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人格论     
道德人格论唐凯麟伦理学所讲的道德人格是指个体人格的道德规定性,是一个人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道德人格具有如下特征:1.意志自主性。意志独立、自主、自由是道德人格主体成立的必要条件和真正标志。2.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人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中,始终...  相似文献   

2.
伦理学是什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的科学,是关于优良道德的制定方法和制定过程以及实现途径的科学。因此,伦理学分为元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以及美德伦理学。元伦理学主要通过研究“是与应该”的关系而提出确立道德价值判断之真理和制定优良的道德规范之方法:元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规范制定方法的伦理学。规范伦理学主要通过社会制定道德的目的、亦即道德终极标准,从人的行为事实如何的客观本性中推导、制定出人的行为应该如何的优良道德规范:规范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规范制定过程的伦理学。美德伦理学主要研究优良道德如何由社会的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人内在美德,从而使优良道德得到实现的途径:美德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实现途径的伦理学。  相似文献   

3.
学界一直基于"伦理就是道德"的认识将伦理学的对象仅归于道德,致使伦理学学科体系一直存在一种结构性的缺陷。实际上,伦理与道德是两个有着内在逻辑关联的不同概念,关涉两个不同的社会精神领域,伦理属于社会关系范畴,道德属于社会意识范畴。道德的功能和价值在于维护伦理和谐,促使人们"心灵有序",维护和优化适应社会和人发展进步之客观要求的"思想的社会关系"。伦理学应以伦理与道德及其相互关系为对象,为此,需要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里丰富和发展伦理学的基本原理,这是当代道德哲学和伦理学研究与建设的一个重要学术话题。  相似文献   

4.
汉斯·莱纳是20世纪中后期现象学价值伦理学的代表人物。他在结合康德与舍勒伦理学的基础上构建了独特的现象学价值伦理学,并称之为"伦理学新体系"。莱纳这种伦理学新体系继承了舍勒的价值概念并对价值种类进行重新区分,类似康德的结构形式在此基础上对道德价值进行的重新规定。莱纳不仅区分了道德善恶,而且区分了道德正确和道德错误,并且为了确保道德正确提出了十一条价值优选原则。  相似文献   

5.
周丹 《伦理学研究》2017,(4):126-131
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道德经济是在企业社会责任思潮和消费者对企业社会目标的期待的双重推动之下而兴起和发展的,社会企业的蓬勃发展是其兴起和发展的典型表征。以研究人们经济活动中的伦理道德问题为宗旨的经济伦理学应该把道德经济纳入其中并赋以主题地位,而道德经济也可以展现经济伦理学为经济发展创设价值目标的学科价值,丰富它的研究内容,为它合理指导经济决策提供新思路,从而构成经济伦理学现实化的实践平台。与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不同的是,经济伦理学研究道德经济建立在经济主体是"经济人"与"道德人"相统一的理论假设之上,以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和价值分析法研究道德经济。  相似文献   

6.
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学体系中,道德共识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使冲突的多元价值实现共存,使现代人从价值相对主义和道德虚无主义中摆脱出来的重要支点。  相似文献   

7.
<正>人权建基于对人的内在价值和尊严的承认,是建构道德体系的基石,也是伦理学的思想归宿,因此人权与伦理学之间存在着极为重要的内在关系。在科技迅猛发展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速的现代社会,与人权紧密相关的道德困境与伦理挑战层出不穷,人权伦理学急需对此认真回应。为检视人权与伦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发展状况,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和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于2015年10月24~25日在广西南宁共同举办了"第五届人权与伦理学论坛"。来自全国的四十余位研究者与会,围绕人权与现代社会、科技与人权、尊严与人权、权利观念反思等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一、人权与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8.
作为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开拓者之一,罗国杰教授在四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关注不断发展的社会道德生活,发表和出版了大量颇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为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从以下四方面做了简要评介: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努力探索和建立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理论体系;二、坚持一元价值导向,致力于研究和完善集体主义道德理论;三、坚持批判继承、正确对待、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四、关注道德建设,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伦理学研究会于1982年3月10日至14日在长沙召开第二次伦理学讨论会。出席这次讨论会的有省伦理学研究人员、教学人员以及从事实际道德教育工作者共六十人。会议收到论文20篇,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特点和基本原则,以及社会主义的商业道德、教育道德、医学的道德规范等问题。会议确定今后的任务: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面向实际,加强社会调查,掌握群众的思想脉搏,  相似文献   

10.
没有任何一个人始终处在坚韧性状态,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时刻处在脆弱性状态.因此,祛除普遍的脆弱性的价值诉求在道德实践中就转化为作为人权的祛弱权.生命伦理学以祛弱权为其人权基础,也就成了有根的伦理学.  相似文献   

11.
关于道德主体和道德主体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主体和道德主体性问题,不仅是伦理学说史上多所论及的问题,关系到对道德的本质、功能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理解;而且是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关系到对人的价值、社会进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解决。近几年我国伦理学界关于道德主体和道德主体性问题的争论,对我国伦理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从中透示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伦理学研究的客观要求。当然,对于其中表现出的一些倾向性问题,则应该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高度加以综合的分析和评判。本文就此略陈己见,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2.
任丑 《世界哲学》2009,(6):71-83
没有任何一个人始终处在坚韧性状态,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时刻处在脆弱性状态。因此,祛除普遍的脆弱性的价值诉求在道德实践中就转化为作为人权的祛弱权。生命伦理学以祛弱权为其人权基础,也就成了有根的伦理学。  相似文献   

13.
人的全面发展和精神完善化应当成为伦理学的主题。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应当根据人类道德生活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阐明道德在人的全面发展和精神完善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指示人的全面发展和精神完善化的道德机制,指出人的全面发展和精神完善化的道德目标。既如此,那么社会实践着的人,就应该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体系的逻辑起点。当然,这个“人”不是费尔巴哈式感性实体,而是科学抽象意义上的“人”。人作为一定的社会关系的承担者,在任何时候都既是一个“个体的存在”,“同时又是一个社会存在物”,即社会成员的存在。人的这种两重性或矛盾性,决定了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罗国杰先后主编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伦理学教程》《伦理学》以及撰写的数百篇学术论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全面研究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现象,在对一般的道德理论问题研究的基础上集中阐释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规范体系,落脚于社会主义新人的实践养成和人格修养,阐发和论述了一系列伦理学的基础理论范畴、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建构了一个融理论伦理学、规范伦理学、美德伦理学和实践伦理学于一体的教材体系.这一教材体系既契合道德生活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目标追求的理论意蕴,又凸显出了新中国伦理学教材体系和学科体系应有的原则、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此后伦理学教材体系建设提供了基本的框架遵循、理论模式和发展方向,其贡献尤当被人们铭记.  相似文献   

15.
存在主义人类学转向是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趋势特点。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复兴下的存在主义人类学转向和趋势影响了具体学科的研究路径,包括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基点、研究内容和方法。"人之主体性"的研究基点、哲学人类学的方法特色、存在主义的伦理阐释方式、对道德主体的价值定位、对道德精神史的认知、对后资本主义社会新矛盾的判断等奠定了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存在主义人类学范式的研究基础。存在主义人类学既是当代俄罗斯伦理学阐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史的方法,又是线索。历史逻辑与主体认知相结合的方法,是将社会历史进程的发展规律与主体观念结合在一起论证道德问题,包括马克思主义道德的基本方法,是当代俄罗斯伦理学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方法论原则。在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具体问题的研究中,从人的角度出发,突出人和人的主观性之研究特点日渐突出:它反映在对马克思恩格斯的道德认识中,呈现在当代俄罗斯伦理学家的研究内容里,还表现在对未来发展的道德预测中……  相似文献   

16.
生态伦理学与生态学、经济学、美学、宗教和神学、哲学等有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关系的研究是生态伦理学不同的研究方向。大自然对人的价值,一方面表现在生态价值的物质形态方面,它作为使用价值,满足人的物质利益要求。另方面又表现在它的观念形态方面,例如它满足人对美的追求,实现主体的欣赏价值和心理享受。因而,大自然的美形成人们生态伦理学的道德意识,包括生态活动中的人的道德理想、道德观念、道德认识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论伦理学的性质——兼论理论伦理学与应用伦理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畅 《道德与文明》2000,(4):18-22,25
本文针对现行伦理学把伦理学理解为关于道德的学问的片面性和忽视应用伦理学研究的缺陷 ,正面阐述作者对伦理学的性质以及理论伦理学与应用伦理学的关系的看法。作者认为作为哲学分支之一的伦理学既是人生哲学 ,也是价值哲学 ,又是幸福哲学。伦理学的意义在于 ,它能促进个人反思和规划人生并为之指示路向和提供原则 ,从理论上为社会确立终极价值目标和构建价值体系 ,为各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提供理论观念、一般原则和活动规范。伦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反思、批判、构建有机统一的思辨方法。作者主张把运用理论伦理学的观念和原则解决当代人类生活和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应用伦理学研究划分为领域伦理学研究、职业伦理学研究、人群伦理学研究 ,认为它们构成应用伦理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领域。  相似文献   

18.
论善与应当     
曹刚 《伦理学研究》2013,(1):21-26,141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伦理学划分为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三种理论形态.如果我们把伦理学体系比喻为一座大厦,那么,元伦理学通过对基本概念的定义和道德推理的有效性论证,承担着清理和整固地基的工作;规范伦理学通过提出和论证道德规范体系,架构起伦理学大厦的主体工程,而应用伦理学则是运用伦理学理论和道德规范体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是大厦的功能和意义所在.如果这个比喻是合适的,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为伦理学的建构做清理和整固地基的工作.我们对好与善、应该与应当、道德与法律三对六个基本范畴的定义和辨析就是做的此类工作.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伦理学会、韩国伦理学会共同主办的第26次中韩伦理学国际学术大会于2019年9月29日至10月1日在韩国举行,来自中国和韩国的100余位伦理学研究者和道德教育工作者出席会议,中韩两国与会者围绕"网络时代的伦理与道德教育"的主题展开了深入的学术研讨。一、网络社会的伦理变革韩国东国大学金辰仙博士从客观主义伦理学的视阈讨论了网络时代超连接(高度互联)社会的道德意义。客观主义伦理学重视每个人的发展,主张道德价值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鼓励个体的成长与社会发展有机共存。  相似文献   

20.
后苏联时代俄罗斯伦理学研究的路径演变及范式转向反映了社会道德意识形态的变化,研究呈现出可以纵向探究和横向考察的理论空间。历时态变迁中的后苏联时代俄罗斯伦理学,其研究的实践进路体现在伦理学研究的整体裂变、社会适应、理性转变和价值传承上;共时态视野中的后苏联时代俄罗斯伦理学,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政治伦理学、生态伦理学、经济伦理学、宗教伦理学等伦理学分支学科研究的范式转向。后苏联时代俄罗斯伦理学研究的路径演变及范式转向是社会生活对道德意识形态建构提出的具体要求,它既反映了俄罗斯社会从社会主义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转变,同时又在道德层面持续指引和反映着俄罗斯社会发展的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