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省定州市内有一座古老的清真寺,寺内有一幢公元1348年立的《重建礼拜寺记》碑。此碑在中国伊斯兰教史上独占四个第一,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伊斯兰教史上第一幢汉文碑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伊斯兰教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石刻是泉州侯塞因的墓碑石刻。但是定州清真寺的《重建礼拜寺记》碑是迄今所见到的第一幢汉文碑。专攻中国伊斯兰教的冯今源先生在其《伊斯兰教文化百问》一书中说:“第一块汉文清真寺碑记就是定县清真寺的《重建礼拜寺记》,时间是元至正八年(1348)二月,撰文者是‘承务郎真定路安喜县尹兼诸军奥鲁杨受益’…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阅西安清真大寺存《咸阳渭城里大寺碑》(以下简称《渭城寺碑》)拓片,发现其碑文中有三行关于陕西经学系传谱的重要记载。关于《渭城寺碑》,据马长寿教授主编的《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一书记载:"在胡登洲墓碑的西北,还有一碑,是用阿拉伯文写的。在碑额上有四个字:‘见月凭证’,可知此为一回文月碑无疑。回文月碑一般都立在清真寺内,是作为推算回历的依据。同时这碑旁有两行汉字,一是‘陕西西安府咸阳县渭城里大寺注解经学口口(阐扬)圣教除邪归正统教口口(原籍)咸宁县北门外东菜园后从长安县大皮院受业九世门徒刘长清水若氏撰识虔诚敬  相似文献   

3.
笔者曾撰《浙江清真寺的分布和建造年代》,①近年在搜集整理浙江回族和伊斯兰教史料的过程中,又发现一些有关清真寺的颇有意义的资料。这些资料说明:镇海回向教寺系佛寺;回回拜佛堂是杭州又一座清真古寺;杭州醋坊巷、板儿巷、秉祥巷等三座清真寺是明末清初丁大绶创建;凤凰寺阿拉伯文刻砖可能不是宋代的。今拟就本文,欢迎方家教正。  相似文献   

4.
1932年9月19日,北平成达师范学校在东四牌楼清真寺举行隆重集会,庆祝阿拉伯文铅字印刷试印成功。并且把这一天定为“九·一九回文(阿文)活字节。”阿拉伯文做为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的文字,从唐朝开始就随伊斯兰教传入中国。阿文书籍也流传到了中国。在漫长的一千多年时间里,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强与阿拉伯国家的学术文化交流,宣传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承担国家对外宣传任务的中国外文出版社,曾于1989年至1993年间,陆续出版了穆斯林学者李华英先生的《中国的清真寺》、《中国的伊斯兰教》和《中国穆斯林的著名人物》三部阿拉伯文译著。这三部译  相似文献   

6.
杭州伊斯兰教历707和730年墓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白寿彝教授1936年在《禹贡》发表了《杭州出土伊斯兰教先贤墓碑拓片(一)(二)》。拓片(一)系伊斯兰教历707年墓碑铭(简称707年碑),白先生在附文中说:“碑文不甚可解”。拓片(二)系伊斯兰教历730年墓碑铭(简称730年碑),马志祥先生的汉译文附于后。白文不长,转录于下:“近年杭州拆城,城下发现阿拉伯文及波斯文伊斯兰教先贤墓碑甚多,其总数至少  相似文献   

7.
王静斋与阿汉字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斋翻译的阿汉字典有两种:《中亚字典》(俗称王氏小字典)出版于1928年,《中阿双解中阿新字典》,(俗称王氏大字典)出版于1934年。这两部工具书,对我国学习和使用阿拉伯文的人提供了便利条件;对回族穆斯林中一向只学习阿拉伯文而不重视、或无机会和条件学习汉文的人,也提供了兼学汉文的方便。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对我国回族伊兰斯教数个世纪以来清真寺传统的经堂教育,在兼学汉文上起了巨大的推动  相似文献   

8.
4.《大杂学》( ),不分卷,一册,波斯文和阿拉伯文,中国伊斯兰教法实用知识著作。2013年云南玉溪大营清真寺管委会主任马彦发起对《大杂学》的搜集、整理,马敏康阿訇等将《大杂学》中的波斯文翻译为阿拉伯语。这本《大杂学》弥足珍贵和不同寻常的是,开篇以马联元在旅途中撰写的阿拉伯文自传体“序”(1)拉开全书的序幕,为人们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和经学思想开启了一扇窗户。  相似文献   

9.
2013年5月,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沁阳水南关清真寺阿文碑位列其中。该碑是回回民族形成最原始的史证材料,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是整个回族的大事。作为这项学术活动的参与者,本人向所有情系回族历史的同仁回顾一下此碑获此殊荣的来龙去脉。2006年10月,新华社、《河南日报》、《大河报》和《焦作日报》等新闻媒体报道了水南关清真寺阿  相似文献   

10.
明清以来,全真道教在山东济南章丘境内盛传,道教宫观遍布,碑文石刻众多。自雍正十三年(1735)至民国初年,龙门派曾在锦屏山留下一段辉煌的历史。其中代表人物有韩阳成、刘来广、王复昌、李合林、孙永平、李永传、张元珠、杨至绪等。锦屏山道教碑刻也多为首次发现,如乾隆二年《重修锦屏山朝阳洞老君堂碑》、乾隆八年(1743)《锦屏山记》、乾隆二十一年(1756)《开山碑》、嘉庆四年(1799)《重修老君堂碑》、道光三十年(1850)《重修锦屏山庙宇碑》、咸丰五年(1855)《重修碑》、同治六年(1867)《重修老君堂碑》、同治九年(1870)《重修文昌阁碑》、光绪十二年(1886)《重修碧霞祠老君堂碑》、光绪二十一年(1895)《重修老君堂碑》等。查阅王昶《金石萃编》、陈垣《道家金石略》等相关碑刻文献则疏于收录。锦屏山碑刻内容详尽,文辞朴实,文章完整,篆刻精美,对清代道教文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清真寺名称的由来 “清真寺”又称“礼拜寺”,是阿拉伯语“买斯志德”(masjid)的意译。“买斯志德”一词在阿拉伯语法中属空间名词,意思是“叩拜之处”,专称礼拜处所——清真寺。《古兰经》约有二十九处提到了这个名称。据经注学家解释:“买斯志德”一词  相似文献   

12.
浅谈经字画     
“经字画”即阿拉伯书法艺术,也叫阿拉伯文字画,就是把阿拉伯文写成一种艺术字。在清真寺的大殿深处、四壁墙上、拱门顶上饰以金字《古兰经》匾额、浮雕,显得分外肃穆、庄严、神圣。我国广大穆斯林也都非常喜欢在家中贴“经字画”和“经字对联”,使人感到清新、喜庆,呈现浓厚的宗  相似文献   

13.
正宁波清真寺源于宁波(古明州)的对外开放——"海上丝绸之路"。据《鄞县通志》记载:宁波市清真寺始建于宋咸平年间(998-1003),旧址在城东南狮子桥北侧,是来甬经商的阿拉伯-波斯商人所建。元至元年间(1271-1294),迁至城东南海运公所南侧冲虚观前(今开明街右营巷)。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又迁至月湖西畔虹桥头后营巷重建。现存的清真寺已有320年  相似文献   

14.
在唐宋元明之际,伊斯兰教汉文译著尚未产生或传播不广,而众多的碑文作者(包括皇帝,如:朱元璋)早就行动了,他们附儒以行,以儒诠经,阐释传播伊斯兰教,有力地促进了两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的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建筑雄伟,规模宏大,驰名中外。长期以来,学者们接近它,探索它,又因古碑(《创建清真寺碑》)疑点甚多而莫衷一是。除古碑外,嘉靖五年立石的《敕赐清修寺重修碑》对研究该寺的历史沿革乃至历代政权对伊斯兰教的影响等均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国子监大学士李时荣撰篆书:今夫天,化生万物之主也。人…  相似文献   

15.
北京海淀区兰靛厂清真寺保存了一些伊斯兰教经典,其中最珍贵的是一部《古兰经》的阿拉伯文手抄本,按卷次分别装订为三十册。由于年代久远,不免带有斑迹残痕,但全部经文却完整无缺。  相似文献   

16.
正一、穆斯林阿拉伯文音译。伊斯兰教信徒的通称。原意为"顺服者",即顺服安拉旨意的人。二、穆民阿拉伯文音译,原意为信仰者。一译"信士"。伊斯兰教称谓。(1)《古兰经》和伊斯兰教典籍中多用该词称谓信仰伊斯兰教虔诚者,或有信仰(伊玛尼)的人。(2)《古兰经》对古代一神教徒的泛称,即"有经人"。(3)《古兰经》第60章篇章名。三、阿訇波斯文音译,又称"阿洪""阿衡",原意为"教师"。在通用波斯语的穆斯林中,是对伊斯兰教学者或教师的尊称。在中国,是伊斯兰教宗教职业者的通称,一般主持清真寺教务和为满拉教经,而其中担任教坊的最高宗教首领和"经文大学"教师的阿訇,称作"教长阿訇""开学阿訇"。  相似文献   

17.
为庆祝一年一度的朝觐,迎接古尔邦节,石家庄清真寺于10月4日至6日举办了“美美与共——阿拉伯文书法艺术展”。展览展出了百余幅阿拉伯文书法作品。来自石家庄、沧州的阿拉伯文书法家现场泼墨,展现了阿拉伯文书法的创作过程,为观者赠送阿拉伯文书法二百余幅。二百余人参观了展览。  相似文献   

18.
正2012年11月6日,文化部在北京召开了对西亚北非地区文化交流精品项目评审会,此次共评选出20个文化交流精品项目,其中,由书法艺术家陈坤先生担纲的"中国《论语》·陈坤阿拉伯文书法系列活动"成功入选。《中国〈论语〉陈坤阿拉伯文书法系列活动》,包括书写《中国〈论语〉陈坤阿拉伯文书法巨幅长卷(500—1000米)》,出版发行《中国〈论语〉  相似文献   

19.
巴基斯坦的伊斯兰教名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清真寺 费萨尔国王清真寺(Masjid-i-Shah Faysal) 世界著名清真寺、当代南亚次大陆最著名的清真寺,也是巴基斯坦最大的清真寺。坐落在伊斯兰堡西北角葱郁的玛格拉山下。1965年兴建,1987年竣工。是由已故的沙特阿拉伯费萨尔国王(Shah Faisa,1964-1975在  相似文献   

20.
广州“先贤古寺”——大北门外清真寺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先贤古墓,俗称回回坟、大人坟或响坟,坐落在流花桥之桂花岗。相传为唐时来华传教的阿拉伯伊斯兰教传教士艾布·宛葛思的茔地。长期以来,先贤古墓作为伊斯兰教重要的名胜古迹之一,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殊不知在墓院内,原来还有一座颇具规模的清真寺,与先贤古墓相辅相成,并早已成为广州著名的清真寺。一、先贤古寺是历史上广州著名的清真寺之一由先贤古墓院内保存的诸多碑铭看,墓院内早先就已建有礼拜寺,经历代发展,至清初重修时已经颇具规模,成为广府著名的清真寺之一。其根据如下:《重修先贤古墓清真寺碑记》,碑立于中华民国二十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