和美德召我们的主"(彼后1:3)。真实的侍奉应该是生命的流露,侍奉的关键是人。我们先要将自己摆上,将自己的心态调整好,让上帝来塑造我们,让上帝的话语来改变我们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王从友 《天风》2011,(10):66+49-51
8月27日下午,在常熟天铭国际大酒店举行的"张信哲‘我看见’世界巡回演唱会常熟站新闻发布会"后,张信哲接受了本刊特派记者的独家专访。在宽大舒适的采访客厅里,当张信哲知道大陆教会有一本公开发行的基督教杂志时,兴致勃勃地翻阅了一番,并表示很高兴接受《天风》杂志的采访。在采访中,身穿白色长袖T恤,外套深色马甲的情歌王子热情而又健谈,让我连约定的时间悄然过去也没有留意到。  相似文献   

10.
毛颂赞 《天风》2018,(9):39-40
"基督教是歌唱的宗教"一、基督教是歌唱的宗教敬拜,是上帝与他子民的相遇。敬拜,是一种交流,上帝向我们说话,我们向上帝回应。敬拜是从人对上帝尊贵、大能、荣耀的叹服和谦恭的态度中产生出来的。敬拜包含了赞美,赞美里有敬拜。赞美是爱上帝的表现,是信徒的本分,是生命的流露,是信心的记号,是被上帝召聚的会众在上帝面前最具体的认信。音乐是上界的语言,是创造主赐给人类的宝贵礼物。音乐的使命就是侍奉上帝。音乐和敬拜常是连在一起的,从旧约时代一直到今天,在敬拜中诗班和会众常用诗歌来回应上帝的恩典,歌唱上帝的荣耀.  相似文献   

11.
陈永涛 《天风》2018,(10):33-33
如前所述,中国基督教神学的构建,一方面需要基督教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之中,以使在中国的基督教于形式与内容上都能成为真正的中国基督教,这是基督教中国化努力的核心和根本。另一方面,一个真正的中国基督教可以像中国的佛教那样,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并能更新中国文化,使其焕发生机,充满活力。因此,在处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时,既不是单纯的求同,也不是单纯的求异。  相似文献   

12.
陈永涛 《天风》2018,(9):30-30
无论在历史上,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如何纠结,二者的相遇为何无法完成,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有其优秀的一面,可以作为基督教在中国生长的土壤,也有益于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但是,中国文化也有其不足甚至腐朽的因素,有其需要补足成全抑或更新的地方。中国文化可以成为基督教在中国生长的沃土,而基督教也正可以补中国文化的不足。尽管基督教与中国文化是异质的,但却并不必然是冲突的。中国文化中所包含的真善美部分,与基督教的真善美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3.
一、福建省基督教原创音乐优秀作品的创作福建省基督教两会于2017年10月14日在福建神学院隆重举办了以喜迎十九大,共圆中国梦为主题的福建省基督教中国化原创音乐优秀作品音乐会。这是福建基督教历史上首次举行基督教原创音乐优秀作品音乐会。  相似文献   

14.
孙彰道 《天风》2021,(3):46-47
基督教信仰是以"神爱世人"的圣经教导,将"爱人如己"作为行事为人的准则,并将基督的爱作为价值取向,这与当今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在基督教界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发挥基督教界的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基督教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充分发挥宗教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繁荣...  相似文献   

15.
傅真 《天风》2004,(10):4-5
当我们与全国人民共同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五周年之际,作为中国的基督徒,我们也会思索,在社会处境中如何承担责任,将上帝的爱播撒给更多的人群;并处理好爱国、爱人等等关系,本文作者会与你共同分享--经文:徒20:35,罗12:17 信仰与社会,有相对独立的一面,也有互相协调的一面。但是,独立不是对立,协调不是放弃自身特点。爱神与爱人 爱神与爱人是一致的。耶稣教导我们: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我们的神,同时也要爱人如己。上帝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神愿万人得救,不愿一人沉沦。一切爱  相似文献   

16.
陈永涛 《天风》2018,(12):20-20
赵紫宸先生曾在谈论基督教与中国文化时,虽谦言自己浅学而不敢给中国文化下一个定义,但认为中国文化有其荦荦大端,可扼要归纳为三端,即中国的人生观、中国的艺术、中国的宗教。这样的归纳可能过于简约,但也不无道理。在赵先生看来,中国文化首先的倾向是对人生观的重视。中国人的人生观大体而论不过是儒家的人生观,且是孔孟之所传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7.
黄凤想 《天风》2002,(7):40-41
圣经启示我们,上帝非常重视信从他之人的伦理道德生活。上帝希望我们择善避恶,离恶行善,要人在世界中作义人。处在21世纪全社会强烈要求重新重视伦理道德作用之时,我认为基督教伦理中“爱”的原则更应受到重视,并付诸于行动。一、基督教伦理是动机伦理伦理学所讨论的是善恶问题,这个善恶问题是指着什么说的呢?一般的伦理学回答这个问题有两个伦理观点。其一为目的伦理,即强调人所应该达到的目的。其二为行为伦理,即注重的是行为本身。大多数基督教伦理学家皆认为上面的两种答案虽能回答一些伦理问题,但还有许多缺点,从而提出动机伦理将之完善。动机伦理最重要之点是察看人的行为的动机,如果我们分辨善恶,首先应该判别动机的善恶。圣经四福音书就证实了这一点:“你们或以为树好,果子也好;树坏,果子也坏。因为看果  相似文献   

18.
陈永涛 《天风》2018,(8):25-25
从唐贞观(公元635年)以降,基督教先后四度入华。先是景教在唐朝传入,接着是天主教在元代的传播,到明末清初天主教再次入华,然后基督教新教于19世纪初来到中国。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在不同时期均面对着多层次多方面的挑战。但如何处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成为自景教以来,基督教在中国传播不可回避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陈永涛 《天风》2018,(5):30-30
希伯来文明以"信"为其特征,希腊文明以"知"为其特征,而中华文明则以"行"为其特征。就如谢扶雅所指出的,中西文化的不同,在于知与行的分野。西方重求知,中国重践行。中西文化之不同,可以说是在"实然"(to be)与"实行"(to do)之间的分野,中国人对于"实然"立即看作"应然"(ought to be)。  相似文献   

20.
张义南 《天风》1996,(12):39-41
十二、法拉第(1791—1867),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基督教会长老。法拉第以发现电磁感应定律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电学之父。爱因斯坦在书房里挂着法拉第的画像,以表达他的崇敬之情。 法拉第出生在伦敦城郊一个穷铁匠的家庭,父母是追求敬虔与属灵生命的小教会成员。法拉第只上过两年学,他自习文化,做过卖报童,书籍装订工,他20岁时听化学家戴维的课并担任他的助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