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有意无意都关注佛教。无论是对佛教信奉而膺服的,还是对她持客观研究甚至持批判立场的,都不能不对佛教的思想传统,对佛教文化给予中国文化的全面影响加以估价。同他那个时代的多数学者相似,胡适先生对印度学的兴趣,也是从佛学开始的。早在1925年时,胡适发表了<从译本里研究佛教的禅法>。他从汉文翻译的印度佛经理,摘出有关禅定的资料,写成此文,把印度佛家禅定的特点与发展,作了系统的分析与介绍。这篇文字直到今天,仍然是一篇有科学水准的成果,依然值得参考;在发表的当年,它无疑地是一篇非常有价值的学术论著。1925年,胡适又发表了一篇英文论文,题  相似文献   

2.
2005 年 2 月 15 日-16 日“佛教与云南文化”研讨会在云南省弥勒县举行。会议由昆明佛学研究会主办,并得到了昆明市宗教事务局、红河州宗教局和弥勒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会议收到论文 30 余篇,涉及了云南佛教的许多方面,来自于北京和云南地区的学者专家 50 余人出席了会议。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云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刀述仁主持了会议。现综述如下。 一、当代佛教与云南文化。学者认为,云南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是一项应该慎重对待的工作,需处理好佛教文化因素的挖掘与佛教自身发展的关系;旅游活动与正常的宗教活动的关系;佛教文化旅游景点的管…  相似文献   

3.
佛教文化与生态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自古印度传入华夏迄今已有二千年历史,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并与华夏文化逐步交融渗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要研究中国文化,谁也不能无视中国佛教文化。生态、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生态文化旅游等虽然都是现代的用语,传统的佛教文化中没有这样的说法,但是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中确实也蕴含着这方面的内容,二千年的中华佛教发展演进过程中,也创造了不可不辉煌的佛教生态文化,留下了丰富宝贵的佛教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在生态文化旅游成为时尚的今天,开发这一资源,不仅可以促进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还可以推动精神文明的…  相似文献   

4.
2003年12月3日至7日,由香港佛教三德弘法中心主办、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协办的“佛教与当代社会学术研讨会”在香港会展中心和香港大学隆重举行,有来自两岸四地的法师、专家学者5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大会共收到论文38篇。代表们围绕着佛教在当代社会的发展、新世纪的人间佛教、佛教伦理、佛教教育及佛教制度、佛教文化与现代文明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为启迪智慧、净化人心、弘扬佛教文化之精华,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根据赵朴初会长指示精神,于今春发起举办“佛教与精神文明”学术笔谈会,得到佛教界与学术界人士的赞同和支持,不少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纷纷赐稿,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中不乏经过深思的真知灼见。本刊选择若干篇先予刊载,研究所将把笔谈会成果选编成专集,广为流通,以引起教内外人士对这一既具学术性又含现实性的重要问题之重视和研究,促使中国佛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优良传统,对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为启迪智慧、净化人心、弘扬佛教文化之精华,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根据赵朴初会长指示精神,于今春发起举办《佛教与精神文明》学术笔谈会,得到佛教界与学术界人士的赞同和支持,不少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纷纷赐稿,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中不乏经过深思的真知灼见.本刊拟选择若干篇先予刊载,研究所将把笔谈会成果选编成专集,广为流通,以引起教内外人士对这一既具学术性又含现实性的重要问题之重视和研究,促使中国佛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优良传统,对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居士佛教”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末在北京大学召开的“佛教文化与现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何劲松副研究员宣读了一篇论文,提出中国佛教应走居士化道路,引起与会者的关注。当时笔者对其“居士佛教”的提法颇觉可疑,对其“佛教居士化是佛教立足现代社会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8.
2012年6月23日,由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和香港中华密教学会联合主办的"佛教与当代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大学隆重开幕.来自海内外170多人与会.本次会议以佛教与当代文化建设为主题,以历史传承与当代创新为视角,旨在以学术的敏锐、思想的睿智来洞察佛教文化之历史与现状、把握佛教文化之特性与价值、谏言佛教文化之发展与走势,并以此提供智慧资源与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法音》1992,(1)
为了加强佛教学术研究工作,发扬佛教文化的优良传统,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根据赵朴初名誉所长有关指示精神,于1992年度奉请佛教界、学术界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等举办一次“发扬佛教优良传统”的学术笔谈会,出版有关《论文集》。这是本所自1987年成立以来,继“佛教与精神文明学术笔谈会”后,举办的第二次学术笔谈会。  相似文献   

10.
何劲松主编/2014年12月出版/169.00元/ISBN 978-7-5097-5559-4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佛法王庭的光辉:嵩山大法王寺佛教文化艺术论坛文集》一书,收录了来自全国各地知名专家、学者的论文近40篇,既有探讨大法王寺与汉唐佛教、大法王寺与中日佛教交流、佛教舍利文化等历史文化方面的内容,也有联系现实的有关佛教胜境保护、发展,当代佛教文化建设,当代佛教艺术的继承、创新与发展等议题,突出了宗教文化  相似文献   

11.
本期是“现代佛教文化专号”。“佛教文化”这四个字如今是很时髦了,各种各样的人都在谈论它,接近它。这是很自然的事。留在祖国大地上的雕塑、石窟、绘画、寺院、古塔、音乐各个方面传统文化的遗迹中,佛教文化都占着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生活中把佛教与其以文化形态表现出来的艺术作品分割来看的情况,并不少见。视佛教为“迷信”而十分欣赏佛教艺术作品的也大有人在。与此同时看到四大名山、各大寺庙吸引着广大信众与对佛教文化日益增强的热情,某些既信佛又有经济头脑的朋友,对“建设佛教文化”十分热心。于是乎依照佛教名山建筑的景点,或…  相似文献   

12.
2006年月10月11日至13日,由河南嵩山少林寺与中国元史学会共同举办的“元代佛教与少林寺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南登封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代表,以及来自日本与美国等地的学者共6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40余篇,涉及到元代佛教与少林寺等相关问题,特别是元代中外文化交流与汉藏佛教文化交流等方面,都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次会议是在纪念雪庭福裕圆寂731年时间召开的。参会人员对少林寺及其一系的僧人在元代历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为了加强佛教学术研究工作,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根据赵朴初会长有关指示精神,拟于本年度奉请佛教界和学术界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等举行一次"佛教与精神文明"的学术笔谈会,出版有关《论文集》.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三大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中国佛教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理当由全体中华民族共同来传承和发展。这种传承发展,既不能与传教相混淆,也不允许假借文化之名进行传教活动,但亦不能因为佛教文化有宗教的一面而将其排除在全体社会大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之外。因此,适当区分"宗教"和"文化"就十分有必要。宗教对信众有绝对的意义,文化则对所有大众都有普遍价值。基于此,佛教在当代社会及其在未来的发展,就有两个基本向度:一是作为宗教,承担起延续佛陀慧命的责任和使命,二是作为文化,为社会大众提供精神文化资粮。作为宗教的佛教和作为文化的佛教,其实是一体两面,不可分割的,但两者各有所侧重,在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境中,它们可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如此,人们在许多场合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不太愿意甚至不敢明确地提弘扬优秀中国佛教文化的现象就能逐渐得到扭转,中国佛教文化在社会中被广为研究和传播,既不会有传教之嫌,也不会导致佛教的"泛文化"化而影响佛教信徒的宗教信仰。中国佛教文化与儒、道文化一起,经过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将为新时代的文化建设和全体中国人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15,(12)
<正>本刊讯11月16日,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广东省佛教协会、珠海市佛教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佛教与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珠海隆重召开。研讨会收到论文81篇,来自美国、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及国内的100多位学者、嘉宾就海上丝绸之路与岭南佛教文化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对话,大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讨会由广东佛学院教务长妙一法师主持,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执行所长净因法师、广东省  相似文献   

16.
经过一年准备,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佛教协会共同举办的“西域佛教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9月2日至4日在汉唐时期的西域中心乌鲁木齐市举行。9月初的边城乌鲁木齐正是金风送爽、瓜果飘香的时节,来自全国各地的36名代表聚集一堂,共同交流西域佛教的研究成果,向大会提交28篇论文。自魏晋隋唐以来,人们常把印度看作“西天佛国”。  相似文献   

17.
黄夏年 《佛学研究》2004,(1):387-391
2004年11月12日至15日,“佛学研究方法与佛教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在福建厦门大学举行,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江西、湖北、湖南、广东、浙江,以及台湾省的佛教学者和法师一百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50余篇,内容丰富,富有新意。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大和尚出席了开幕式,并做了讲话。与会代表围绕“佛学研究方法论”、“佛教与佛学”和“佛教教育与佛教诠释学”三个主题做了认真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法音》2002,(7)
本刊讯5月30日,在陕西省长安县终南山佛教协会成立一周年的日子,长安县终南山佛教文化研究所正式宣告成立,同时举行了首届终南山佛教文化学术研讨会,共收到论文17篇、书画作品20幅。陕西省、西安市民宗委、市佛协及长安县有关部门领导莅会致贺,长安县各大寺庙的四众弟子及陕西国画院、西安国画院、陕西青年书法家协会、西安美术院、厦门书法美术界人士5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终南山佛教文化研究所是由长安县文化局、民政局批准成立的,所长由净业寺住持本如法师担任。其宗旨是:挖掘、保护、开发终南山佛教文化,积极开展佛教文…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不仅将佛教文化弘扬于世,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广大佛教徒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考察其佛教文化思想,主要表现为坚信宗教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人间佛教”的继承与弘扬,以及坚定的佛教和平思想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17,(2)
<正>宗教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宗教文化中,佛教文化又有其独特的地位。中国佛教文化在中国文化的氛围中形成了其独有的特色,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所指出:"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