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言运动反应的质量,常以反应的速度和准确性为评价指标。因此,本文的四肢反应特征是指四肢反应的速度和准确性。随着运动心理学研究不断地开展,关于运动员的各种心理特征的研究报导不断出现。但是这些有关的心理特征与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形成有什  相似文献   

2.
李宁 《心理学报》1992,25(4):29-37
本文采用实验测试和横断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我国7—22岁的563名大、中、小学生和441名体操运动员的四肢协调反应特征发展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肢协调反应的速度,在7—15岁期间有明显的发展提高,其中7—11岁为发展加速期,11—15岁为缓慢发展期;15—18岁为发展倒退期;18—19岁为恢复期;19—22岁为稳定期。这种反应的准确性在7—11岁有明显的发展提高;11—16岁为倒退期;16—22岁为恢复期。在体操运动的作用下,这种反应的速度和准确性发展,分别在9—12岁和10—17岁间明显加快;在青春期,反应的速度和准确性发展的波动性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我国健将级和非健将级体操运动员的性格倾向、部分条件反射速度和准确性特征作了对比研究,结果是:前者性格的内倾型和中间型人数比例较多,外倾型人数比例较少,其平均趋势呈相对内倾;前者的视觉四肢运动反射速度较快而准确。肘关节屈伸和抓握动作复制的准确性较高,视、听和触(压)觉手动反射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4.
定量运动负荷和个性特征对动觉准确性和动作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石岩  阎守扶  申高禄 《心理学报》1996,29(2):131-138
目的在于了解个性特征和定量运动负荷与同射箭运动员技术水平密切相关的肘关节动觉方位准确性和手动作稳定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个性特征对肘关节动觉方位准确性和手动作稳定性的影响不显著;定量运动负荷可以使肘关节动觉方位准确性明显提高,而手动作稳定性变化不显著。本研究初步证明了韩国射箭训练中利用跑步等手段使运动员处于较高心率之下进行射准练习的方法是实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位移和对速度变化的一种知觉。一些研究者曾对运动知觉的阈限进行过测定。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并不单纯地觉察一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而是对一个运动着物体作出及时的动作反应(视觉—动作控制)。这种视觉—动作反应不同于一般简单的反应时的测定,它要求被试者对一个预定的目标作出反应时,需要掌握动作提前量的控制,否则就会出现超前反应或错后反应。同时,一个运动着的物体有时由于各种原因而在隐蔽中进行,此时就要求人们估计它的行进距离。R.M.Gottsdanker 曾对客体的三种不同运动速度(定速、加速、减速)的知觉判断进行过实验,发现被试者对加速与减速的运动速度的判断都不准确,对加速运动常产生低估,而对减速运动产生高估。R.E.Morin等采用连续灯光闪亮代表一个客体的运动,要求被试者对运动行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多数的误差是反应低估(即提前反应)。曹日昌等曾探讨过影响运动行距预测的一些有关因素,如运动域结构、预测方法、经验及诱因等。结果表明,让被试获知结果及以手伴随刺激光点的运动对于运动行程预测的准确性有着积极作用。近一、二十年来一些研究者曾对运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采用实验法,以183名大学生运动员为被试,以心率变异性为指标,在情绪诱发和认知任务的两种情况下,系统考察了不同情绪状态、不同情绪调节策略下运动员自主神经反应的特点,结果表明:情绪诱发情况下,运动员心率变异性分别受情绪状态和情绪调节策略影响.正性情绪的情绪稳定性小于负性情绪,认知重评策略更为有效;认知任务情况下,运动员心率变异性受情绪状态和情绪调节策略的共同影响.负性情绪条件下表达抑制策略的效果减弱,正性情绪条件下认知重评策略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7.
视觉——动作控制及运动行距预测的年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探讨了儿童、中青年及老年人的视觉——动作控制及物体运动行距判断能力发展变化的情况。实验包括两部份,一是被试者用视觉追随一运动物体至一规定目标(一箭头标志)时用手按键反应,使运动物体准确地停止在所规定的目标上;另一是运动物体移动至一定距离后在视野中消失(但在隐蔽中继续行进),要求被试者根据原先所见到的物体运动速度,预测运动物体行至所规定的目标时(一箭头标志),即作出按键反应.结果表明:儿童及老年人的视觉——动作控制准确性均较中青年人为差;而儿童又较之老年人为差。儿童及老年人以延迟反应为多。视觉——动作控制的准确性受到物体运动速度的影响,快速条件下,误差值增大。对物体运动行距的预测,中青年人的准确性高于儿童及老年人。误差的偏向三组不同年龄的被试均以低估为多,而以老年人为甚,低估次数达80%.这种对物体运动行距的预测,是把运动、时间、空间知觉的特性综合起来,作出的心理操作活动,它比单一知觉活动要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8.
散打比赛是一种对抗性很强的运动项目,要求运动员能够精确判断,及时地作出反应动作。这就需要运动员时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快速、准确地搜索相关信息,灵活地应对赛场上的情况。本研究以专家-新手范式对24名不同水平的散打运动员进行眼动实验研究,探讨高水平运动员与初学者之间的眼动差异,为初学者制定科学训练计划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新手组被试相比,专家组被试更加重视对比赛中得分部位的注视,从而为其准确预判提供了认知保证。  相似文献   

9.
引言只要对体操动作稍加分析,我们不难看到一些完整的体操动作里含有快速反应动作成份。例如,跳马和自由体操中的各种空翻动作的起跳以及器械上的摆动制动技术中的快速蹬跳和急速制动动作,都是快速反应动作。这些动作完成的速度,对完成动作的成败和质量高低起决定性作用。另外,运动员  相似文献   

10.
使用视觉搜索范式研究了6岁、9岁、12岁和成人,在限时和不限时呈现材料条件下对实物图形的视觉搜索及再认。结果表明:1)限时和不限时视觉搜索任务方式对视觉搜索和再认的准确性、反应时均有显著影响。2)视觉搜索和再认的准确性随被试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反应时则随其年龄增长而缩短。3)靶项目是否作为搜索项目出现对视觉搜索和再认的准确性没有显著影响,但对视觉搜索和再认的反应时有显著影响,靶项目的出现使视觉搜索和再认的反应时都显著缩短。4)搜索项性质对视觉搜索和再认的反应时指标有显著影响,但对准确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运动技能学习对视觉表象操作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鸣 《心理学报》1997,30(2):121-129
以视觉表象的操作速度和准确性为反应变量,对210名不同运动技能学习水平者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1)运动学习者的技能水平对其视觉表象操作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前者高后者也高,反之亦然;(2)运动学习者的视觉表象操作能力与所从事的运动专项有关。在田径、球类、游泳、武术和体操五大类项目的学习者之间,以体操运动员的操作速度和武术运动员的操作准确性发展水平较高,而其他运动员之间未表现出有关的显著性差别;(3)从事运动技能的学习者在视觉表象的操作速度和准确性方面具有优于一般文化知识学习者的倾向;(4)视觉表象操作能力的发展水平与人的年龄、性别和文化水平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关于运动员经验优势的脑机制还存在争议, 尤其对于涉及较多认知过程参与的高策略性技能项目运动员, 其大脑白质结构可塑性变化还需进一步探究。研究横向对比了乒乓球运动员和非运动员大脑白质纤维束的弥散张量成像数据。结果发现, 相比于非运动员, 乒乓球运动员在连接背侧和腹侧通路脑区的双侧皮质脊髓束、左侧上纵束、左侧下纵束和双侧额枕下束的各向异性值(FA)更大, 进一步分析发现, 部分腹侧通路白质纤维束FA增加的原因是径向扩散系数(RD)下降。研究结果支持了动作双通路模型。提示经过长期高策略性技能训练, 乒乓球运动员在背侧和腹侧通路上的白质纤维束结构完整性增强。  相似文献   

13.
谢国栋  庄锦英 《心理科学》2004,27(1):124-126
采用加工分离程序的研究方法,以视障运动员和视障学生为实验组,明眼运动员和明眼学生为对照组,以肘关节动作为实验材料,考查了动作内隐和外显记忆的特点。结果显示:(1)视障和明眼运动员的动作内隐和外显记忆均受到编码方式的影响;而视障和明眼学生仅动作外显记忆受到编码方式的影响:(2)不同被试类间的动作内隐和外显记忆成绩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一运动员在身体操练过程中顺利完成一定动作,使动作结构符合规范要求抑或超越规范要求而增加时空结构的合理性和艺术性,这既取决于运动员的充分而“经济”的“有意用力”;也取决于在长期训练中各种“有意用力”的复杂渗透、适时调配和合理整合。优秀运动员的“有意用力”及各种“有意用力”的合理整合,对内,符合自己的身体条件,对外,适应动作的规范要求,似乎从“有意”进入了“无意”,摆脱了意识的直接管辖,升华成为独特的“自我时机控制能力”。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讲,自我时机控制能力是从事身体运动的一种专门能力。它是运动  相似文献   

15.
以183名运动员为被试,以心率变异性为指标,考察不同情绪状态、不同情绪调节策略下运动员自主神经反应的性别、运动年限、运动等级特点。结果发现:(1)快乐情绪状态下的心率变异性显著高于悲伤情绪状态下;表达抑制的心率变异性显著高于认知重评;短运动年限运动员的心率变异性显著高于长运动年限运动员;男性运动员的心率变异性显著高于女性运动员。(2)在快乐情绪状态下采用表达抑制策略时,低运动等级运动员的心率变异性显著高于高运动等级运动员;在悲伤情绪状态下,高运动等级运动员采用表达抑制策略比认知重评策略产生更高的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16.
1引言体操运动员学习和完成体操动作,就其神经过程看,是体操运动员在学习或完成动作之前,从相应的地方获得动作信息,并在头脑里形成相应的动作程序,即完成动作的肌肉和关节运动过程。然后再按这一预定程序进行动作。在动作的过程中,体操运动员还不断地根据动作过程反馈得到的信息进行动作调节,直至学会或完成动作。可见,按预定程序动作很可能是体操运动的特点之一。但是,在以往的相关研究中,却很少发现紧密联系体操运动这一特点的系统性研究。因此,体操运动员按预定程序活动有何特征?乃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另外,如果体操运…  相似文献   

17.
卡车驾驶员速度估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小华  彭楚翘 《心理科学》1997,20(6):525-529
用速度知觉测试仪,对251名男性卡车驾驶员在四种实验条件下的速度估计准确性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安全组卡车驾驶员的速度估计准确性优于事故组卡车驾驶员,两者在低速条件下差异不显著,高速条件下差异显著;事故组卡车驾驶员的高估次数高于安全组卡车驾驶员,低速条件下两者不显著.高速条件下差异显著;事故多发组与安全组卡车驾驶员的速度估计准确性在高速及低速长距离条件下差异显著;速度及距离对速度估计准确性有显著影响,且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年龄对速度估计准确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周强  胡瑜 《心理科学》2004,27(2):505-506
反应时以数量化的方式来反映人的各种心理和生理指标,是实验心理学中常用的反应变量之一。反应时经过两个发展阶段之后,在认知心理学(特别是内隐社会认知研究)和测量仪器两个方面又有了新的发展。由于反应时是时间和速度的测量内容,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在采用反应时法时必须考虑速度-准确性权衡问题。  相似文献   

19.
短时动作记忆的容量和精确度与动作学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研究采用实验室实验法,被试自我报告分析及调查访问法,以三个年龄(10岁、14岁、18岁)组学生及专项运动员为实验对象,揭示短时动作记忆的容量和精确度及其与动作学习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被试的短时动作记忆容量为“5±2”,短时动作记忆的容量与动作学习的练习次数相联系;短时动作记忆的精确度与第一次动作练习的准确度相联系。(2)短时动作记忆的容量有随年龄增长而递增的趋势。(3)运动员与非运动员被试对于同类动作学习的练习次数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徐乐春 《心理学报》1994,27(1):21-27
该研究采用实验室实验法,被试自我报告分析及调查访问法,以三个年龄(10岁、14岁、18岁)组学生及专项运动员为实验对象,揭示短时动作记忆的容量和精确度及其与动作学习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被试的短时动作记忆容量为“5±2”,短时动作记忆的容量与动作学习的练习次数相联系;短时动作记忆的精确度与第一次动作练习的准确度相联系。(2)短时动作记忆的容量有随年龄增长而递增的趋势。(3)运动员与非运动员被试对于同类动作学习的练习次数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