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杜光庭(850~933)是唐末五代时著名的“道门领袖”,他曾对道教的哲学理论、思想源流、修道方法、斋醮科仪、神仙信仰等作过比较系统而全面的总结性研究。他在代表作《道德真经广圣义》中所阐述的生死观,从一个侧面表达了唐代道教对生命的基本看法,今天读来对提升现代人的精神境界仍然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杜光庭在总结前人的形神观的基础上,运用“道气”的概念来说明人的生命是由禀道受气而来,得道则生,失道则死。他说:“有形之物,有情无情之众,禀冲和道气则生,失冲和道气则死也。”①就人而言,人禀道受气、得俱形神,也就具有了现实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朱熹的诚、信观建基于四书中的相关思想,他的诚意味着人从肉体的欲望中超拔出来,获得了合于天道的超越境界;他的信主要指人际交往关系中的表里如一,言行相顾。朱熹的诚、信大体上可以归为法理学家富勒所说的愿望的道德和义务的道德两种道德类型。分别立足于义务的道德和愿望的道德的研究范式,审视朱熹对诚、信的观点,有助于我们思考当前诚信建设的问题:第一,义务的道德提示我们应以公共法规进行诚信制度的建设,确保人们达到朱熹所谓凡事都著信之境;第二,愿望的道德提示我们回味朱熹‘诚之者,人之道也’,便是信,借助信仰力量夯实个体的诚信道德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浩然之气是儒家道德哲学的重要伦理命题。朱熹在其理学构架内重新对“浩然之气”进行诠释,在他看来,“知言”是养成浩然之气的关键,亦即要通过道德认知的方式涵养出道德勇气,将血气转化为浩气。如此养成的浩气,可以推动道德实践的落实,使人以一种无所疑虑、恐惧的状态去实践。浩气具有道德实践能力,即在朱熹的思想当中,气不是纯然消极的,气可以有积极的面向,这也是“浩然之气”道德性的重要展现。“浩然之气”作为“道德勇气”其时代价值也就能更充分地展现出来,即今天依旧需要具有道德实践力、能抗风险、坚守价值的道德主体,此种道德主体必定是一身浩气。  相似文献   

4.
以“逻辑在先说”诠释朱熹哲学中的“理气先后”问题获得了学界的广泛认同,但是“逻辑在先”的涵义尚有待澄清。“有是理便有是气”这一论述事实上构成了朱熹哲学中“理先气后”的实质内涵,其中包含了本体与实存、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气的实有性蕴含在理的实有性之中,理具有自我实现为实存的必然倾向,这是理之所以为“实理”的原因。理作为事物的本质可能性与实存事物的现实性之间同样具有辩证关联,现实性蕴含了可能性,同时真实的可能性应当通过人的能动作为在现实性中获得实现。  相似文献   

5.
关于朱熹法律思想的几点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朱熹法律思想的理论根据朱熹建构了一个庞大的理学体系,其伦理思想、政治思想以及法律思想等等都被纳入其理学体系之中,而这一体系的建构基础则是其理气论和人性论。朱高所谓“理”是宇宙本体,它与气结合而派生万物,在派生万物之后又存于万物之中,成为万物生存发展的内在根据。朱熹说:“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朱文公文集》卷五十八)作为“生物之本”的“理”和作为“生物之具”的“气”结合到一起…  相似文献   

6.
胡瑗性善论的特色是在肯定人皆禀有“五常之性”的同时,又认为圣人所禀为“天地之全性”,弘扬“仁义”并把它落实于现实中也就率先成了圣人的使命与义务。但这并不是说禀有“善性”量较少的普通士人就可对此置之度外。在胡瑗看来,培育并推行“仁义”不仅是士人一生的志向,还是价值的终极追求。胡瑗对“天地”是否可以“道德”论之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其一,受道家的影响,认为人与天地不同,天地不仁而人则有仁;其二,继承了《易传》《春秋繁露》的看法,认为天地有仁,圣人亦有仁。此中的“仁”与“不仁”之抵牾充分说明了胡瑗思想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清代的学者大都在坚持“气一元论”的前提下,来谈人性问题,批判宋儒把“义理之性”与“气质之性”绝对对立起来的作法,尤其是发挥了性一元的人性论,把人性论的研究推向一个新高峰。一、性一元论的提出清儒性一元的人性论之提出,首先是针对宋儒的理、气二分的人性论阐发的。宋儒认为,在未有人类之前已有理在,此理纯粹至善;人出生之后,理便坠在形气之中,成仁义礼智之性。由于人们禀气不同,禀气清明不蔽锢此理,能顺发出来,禀气昏浊则会蔽锢此理。所以,宋儒主张人性有二:一种是抽象的、超越具体人身的纯粹至善的“义理之性”,另一种是具体的、由…  相似文献   

8.
胡煦与朱熹对"太极""道器"理解之分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林 《中国哲学史》2005,3(3):109-116
胡煦是清初一位重要的易学家、理学家,他的思想有很多独到之处,持论酌于汉学、宋学之间,与朱子颇有异同.朱熹认为太极即是理,把理看作是万物的本体.胡煦则认为太极是本体,理只是其用,太极不仅立于形器之先,也在理之先.朱熹以理为形上之道,而以阴阳为形下之器.胡煦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则阴阳应为形上之道,道与阴阳实为一也.胡煦与朱熹对"太极""道器"等概念理解的差异反映了清初学术界思想的转向.  相似文献   

9.
理气关系是宋明理学演变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以二程思想为基础,同时又汲取和改造张载的气论,提出了系统的理气论,从唯心主义方面对理气关系作了更加具体、更加富有思辨性的论述。然而,在朱熹繁博宏富的理学体系中,却包含着一些深刻的内在矛盾,其中“理气无先后”(“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和“理在气先”(“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就是非常突出的一对矛盾。弄清这对矛盾的关系,不仅有助于分析朱熹哲学的基本性质和理论特征,而且对于锻炼和提高我们的理论思维水平,认识人类思维发展规律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评述朱熹的太极范畴并不是简单的问题。哲学史上认为朱熹的形上学是从宇宙发生论到本体论的转变,而太极是这一转变的核心概念。这种看法大体无差。但笔者认为朱熹的太极概念中有几种含义可作详细分疏。关于太极,朱熹在他的文章中或者在与学生之间的谈话中所述内容中有种种不同之处,甚至互相矛盾,令人迷惑不解。《朱子语类》中说到“太极”处,共有334次。在《朱子语类》和《近思录》首篇涉及的问题中我们会发现朱熹和他的弟子们心目中的太极,与宇宙论的“天地”、存在论、本体或心性论的“理”、“性”等又有密切关系。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1.
叶秀山 《世界哲学》2012,(1):5-15,161
本文从康德"批判哲学"的整体角度出发,在"思辨理性"和"实践理性"各自"立法权限"的关系中重点探讨了"德性"与"幸福"作为"原因"与"结果"的"先天综合"的可能性,以此阐明"希望"的"先天必然"的"根据",阐明"希望"之"权利"的"必然"基础。在面对"圆满之善"之为"希望"的"目的-对象"的问题时,本文还讨论了康德关于"神之存在"和"灵魂不朽"作为"实践理性""设定-悬设"所产生的问题,并试图提出自己的看法,强调一个在"实践理性""自律"下的"希望"的"理性"自身的"根据"。  相似文献   

12.
“伦理精神”是本人伦理学研究中最基本、最有个性特点的核心概念,对它的涵义的理解应在世界道德哲学的语境中,结合“伦理”和“精神”各自的本质及其统一关系来进存。“价值生态”是“自然生态”概念的哲学提升和意义抽象,“伦理精神”和“价值生态”的结合是道德哲学的生态价值观和生态方法论。消解价值霸权,在“生态觉悟”中追求和达到“伦理学方法的超越”是“伦理精神的价值生态”命题和理论所试图探讨和解决的两个现实和学术课题。  相似文献   

13.
公民的两种身份及其道德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彬 《伦理学研究》2007,(3):98-102
“公民道德”意义上的公民具有两种身份,一是法律身份,一是社会身份。不同的身份决定了对个体不同的道德要求。一般来说,这两种身份统一于一个具有完全责任能力的个体之中,不同的身份只能出现在不同的场合或者承载不同的社会关系,场合不同、社会关系不同,对他的道德要求就不一样,二者不能混淆,即身份是不能僭越也不能放弃。但是,两种身份的道德要求在底线上是一致,这就是说,两种身份的责任和道德要求在特定的场合和社会关系之中可以融通。  相似文献   

14.
李萍 《伦理学研究》2003,(5):39-42,99
斯多亚主义是希腊化和罗马时期的重要哲学派别。它对西方思想的贡献在于从自然主义立场修正了“希腊三杰”的理性主义,使理性与自然法、世界主义相联系,将道德建立在普遍法则的基础上,强调了道德的精神力量,并塑造了一系列“理想人格”,这些都对伦理学之可能,提供了理论和实践资源。  相似文献   

15.
16.
论中医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方法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近十几年来中医现代化研究成效不显,以及发生许许多多的争论和困惑的重要原因在于我们对中医的基本性质缺乏一种共识。说中医就是一门科学或者不是科学,是一门经验医学或者是哲学医都会使我们陷于一个难堪的困境。中医具有科学精神,但不具有西方意义上的科学方法,而是用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方法实现科学精神的经验知识体系。具有科学精神是一回事,怎样实现这种精神却是另一回事,前者是无国界的,后者却是可以文化多元的。  相似文献   

17.
道德资本与企业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创新是我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要课题之一。在企业创新过程中,道德资本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引导企业创新的合理方向,提供企业创新所需的精神生产力,为企业创新成果赢得更多的社会认可。推动企业创新的道德资本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承担环保责任和消费者权益为主要内容的责任型道德资本,一是以企业员工的创新精神、企业内部的团队精神以及企业与外界的良好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效率型道德资本。要积累更多的道德资本,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必须提高企业员工的道德观念,改善企业的组织制度,并推动公众道德权利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Mary Hesse 《Zygon》1988,23(3):327-332
Abstract. Martin Eger's comparison of controversies in science and morals is extended to a consideration of the nature of "rationality" in each. Both theoretical science and moral philosophy are held to be relativist in social and historical terms, but science also has definitive non-relativist pragmatic criteria of truth. The problem for moral philosophy is to delineate its own appropriate types of social criteria of validity.  相似文献   

19.
论医学教育中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培养之统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培养出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是现代医学教育的目标。现代医学的发展,要求厘清现代医学教育中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精神的概念,探析现代医学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精神的矛盾冲突,适应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要求,实现现代医学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精神培养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Robert B. Glassman 《Zygon》2002,37(2):255-278
Consideration of the amazing organized intricacy of human cortical anatomy entails a deeper appreciation of nature that is fully consistent with a mature religious spirit. A brain seems at first glance to be a mere lump of grayish claylike stuff, but facts of basic neuroanatomy compel us to consider that this particular kind of stuff may really contain all the richly tangible and richly ghostly inner essences of emotion, thought, and behavior. Humans are the "college graduates" of evolution. The human cortex is 3,400 times the volume of, yet only slightly thicker (about 3 millimeters) than, that of the mouse. This remarkable sheet is as thin as a graduation-day "mortarboard" cap, but its 2,600 square centimeter area is four times as large (about 20 × 20 inches if a square; both metric and English units used deliberately). Zooming in, there are about 50 billion cortical neurons; though named after "pyramids," they are more like tiny "magic trees," with branches and roots so long and fine that there are 1 or 2 miles of these electrically scintillating fibers within each cubic millimeter of cortex. Cortical neurons communicate intimately: viewed from above, beneath a single square millimeter 100,000 nerve cells intertwine; each such neuron makes 5,000 or more connections with others. These and many additional amazing facts about brain tissue, together with some conjectures about dense connectedness in the mathematics of graph theory, help to bear out the groundwork prepared by such pioneers as Ralph Wendell Burhoe that the spirit and knowledge of science might rejoin that of religion. If it takes enchanted matter to contain consciousness, this is a kind of enchantment that science may well be able to penetrate for eventual thoroughgoing understanding. Inevitable by-products will be greater reverence for nature and greater awe at the mystery of nature's orig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