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与时代》杂志(以下简称美):记得你原来一直画人物,我们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网和《东方艺术》杂志上都看到过你作品的介绍,这次看到的是一批山水。请你谈一下是什么时候开始画山水的,画山水和画人物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毕继民(以下简称毕):参加展览、举办个展、学校交流、媒体介绍,圈内圈外见到的都是我的人物画作品,二十几年的人物画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大致有三个方面的体会。一是画水墨人物很过瘾,其中也暗含着个体生命的真切和对整个社会形态的深度思考。艺术行为在老子所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思维条理中得到自挖,绘画语言方式与民族…  相似文献   

2.
无论在西方是东方、原始艺术还是当代艺术中,花卉都被广泛地描绘。在欧洲古典油画中,花卉总是作为装饰或暗示存在,尤其是在装饰性的静物油画中,花卉被极其写实地描摹。在众多油画中,乔治娜·欧姬芙笔下巨幅花卉独树一帜,画面干净又富有细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力量和感染力,推翻了传统观念中人们对于花卉的印象。女性画家在20世纪的美国非常罕见,乔治娜凭借其出色的作品被誉为"西方艺术史上最棒的花卉画家"。乔治娜主张描绘的自己对于花卉的感受,而非对现实的临摹,并且致力于把她的感受通过画笔传递给观众。那她是如何在花卉绘画中表达感受的呢?文章将就此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3.
唐朝画家张璪有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1]艺术的创作来源于自然,并结合自己的体悟,捕获身处这大美自然中"迁想妙得"间的启示,将其用某种艺术形式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感悟。在工笔青绿山水画的创作过程当中,更不能辜负造物主所创造的无尽宝藏。文章试从大美自然对艺术创作的创作取材、经营位置、随类赋彩三个方面的启示并结合我的毕业创作体会浅谈工笔青绿山水画的创作。  相似文献   

4.
    
这是作者晚年的作品。20世纪80年代是作者创作的又一盛期,他从别人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景物中去寻求更深的境界。画中的静物花卉,充满了生命力,寓情于景物之中,让人倍感诗意盎然。这幅作品的表现技法、审美情趣以及构图上都吸收了许多中国绘画的内在精华,并且极其讲究作品的意境,虽然具有一种装饰的美感,但却保持着纯正的油画品质。(选自《中国油画全集》)艳@李瑞年  相似文献   

5.
《美与时代》2007,(3):4-9
<美与时代>杂志(以下简称美):请你先简单的谈一下自己的艺术经历. 刘光辉(以下简称刘):我在1983年到1986年从事中国画、水粉、水彩、连环画等创作,当时参加我们本县和市里的画展,那时我县还是汕头市管辖.1987年开始练习油画,1988年开始从事油画创作至今.  相似文献   

6.
《美与时代》2007,(5):4-11
《美与时代》记者(以下简称美):请你先简单的谈一下自己的艺术经历? 康文(以下简称康):我改学国画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那会儿,北京的业余书画学习班很多,几乎每天晚报的广告栏里都是这方面的招生信息.  相似文献   

7.
<正>一、学思历程与道德心理学韩燕丽(以下简称"韩"):也许我们可以先谈谈你的哲学之路。你是如何开始学习哲学的,有哪些重要的哲学思想影响到你的哲学研究?我们知道你的父亲和妹妹都是著名的自然画派画家,他们的作品对你的伦理学研究有没有触动?瓦莱丽·提比略(以下简称"瓦莱丽"):在多伦多大学读一年级时,"哲学导论"课是我最爱的课程。我清楚地记得那时与斯蒂文森(Jack Stevenson)教授讨论有关  相似文献   

8.
自16世纪意大利画家巴尔巴里创作了最早的静物画《静物:鹧鸪与铁臂铠》开始,静物油画成为一种真正独立的绘画样式,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以“静物在绘画中被艺术家赋予了鲜活生命力”的特征,被不同时代、不同国家艺术家继承和发扬。通过论述静物油画的历史和静物油画中物象与心像的关系,重点阐释在静物油画创作实践过程中对绘画对象、绘画技法及绘画理念的探索和思考,强调物象与心像观念在静物油画艺术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美与时代》2008,(1):16-17
<美与时代>记者(以下简称美):请先简单谈谈你的艺术经历. 董一点(以下简称董):开始接触画画是在初中三年级.我出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海南,那时候的海南很封闭,各方面都很落后.回顾当年经历,说起来有一些很搞笑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花鸟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只要是画中含有花鸟、花卉、鱼虫等元素,均被称之为花鸟画。黑龙江地域花鸟画历史悠久,内容十分丰富,因其地域自然资源的独特性,因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黑龙江地域的花鸟画艺术特点在于揭示花鸟画的精神内涵、表现宏大的审美视野、创作语言探索的地域性特征以及对多种绘画形式的实践。在黑龙江地域花鸟画艺术中,高卉民和贾平西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两位画家,对二者的作品进行分析,能够深入了解当地花鸟画艺术特点及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唐贻鼎作品     
正作品创作想法:拼贴(Collage)的灵感来自于巴黎街头贴满层层海报的墙面,由立体派的艺术家毕加索和布拉克所创造。1912年毕加索在《有藤椅的静物》的画布上粘了一片印有藤编图案的油布,以此方式取代直接在画布上画出藤编图案,从此模糊了艺术与幻想的区别。一战后达达艺术家更加丰富了此概念。不论是文字片语、残缺图片,还是大量的广告印刷品、报纸杂志上的黑白或彩色照片,动手剪贴都可以成为很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画是画家思想与情感的表露。在当代画坛中,贾又福先生是最能打动我的人之一。他深入生活,用心真实地描绘他所看到的事物。从他的画中我们可以读到他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他将艺术的美与自然界的美完美融合,绘于一纸之上,成为中国山水画的中坚力量,并取得了突出成就。因此研究贾又福的艺术特色以及他的绘画创作之路,对于我们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水彩静物画是水彩画创作选材当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凭借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得到了人们的青睐,在新时期也获得了有效发展。通过对水彩静物画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可以深刻品味其中包含的意蕴之美,也可以透过多种不同静物的组合了解多样化的主题价值,品味作者在画作当中渗透的思想情感。为推动水彩静物创作在新时代背景之下的快速发展,将自然和静物之美展现出来,需要加强对创作要点的分析,同时还需要不断完善创作实践策略,以便将水彩静物画的艺术风格展现出来,推动当代美术艺术的繁荣进步。  相似文献   

14.
正"道"与"禅",是中国艺术传统中最重要的审美意趣之一,也是历代画者穷极一生想要达到的境界。在绘画的世界里,"道"与"禅"究竟是什么?难于言说,却也足以体会。道家道教追求道法自然、与天相和、返朴归真,表现于绘画,则是画者将对自然空灵境界的体悟融汇于作品,于虚无处捕捉大道真谛,体现天地自然的朴素之美,形神兼备、知白守黑的意境之美,重精气为用的内在之美,进而达到形神俱妙、与道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正创作简介:在自己的这组作品中,我拍摄的是日常的景物,通过镜头的构图截取,发现了其局部不同于日常观察角度的、有特点的美,我将它们组合到一起构成系列作品。在自然生活中,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美,通过镜头的捕捉和自身的判断,提炼出美的元素,在自然审美的基础上,透过摄影的语言,寻找其他艺术手段难以实现和发  相似文献   

16.
王燕 《美与时代》2014,(4):122-122
西方艺术与东方艺术好像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哲学体系,但其实它们内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东方艺术讲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从大自然中吸取灵感,画大自然,西方的一些画家,也用这样的思想,进行创作,本论文通过分析欧姬芙的绘画作品来探讨禅宗精神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正>我是一个地区性画家,数十年来,始终以太行山区景物为创作母体,进行频繁操作,把自己的生命分解为一幅幅作品。我在创作中强调"写"和"意",是从自然中吸取,又否定自然,画记忆与想象中的现实,侧重把心灵视觉的自我内在心象传达到画面,在作画中寻找  相似文献   

18.
传统工笔画到现代工笔画的过渡,是通过一些画家不断创作,对工笔画不断改革,不断发展来实现的。从古代到精湛的传统刷再到达现代画作品,绘画艺术一直基于传统的工笔画,而对从西方所学到的一些方法,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动艺术的进步,引领现代工笔画的发展与创新,是新一代艺术家需要做的事情。让创作走向传统性与现代性结合的阶段,各方面相互融合。现代工笔花鸟的特点都是在著名的画家的作品中一点一点地发现,是画家在创作中不断地改进出来,同时在作品中自我感悟。将二者结合起来一起研究现代工笔花鸟所具备的现代性的所有特点。  相似文献   

19.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水彩画作为一种高雅艺术,以其携带方便、画面美、表现力强的特点被人们广泛了解且应用。通过观赏水彩画,我们不仅能够开拓视野,培养色彩敏感度,还能感受到画作中所蕴含的独特情感,进而在此过程中得到心灵和艺术的共鸣。对于画家而言,每一幅水彩画作都会融入自己的情感,无论是创作前还是创作后,情感表达都会在色彩和技法中得到体现,画家会在画作中表现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官意识,从而影响作品风格的呈现,所以,在水彩创作中,我们不能忽略情感表达,也只有画家把情感注入作品中,才能让作品有生命,进而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因此,文章从情感表达对水彩创作的重要性入手,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20.
作为俄罗斯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屠格涅夫的小说被公认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看,屠格涅夫小说的美感或曰其创作的审美客体,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美好的少女形象的塑造;迷人的风景画面的描绘;独特的抒情笔调的运用。屠格涅夫的作品跨越时空地给世界各国读者以永恒的美感享受,充分说明了美才是艺术,美就是艺术。伟大的作品都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