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回族是形成于中国大地上历史悠久的民族,它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吸收和融合多种民族成分逐渐形成的共同体。本文基于中国梦的视角,客观认识回族穆斯林文化,并对加强回族文化建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一、云南回族穆斯林、回族穆斯林文化是云南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云南省有回族穆斯林698 265人(2010年),占云南总人口的1.4%,全省16个州(市)的129个县(市、区)均有分布。相对  相似文献   

2.
在明代社会中,穆斯林的社会地位已经截然不同于元代。统治者的民族与宗教政也发生了改变。新政权在服装、语言、姓氏等方面对包括穆斯林在内的少数民族进行限制;同时,明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对伊斯兰教信仰又表示了尊崇。好几任皇帝都曾支清真寺的修建工作。明武宗朱厚照甚至对伊斯兰教表示了浓厚的兴趣。一些穆斯林在朝受到重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7次率领船队出访亚、非各国的郑和,其船队中有不人是穆斯林。回族在明代已经完全形成,伊斯兰教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成为极其要的文化核心,产生巨大的凝聚力。这一宗教为回族穆斯林提供了无形而又坚实的文屏障,并遏止了汉文化继续对回族穆斯林进一步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伊斯兰教信仰在回族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凝聚作用,长期历史形成的一些伊斯兰教礼俗,至今影响着回族穆斯林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文化作为一种认识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深刻地影响着穆斯林群众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和思想观念,渗透于穆斯林群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对大多数民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特别是在全民信教的民族中,宗教几乎无处不在,甚至影响到他们的日常服饰上。本文以西北回族穆斯林服饰文化为例来解读中国穆斯林服饰中的宗教文化。一、宗教文化对服饰文化的影响伊斯兰教文化是中国穆斯林服饰文化形成的重要参照系,是穆斯林服饰文化形成的深层精神内涵。它对整个服饰文化具有…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教自阿拉伯半岛产生并传入中国以后,经过数百年的历史发展和演变,特别是伴随着回族的形成,伊斯兰教的宗教思想逐渐适应于中国回族社会及各穆斯林少数民  相似文献   

6.
略谈回族穆斯林的心理素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是构成民族共同体的四大要素之一。那末作为回族,它的共同的心理素质是什么呢?它有哪些心理表象?拙文试就此作一些粗略的勾勒,不进行详尽的分析和研究。而且主要谈大西北地区的回族穆斯林,不涉及其他穆斯林民族,尽管它们之间在这方面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一、宗教方面的心理表象人们普遍认为,回族的形成与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有着极密切的关系,这是长期历史作用的结果,也是客观的历史事实。因此,不少学者认为,伊斯兰教在回族人民的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回族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也往往…  相似文献   

7.
西北回族穆斯林的服饰,有着本民族的一些特点,现简介如下:回族穆斯林男子通常习惯戴的无沿小帽,称为号帽,也称回回帽或礼拜帽。从颜色看,以白为主,也有其它颜色。白色号帽一般用的确良、涤卡、棉布制作,也有用白棉线钩织的。黑色号帽是用平绒、花达呢制作,也有用粗毛线钩织的。回族穆斯林号帽的样式很多,因教派和地区不同,有戴小圆白帽的,有戴白色角帽(分四角帽、六瓣帽)的。哲赫林耶教派的回族穆斯林,爱戴白色或黑色圆边六角尖顶帽,其帽为六个等边三角形缝成,上尖下宽,帽顶缀一个同颜色布料结成的疙瘩,形似阿拉伯式的圆…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文人笔下的河州回族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州(今称临夏)之称谓远在1600多年前的东晋时期就已见于史,而到清代中叶以后引起世人广泛关注,到了民国时期,河州之名远播西北,影响到全国回族社会,及至海外穆斯林中。时至今日,知道河州之名的远比它历史上曾有过的名称———罕、导河为多,特别是在这块土地的辖境外。河州的魅力在何处,恐怕不能不谈到这里形成的回族文化。河州回族文化是中国回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属回族聚居区地域性文化的范畴,这种回族社区文化是在回族文化同一性制约的大前提下,通过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来表现的。它既有回族文化的一般属性,又有其明显的…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教在中国回族及其先民的传播中经历了侨民时代、普遍传播时代、本土化时代、艰难时代及爱国意识的觉醒和文化自觉时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最终形成伊斯兰教在回族穆斯林社会的本土化,并通过与中国社会的相融共存,共同推进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进而促进了回族穆斯林的民族意识、爱国意识和民族团结思想的增强.同时,也印证了宗教文化在移植它国时,必须与当地的主流文化和平共处、交流、交融,才能使自身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0.
青海回族撒拉族救助会成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讯〕青海回族撒拉族救助会于2004年8月7日在西宁市青海穆斯林大厦隆重举行了成立大会。省、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应邀到会祝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伊协副会长、青海省伊协会长韩生贵在大会上讲了话。 大会一致通过了《青海回族撒拉族救助会章程》,同时表决通过了救助会常务理事;救助会执行副会长;救助会会长;救助会秘书长、副秘书长等人选。青海穆斯林大厦总经理韩文科当选为会长,马豪等8人当选为副会长,那成英为秘书长。 青海回族撒拉族救助会,是热心于教育事业及其他社会公益事业的各界企事业单位和具有社会影响的穆斯林知名人士…  相似文献   

11.
回族穆斯林的传统文化,首先是在家庭中传播的,由长辈向晚辈口头讲授。回族家庭中的新一代,自童年所受的启蒙教育,使之对自身、对家族、对社会,有了一个初浅的认识;并对其以后在社会实践中,不论是  相似文献   

12.
中国穆斯林人口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穆斯林人口,居住在祖国大地上,经过长期的、特别是解放后的交叉迁移与繁衍生息,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分布格局。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大陆上十个穆斯林民族的人口,除回族人口杂散居住非常突出外,其他民族人口的聚居程度都比较高。  相似文献   

13.
回族穆斯林题材的电影,是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结合的独特形式,是电影模式的艺术表达。同时,回族穆斯林题材的电影,作为回族文化的一个展映面,无疑是对中国穆斯林群体的最好展示。  相似文献   

14.
回族穆斯林题材的电影,是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结合的独特形式,是电影模式的艺术表达。同时,回族穆斯林题材的电影,作为回族文化的一个展映面,无疑是对中国穆斯林群体的最好展示。  相似文献   

15.
1920年代后期和1930年代初期,中国回族穆斯林学者在多种出版物中提出伊斯兰教和平本质的言说,受到基督教传教士、著名中国伊斯兰教研究者梅益盛(Isaac Mason)的批评,双方发生争辩。本文分析当时回族所处的中国社会环境,指出这场回耶冲突折射出辛亥革命后回族穆斯林在中国现代国家建设过程中对回族自身民族建设的新诉求:即不仅仅要被承认是多民族国家的爱国的公民,积极主动强调自己的国家认同,而且希望改变主流社会对其信仰的漠视、忽视和错识,希望被承认为是一个和平的宗教的信仰者。他们所借助的外来的关于伊斯兰教和平本质的言说,正是他们找到的构建中国回族伊斯兰民族-宗教面貌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东北封禁的逐渐解除,从清代持续到建国后的"闯关东"移民大潮,使山东和河北等省的回族穆斯林,较早地以开拓者的身份安身于吉林,并自觉地参与东北开发与建设。如果说回族穆斯林建国前的"闯关东"是迫于生计的话,那么建国后回族穆斯林再次掀起的"闯关东"则从小我提升到大我,立足东北经济,支援东北建设。新时期以来,有关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问题,备受社会关注。随着文化与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加深,使回族文化通过  相似文献   

17.
一、回族穆斯林起经名的宗教渊 源回族穆斯林的经名也称教名,指用圣贤、圣妻、具有吉祥寓意的阿拉伯语词汇起的名字。在回族穆斯林中把为孩子取经名叫“起经名”“安经名”。  相似文献   

18.
四川伊斯兰教具有悠久的历史 ,四川回族是积极向上的民族。在21世纪来临之际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这给四川回族穆斯林带来了新的机遇。四川穆斯林素以重视文化著称 ,在西部大开发的时代洪流中 ,其伊斯兰文化精神值得汲取。为此 ,探讨四川穆斯林的文化传统 ,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文学文秩名人辈出四川穆斯林经历元明清时期的迁徙定居 ,已逐渐形成独树一帜的巴蜀伊斯兰文化 ,在传统的巴蜀儒释道文化圈内 ,增加了新的民族宗教文化内容。进入近现代时期 ,四川穆斯林文化名人辈出 ,伊斯兰教文化亦出现兴盛局面。在近现代倡导西学的潮…  相似文献   

19.
“壮回”是生活在云南省文山州的特殊回族穆斯林,在历史的进程中融合了回族宗教信仰的成分和壮族文化的特色,故而形成了壮回多元民族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9月16日,塞上古城银川,呈现一派节日景象,宁夏穆斯林欢欣鼓舞,迎来了宁夏伊斯兰文化中心奠基的吉庆日子。 中国伊协副主任苏莱曼·张秉铎专程由北京前往,代表中国伊协,祝贺“中心”奠基。 宁夏有回族人口一百三十余万,是我国回族穆斯林主要聚居地之一,是我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历史上,曾作为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