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俊杰 《天风》2002,(2):44-45
中国教会神学思想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乃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圣经,认识上帝启示的渐进性,这有助于除去由于对圣经僵化的、片面的认识而产生的包含上帝观在内的不正确的神学观。从诫命到新命令的发展轨迹,让我们再一次看到圣经启示的渐进性和上帝爱的本质。一、诫命十条诫命是上帝赐给一群已蒙救赎的子民。其内容关乎到人类生活的两个基本范畴,要以色列民处理好与神与人的关系。不过诫命的显著特征是多以消极的语言表达上帝对百姓的要求,人违背诫命后受咒诅、惩罚,这样诫命中爱的本意便易于被隐藏,而且不难发现诫命后来受到严重扭曲,甚至为了律法的规条不  相似文献   

2.
<正>孝道思想不仅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础,在圣经中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并且贯穿于圣经教义的始终。孝敬父母在圣经中被尊为人伦之首,是上帝以必须遵守的诫命的形式提出来的。圣经指出,人应该服从上帝的诫命  相似文献   

3.
余江 《天风》2002,(11):26-27
圣经讲述了上帝与人的关系,启示上帝邀请人在信仰、生活和道德上作出回应。一、从十诫两次记载,看伦理的发展律法的核心是十条诫命,一般来说,律法的规条是十诫的注释。因此,旧约的伦理是建立在十诫所包含的道德义  相似文献   

4.
《天风》2009,(12):F0003-F0003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是圣经中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在今年中国传统的重阳敬老节期间,很多教会举行了敬老感恩崇拜,以表达对上帝的感恩,对老人敬爱之情。  相似文献   

5.
西方的律法是按基督教神学的诫命、典章和律例这三部分内容组成的。摩西十诫是律法的基本内容,典章和律例是根据十条诫命发展出来的。摩西十诫是圣经中的重要篇章,其着重于行为规范训导的故事,以深入浅出的形式,在世俗社会中世代传承,西方文明中的伦理道德,或多或少都受到其有形无形的教育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倪光道 《天风》2012,(2):20-21
基督徒如何遵循“爱人如己”的诫命?与大家分享这条诫命的现代意义。 一、耍认识“爱人如己”的重要地位 我们知道,“爱人如己”的诫命源自《利未记》19章18节。虽然旧约圣经只有这一次的记载,但主耶稣并没有因此轻看它,反而把“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和“爱人如己”称为两条最大的诫命,  相似文献   

7.
孔子与摩西     
<正>孔子开创了儒家学说,其思想体系"仁、义、礼、智、信"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先秦时,儒、墨并称"显学",秦坑儒时受钳制,至西汉有董仲舒"独尊儒术",宋朱熹后儒学始终被尊崇,儒学在华夏历史和现在的中国文明史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基督教源于耶路撒冷,信仰以耶稣基督为中心,圣经中"律法诫命"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在旧约中,摩西所颁布的上帝的律法成为以色列选民生活和思想的中心,深入到以色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孔子儒学"与"摩西律法"之间是否存有异  相似文献   

8.
以色列民族有一个优良的信仰传统,即是家庭的信仰教育和信仰生活。 上帝教导以色列人的圣经说:“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上帝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上帝。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申6:4—7)日后,当他们的儿女问及上帝颁布的律法的意思时,作父亲的有责任把上帝怎样带领他们的祖先出埃及的经过,给他们详细地加以解释(参申6:20—25),以色列民  相似文献   

9.
自牧(七)     
汪维藩 《天风》2009,(1):46-47
旧约十条诫的前四条是对耶和华上帝的敬畏、敬拜和崇敬,后六条则是对人的敬爱、敬重和尊敬。对人敬爱之首要乃为“孝敬父母”(参出20:1-17),并应许:“你的日子得以长久。”(出20:12)故保罗称之为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参弗6:2—3)。  相似文献   

10.
张姚 《天风》2016,(10):38-39
正旧约时代,上帝给以色列人颁布了十条诫命。十诫是以色列人与神、与人、与物等的根本关系准则。后世无论是以色列的613条律法以及摩西五经中留下的诸多戒律,还是犹太人的《塔木德》,都是建立在摩西十诫的基础之上的。可以说,摩西十诫是这个民族得以生存与卓越的根本。健康的生活与关系一定是建立在正确的关系原则之上的,根据摩西十诫的原则,也借鉴了教会中先人的启发,按照圣经所启示的夫妻亲密关系的秘诀,我们规划出"夫妻十诫":  相似文献   

11.
传播福音     
《中国天主教》2009,(4):1-1
有一个人来到耶稣跟前说:“师傅!我该行什么‘善’,为得永生?”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问我关于‘善’?善的只有一个。如果你愿意进入生命,就该遵守诫命。”他对耶稣说:“什么诫命?”耶稣说:“就是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应孝敬父母,应爱你的近人,如爱你自己。”那少年对耶稣说:“这一切我都遵守了,还缺少什么?”  相似文献   

12.
孙金 《天风》2005,(6):34-34
神就是爱(约壹4:16),这是上主永恒不变的属性。也贯穿着整本圣经。这位爱的上主他的慈爱不但在《新约》圣经中彰显,在《旧约》圣经中他的慈爱照样已经显明。我们可从《何西阿书》中来看上帝的慈爱。当以色列民悖逆神的时候,他们随从外邦人拜偶像,在“米斯巴”和“他泊山”敬拜假神。他们离弃了他们列祖的上帝。然而作以色列民“丈夫”的耶和华上帝,却要用仁义、公平、慈爱、怜悯聘他们为“妻”。  相似文献   

13.
母慈子孝     
刘蕾 《天风》2002,(2):15-15
申命记5章16节是我们熟悉的一段经文:“当照耶和华你上帝所吩咐你的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并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诫命人人都当遵守,然而现在不少人却违背了这条带应许的诫命,不讨神的喜欢。当今社会经济文化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而道德并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不法之事时常发生,甚至有人将自己的亲身父母驱之于门外。是他们无力赡养老人吗?不是,他们之中不乏富有者,是  相似文献   

14.
王海东 《天风》2003,(8):29-29
诫命的第三条“不可妄称上帝的名”。上帝的名是神圣的,主耶稣教导我们祷告说“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尊上帝的名为圣是对上帝的崇敬,是一个到上帝面前来的人首先当有的态度。与此相反的是人要  相似文献   

15.
一本圣经,可以说就是上帝与他的子民"灵性交往"的记录,而教会则是这一灵性交往的延续。这位上帝,一方面借着神迹奇事带领以色列人;另一方面,也借着颁布律法、重申诫命以及管理,来牧养以色列人的灵性生命。那么,教会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以及疫情后,应当如何开展有效的探访事工,回应上帝的呼召和使命呢?"线下聚会暂停"期间以及恢复礼拜以来,杭州市基督教鼓楼堂对探访工作进行了一些反思,探索和尝试了一些办法,来应对牧养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尽力为弟兄姊妹提供与上帝的"灵性连接通道"。我们期待这些反思和总结,能引发一些共鸣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天主教的生命观,源于天主教的信仰核心——"爱"。因为天主教会的一切信仰,都以"爱"为中心。按新约圣经的说法,因为爱超越一切。珍爱生命是天主教的诫命,也是天主教"爱"人和社会的重要体现。天主教反对杀人,也反对自杀,认为杀人或自杀都是严重的犯罪。天主教十诫第五条规定"勿杀  相似文献   

17.
礼拜     
周志治 《天风》2002,(12):19
什么叫“礼拜”?《辞海》是这样讲论教会的礼拜的,“耶稣基督受难后,在星期日复活,故以该日为礼拜日。多在礼拜堂举行。由牧师主礼。内容包括祈祷、唱诗、读经、讲道等。星期天也称礼拜日,或主日。《辞海》里有这样的一句话:“耶稣基督受难后,在星期日复活,故以该日为礼拜日。“诚然,以星期日为礼拜日,是与主耶稣的复活有极大的关系。圣经说,耶和华上帝用六日造天地万物,第七日歇了他的工。又经过了几千年,神藉这先知摩西向以色列民颁布了十条诫命。这十条诫命中有九条是命令,唯独第四条乃是叫人“纪念”安息日。怎样纪念呢?“无论何工都不可作,因为六日  相似文献   

18.
卢龙光  叶菁华 《天风》2005,(4):20-21
“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上帝”(可12:30;另参太22:37—40;路10:27),这是耶稣所说基督徒最大的两条诫命之一(“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一),意即是要我们以全部的意志、情感、理智、力量,毫无保留地爱我们所信仰、所崇拜的上帝。有些人认为,基督教信仰最重要的是对上帝的感受和经历,也有人说最重要的是以道德生活实践上帝的旨意。这些都没错。然而,理智、理解对信仰也同样重要。事实上,  相似文献   

19.
倪光道 《天风》2001,(4):12-13
读经:太22:37-40 你明白爱神与爱人的关系吗?若明白了,就照着去行吧.若能实在行出来,就必因此得福. 本章圣纪记载,主耶稣在挫败法利赛人,希律党人和撒都该人的种种挑衅之后,有一名律法师还跳出来试探主,他问主说:"律法上的诫命,哪一条是最大的呢?"他以为,律法那多诫命条条重要,哪一条最大,哪一条第一要紧,若不完全精通律法,谁能说得准?  相似文献   

20.
李牧 《天风》2001,(8):38-39
“地球村”、“网际网络”、“知识经济”、“WTO”等新鲜词汇的出现,表明人类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作为基督徒对摩西时代,上帝在西乃山颁布的“十条诫命”和近二千年主耶稣发布的“新命令”以及主耶稣升天前对门徒所托付的“大使命”,会不会因时代的飞速发展,新旧世纪的交替而淡忘呢?也许这种顾虑是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