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本刊讯】今年冬季,在新疆的街头,你若留心观察,就会被一些储放衣服的货架所吸引。那里摆着各种各样的衣服,但是无人看守,上面还常常用维语和汉语写着"有需求就来拿,闲置衣服请来挂"、"有需求就来拿,没需求就来挂"等字样,向各族有需求者提  相似文献   

2.
四川冕宁县的泸沽镇位于成昆线的交通要口,距离对外开放的卫星发射台仅二十公里。这里有回族穆斯林四百余人。解放前回民大多经营皮张、山货、药材为业,清光绪二十一年修建了泸沽清真寺,有驻寺阿訇主持教务,各地来此经商的回民都感到方便。但早在1939年伪靖边部二十四军就派一个排进驻寺内,撵走了阿訇,強占了寺宇。从此,泸沽镇的穆斯林宗教生活被迫停止。解放后泸沽清真寺空了出来,又由于诸多原因,清真寺仍迟迟未得到开放,当地穆斯林无法过上宗教生活。几十年来,回族穆斯林举办婚、丧事以及诵经等要到百里以外的西昌市请人。  相似文献   

3.
正米哈拉布从建筑材料、图案、纹样、色彩,都极具艺术观赏价值,在广大穆斯林心中,更是指引了礼拜的方向,具有重要的宗教意涵。除了"倒座观音",中国寺庙一般都是"坐北朝南"。不过在中国宗教大家庭中,还有一类宗教活动场所的大殿自古以来就是坐西朝东的,那就是清真寺。清真寺,阿拉伯语的音译是"麦斯吉德",就是礼拜的场所。伊斯兰教反对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原则上清真寺也  相似文献   

4.
《中国宗教》2012,(10):62-63
广州是一个开放的国际化大都市,地处经济发达地区。曾有人对广州妄加评论说:"广州的经济越发达,人情味就越淡薄。"但广州伊斯兰教界用积极参与公益慈善的实际行动,弘扬了伊斯兰教倡导的"敬主爱人"、"扶危济困"精神,展现了广州穆斯林浓浓的"人情味"。一、拓宽公益慈善活动领域几年前,怀圣清真寺伊玛目王官雪阿訇看见一名衣衫褴褛的青年在清真寺门前徘徊,便关切地问他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这个青年说,他被人抢了钱,已饿了一天,王阿訇当即拿出100元钱,嘱咐他立即去买饭食。见此情景,这名青年迟疑着拿出释放证明向王阿訇说,他从宁夏只身来广州打工,在火车站被人抢走所有的钱。他身无分文又举目无亲,就在大街上抢劫金链,  相似文献   

5.
四川冕宁县的泸沽镇位于成昆线的交通要口,距离对外开放的卫星发射台仅二十公里。这里有回族穆斯林四百余人。解放前回民大多经营皮张、山货、药材为业,清光绪二十一年修建了泸沽清真寺,有驻寺阿訇主持教务,各地来此经商的回民都感到方便。但早在1939年伪靖边部二十四军就派一个排进驻寺内,撵走了阿訇,強占了寺宇。从此,泸沽镇的穆斯林宗教生活被迫停止。解放后泸沽清真寺空了出来,又由于诸多原因,清真寺仍迟迟未得到开放,当地穆斯林无法过上宗教生活。几十年来,回族穆斯林举办婚、丧事以及诵经等要到百里以外的西昌市请人,特别是南来北往的穆斯林极  相似文献   

6.
清真寺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穆斯林无论是进行宗教活动,还是经堂教育以及其他社会活动,都离不开清真寺。清真寺的起源与伊斯兰教的传播、发展息息相关。自从穆圣亲自建造了第一座清真寺—位于麦地纳近郊的“古巴仪”清真寺。清真寺便跟随穆斯林的脚步,遍布亚、非、欧各穆斯林聚居区,而伊斯兰教自从传入中国以来,便出现了规模、风格、式样各不相同,但基本建筑规制却一样的清真寺建筑。随着清真寺的建造,其对于回族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一、由清真寺的建筑风格看伊斯兰教的本土化中国的清真寺其建筑风格主要分为两个时期:一是明代以前。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其一…  相似文献   

7.
正听说我要去欧洲,菏泽市伊协会长马惠亚叮嘱:别光顾着玩,拍点欧洲的清真寺图片回来。我心存疑虑:只知道欧洲教堂多,能找到清真寺吗?他哈哈一笑:孤陋寡闻了吧,伊斯兰教可是世界性宗教,欧洲难道没有穆斯林?有穆斯林的地方自然有清真寺,用点心,一定能拍到。自知摄影技术不入流,又不爱摆拍各种姿势的"到此一游",平时出门旅行我基本不带相机,都是用手机随便拍拍风景或感觉有趣的  相似文献   

8.
根据英国本地新闻媒体报道,2020年1月位于伦敦的哈罗中央清真寺(Harrow Central Mosque)向诺斯威克公园医院(Northwick Park Hospital)的工作人员捐赠了11,000英镑,这笔捐款将用于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辅助治疗设备费用。哈罗中央清真寺负责人纳西尔·巴希尔·瓦尔西(Nasir Bashir Warsi)解释了捐赠背后的原因,"穆斯林社区必须与大的社会互动,并通过支持哈罗及其周边地区急需的当地服务来表现出穆斯林的善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非斯古城的"墙"为研究对象,分别论述了其城墙、清真寺的"齐布拉墙"、住宅的围墙等几种"墙"的宗教文化内涵。首先,非斯城墙见证了非斯城市及摩洛哥王朝更迭的历史,是城市与农村、城内与城外的交汇点,是伊斯兰世界与外界隔离的标志,城墙内是一个包容的多元文化并存的世俗空间。其次,清真寺的"齐布拉墙"具有将宗教与世俗隔离、分离现实世界与"彼岸世界"之意。再次,住宅的围墙既是隔离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分界线,又是一种具有"羞耻感"的象征。非斯古城的"墙"的宗教文化内涵一方面强化了非斯古城"伊斯兰圣城"的地位,对其城市的建筑空间、家庭、社会生活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在保持非斯宗教文化独特性以及多元文化共存局面的同时,也在不同宗教、教派心中筑起了无形的"墙",增强了宗教、教派认同。  相似文献   

10.
新疆伊犁地区霍城县清水河镇是改革开放以来建设起来的一个小城镇,有穆斯林500多人。清水河镇已被国家正式列为开发特区,国家投资几十亿元的建设项目也正在进行,外商也来此地投资,城镇不断地扩大建设,来这里定居和经商的穆斯林也日益增多。可这里原没有清真寺,穆斯林的宗教生活及丧葬事宜均感不便。为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  相似文献   

11.
1999年11月17日这一天,对于望饭岭清真寺而言是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来自省市县(区)乡的有关方面的领导与当地500多名穆斯林代表在此集会,为望饭岭清真寺曾经中断的故事续写新篇。故事发生在明朝。有一名政务在身的朝廷官吏,有一天从望饭岭路过时,觉得劳累,于是就此下马歇息。当时这里是官道上的一个小岭,有穆斯林住家和清真寺建筑。由于他赶路心切,走得慌张,也没顾得上查看所带的东西,当到达化马湾的一个崖头下饮马时,方发现密信和饭包忘在了岭上,于是策马返回。途中不住地在马上欠起身来遥望,祈盼密信和饭包万无…  相似文献   

12.
<正>漫步在清真寺中,犹如观赏一幅缓缓舒展开来的画卷:循序渐进的院落,使清真寺显得深邃;井然有序的殿堂,凸显了清真寺的庄严肃穆;而整体的错落搭配,尽管楼层都不高,但是却增强了主要建筑雄伟巍峨的气势。到河南郑州旅行的人,很多都喜欢去清真寺街,那里不但有很多极受欢迎的回民饮食,徜徉其中,也可感受浓郁的穆斯林文化。在清真寺街北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宗教》2012,(10):56-57
长期以来,湖北省伊协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大力弘扬伊斯兰教积极行善、参与公益慈善活优良传统,教导穆斯林群众乐善好施是获得今福和后世回报的途径,力所能及地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奉献爱心。一、道一声"赛俩目"2008年2月,我国南方遭遇历史罕见的冰冻雪灾。受恶劣天气影响,许多车辆都被困在高速公路上。12位来自宁夏固原县的穆斯林开车去广州,因高速公路冰冻封闭,在京珠高速赤壁收费站附近滞留4天后,随身带的干粮全部吃完,且无法购买到清真食物,当时有3个穆斯林还因染风寒感冒发烧,没有药物及时治疗,身体很虚弱。  相似文献   

14.
<正>一扶贫济困、乐善好施是伊斯兰教大力提倡的一种美德,也是广大穆斯林积极实践、完美信仰的一种善行。仁爱、慈善是穆斯林追求的崇高境界。伊斯兰教教义中包含有丰厚、深刻的社会公益慈善思想,如《古兰经》要求穆斯林:"将所爱的财产施济亲戚、孤儿、贫民、旅客、乞丐",又说:"谁赞助善事,谁得一份善报"。  相似文献   

15.
"巴扎"是维吾尔语的音译,意为"集市"。如果你到了新疆随处都可遇到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巴扎。但在车水马龙、繁华喧嚣的大都市——上海的常德路上,也有一个巴扎。熟悉这个地方的人都知道,沪西清真寺就在这里。可以说,这个"巴扎"与沪西清真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正>记得在少年时,常听长辈们说海里凡毕业时要举行隆重的"穿衣挂幛"仪式,远近各坊清真寺的乡老及将要毕业学生的亲朋好友都要前来祝贺。经此仪式后,他就要离开师傅和同学,独自到一个坊上去负责教务了。时间久了,"穿衣挂幛"就成为经堂教育中海里凡毕业仪式的专业术语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贯彻落实,清真寺又重新招收了学生。经过数年的学习,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原一带的海里凡穿衣仪式都相当隆重,除师傅要赠送学生一套长袍外,亲朋好友要送上缎子被  相似文献   

17.
正仙鹤寺也反映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清真寺建筑的中国化特色,对于今天的伊斯兰教中国化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深入研究、挖掘。仙鹤寺将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与伊斯兰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流互鉴的历史,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极为珍贵的历史遗迹。历史上,江苏扬州是中国与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城市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讫点。早在唐代,扬州就已经是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在宋代,更成为东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所谓"江淮之间,广陵大镇,富甲天下"。当时很多穆斯林侨居扬州经商,并在此建立清真寺。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仙鹤寺。  相似文献   

18.
石景山清真寺坐落于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南里居民区内,走进石景山区模式口首钢家属区高大的楼群,就会被清真寺特有的五个绿色穹顶和穹顶上挺向蔚蓝天空的一弯新月所吸引。这是一座典型的阿拉伯式建筑。解放前,由于石景山地区地处荒郊,交通十分不便,所以在此落户的居民不多,在此居住的穆斯林就更少,也没有清真寺。在石景山区的西边有个村子叫磨石口(现改名为模式口),是北京城到门头沟地区的必经之路。由于从北京城到门头沟运煤的骆驼队和大车队要经过此地,故人们经常在村里吃饭、休整。当时,石景山地区的餐饮业均为汉民经营,因此,使往来其间运…  相似文献   

19.
北宋政和年间的秀洲华亭县,即今上海松江一带,"蕃商船舶辐辏住泊",不少阿拉伯、波斯商人到此营商,也将伊斯兰教传入上海地区。到元代,"回回皆以中原为家,江南尤多",一些穆斯林军民迁居松江,修"云间白鹤寺"。明朝至清代中期,穆斯林人口缓慢增加,伊斯兰教在上海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明代社会中,穆斯林的社会地位已经截然不同于元代。统治者的民族与宗教政也发生了改变。新政权在服装、语言、姓氏等方面对包括穆斯林在内的少数民族进行限制;同时,明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对伊斯兰教信仰又表示了尊崇。好几任皇帝都曾支清真寺的修建工作。明武宗朱厚照甚至对伊斯兰教表示了浓厚的兴趣。一些穆斯林在朝受到重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7次率领船队出访亚、非各国的郑和,其船队中有不人是穆斯林。回族在明代已经完全形成,伊斯兰教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成为极其要的文化核心,产生巨大的凝聚力。这一宗教为回族穆斯林提供了无形而又坚实的文屏障,并遏止了汉文化继续对回族穆斯林进一步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