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菲 《中国宗教》2017,(8):70-71
伊斯兰纹饰艺术充满素雅、流畅的艺术魅力,当它们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互相交流、互为借鉴、相互交融之后,开创了一种新的审美样式。一纹饰艺术是伊斯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装饰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伊斯兰纹饰艺术被广泛使用于建筑、绘画以及各种工艺美术中,它以几何图形、植物花草纹和文字书法为基本素材。  相似文献   

2.
正伊斯兰纹饰艺术充满素雅、流畅的艺术魅力,当它们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互相交流、互为借鉴、相互交融之后,开创了一种新的审美样式。一纹饰艺术是伊斯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装饰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伊斯兰纹饰艺术被广泛使用于建筑、绘画以及各种工艺美术中,它以几何图形、植物花草纹和文字书法为基本素材,  相似文献   

3.
<正>剪纸如同绘画、雕像、书法一样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成为一种文化传承。回族的艺术家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将独特的伊斯兰文化元素与东方韵味的中国传统工艺相融合,将宗教的神圣符号与传统文化相融合,造就了具有深层意蕴的多元文化之间的交融。说起剪纸,国人都不会陌生。然而对阿拉伯文剪纸艺术,想必了解的人寥寥无几。阿拉伯书法素以板书著称,中国的穆斯林却借用了中国剪纸艺术的外在形式,糅合进了阿拉伯书法艺术和伊斯兰特色的纹饰,  相似文献   

4.
<正>临夏回族砖雕因伊斯兰教禁忌,不以人物和动物为创作对象,而是以伊斯兰教建筑装饰中常见的花卉、瓜果、山水、阿拉伯文书法等为主要的展现形式。砖雕是我国一种古老的雕刻艺术,是在青砖上雕刻出山水、动物、人物、花卉等多种精妙的图案用于装饰建筑物的艺术形式。砖雕因技法、题材和内容的差异在全国各地展现出丰富多彩的地方性特质,形成  相似文献   

5.
清真寺作为伊斯兰精神最集中的凝结,充分体现了独特的伊斯兰美学模式。本文从清真寺的朝向、清真寺本身建筑形体几何结构到清真寺抽象纹饰艺术等的形式美出发,阐释了清真寺实质上是真主的象征的论断。对构成清真寺形式自然物质因素(形体、声音和色彩)及其组合规律的出神入化的运用,是它淋漓尽致的表达伊斯兰美学模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伊斯兰文化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独树一帜。去年,北京中阿艺术工作室设计的《心中的旋律》2002年伊斯兰装饰绘画挂历,属于纯绘画的视觉艺术,一出版就深受中外穆斯林的好评,被众多教内朋友收藏,曾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景况。现今,该工作室又精心设计了《心灵的感赞》2003年伊斯兰装饰绘画艺术挂历,开本更大、画面更美、装帧更精,可谓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完善结合,具有较高的欣赏与收藏价值。在此,写一点感受以志庆贺。《心灵的感赞》伊斯兰装饰绘画艺术挂历中选用的是穆斯林青年画家伊卜拉欣·程全盛兄弟近年来创作的伊…  相似文献   

7.
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阿拉伯文书法家、艺术家人才济济,名家辈出。由他们创作和编织的阿拉伯书法艺术光彩熠熠,驰名遐迩。透过他们的辛勤耕耘,可以看到阿拉伯人民的智慧、美德和情操,了解到阿拉伯人民的生活、习俗及历史。因此,可以肯定地说,阿拉伯文书法家、艺术家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发展过程中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他们的精彩创作和伟大实践,是伊斯兰文化艺术的宝贵财富,在人类文化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今天,阿拉伯书法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在世界各个角落里几乎都留下了它的足迹,成为穆斯林宗教与文化生活中不可…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任何语言的书法都是以文字为素材的造型艺术,文字的功用为民族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阿拉伯书法艺术是伊斯兰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精华。由于伊斯兰教禁止崇拜偶像及绘画肖像,阿拉伯先民们便用阿文字母和图案来进行装饰,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伊斯兰艺术风格为世人所瞩目。 阿拉伯书法源远流长,公元 634—— 644年,即哈里法欧麦尔时期,苏阿德·本·卡斯建立了库法城,出现了以该城命名的库法体,它是阿拉伯书法最古老的书体之一。在此之前,萨法山区的萨法威书体、汉志地区的希里书体、阿拉米人的奈伯特书体等就早已在阿拉伯…  相似文献   

9.
用砖石来装饰建筑的墙面,是伊斯兰建筑装饰中一种传统的装饰手法,这种装饰手法将几何纹样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新疆的砖饰艺术就是在伊斯兰教的传播中继承和发扬光大的,它结合了新疆的地域特色文化,形成了新疆独特的砖饰纹样。新疆砖饰纹样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广泛,不仅应用于清真寺这种大型建筑中,甚至还应用于居民住宅。通过分析几何纹样在砖饰中的运用,进一步了解新疆砖饰纹样的构成特征,从而更好地发现新疆装饰纹样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10.
阿拉伯伊斯兰教艺术不但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而且随着时间、地点的不同而发展、变化。尽管如此,阿拉伯伊斯兰艺术仍然不乏一些较为明显的共性特点。 阿拉伯大帝国在征服西亚北非广大地区的过程中,广泛吸取了被征服民族高度发达的  相似文献   

11.
高春妍 《美与时代》2013,(7):103-105
徽州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历史朝代中,为我们提供了浩瀚的图形资源。在这样一座内容丰富、形式完美、风格多样、技术精湛的艺术宝库中,无论是对对象的概括、抽象,还是对纹饰的组织、构成,都极具现代感。特别令人赞叹的是几何纹图案与器物造型的完美统一,以及从中透露的有机性和情感性,都洋溢着生命的活力。这给我们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特别是几何形构成中,如何改变设计的冷漠、机械僵硬感以极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宁夏地处伊斯兰的东部边缘,当地民居建筑表现出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双重色彩。尤其是宁夏董府作为当地规模最大的古民居建筑,在建筑装饰中大量运用被汉化的伊斯兰装饰纹样。漫步董府,异常丰富的伊斯兰植物纹样以砖雕、木雕等形式流动于每一个建筑构件之上,深奥优美的伊斯兰文字纹样装饰着古老的壁面,诉说着信徒们对宗教的虔诚,变化无穷的伊斯兰几何纹样更是体现了一个神秘的宗教色彩。中伊两种文化完美结合使得董府成为了当地民居建筑文化中的精髓。  相似文献   

13.
正阿拉伯文书法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文化艺术领域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伴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阿拉伯文书法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就已经进入中华大地,融入中国社会。之后,阿拉伯文书法与中国文化相互渗透,融会发展,经过长期的演化,逐渐形成中国风格和特色的阿拉伯文书法艺术。习近平主席对2018年在成都举办的第四届"阿拉伯艺术节"表示热烈祝贺。他说:  相似文献   

14.
试论阿拉伯书法在中国穆斯林中的传播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阿拉伯书法在中国穆斯林中的传播与发展陈进惠阿拉伯书法被誉为世界上最优美的书法艺术之一,它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是伊斯兰教传播的有力工具,而且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普写了光辉的一页,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珍藻夺目的明珠。阿拉伯书法之所以历史悠久,驰名世界,与伊...  相似文献   

15.
一方面,新疆国际大巴扎作为伊斯兰建筑的一个支系,它的装饰手法和内容都体现了新疆本土伊斯兰建筑艺术的文化特点;另一方面,由于外来文化不断渗透和涌入,给本土伊斯兰建筑带来很大冲击,让这座城市大多地区都已经淡化或者略去了民族特色。新疆国际大巴扎虽然在建筑构建等方面采用了现代技术与理念,却是一个富有伊斯兰艺术特征的建筑群体。因此研究新疆国际大巴扎装饰艺术对我们进一步了解新疆的建筑美学、文化氛围、人文历史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语言从本质上说是文化的一部分,具体到阿拉伯语来说,它是阿拉伯民族的文化所规定的,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阿拉伯-伊斯兰民族文化的价值、观点、准则、习俗等都对阿拉伯语中产生了深重的影响。而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维度去探讨阿拉伯语教学,并从语言中去寻找文化的印迹,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宁夏传统伊斯兰教建筑普遍采用中国化的院落布局,使用中国化的建筑元素,吸纳中国化的装饰艺术,不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更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彼此融合的历史见证。宁夏伊斯兰教的建筑独具特色。通过对宁夏传统风格的清真寺的历史文化背景、空间布局、庭院设计和装饰艺术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可以更充分认识伊斯兰教建筑之美,深刻体察以回族群众为代表的中国穆斯林的宗教信仰、社会生活和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8.
阿拉伯语言与伊斯兰文化是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阿拉伯语言是伊斯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伊斯兰文化的载体。培养起伊斯兰文化意识,它可以使我们从字词、句子、语篇等不同层面上分析中阿习惯思维方式的差异,以及在语言上的表现。阿拉伯语言与伊斯兰文化尤如鱼水关系,阿拉伯语言教学如果离开了其特定的伊斯兰文化,意义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阿拉伯伊斯兰音乐及其对世界音乐的影响纳光舜阿拉伯-伊斯兰音乐,是阿拉伯地区固有音乐和伊斯兰教音乐的融合体,属世界三大音乐体系之一。阿拉伯半岛是阿拉伯民族的发祥地,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其文明程度就已达到较高水平。古阿拉伯人对音乐十分喜爱,不仅家庭生活和部...  相似文献   

20.
李蓉 《美与时代》2014,(6):81-81
一、莲花纹的寓意 “纹饰”通常是装饰花纹的总称,又称花纹、花样,也有泛称纹饰或图案的。纹饰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传统纹饰记录了每一历史时期的装饰风格和审美特征。同时纹饰也伴随着人类美化自身的要求而不断进步,并无处不在装饰着我们的生活。中国传统纹饰多是吉祥意愿的化生,莲花纹饰也是人们为了祈求平安、生活富足、连年有余的吉祥纹饰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