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西方美学史上,黑格尔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他对“美学”一词作了新的诠释.作为美的艺术哲学,黑格尔对艺术美、音乐美的见解独到,其主张至今发人深省并对音乐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黑格尔关于自然美与主体性的观点,至今仍是音乐教学需要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先秦是我国美学产生和形成的重要时期,先秦时期的美学主要是音乐美学。对音乐美学贡献最大的在诸子中首推孔子。“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孟子·万章下》)。这是孟子对孔子一生的赞美。孔子也正象一部“金声玉振”交响乐,以和谐之美的基调,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和”则是孔子的音乐美学核心。孔子的以“和”为核心的音乐美  相似文献   

3.
"空"的观念是佛学的基本内容。佛教将音乐作为佛事对众生进行"音教",禅宗音乐包含着深厚的佛性,音乐乃"教体",蕴含着教理和教义,本身体现了佛性,在音乐中体现了禅意。禅宗审美是通过"悟"把握"空",从梵呗的审美视角而言,则是通过声音的直接观照去感受"空"的妙谛,一悟之后万法皆空,一草一木皆能显示虚空之美。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中,佛教之"空"转向了审美的存在。"空灵"意境的出现赋予了"空"诗性美学特质,中国艺术中的音乐、绘画、唐诗宋词等都体现了主体的"空灵"意境,这成为中国美学的核心词汇,并酝酿出中唐以后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意境",成为中国美学独特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论音乐的美>是汉斯力克美学思想集中反映的一部论著."形式美"、"纯音乐"是汉斯利克的美学原则,贯穿于整部著作,充满了哲理和理性思维,也彰显了汉斯立克关于音乐审美中二重思维(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之间的对立与矛盾.  相似文献   

5.
《倾听弦外之音:音乐美的文化之维》一书,是刘承华教授继《中国音乐的人文阐释》出版十年之后的又一音乐美学力作,汇聚了他近十年来的23篇论文。这些论文虽各自独立成篇,但互相间的延续性和系统性,又使全书成一严谨、有机的整体。总体来看,该书更加明确地锁定了著者多年来形成的研究理路,即从文化学角度,强调以"人文阐释"的方法,来审视中国音乐美学的文化特性,音乐意义的文化景深和古琴音乐的文化精神等美学理论问题。该书提出:我们生活的世界有两个:"物理的世界"和"意义的世界"。"弦上之音"是物理的世界,"弦外之音"是意义的世界。我们是通过"弦上之音"去把握"弦外之音",再用"弦外之音"来激活"弦上之音",这既是人的感知所具有的能力,同时也是人文学科的真正使命。音乐是一个"意义世界",它的文化意义就在"弦上之音"中。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初,潘知常教授便在中国学坛开拓出了"生命美学"的新路向,从而区别于西方的"物象"美学。其理论根源,近者则直接来源于牟宗三学说,远者则发源于康德"美是道德的象征"的昭示。其说言之有据也。当年,他以"生命美学"的铁扫帚,横扫一切,真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连"虎"也难以逃避("美是真与善的统一"即"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以美导真,以美储善",等等)。其可贵者,是一种"学术锐气";但其欠缺者,是没有把这种理论主张在中土德性学理层次上,由根而表地贯彻到底——让论著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深厚土壤中。  相似文献   

7.
墨子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主张"非乐",他认为"乐非所以治天下"、"九有之所以亡者,徒从饰乐".他对当时贵族阶层无视人民的生死而不厌其乐的享乐行为给予了尖锐的揭露与抨击.墨子的思想无疑具有一定的积极性和进步性.但墨子由此走向了一个极端,从极端功利的角度出发对音乐进行了彻底否定,完全排斥了音乐的社会功能性.这也是墨子思想的局限性之所在.总的来说,墨子丰富和深刻的音乐美学内涵,在中国美学史上的意义是令人瞩目的.  相似文献   

8.
《论语》凡二十篇,有三十一处与音乐相关,且往往礼乐并说、诗乐同存。音乐不仅关乎抒发情志,更与德性增进关系密切。尤为重要的是,音乐被赋予了正统、权威的地位和严肃的政教意义。孔子"美善一体"的主张构筑了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音乐以艺术的形式使道德实施其教化作用,并构建出中国诗学世界中的德性本体。  相似文献   

9.
晏婴音乐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蔚 《管子学刊》2009,(4):33-35,111
晏婴是我国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从所流传下来的史料中可以看出他在音乐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他继承了前人的音乐观点并有新的发展,这与他的从政生涯密切相关,他的音乐主张对我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晏婴音乐思想的分析,阐述了晏婴音乐思想的主要观点与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正由《美与时代》杂志社和郑州大学出版社协力推出的《美学人生:中国当代美学家、美学学者的学术之路》这一鸿篇巨制,开始和读者见面了。这是我国美学界的一大盛事,值得我们重视和庆贺。本书收录的内容主要来自《美与时代》杂志十年来所设的"美学学人"专栏,其中汇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美学领域内从事研究、教学和普及工作的历代美学家和学者的学术经历和体会。从老一代美学家朱光潜、宗白华、蔡仪等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开创当代中国的美学研究事业,  相似文献   

11.
正为增进河南省美学学者、研究者、教育工作者及美学爱好者之间的沟通,加强学术交流,提高我省美学研究水平,促进中原审美文化的发展,为我省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根据我省广大美学美育工作者的要求,经河南省社科联领导研究,由郑州大学(文学院)美学研究所、《美与时代》杂志社负责筹备第二届"河南省美学学会"。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从即日起,郑州大学美学研究所和《美与时代》杂志社将陆续与上届美学会会员和现在从事美学相关工作者进行联系,收集相关资料,准备会员大会的先期工作。二、新一届美学会会员拟包括美学原理、文艺美学(含文学,影视、戏剧、音乐、美术、书法  相似文献   

12.
“美学”一词及西方美学在中国的最早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学”一词的中文发明者似为德国传教士花之安 ( Ernst Faber)。 1 873年 ,他以中文著《大德国学校论略》,称西方美学课讲求的是“如何入妙之法”或“课论美形”,并谈到美之所在者有“绘事之美”、“乐奏之美”等七论 ,言美“乃指文韵和悠、令人心惬神怡之谓”。这大概是近代中国介绍西方美学的最早文字。1 875年 ,他又著《教化议》一书 ,认为“丹青、音乐”二者“皆美学 ,故相属”,若将此处的“美学”一词与前书美之所在者七论并视 ,便可见此词已大体是现代意义上的使用了。在花之安发明“美学”一词前后、传教士和中国人所编的英汉字典…  相似文献   

13.
正《美与时代》已创刊29年。在20世纪80年代"美学热"中与之同时创刊的几种美学杂志都早已停刊。《美与时代》下旬刊《美与时代·Beauty》也因此成为了全国仅存的唯一公开发行的美学专业刊物,美学界、艺术界的重要期刊,有的高校还将本刊作为"核心期刊"对待。当然,由于多方面原因,《美与时代》还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我们注意到,近几年有几种更高端、专业的美学"集刊"不定期出版。这说明《美与时代》需要进一步提高专业性、学术性,以满足学界对高端美学期刊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正《美与时代》已创刊29年。在20世纪80年代"美学热"中与之同时创刊的几种美学杂志都早已停刊。《美与时代》下旬刊《美与时代·Beauty》也因此成为了全国仅存的唯一公开发行的美学专业刊物,美学界、艺术界的重要期刊,有的高校还将本刊作为"核心期刊"对待。当然,由于多方面原因,《美与时代》还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我们注意到,近几年有几种更高端、专业的美学"集刊"不定期出版。这说明《美与时代》需要进一步提高专业性、学术性,以满足学界对高端美学期刊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正《美与时代》已创刊29年。在20世纪80年代"美学热"中与之同时创刊的几种美学杂志都早已停刊。《美与时代》下旬刊《美与时代·Beauty》也因此成为了全国仅存的唯一公开发行的美学专业刊物,美学界、艺术界的重要期刊,有的高校还将本刊作为"核心期刊"对待。当然,由于多方面原因,《美与时代》还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我们注意到,近几年有几种更高端、专业的美学"集刊"不定期出版。这说明《美与时代》需要进一步提高专业性、学术性,以满足学界对高端美学期刊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美学"在中国美学界长期被忽视,这既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中国美学界西方美学与中国古典美学二分天下格局的制约。事实上,少数民族美学可以从理论形态的美学思想和事实形态的美学事象两方面,赋予中国美学——一个多民族国家的美学——应有的鲜明的内在丰富性、本土特质和多元智慧。  相似文献   

17.
<楚门的世界>和<天下无贼>两部影片是电影史上的经典喜剧作品,其在带给观众笑声和欢乐的同时,也引发了观众对于中西美学之比较的浓厚兴趣.西方美学立足于艺术和科学、美与真的一致,强调审美活动的认识论本质.中国传统美学则以儒家美学思想为主体,以德和仁为内容,主张美与善的统一,其审美活动通常具有政教的功利性.  相似文献   

18.
正《美与时代》已创刊29年。在20世纪80年代"美学热"中与之同时创刊的几种美学杂志都早已停刊。《美与时代》下旬刊《美与时代·Beauty》也因此成为了全国仅存的唯—公开发行的美学专业刊物,美学界、艺术界的重要期刊,有的高校还将本刊作为"核心期刊"对待。当然,由于多方面原因,《美与时代》还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我们注意到,近几年有几种更高端、专业的美学"集刊"不定期出版。这说明《美与时代》需要进一步提高专业性、学术性,以满足学界对高端美学期刊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正《美与时代》已创刊30年。在20世纪80年代"美学热"中与之同时创刊的几种美学杂志都早已停刊。《美与时代》下旬刊《美与时代·Beauty》也因此成为了全国仅存的唯一公开发行的美学专业刊物,美学界、艺术界的重要期刊,有的高校还将本刊作为"核心期刊"对待。当然,由于多方面原因,《美与时代》还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我们注意到,近几年有几种更高端、专业的美学"集刊"不定期出版。这说明《美与时代》需要进一步提高专业性、学术性,以满足学界对高端美学期刊的需求。为此,本刊将在现有条件下,与全国朋友共同努力,使其尽快向高端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20.
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一篇美学经典,美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即"什么是美",就是柏拉图在这篇对话中借用苏格拉底之嘴说出的。此问题一出,不仅奠定了美学的哲学基础,而且还形成了后来的美学。重读此经典,"什么是美是困难的"似蕴含着为人忽视的深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