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正的谦卑     
孙长征 《天风》2008,(11):13-15
"谦受益,满招损."自古以来成为多少人的座右铭,以此来帮助人在自己的生命中建立良好的品格.多少在世上有学问、有名气的人都具有谦卑的品格.  相似文献   

2.
正在我们觉悟了宇宙生命的本质后,超越了自私自利,自然而然就生出了慈爱心;当我们避世修炼,生命圆满,静极生动,生出的也是慈爱。条条大路通罗马,路径虽然不同,但成功的标志是一样的,那就是慈爱。道教有一位慈航道人,在佛教名为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大家都去崇拜她?因为她慈爱。人们为什么会崇拜慈爱?因为人世间有苦难。宗教的产生和存在就是为了解除人间苦难。那么苦难的成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曾说:一个聪明的民族,在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要比平时多得多。在灾难中学习是人类成熟的一种方式。从这一次又一次的感动中,从这些普通人身上,我们学会了如何相处,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感受到了责任操守的崇高,多了一份相互之间的理解与牵挂.从这些感动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更加理性思考生命的话题,如何构建人类的和谐共生意识,如何面对不一可预知的自然灾难。  相似文献   

4.
苦难的价值     
张志祥 《天风》2001,(11):18
有许多人经历苦难,也有许多人研究苦难。但当苦难真正临到,人又不知如何面对?若单单去分析其中原因,一个没有上帝的人也许会推脱责任,也许会怨天尤人。接着,便会出现许多功利色彩的想法,比如,“上帝公平吗?”“好人为什么受苦?”……如果我们暂且撇开苦难和消极方面去思考其积极意义,也许能带给我们  相似文献   

5.
贺安平 《天风》2001,(5):39
在这物质的世界中,我们必须承认,我们不能没有钱,也不能不用钱。除非我们不生活在这世上,否则,我们总得需要用钱。 但一个基督徒如何从钱财中得到福气和免除因钱财而遭受的苦楚,这确实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相似文献   

6.
爱心的使者     
涂智进 《天风》2008,(13):6-8
基督徒面临灾难,应该学会体贴上帝的心意, "以基督的心为心,以他的眼看世界". 一、苦难是迷 世界上每一天都有苦难、灾害在发生,对于整个人类来说苦难是一个解不开的迷.  相似文献   

7.
生活在爱中     
以真诚唤起真诚,让生命在主的慈爱中平静地流淌,这或许是生命过程的基本要素。人活在世上只需在天地之间有一颗坦荡而又充实的灵魂,这便是一个人做人并快乐的理由。 对于要做成什么样才是快乐的人,天主给了每个人不同恩宠的同时,也给了人的自由意志,因此世间上就有了多姿多彩的灵肉组合——生命。而对生命的定位,中国古人就常以“近墨者黑”、“出污泥而不染”等话语作为“视角”,这多少有一种  相似文献   

8.
和平的福音     
任军海 《天风》2002,(1):17-18
经文:弗2:14-18 世界上为什么总有冲突,战争?人类为什么不能和平共处?两次的世界大战不知道吞没了多少个生命,北约轰炸南联盟又不知道使多少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现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仍有冲突,不断有人员伤亡的消息传出。还有,家庭为什么总有争吵,不和睦?婆媳关系,婚外情、夫妻冷战、离婚率越来越高等等,这些事情的发生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但上帝就是爱,因为爱,上帝主动地寻找人“你在哪里”,因  相似文献   

9.
隐忍     
正隐忍,该是一种怎样的胸襟?比天辽阔,比海深沉。人生有很多事需要忍,人生有很多痛需要忍,人生有很多苦需要忍。忍是一种修行,忍是一种胸怀,忍更是一种智慧。生命中有许多苦难,让我们学会了承受,学会了担当;生活中有许多不如意,让我们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在忍中笑看人生。命运从来都是峰回路转的,生活从来都是波澜起伏的,爱情从来都是千回百转的———正是有了曲折和坎坷,才练就了我们的忍者风范———沉默,并不是懦弱;冷笑,并不是清高;哭泣,并不是屈  相似文献   

10.
现在就开始     
林辉辉 《天风》2007,(22):32-33
如果你要的不能都得到.何妨从能得到的开始.如果你达不到美丽的梦想境界.何妨先从你能达到的开始。今天就走第一步。"这是巴克莱博士在《天色常蓝》的开篇中所道出的激励之言。活在世上的每一个人.不论年龄、地位、身份、肤色、国籍、种族如何,我们在生命不同的阶段总有各自不同的理想与追求。恰如蒲柏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要有道德"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这个问题可以分为社会为什么要有道德和个人为什么要有道德.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后面一个问题原来是无解的.这样,与其追问有道德的目的不如探究有道德的原因,以及有道德的后果,这些都有助于我们重新思考道德教育和道德进步.  相似文献   

12.
人只是在绝望时才向上帝求援,因为他曾自以为是,自以为是强有力的。他为自己的智慧、勇气、力量洋洋得意。有多少人在智慧、勇气和力量之下,干出伤天害理的事,还说是上帝叫他这样干的。在人类物质文明的今天,我们的苦难为什么还是没有减轻?《圣经》故事告诉人们,上...  相似文献   

13.
生命的宝贵     
赵必雄 《天风》2007,(22):9
"有人计算过.人的身体各种物质若分解开来,不过是多少不等的一些水分子、碳、磷、钙、铁等元素而已,不过只值十几元。可是当它们奇妙地有机结合在一起,成为有生命的人时.它们的价值就无法计算了。也就是说.人的价值在于生命。但并不是人人都认识这奇妙生命的宝贵,知道珍惜生命。许多人以为最宝贵的东西是名利,享受、玩乐等.为之而丢失了生命.才有世上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俗语。在电视专题片《大案纪实》中有一集报道全国最大的拐卖儿童妇女案的.几十人组成一  相似文献   

14.
生命的特征     
厉永举 《天风》1996,(10):45-45
我们每一位真正相信耶稣基督的人,都会从他那里得到一个新的生命,这是一个属灵的永远生命。那么,这个新生命有一些什么样的特征呢?如果拿我们这个肉体的生命做比喻,倒有一些相似之处。 第一就是“哭” 一个婴孩来到世上,第一个举动就是哭,听到孩子的哭声,我们说一个小生命诞生了。可是我们刚信主的时候往往也是从“哭”开始的。  相似文献   

15.
道德是关于规则、直觉、理解和观点的一个复杂系统.而后者影响着我们相互间处理事务的方式.它们交叉地渗入我们的道德思考.这种思维与胚胎、干细胞的伦理密切相关,因为胚胎和干细胞涉及我们对与治疗和移植组织有关的人的生命及其启始问题.就像在许多对待生命及其可以阐释的研究方法方面,要有一个道德的思辩历程一样,解决这些问题,部分地需要讨论,部分地需要回答.只有在我们认定这种讨论能够融入应用干细胞治疗的胚胎及其类源和人体组织的使用中时,我们才会清楚,大多数人体不同部位的干细胞应用是经过了对人的生命启始、我们儿童、家庭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长大成人     
<正>"我们最深的期望与祈求,就是你们成为成熟的基督徒!"(林后13:9,英文版今日圣经直译)一个人重生之后,神的旨意是要每一个信徒在灵里成熟,长大成人。"效法他儿子的模样"(参罗8:29),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可是,大家心里有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长大成人?如何才能长大成人?一、如果你不长大你不成长,为父的心非常难过。想想如果你的孩子一直长不大你会如何?使人得更丰盛的生命是耶稣到世上来的任务,也是教会牧养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编者的话     
《天风》2003,(5):1-1
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的一个不变命题,即是同中国人民团结在一起。丁主教明确的命题,实际上也是让我们重新进入到圣经.教会。神学等层面去不断地以时代所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去思考。当我们因着“复活的生命永不朽坏”、“马大伺候主”等讲章来回应此命题时,我们看到,复活使我们被主改变而有主生命,成为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的人。在信仰生活中学会像“马大伺候主”,就是从她身上见证主耶稣作众人之仆,服事众人的确据。因为“真正的信仰在生命被主改变的那一刻”,则注定要让基督徒生命焕然一新,并最终活出基督新生的样式。  相似文献   

18.
杜启莺 《天风》2008,(22):18-19
一个得胜的基督徒,是在苦难中仍有喜乐、在逆境中仍有出路的,他不会在困难面前一直消沉下去,更不会轻易地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因为基督徒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勇于攀登的属天的生命。  相似文献   

19.
主持寄语 讲到“人生是苦”,有的人总以为是消极的悲叹,或是“为赋新诗强说愁”。其实在这世上确实是存在着各种各类苦难的,即便是社会制度很好,即使是发展趋势甚妙,总会有一些人仍在苦中煎熬。本栏收到徐永亮先生的来信,便深深地为他一家的苦难惊叹,真是苦不堪言。其中的宿缘我们不想去猜测,但帮帮他们的心愿却自然地涌了上来。读过此文,许多读者一定也会有同感的。  相似文献   

20.
正生命如同一朵花,花开总有花落时。既然人世间最宝贵的是生命,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度过这一生?快乐是一辈子,痛苦也是一辈子,为什么我们不活得快乐一点儿呢?如果生活已经很苦闷,再用剩下的时间来咀嚼苦闷,只会让生活更加糟糕,所以要放开心胸,学会从苦闷中解脱出来。人生道路上会被布置了失望、伤心、孤独、挣扎和苦痛,会被日常生活的打击、工作的疲惫消磨得筋疲力尽。但是无论遇到怎样的境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