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综合智力:对智力概念的整合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王垒  梁觉 《心理科学》1999,22(2):97-100
对于智力的概念和效果长期以来存在争议和怀疑。研究表明传统的智力概念不良很好解释个体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智力理论的新进展及其教育涵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常洁 《心理科学》2003,26(4):676-679
当代智力研究取得了不少新的进展:从静态智力观走向动态智力观、从纯智力观走向文化智力观、从单维智力观走向整合的智力观。这些新进展给予教育新的启示:智力开发能成为教育的现实的目标;正确认识个别差异,实施多元评价;要在具体的情境中开发智力;将智力开发当作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3.
智力的人类学观和社会学观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力的理论问题一直有很大的争议,不同的研究者在自己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理论或模型。本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目前智力研究领域的两种重要理论观点及其测验。通过对人类学观和社会学观的介绍,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对智力理解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胡壤  杨宁 《心理科学》1993,16(5):305-307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R.J.Sternberg 认为,智力是心理的自我管理。他指出,如果把智力跟政府这两种看起来截然不同的系统进行细致的类比,就能恰当地认识这一点。智力的本质在于它是我们管理自己的一种手段,使得我们的思想、行为变得有组织,有条理。而政府的本质在于它是社会管理的一种手段,其作用在于使社会有效地运转.有趣的是,在政府所具有的特性之中,许多也为智力所具有.因此,关于政府的理论在一定程度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智力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进化观点下的智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进化心理学探讨智力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智力的起源(如进化环境与智力的关系)、进化心理学视角下智力的分类。同时,该文认为一般智力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模块,即专门智力。最后,讨论了对智力进行进化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与未来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6.
当代智力理论中的“EQ”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明  金瑜 《心理科学》1999,22(2):179-180
1EQ的提出与反响EQ概念一经提出,顿时风靡社会、源于心理学界的一个概念,具有如此巨大的社会影响,尽管其在心理学界引起诸多争议,但就这一现象本身已足以令人寻味。Salovey和Mayer等人关于情感智力的研究,对EQ概念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为...  相似文献   

7.
张厚粲  余嘉元 《心理科学》2012,35(3):514-521
有关心理测量的思想起源于中国古代。但西方科学的心理测验理论与方法是20世纪初自西方传人中国的。30年的发展取得很大成绩,但道路艰辛曲折,文章分三个阶段对之作了回顾。一、最早是1915年外国学者为比较中美儿童的智力差异对广州500名小学生进行测试。同一时期,我国学者也开始自己编制测验,\"小学生毛笔书法量表\"是最早的标准化教育测验。廖世承和陈鹤琴1920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开设测验课程,出版《心理测验法》一书,正式介绍科学的心理测验。与美国专家合作编制多种测验,1923年与美国专家合作对全国小学生进行测试,得出了三至八年级学童的年龄与班级常模,引起了教育界的注意。艾伟从1925年起致力编制中小学不同年级和学科的测验以及能力测验,还与张耀翔编制了识字测验与阅读测验等,对我国教育测验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中国测验学会\"1931成立。并创办会刊《测验》有效地推动了当时测验研究的开展.1937年\"七七\"事变后,工作继续进行和扩展,但受战争的影响,发展上减慢了速度。二、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治上的变迁,心理测验被视为禁区,认为它违心,反动,没有人敢于问津。文化大革命中,心理学被打成伪科学,心理测验更是全盘否定了。三.文革以后,心理学恢复。而心理测验面对着既缺人力又少资料的困难。林传鼎等三位教授于1980年春举办了第一个全国性心理测验培训班,是心理测验再生的标志。此后各高等院校逐步开设心理测量学课程。通过引进各种心理测量理论,修订外国测验和逐步向自编我国测验发展,几年中取得了良好效果。1984年中国心理学会下属的‘心理测量分会’成立,1990年加入国际测验委员会(ITC)成为它的一个国家会员。1991年在南京举办了国内第一个心理测验国际性学术会议,又与台湾学者交流,建立起隔年一次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量学术研讨会的协议。这些都对中国心理测验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80年代后期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经济转型,心理测验逐渐渗入医学、教育、企业、和组织人事部门等多种应用领域,扩大了对社会的影响。教育是其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从高考开始向各种考试、应用领域广泛扩展,取得良好效果。尤其是在人力资源、心理咨询领域,心理测验发展迅速日益兴旺。社会各界从多方面加深了对心理测量的认同,使它变成为一个相当热门的应用科学了。最后,文章从测验的数量、质量,数据处理的方法技术,测验者素质提高和法律完备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存在问题并提出对今后的展望。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社会智力的测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宝珍  金盛华 《心理科学》2002,25(2):249-250
社会智力是一种理解人际情境中人的感受、思想和行为及在此基础上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它包括一系列的知识、经验和解释社会信息、解决人际问题的技能。早在1920年.桑代克就提出了社会智力的概念.但综观几十年来的社会智力研究,仍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从理论构想方面来说,有的社会智力结构模型过于庞大、复杂,很难验证;有的则划分得过细,因子间互相重叠。  相似文献   

9.
实践智力、社会智力、情绪智力的概念及其教育价值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传统智力测验的单一性和其预测的有限性为其它类型智力概念的提出留下了空间。实践智力、社会智力和情绪智力分别从实际解决问题,与人相处及情绪知觉、调节和情绪对思维的促进等不同角度对智力概念进行了强调和扩展。它们与传统的智力理论并不矛盾,只是各有侧重。此外,不同智力概念的提出对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改变亦会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智力研究的早期,研究者们运用测量观的视角和方法对社会智力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是随着研究的进行,传统测量观的发展却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如不能对社会智力和学业智力进行有效的区分等。人格的社会智力观强调社会行为的背景具体化和行为的主观意义,主张探询人的一般化的社会认知机制,为社会智力的研究展开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智力测验分数的解释是智力心理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智力测验分数解释最基本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理解。随着智力理论和智力测验的发展,智力测验分数的解释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与趋势即注重智力测验分数解释的理论基础,注重智力测验分数解释的效度丰富化与从有用信息的抽取来解释测验分数的趋向。  相似文献   

12.
SON-R 6-40非言语智力测验是以非文字形式测量个体推理与空间能力的智力评估工具.研究旨在考查SON-R6-40在中国的适用性.根据全国人口分布,在中国六大行政区6至40岁年龄人群中施测了1721人,通过与荷兰/德国混合样本比较,分析该测验的跨文化等值水平.结果表明:(1)测验信度与结构跨样本一致,说明该测验在两种文化下结构等值;(2)多样本验证性因素分析证明了该测验的测量单位等值性.因此,SON-R 6-40适合在中国推广使用以及用于智力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李庆安  吴国宏 《心理科学》2006,29(1):216-220
林崇德的思维结构模型,是其智力理论的核心。因此,林崇德的智力理论,是一种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不过,林崇德的智力理论,远不止其思维结构模型。他所提出的“智力结构是一个多元结构”的观点、“思维核心说”、“概括基础说”和“思维发展的模式”,也同样是其智力理论的重要内容。通观林崇德的智力理论,不难看出其四大特点:第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第二,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有机统一;第三,智力培养与智力评价的有机统一;第四,不变性与可变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我国古代特有的智能相对独立论,是刘劭多元智能论的理论基础.然后分析了他的四种智力、十种能力与十四种智能,以及他的多元智能论的特点和缺点.  相似文献   

15.
叶斌 《心理科学》2003,26(3):452-456
在智力的研究中,社会智力(social intelligence)和情感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是先后被心理学家提出的概念。本文试图对这两个概念出现及其相关研究进展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和简单的评价,并提出以下一些未来可以进行探讨的问题:(1)就概念而言,社会智力和情感智力相互的关系究竟如何?(2)在智力的这一领域的研究中,概念的内涵究竟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3)概念的提出,是重理论严谨性还是重应用性?(4)如何解决好的概念和研究思路与困难的理论构建和实际测量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竺培梁 《心理科学》2006,29(1):140-142
智力分布本是心理测量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众多心理测量教材往往对此论述不足。因此,本文详述有关智力分布的4个论题:(1)正确理解智商组别的组距和组限的表述;(2)4种智力中等标准之比较;(3)3种智力超常标准之比较;(4)如何计算智力分布类别的理论百分比。  相似文献   

17.
企业管理者的情绪智力、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慧芳  顾建平 《心理科学》2007,30(3):719-722
采用问卷法对211名企业管理者的情绪智力、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的特征及它们与企业管理者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不同管理层级、不同管理岗位、不同地区的企业管理者的情绪智力、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存在显著差异;企业管理者的年龄、性别、文化水平、所在企业的性质和规模对情绪智力、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没有显著影响。研究还表明,情绪智力、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对高层、中层、基层企业管理者的绩效有不同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18.
神经症躯体化倾向的绘画诊断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侃  申荷永 《心理科学》2004,27(5):1236-1238
通过问卷、绘画测验和回归分析,7项绘画特征被验证能够有效反映神经症躯体化倾向。根据这些绘画特征建立的回归方程经检验具有中等的解释效果。同时,评分者一致性程度较高。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树人绘画测验”,能够建立对神经症躯体化倾向进行有效测量的临床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