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也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质。在中国历史上节俭是悠久的文化传统,也有丰富的道德内容。“节俭”,在古人看来不是琐屑微末的小事,而是关于养德修性、安身立命、兴邦治国的大事。 一、俭以养德 古人崇尚道德,而在道德之中又十分推崇节俭。节俭被提高到道德的高度,纳入道德修养的内容,属于社会道德的范畴。节俭不是一般的道德问题,而是重要的道德问题。《左传》有语:“俭,  相似文献   

2.
李君 《四川心理科学》2014,(17):125-125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律,然而当今感恩意识的缺失已是普遍现象,为了我们的民族,为了我们“礼仪之邦”千百年的荣誉,我们必须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的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才有效呢?  相似文献   

3.
释空性 《法音》2022,(7):73-75
<正>崇俭戒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佛教的优良传统。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凭借勤俭节约的精神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文明,同时也把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代代传承,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佛教自传入中国至今,佛教中的很多教理教义和传统文化相契合,并且不断相互吸收、相互融合。本文从佛教“惜福净心”的教理教义出发,对崇俭戒奢思想提出两点思考:一、“素”以养身;二、“净”以修心。从我做起,从心做起,积极响应崇俭戒奢的倡议,为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弘扬佛教的优良传统,不断学习,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4.
<正>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重视传统美德。如诸葛亮在《诫子书》提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认为修身养德方为立命之本。道德关乎人的行为规范、品行修养,道德的好坏是一个人素质修养高低的标志。道德对于个人、民族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对于道德特别是道德判断的研究一直受到心理学的重视。道德判断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行为主体或者行为本身是非善恶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个民族的思想道德建设包括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都离不开本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对有着丰富传统美德资源的我国来说,如何在未成年人中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呢?这里我仅谈几点粗浅认识。 第一、要抓好中华传统美德的知识教育。 大约十多年前,有研究者对大陆和香港、台湾的青少年关于传统道德名言的掌握和认同情况进行了一个调查,发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我们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进行自我反思。中华民族性格的弱点可概括为三种自我中心倾向。第一是民族自我中心倾向。它表现为地理中心、文化中心和权力中心三方面:认为中国处于世界的中心,故称“中国”;认为中国是“道德礼义之邦”,文化最发达,故有“华夷之辨”;认为中国是万邦之首、天朝大国、四方来朝。这种民族自我中心倾向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实现跨世纪的战略目标,要在21世纪中叶赶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必须依靠青少年一代。青少年的人文素质如何,关系到今后能否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影响深远。将青少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唐永进 《学海》2001,(4):172-173
中华民族传统孝道文化 ,是指一代代炎黄子孙沿袭而来的子女、晚辈对父母、前辈的赡养、尊敬的伦理观念和道德实践的复合体。它积淀为中华民族文化心理 ,内化于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的心灵深处 ,其表征则是中华民族的伦理思想、行为规范、道德生活乃至礼义、风俗习惯等。马克思主义认为 ,任何一种道德文化从根本上说都反映了特定的经济基础。恩格斯明确指出 :“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 ,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 ,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① 也就是说 ,道德文化的时代性特点是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9.
“孝”的扬弃孙友忠现一时期,国内有不少学者著文大力倡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认为“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肯定其合理性与现实意义,主张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继承和发扬它,同时承认其中也有“糟粕”,这是颇有眼光的。“孝”作为传统道德,始于孔子的大...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如何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创造社会主义新的道德传统,我们认为,主要是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发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今天,在完成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中,在发展社会  相似文献   

11.
道德自身的发展存在着纵向继承和横向扩展两个方向,全球道德在其形成中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全面吸纳是人类道德文明沿着纵横两个方面发展的交汇结合。具有巨大魅力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全球道德的一个重要渊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具有全球意义的部分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文明建设与全球道德建设紧密相联的结合部,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婚姻与性道德是中国封建时代经济关系、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产物,其中既有封建性的糟粕,亦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精华。“性欲即罪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尊女卑歧视妇女是中国传统婚姻与性道德中的封建性糟粕。主张对婚姻与两性关系的严肃慎重态度;强调对婚姻家庭的责任和义务;要求女性珍视自己的贞操,则是中国传统婚姻与性道德中的道德精华。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婚姻与性道德中的优秀道德成果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各大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道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宗教道德进行扬弃和提炼,继承和发扬它的传统美德,对于现代的道德建设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良道德传统、以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的伟大民族.道德生活是中华民族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伦理道德的现实表现,也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源远流长,它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中国的特定自然环境、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所决定的.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深深植根在肥沃的“文化土壤”中.所谓“文化土壤”,一般是指文化产生发展的背景.……  相似文献   

16.
孙天人 《天风》2008,(14):34-34
“伦理道德”是基督教教义中的一笔“浓墨重彩”,而又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的精神瑰宝。所以中国教会如何发挥基督教伦理,特别是在今天的处境下,它是“高举基督”的最好的见证,这既符合我国传统美德,又适应当今重视“德治”的社会。那么何谓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又是怎样与圣经伦理异曲同工的,我想举几点通俗的例子谈谈。因为我们深信一切真、善、美皆源自上帝的赋予。  相似文献   

17.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明再度崛起的精神文化基础,而这一过程不能不以最合乎民族文化心理的方式完成。孔子的“仁”塑造了中华民族文化心理,它是对宇宙人生的总体式领悟,是不断开放并不断完善的生命追求状态;它代表了孔子对完美、至善的表达,演化为中华民族的生命信仰。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境遇下,“仁”的开放性、生成性特质,使得“仁”可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境遇下,通过与不同文明的对话与反思,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深层的心理根源与文化信仰。  相似文献   

18.
构筑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志于道,据于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必须重视和发展道德的作用,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传统美德,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我们的道德思想和实践,支撑起我们民族复兴的擎天大厦.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3月4日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的“八荣八耻”,概括精辟,内涵深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八荣八耻”的内容与天主教的十诫内容基本相一致,作为天主教徒,应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为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化风尚而作出应有贡献。中国天主教界也是中华大家庭中的一分子,更应该是实践“八荣八耻”的模范。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道德文化建设。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一个人、一个家庭,只要做了坏事,…  相似文献   

20.
儒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道德人文主义哲学,是一种追求和平与发展的中庸哲学。儒学中以仁爱、和谐、诚信、中庸为核心的价值观,对于建设和谐社会乃至建立和谐世界新秩序有着其他文化系统无法代替、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当前,中国社会正在开展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教育。“八荣八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最新概括,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也体现了儒学“以德为体,以人为本”的道德人文主义精神,显示了儒学核心价值观的思想魅力与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