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中道思想是伊斯兰教的核心思想之一。中道,即中正之道,是伊斯兰教倡导的正道、正路。同时,中道也是穆斯林在宗教功修和社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伊斯兰教的中道思想强调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是世俗为人处世的重要道德准则。《古兰经》说:"你应当按照天命而遵循正路,  相似文献   

2.
合乎中道     
陈孝浪 《天风》2016,(2):10-11
正各位同工同道,使徒保罗曾被圣灵感动而写信给罗马教会的信徒,要求弟兄姊妹不要高抬自己,也不要贬低同工,对自己、对同工都要看得合乎中道。所谓的"中道",与中国传统里的中庸之道有相似之处,中庸的"中"有不偏不倚、中和正直的意思,中道的"中"有客观公正、恰如其分的意思。今天我要与大家共同勉励的题目就是:合乎中道。一、看自己要合乎中道——恰如其分保罗说:"我凭着所赐我的恩,对你们各人说:不要看自己  相似文献   

3.
子思与《易》有关。对易学"卜筮"知识、《周易》古经和《易传》,子思都学习而熟知。更值得注意的是,子思作《易》,其著作即帛书《衷》篇。在孔子之后的先秦儒家"中道"思想传承中,子思最能体会"中道"在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故一方面从形而上层面阐发"中道",而作《中庸》;另一方面在孔子所开创的经学易学上,凸显孔子所"观"、所新诠的易学"中道",专门辑录孔子有关"中道"的论述,而作《衷》篇。子思在先秦儒家易学传承中应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正节约是国家当下着重强调的品德,是伊斯兰启示对穆斯林生活的基本要求。在《古兰经》中启示通过两方面对"节约"给予了明确的界定:从肯定性的方面,它包含在中道原则之内,是中道原则在饮食、穿着、消费和日常生活中的体现;从否定性的方面,它的对立面是过分、浪费,启示发出了"真主不爱过分之人"的强烈批评和告诫。  相似文献   

5.
张杰  石学军 《管子学刊》2014,(3):100-105
《保训》的中心内容"中"或"中道"既包括"勿淫",又包括利民。它是周代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桓公霸政既是齐桓公治世思想的主要内容,又是霸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桓公霸政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保训》"中道"。《保训》"中道"中的利民思想被桓公霸政所继承,"勿淫"内容则因时代原因被齐桓公所摒弃。这体现了霸政"以力假仁"的特色。但战国学者反思霸政时,认为理想霸政理应包括王道德政内容,即继承《保训》"勿淫"思想。  相似文献   

6.
《天风》2016,(7)
正《罗马书》12章3节:"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上帝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这节经文的前半节希腊原文是:"■(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但要……看得合乎中道)。"原文中四次用同一字根的动词"■",即"看",这个希腊字(在这节经文中)的意思包括"思想、估量、认为,持某种看法,有某种评价";其中有两次是这一字根  相似文献   

7.
美德不仅仅是内在心灵品质的存在性特征,而且是以社会健全的人伦价值为前提的.古代伦理学所推崇的美德看似指情感欲望品质的适度,即所谓"中道"或"中庸",但实际上有着当时人伦范型的背景.美德的内在结构有两个方面,即方向和力量.在当代社会中,它以平等自由权利为核心,从而定型为对权利的尊重、公平正义、公共责任、热爱公善等公共美德.  相似文献   

8.
"致中和"是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即贵和谐,尚中道.从修己安人、重和去同、执中用中等方面探析,孙思邈的医务人际关系思想始终贯彻着儒家的"致中和"理念,强调构建良好医务人际关系应从自身出发,以"中"为度,以"和"为归结,总期利于愈病,以实现救世济民的远大目标,实为对医学社会学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传统与创造、批判与继承、理想与现实三个方面比较了中西哲学的不同取向.作者指出,中国哲学重传统,西方哲学重创造;西方学术传统蕴涵有"否定"、"批判"的精神,中国学术更重视发扬继承.中国哲学强调"接着做",欧洲强调"重新做",但两者都是"从头做",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记者马利强)2016年7月20日至21日,伊斯兰教中道思想国际研讨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和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共同举办,来自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知名伊斯兰教界人士、著名专家学者和政府代表近百人应邀出席会议。与会代表围绕本次研讨会主题"倡导中道思想,反对极端主义",就伊斯兰教所面临的严峻现实,针对世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中国伊斯兰教倡导和平中道伊斯兰教倡导和平中道,中道指正确的道路、直道、正道。启示经典指明的道路,先知和圣门弟子践行的道路,四大伊玛目的"麦兹海布"都是正道。中道是正确的方法,用合适的方法获得相应的知识。理性、启示、传述各有适用范围,各有认知对象。世界的产生,宇宙的变化,自然的规律,需要通过理性认知。后世的复活,末日的审判,天堂火狱的赏罚,  相似文献   

12.
<正>爱国守法、中道包容、两世吉庆,是伊斯兰教的思想主张,是穆斯林的追求。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都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国家法律,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祖国统一。穆斯林要继承和发扬伊斯兰教爱国爱教、敬主爱人、中道包容、服务大众、两世吉庆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爱国守法的好穆斯林、好公民。一、爱国守法是穆斯林应尽的义务伊斯兰教认为"爱国是信仰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印象画派与中国传统审美感合思想分别从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语言阐发了对艺术中道思想的理解与认识。海德格尔认为的澄明境域即是艺术化的中道本体境界,后印象画派与强调审美主体对客体瞬间印象的自然主义不同,它是一种导向主客统一、混化一体的创作思维,即是艺术创作中的中道思想。我们中国传统美学讲究的是心物平衡,相感相应,不在物我间进行强行分割与对立,主张和谐共构,以世界自然和谐的生态化为宗旨,从艺术本源到创作、接受等全方位都是中道思想的贯通。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清华简《保训》篇的"中"进行了研究。《保训》的"中道"思想就是儒家的"忠恕之道",亦即"中庸"。"中"的意思是内,指内心而言。《保训》"中"和"中庸"作为一种方法论,无论是从内涵("但行于己,则外能及物")、条件(诚)还是其适用范围(人及万物)来看,都是一致的。《保训》"中"的思想就是儒家"中庸"思想的滥觞。  相似文献   

15.
现在称之为"《衷》篇"的马王堆帛书原件,由两部分组成:在其"以禁咎也"行与"不事王侯"行之间残损断裂,分成前后两个部分,其断裂处有缺行。由此产生两个问题:断裂的、有缺行的前后两部分是否属于同一篇?如果属于同一篇,所缺失的有几行?从帛书篇名"衷"通"中",阐发"中道",以及断裂前后两部分皆言"中和""中道"的主旨,可断定属于同一篇,即《衷》篇。从其字数"二千"为"四千"之误,可推测断裂处当缺失6行。  相似文献   

16.
"均"是孔子关于财富分配问题的一个重要概念。孔子所言"不患寡而患不均"中的"均"应解释为"各得其分"、"政理均平",既不绝对平均,又不使差距过大,而是将差别控制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使财富、利益的分配符合一定的礼制和伦理秩序,达到一种相对均衡的状态。这种均衡的状态代表着礼制的最佳境界,即止于至善。上古时期流传的中道理念是孔子均平分配思想的渊源。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佛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积极倡导全国佛教界、道教界引导信众有序有度文明敬香,如理如法合理放生,建设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良好寺观。全国各地寺庙、道观积极响应,在文明敬香、合理放生、建设生态文明寺观方面采取了很多实际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了进一步推动"文明敬香",2017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中国宗教》杂志采访组一行实地走访中佛协、中道协在京直属寺观,分别采访了中国佛  相似文献   

18.
<正>去极端化是当前中国伊斯兰教面临的重要任务。要尊重中国伊斯兰教优良传统,尊重中国穆斯林先贤的智慧选择和遵行,保持中国穆斯林的传承,形成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发展道路。伊斯兰教是谨守正道的宗教。穆斯林走"中道",不偏激、不极端是真主的"嘱咐",是穆斯林敬畏的表现。面对极端化思潮的侵袭,中国伊斯兰教如何抵制各种极端的蛊惑,如何避免极端思想的影响,最关键的就是拥有抵御极端的"武  相似文献   

19.
《中论》广说诸法不成以显无生之义,其理路有二:一是通过展示各种边见所造成的两难困局来说诸法不成;二是直接向缘起开刀,在世间共许的缘起法上显示诸法不成。若按吉藏"三中说"判定,第一种理路只得"尽偏中",未达"绝待中",尚不是中道究竟义。龙树依世间共许的"此有故彼有"说"彼此俱无",以大乘"无生"义重说因缘相,开显缘起甚深之义。  相似文献   

20.
<正>7月20日至21日,以"倡导中道思想,反对极端主义"为主题的伊斯兰教中道思想国际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来自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6国的知名伊斯兰教界人士、著名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近百人参加会议。与会代表从"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古兰经》、圣训教导穆斯林走中正之道""如何学习历代穆斯林先贤所践行的中道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