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些年来的中国教会,信徒结构发生了许多变化。信徒对于教会诗歌的需求不断扩大,需要更多有神学内涵、适合当代人吟唱的诗歌;因此,不断有新的赞美诗歌涌现,很多带有流行元素的赞美诗歌被引入教会。而传统圣诗因其曲调和诗词的难度反而被许多教会所忽略。如何正确看待传统诗歌?本文尝试就中国圣诗的来源、传承与开拓作简要分析,试图探索以圣诗为代表的传统诗歌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2.
<正>诗是情感共通的语言,诗不但可以跨越时代和民族,而且能打破人与人之间贫富、智愚、老少的界限;诗能够触摸人的心灵深处,引发共鸣,让人找到真正的自我其感人之深、影响之大,是公认的。中国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创作的两个高峰。圣经中的《诗篇》、智慧诗歌(《约伯记》《箴言》)、爱歌(《雅歌》)和哀歌(《耶利米哀歌》)是来自希伯来的诗歌,在世界诗坛上同样占有一席之地,它是"基督教的诗经",也是家传户诵的典籍;是普世教会崇拜的指南,也是信徒灵修的良伴。  相似文献   

3.
一牧师 《天风》2014,(7):24-25
<正>不少地方的教会在礼拜之前都有教唱赞美诗的安排,教唱的内容原来都是唱当天礼拜中要唱的诗歌。其缘起大约一则因为来礼拜的人日渐增加,不都会唱赞美诗;二则有些新的诗歌需要学习:三则大家一起唱诗,可以避免礼拜前嘈杂的谈话声。几十年来,大多数教会的信徒已经基本会唱那几首经常使用的赞美诗了,于是这个教唱便有点"例行公事"。有的教会借此机会教唱其他诗歌或短歌,笔者并不反对这样做。问题在于教唱礼拜中要用的赞  相似文献   

4.
<正>教会生活中,既会有很多美好之事,也免不了发生各种令人遗憾的事情。教会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引起了不少关心教会的弟兄姊妹的关注,一些人纷纷撰文对此进行反思和劝勉,希望存在的问题能够被纠正,这对促进基督教会的健康发展和弟兄姊妹的生命成长是有积极意义的。不过对于如何面对教会中存在的问题,教会内部有不少争议,有些牧者、信徒对指出问题的做  相似文献   

5.
陈伟 《天风》2010,(2):53-53
笔者有一次到某个教会去圣乐培训,有天晚上,我听到教会弟兄姊妹在唱诗歌,我就想听听他们在唱什么诗歌,我越听越觉得这首诗歌的旋律非常熟悉,我仔细想了想,原来是社会上非常流行的歌曲,是歌颂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成果,是由青年歌唱家张也唱的《走进新的时代》;这首歌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歌曲;但把这首歌词的内容改了,旋律仍然不变,就变成我们信仰的表白,听后心里总不是滋味。  相似文献   

6.
新书评介     
<正>《迈向共同远象的教会》本书是世界基督教联合会(WCC,简称世基联)信仰与教制委员会信仰与教制文献No.214的汉语译本。金陵协和神学院文革老师译,陈逸鲁常务副院长作序。《迈向共同远象的教会》这份文件在2012年被世基联中央委员会采纳,被分发给众教会。《迈向共同远象的教会》论述了教会的本质和使命,是当代教会关于  相似文献   

7.
朱贵金 《天风》2018,(6):33-34
如何选择崇拜中的音乐,是当今教会牧者与圣乐侍奉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当今教会中充斥着各种形式的音乐,有敬拜赞美诗歌,有传统圣诗,有以传福音为主的布道诗歌,有新世纪风格的诗歌,也有以民间小调为主的灵歌等,使牧者及圣乐工作者无所适从,眼花缭乱。这些诗歌在丰富教会音乐的同时,也带来了教会音乐牧养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周联华 《天风》2012,(4):28-29
景教因为是聂斯脱利派(Nestorians)传入中国,一直被视为异端。我人固因耶稣基督因景教传入中国为荣,终因聂斯脱利(Nestorius)是异端,而耿耿于怀。今由东西双方教会负责人加以澄清,该是多么重要的事!中间一段“误解”云者就是指聂斯脱利派,后辈的教会负责人不好意思指前辈的错误,只能说“误解”耳。  相似文献   

9.
牧会更新     
林超群  林黎丽 《天风》2015,(3):26-27
<正>常听有些人发牢骚说,"中国城市教会世俗化,农村教会迷信化",这话虽有偏颇,但也有被不幸言中的案例。如今,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步伐不断加快等原因,无论农村还是城镇,很多教会的发展遇到了瓶颈,急需转型。牧会当如何更新呢?我们必须按照圣经的原则,顺从圣灵当下的感动,效法主耶稣永恒的榜样,勇于创新,进行"合乎真理、合乎时宜、合乎教会健康发展"的牧会转型。  相似文献   

10.
邵永田 《天风》2006,(17):28-29
有人认为教会不需要组织,他们认为组织是世俗的东西,教会是属灵的,神自己会负责的。这是一个极端的想法,忘记了许多工作都是神人同工的事实,神是通过他所托付的人来治理教会,而人进行治理时,要依靠神的能力和神所赐下的真理。  相似文献   

11.
俞伟忠 《天风》2011,(8):4-6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宗教报告(2010)》指出:我国基督教徒数量在大部分地区增长较快。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基督徒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8%,总体估计为2305万人。信徒结构也发生变化,其中有不少是知识分子及工商企业家。与此形成反差的是,教会不少讲台缺乏供应,教会管理滞后,尤其是教会人才之匮乏,已经严重影响了教会的健康发展……众所周知,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相似文献   

12.
何文波 《天风》2017,(5):8-9
<正>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经文:来10:25《希伯来书》在传统上被认为是写给当时对基督信仰动摇的犹太基督徒。从这节经文可知,他们中间有很多人停止了聚会,没有了教会的团契生活。其实,我们在教会生活中也会发现有弟兄姊妹经常不来聚会的情况。圣经教导我们不可停止聚会,那么,作为一个基督徒,我们为什么要参加教会的团契生活呢?  相似文献   

13.
唱作与创作     
王茕 《天风》2014,(12):26-27
按笔者理解,在今日教会的聚会或礼拜中,常被使用的音乐可被大致分为三类:"大众歌谣"、"敬拜赞美"、"严肃诗歌"。  相似文献   

14.
据传,清圣祖康熙皇帝是一个非常渴慕圣教的望教者。他热心探求圣教真理,在国事纷繁之际,不仅利用时间阅看福音和圣教书籍,还常同那些远涉重洋来中国传教的外国教士谈道。由于他熟悉《圣经》和教会历史典故,在世曾写过许多教会题材的对联和诗歌。现在教会流行通用的“全能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15,(6)
<正>编者按:保罗提醒教会的众信徒,"凡事都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林前14∶40),治理教会,没有纪律和制度是不可想象的,中国教会必须建立自己的规章制度。对教牧和信徒,各地堂会也应有各自的纪律要求,其目的并不是使人受辖制,而是希望更多的人在真理上得自由,使教会更健康地成长。本期我们约请部分同工谈谈教会纪律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引言1919年11月30日教宗本笃十五世(Pius XV.)颁布了《夫至大》通谕。这个通谕的核心思想是:传教士在各地方建立起教会以后,应把此教会交给当地神职人员管理,也只有这样,本地化的教会才能真正的发展起来。另外,教宗也建议,在建立本地化的过程中,要将本地文化中真善美的东西加以运用,以便让基督宗教能够与当地文化有机的结合,从而结出丰硕的果实。11922年刚恒毅主教以宗座代表的身份来华,并为中国人传达了教宗《夫至大》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10,(8):37-37
<正>印度教会女牧师被歧视印度班加罗尔联合神学院,2010年6月底举办"女性神学工作者研讨会"。与会者要求教会正视女教牧被歧视的问题。联署的声明指出:"女性按牧被人以浅薄的理由拒  相似文献   

18.
刘美纯 《天风》2022,(9):24-25
最近我听到一件事,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有的教会按立牧师,需要被按立的人交一定数额的费用,甚至有的教会明码标价.这就像很多年前我听到教会施洗按人头收费一样的不可思议.在教会,当所有事情都与金钱挂钩,不知这到底是侍奉,还是做买卖. 保罗在《哥林多后书》2章17节说:"我们不像许多人,把上帝的道当商品贩卖"(《和合本2010》).保罗说他们"不像许多人"中的"许多人"是指那些假教师和假使徒,他们是搅扰、分裂哥林多教会的人.他们表面上是在为主做工,也是在传道,但是他们的动机只是为自己谋取利益.  相似文献   

19.
《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以下简称《牧职宪章》)是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所通过的四大宪章之一,是一份关于当代教会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文件。虽然这份文件被冠以“牧职宪章”的名称,但它的内容却不止于牧职;其意义也不仅仅在于教会内部的福传事业和信徒的宗教生活。《牧职宪章》在总结  相似文献   

20.
孟繁智 《天风》2010,(10):17-19
<正>今日教会侍奉的主体是讲台侍奉,即授业传道,弘扬真理,见证基督事实荣耀的工作。那恶者撤但也在利用可乘之机,到处散布纷争,制造矛盾,使教会中出现有些人被利用、受蛊惑、被异端或极端所掳的现象,因此讲台的侍奉显得十分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